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2章 北地劍鳴1261-1273)
字數:2532 加入書籤
中統二年的初雪,將醫巫閭山染成一片素白。十四歲的張三豐跪在祠堂的青石板上,向著父母行三拜九叩大禮。張仲安取出一方古硯,沉聲道:此乃先祖留侯研墨定策之物,今付與你。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寶真夫人默默為兒子係緊披風,在包袱裏塞進一冊親手謄寫的《陰符經》。
朝陽觀的青瓦朱牆半隱於主峰東側的古鬆之間。住持張雲庵原是大蒙古國時期的進士,金亡後棄儒入道。他初見三豐,便屏退左右,獨留少年在雲房。老道長輕觸三豐額間天樞穴,又觀其掌紋,忽然笑道:昔年陳摶老祖見錢若水,謂其目如點漆,可學神仙。今觀子之相,山根貫頂,目藏星輝,猶在若水之上。
自此,三豐開始了係統的道學修習。每日寅時,晨鍾未響,他便在觀後石坪習練五禽戲。張雲庵授業別開生麵,常攜弟子登臨絕頂,在雲海日出間講解《周易參同契》。某日論及窮理盡性章,老道長以鬆枝在雪地畫出太極圖:理者天地之常經,性者萬物之本真...
話音未落,三豐忽問:若理在性先,則天地未生時理在何處?若性在理先,混沌未開時性從何來?
張雲庵手中鬆枝應聲而斷,竹簡地落在青石案上。默然良久,老道長忽然仰天長歎:老夫研道四十載,今日方聞真疑。此子當為玄門開新天!
除了玄理探究,三豐更在武學上展現過人天賦。觀中藏有前代道士收集的《導引圖》,其中記載的吐納之法,經他揣摩演化,竟成獨特身法。至元三年寒冬,漠北刮來白毛風,觀中存糧將盡,三豐奉命帶兩個道童下山采買。歸途經過黑鬆林,忽聞哨響,二十餘流寇自雪窩中躍出,為首的虯髯漢子揮刀大喝:小道士留下糧車!
道童嚇得麵無人色,三豐卻從容拾起車上的竹掃帚。但見他身形飄忽,掃帚尖在雪地點戳挑抹,竟似名家使劍。匪首的鬼頭刀劈來,他側身讓過,掃帚輕點對方腕間神門穴,鋼刀落地。不過半炷香功夫,十餘悍匪或僵立如偶,或癱軟在地,盡數被點中要穴。幸免的匪徒棄刀跪地,連呼神仙饒命。三豐將所帶幹糧分與眾人,溫言道:亂世求生本是不易,何不墾荒自食?後來這些流寇竟真在閭山南麓結廬而居,成為觀中佃戶。其中被點中穴道的匪首醒來後,特地將那柄鬼頭刀熔鑄成犁,以示改過之誌。
此事很快傳遍遼東道門。全真教長春宮掌教張誌素聞訊,特遣大弟子王誌謹前來考察。時值數九寒天,三豐正在淩河冰麵上習練步法。王誌謹隱在岸旁鬆林中,隻見少年道士青衫飄飄,在光滑如鏡的冰麵上忽進忽退。最奇的是,他足尖過處,冰麵竟泛起細微漣漪,仿佛踏在水麵。時而如蜻蜓點水,在冰上畫出太極弧線;時而如靈貓撲蝶,身形轉折全無征兆。更令人稱絕的是,冰麵下遊魚竟循著他的步韻聚散遊動,仿佛天地生靈都在與他共鳴。
王誌謹歸報師尊時感慨:此子身形合一,神與物遊,殆得天遊之趣。張誌素撫掌笑道:昔年重陽祖師創教,便倡三教合一。今觀此子,或能將武道融通,開創新境。
至元八年,三豐迎來人生重大變故。春分剛過,家中老仆踉蹌來報,張仲安舊疾複發。待三豐星夜趕回,父親已不能言,隻將一枚溫潤古玉塞入兒子手中——這是張良留侯一脈的傳承信物。七日後,寶真夫人因悲痛過度,竟隨夫君同去。臨終前,她指著窗外綻放的梨花,對三豐微微一笑,此景永遠烙印在少年心中。
三豐在父母墳前結廬守孝,將朝陽觀的功課移至墓園。每逢朔望之夜,他便對月演武,將喪親之痛化作拳意。某夜雷雨交加,他忽見墳前老槐被閃電劈中,枯焦的樹幹中竟綻出新綠。此情此景令他幡然頓悟,立即返回草廬,在《大道論》中疾書:霹靂驚蟄伏,雲開見月明。陰極陽生處,方見天地心。
守孝三載間,他創出《孝道長生功》。此功融合儒家孝思與道家養生,共三十六式,每式皆取法自然:烏鳥反哺式講究以意導氣,需存想父母養育之恩;春暉寸草式重在培元固本,動作柔緩如幼苗破土。附近鄉民常見他在墳前練功,身形時而如柔柳拂風,時而如磐石鎮嶽。有老樵夫模仿其寒鬆立雪式,竟治好了多年的腰痛之疾。
某日,全真教道友來訪,見他在墳前以指代筆,在青石上刻畫太極圖。指力過處,石屑紛飛,圖形圓轉如意。道友驚歎:此非武功,實乃道功!三豐收功笑道:家母昔年教我,至柔者水,至剛者亦水。今方知其意。
守孝期滿,三豐已年滿二十六歲。此時的他不複少年銳氣,眉宇間多了幾分沉靜。臨行前,他將《孝道長生功》圖譜刻在父母墓前的石壁上,供鄉人習練。離鄉那日,當年被他點穴的流寇現已成家立業,集體前來送行。為首的漢子奉上一柄鬆紋古劍:此劍是我們在古戰場所得,望道長攜之防身。
三豐拔劍出鞘,但見劍身隱現鬆針紋路,輕輕揮動竟有龍吟之聲。他忽然縱身躍起,在朝陽下舞出一套前所未見的劍法。劍光過處,漫山鬆濤應和,仿佛天地都在為之伴奏。收劍時,劍尖輕點露珠,水滴竟在空中凝成太極形狀,良久方散。他對眾人深施一禮:劍道即心道,諸君珍重。
自此,張三豐開始了雲遊生涯。醫巫閭山的鬆濤聲、淩河冰麵的足跡、父母墳前的青石板,都化作他武學思想的根基。而更廣闊的天地,正在等待這個即將開創太極傳說的年輕人。臨行前,他在父母墓前種下兩株柏樹,如今已亭亭如蓋,仿佛守護著這片孕育宗師的土地。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