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6章 明廷殊遇1361-1398)
字數:1664 加入書籤
洪武二年的初雪,輕輕覆蓋了武當山玉虛宮的琉璃瓦。一百一十四歲的張三豐正在丹房搗藥,忽聞山門外馬蹄聲碎。邱玄清疾步來報:師父,朝廷遣使,持聖旨至。
但見錦衣衛儀仗蜿蜒如龍,禮部尚書陶凱手持九旒聖節,朗聲宣詔:朕聞先生道德崇高,特遣使迎請,願聞至道...三豐靜立聽詔,待最後一句速赴京師落地,他緩緩搖頭:貧道山野之人,豈敢妄議朝堂?
此後三年間,朱元璋又兩次遣使。最後一次由開國功臣周德興親率三百精兵,將玉虛宮圍得水泄不通。三豐卻在眾目睽睽下悠然品茶,待茶盡盞空,忽然身形漸淡,如霧消散。周德興驚駭間,發現案上留著一方素箋:
流水行雲不自收,朝廷何必苦征求。
從今更要藏名姓,山北山南任我遊。
這首《長生偈》後來載入《明實錄》,成為明代帝王與隱士關係的著名典故。朱元璋得報後默然良久,最終下旨:此後勿複擾真人清修。
洪武十七年的端陽節,湘王朱柏登武當朝聖。這位雅好丹青的親王在玉虛岩前鋪開宣紙,欲繪《武當仙蹤圖》。三豐罕見地主動現身,指點他運筆之法。當畫至天柱峰時,忽然執筆添上玄武真形,並題字:玄武當鎮北闕,青鸞莫戀南枝。
朱柏不解其意,三豐遙指北方:他日若見燕雲起戰塵,當記此言。說罷取朱砂在畫角按下指印,形如北鬥。建文元年燕軍起兵時,朱柏方悟暗指燕王,喻建文帝,可惜為時已晚。這幅預言畫後來收入內府,成為永樂朝靖難神授的重要佐證。
此間二十年,三豐在五龍宮後的隱仙岩完善內丹體係。他在《玄機直講》中提出築基煉己三關論:初關煉精化氣,要如春雨潤物細無聲;中關煉氣化神,當似夏雷震震醒蟄龍;上關煉神還虛,恰若秋月澄潭影自明。某日子夜,眾弟子忽見岩洞紫氣蒸騰,師父的聲音自雲端傳來:丹成九轉,非為飛升,但求無愧耳。
最令人稱奇的,是洪武二十三年冬的雪映石奇跡。那年武連降大雪,南岩宮外的石階積雪深達尺餘。三豐為示範輕功乃氣之運,竟踏雪行走百步。眾弟子凝神細看,但見他足尖輕點,雪上僅留淺痕,轉瞬即被山風撫平。行至懸崖邊,他忽然縱身而起,道袍鼓蕩如翼,在絕壁間連踏九步,身形飄搖直上宮簷。
此謂梯雲縱。三豐落地時氣息平穩,非是違天地之理,乃借天地之勢。他踏過的雪地,在月光下竟映出淡淡金輝,此後三年不散。今存南岩宮的雪映石,便是當年練功處,石質瑩潤如玉,每逢雪夜仍會泛起微光。
洪武二十五年,三豐預感天下將變,開始在隱仙岩閉關。閉關前夜,他將《太極道訣》授予盧秋雲:此法當傳三百年,待紫氣再臨武當。又對邱玄清交代:他日若見九重宮闕起,便是大道重光時。
果然,建文元年七月,燕軍渡江的消息傳來時,武當山七十二峰同時響起鍾聲。道士們驚見金頂上空雲氣成龍虎形,皆言:三豐祖師早有警示!此時人們才恍然大悟,當年給湘王的隱語、南岩宮的踏雪、隱仙岩的紫氣,無不是這位陸地神仙留下的天機。
而那位始終不肯麵聖的老道長,此刻正在雲深不知處,遙望金陵方向。他的衣袖裏,藏著半部未完成的《金丹秘旨》——那是留給下一個太平盛世的禮物。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