第604章 【西域弘法:威名遠播中原大地】
字數:4507 加入書籤
公元360年的龜茲王城今新疆庫車),正是絲綢之路上最耀眼的佛教中心。年僅十六歲的鳩摩羅什結束了他長達九年的遊學生涯,滿載著大乘佛法的智慧回到了故鄉。王城內,新建的雀離大寺金碧輝煌,這是龜茲王特意為鳩摩羅什建造的弘法道場。寺中高塔聳立,殿宇連綿,可容納三千僧眾同時修行。來自西域三十六國的學者慕名而來,使這裏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佛教大學。
鳩摩羅什每日清晨在寺中的獅子講堂開講《般若經》。他的講經方式獨具特色:先用流利的梵語誦讀原文,再用龜茲語詳細解說,最後以生動的譬喻闡釋深奧的義理。聽他講經的不僅有出家僧侶,還有龜茲的王公貴族、商人百姓,甚至還有遠道而來的中原使節。
龜茲王為彰顯羅什的尊貴地位,特命工匠黃金鑄造一座金獅子座。這種殊遇引起了部分老派貴族的非議。一位追隨小乘佛教多年的老臣公開質疑:“沙彌年少,何德何能受此隆禮?”
鳩摩羅什得知後,在下次講經時特意邀請這位老臣提問。老臣一連提出十幾個關於《阿毗曇》的疑難問題,鳩摩羅什不僅對答如流,還指出其中幾個問題的提問方式本身就有邏輯謬誤。最後老臣心悅誠服,當場皈依大乘。
更令人稱奇的是,鳩摩羅什在講經時常能根據聽眾的慧根調整說法方式。對學問僧,他深入經藏,辨析名相;對普通信眾,他用淺顯的寓言故事闡釋佛理;對王公貴族,他善用政治隱喻,以佛法指導治國之道。
隨著羅什聲名遠播,西域各國紛紛派遣使者前來邀請。
公元362年,焉耆國王親自率團來訪,請求鳩摩羅什前往該國主持三個月的雨安居。在此期間,鳩摩羅什係統地講授了《法華經》,使這部重要的大乘經典首次在西域得到完整闡釋。
公元363年,疏勒國今新疆喀什)興建新寺,特地請鳩摩羅什前往主持開光典禮。在疏勒期間,他發現了一部珍貴的梵文寫本《大般涅盤經》,如獲至寶,連夜抄錄研究。這部經典後來成為他在中原譯經的重要內容。
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元365年,鳩摩羅什受邀前往溫宿國的經曆。當時溫宿國有一位自稱“智慧第一”的外道大師,揚言要與鳩摩羅什公開辯論。消息傳出,西域各國王公、高僧紛紛前往觀戰。
辯論當天,溫宿王宮前的廣場上人山人海。
外道大師首先發難:“若言諸法皆空,何人修行?何人證果?”
羅什從容應答:“如人夢中渡河,醒時何往?修行證果,亦複如是。”
外道再問:“若一切空,善惡果報何存?”
羅什微笑:“如影隨形,響應急聲。雖空不礙因果。”
經過七天的激烈辯論,外道大師最終認輸,帶著弟子們皈依佛門。這場辯論的勝利,使鳩摩羅什的聲譽達到了新的高度。鳩摩羅什回國後,龜茲王特意在王宮刻石立碑,記載這場盛事。
公元376年春天,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傳到龜茲:鳩摩羅什的小乘老師盤頭達多已從罽賓出發,不顧年高體弱、路程艱難,為了扞衛真理,專程前來龜茲“糾正”學生的錯誤知見。這位年近古稀的老法師無法接受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改宗大乘,決心要來一場“真理的較量”。
鳩摩羅什聞訊,立即命人在雀離大寺準備最好的禪房,並親自前往城外百裏迎接。當師徒重逢時,場麵令人動容:盤頭達多仍然保持著罽賓高僧的威嚴,手持九環錫杖,身披絳紅袈裟;而鳩摩羅什則執弟子禮甚恭,親自為老師牽馬引路。
然而,次日開始的辯論卻異常激烈。盤頭達多開門見山:“你當年在罽賓學的小乘經典,哪一部不是佛陀親說?如今為何要學這些後人編造的大乘經典?”
鳩摩羅什恭敬回答:“小乘如江河,大乘如大海。江河入海,何失本性?”
盤頭達多追問:“大乘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這與佛陀所說的一闡提不能成佛豈不矛盾?”
這場辯論持續了整整三十五天。最初在雀離大寺的講堂內進行,後來因為聽眾太多,不得不移到寺前的廣場上。西域各國都派來了觀察使,每天都有快馬將辯論內容傳往各地。
辯論的轉折點發生在第三十六天。那天清晨,盤頭達多突然沉默不語,獨自在菩提樹下靜坐思考。直到日落時分,他忽然起身,走向鳩摩羅什的禪房。
“弟子愚昧”,老法師在鳩摩羅什麵前五體投地,“願拜和尚為師,學習大乘妙法。”
這一幕讓所有見證者為之動容。更令人敬佩的是,年近七旬的盤頭達多從此以弟子身份,開始係統地學習《般若經》、《法華經》等大乘經典。他常常感歎:“和尚是我大乘師,我是和尚小乘師!”
就在鳩摩什在西域大弘佛法之時,千裏之外的長安城內,前秦君主苻堅正在聽取大臣呂光的匯報。這位一統北方的雄主,對西域的佛教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陛下”,呂光指著西域地圖說,“龜茲國的鳩摩羅什,被西域各國尊為智慧第一。據說他精通佛法,辯才無礙,連他昔日的老師都拜他為師。”
苻堅若有所思:“朕聽聞有道高僧能助王化。當年漢武帝得金人,今日若得鳩摩羅什,豈不是天佑大秦?”
這時,太史令奏報:“臣觀天象,見西域分野有智慧星明耀,其光直指中土。此當主聖僧東來,助我朝教化。”
其實,鳩摩羅什的聲名早在數年前就已傳入中原。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商隊,常常帶來西域佛法的消息。長安大寺的僧人們,早已對這位西域高僧心生向往。敦煌的高僧竺法護,甚至專門派人到龜茲求取羅什注釋的經論。
公元379年,前秦軍隊攻下襄陽,俘獲高僧道安。道安在麵見苻堅時,特別提到:“鳩摩羅什是真正的智慧法器,陛下若想弘傳佛法,應當迎請他來中土。”
這番話更加堅定了苻堅的決心。他在朝會上對群臣說:“朕為天下主,不僅要統禦四方,更要弘揚聖教。鳩摩羅什這樣的智者,豈能長久留在西域?”
公元381年,三十七歲的鳩摩羅什在龜茲的弘法事業達到頂峰。這一年,他在雀離大寺主持了西域規模空前的無遮大會,來自天竺、罽賓、於闐等地的僧侶達五千人之多。
在這場持續了四十九天的法會上,羅什展現了他無與倫比的佛學造詣: 上午講解《大品般若經》,深入淺出地闡釋“空”的智慧;下午講授《維摩詰經》,生動展現居士佛教的精神;晚間主持辯論法會,應對各方學者的質詢。
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他能夠同時使用梵語、龜茲語、於闐語等多種語言與不同國家的學者交流。一位來自天竺那爛陀寺的老僧感歎:“此等智慧,即使在天竺也百年難遇。”
然而,鳩摩羅什似乎預感到東行的因緣即將成熟。在一次講經時,他忽然對弟子們說:“佛法如流水,當東漸中土。汝等當好自護持,莫失法脈。”
這年冬天,他開始係統地整理自己的著作和經論注釋,仿佛在為遠行做準備。他特別將《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的注釋重新修訂,這些著作後來成為中原三論宗的根本典籍。
公元382年正月,苻堅在長安太極殿召開禦前會議。他對著文武百官宣布:“朕夢金人飛入宮中,此當主西域聖僧來朝。朕決定派遣大軍,迎請鳩摩羅什法師東來。”
大將呂光率領的七萬西征軍即將出發的消息傳到龜茲時,羅什正在為弟子們講解《法華經》。聽到這個消息,他沉默良久,然後緩緩說道:“因果循環,緣起性空。東行弘法,此其時也。”
龜茲王白純卻憂心忡忡,他深知前秦大軍的到來意味著什麽。為了挽留鳩摩羅什,他加派守衛,增修城池,準備誓死抵抗。
羅什卻對國王說:“大王好意,貧僧心領。然佛法東傳,乃大勢所趨。若以一人之故,使生靈塗炭,豈是菩薩所為?”
在呂光大軍壓境的前夜,鳩摩羅什登上了雀離大寺的最高處,眺望著東方。二十二年的龜茲弘法生涯曆曆在目:從金獅子座上的無礙辯才,到折服外道的智慧光芒;從師徒易位的感人場景,到無遮大會的盛大場麵。如今,這一切都將成為過去。
但他知道,一個更加廣闊的舞台正在東方等待著他。中原大地的億萬眾生,正等待著佛法的滋潤。他的使命,才剛剛開始。
月光下,羅什輕聲誦出《法華經》中的偈語:“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正使出於世,說是法複難。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能聽是法者,斯人亦複難。”
這段誦經聲,伴隨著西域的風沙,飄向遙遠的東方,預示著中國佛教史上一個嶄新篇章的開啟。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