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洛陽王

字數:2407   加入書籤

A+A-


    瓦崗山,這座曾經象征熱血與義氣的山寨,在經曆了驚心動魄的夜奔與單雄信的怒火後,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死寂。旌旗依舊飄揚,崗哨依舊林立,但所有人都能感覺到,那股凝聚人心的“魂”,已經散了。
    單雄信將自己關在府中三日,不飲不食,如同受傷的孤狼,獨自舔舐著鮮血淋漓的傷口。憤怒的火焰漸漸熄滅,留下的,是噬骨錐心的冰冷與無邊無際的空洞。秦瓊、程咬金、羅成……這些曾經歃血為盟、誓言同生共死的兄弟,如今都成了遙不可及的敵人,投向了李唐的懷抱。每一次回想,都像是在他心口狠狠剜上一刀。
    李密親自前來探望,溫言安撫,許以高官厚祿,甚至暗示將來可共分天下。單雄信跪地謝恩,言辭恭順,但當他抬起頭時,李密卻從他眼中看不到往日的狂熱與忠誠,隻有一片死水般的沉寂和深藏眼底的疲憊。
    單雄信忽然發現,他再也無法麵對這座山了。每一處角落,都殘留著過往的記憶:聚義廳的豪飲,校場上的切磋,後山懸崖邊的盟誓……如今,這些記憶都變成了尖銳的諷刺,無時無刻不在刺痛著他。李密的“西魏”,看似強大,根基卻已動搖,內部充斥著猜忌與算計,更重要的是,這裏充滿了背叛者的氣息。他無法再與李密朝夕相對,因為在李密身上,他總能看到自己那份被踐踏的忠誠和被利用的義氣。
    他必須離開。離開這個傷心地,找一個能讓他暫時喘息,又能積蓄力量,向李唐和那些“叛徒”複仇的地方。
    他的目光,投向了東方——那座雄踞中原、與李唐勢同水火的巨大城池,洛陽。以及洛陽的主人,鄭王王世充。
    王世充,曾是隋朝舊將,狡詐多端,野心勃勃,如今占據洛陽,擁兵自重,國號“鄭”,是李淵在關東最大的敵人。敵人的敵人,便是可借之力。
    這一日,單雄信披甲持槊,走入魏公府,向李密請辭。
    “魏公,”單雄信單膝跪地,聲音沙啞卻平靜,“瓦崗已非昔日瓦崗,雄信留此,觸景傷情,徒增煩擾。洛陽王世充,與李唐勢不兩立,臣願前往洛陽,借其兵力,伺機為魏公掃平東進障礙,亦可……尋機報我血海深仇!懇請魏公允準!”
    李密凝視著單雄信,心中瞬間閃過無數念頭。他當然知道單雄信去意已決,強留無益。單雄信勇冠三軍,若能投入王世充麾下,確能極大增強抗李前線力量,對自己亦是戰略呼應。然而,放虎歸山,將來是否還能掌控?
    權衡利弊,李密最終換上一副慨然表情,扶起單雄信:“並肩王之心,朕豈能不知?洛陽乃要衝,王世充雖非善類,然確可借力。卿去之後,望時刻謹記你我君臣之誼,瓦崗……永遠是卿之後盾!待他日會師洛陽,共取天下!” 他取出一枚金批令箭交給單雄信,“見此令箭,如朕親臨,沿途關隘,盡可通行!”
    “臣……拜謝魏公!”單雄信重重叩首,接過令箭,再無留戀,轉身大步離去。
    他沒有帶走太多人馬,隻領了百餘心腹親兵,悄然下了瓦崗山。回頭望去,山寨在晨霧中模糊不清,如同他逝去的青春與信仰。
    一路東行,不日抵達洛陽。王世充聞報“瓦崗五虎上將之首、西魏並肩王單雄信”來投,又驚又喜!他深知單雄信之勇,若能得此虎將,對抗李唐如虎添翼!當即以最高禮儀出城相迎。
    洛陽皇宮,燈火輝煌。王世充親自為單雄信設宴接風,言辭懇切,極盡籠絡之能事。
    “單將軍天下英雄,威震四海!今日能得將軍來投,乃我大鄭之幸,世充之福也!”王世充舉杯道,“李淵偽唐,竊據關中;李密小兒,苟安瓦崗,皆非明主!將軍來此,正可大展拳腳!朕願拜將軍為上柱國,總督內外諸軍事,封洛國公!與朕共掌這大鄭江山,剿滅李唐,以成不世之功!”
    上柱國,乃武將極致勳爵;洛國公,裂土封侯!王世充出手之闊綽,權勢之許諾,遠超李密!
    單雄信離席拜謝,聲音沉渾,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與決絕:“臣,單雄信,飄零之人,蒙陛下不棄,授以高官厚祿,信雖肝腦塗地,難報陛下知遇之恩!信別無他求,唯願為陛下先驅,掃平李唐,誅盡叛賊!”
    “好!好!得單將軍,朕無憂矣!”王世充大笑,親自扶起單雄信,當殿賜下印綬袍服。
    是夜,單雄信站在洛陽高大的城牆上,身披鄭國上柱國的錦袍,眺望西方。腳下是繁華的九朝古都,身後是狡詐的新主,前方是強大的死敵,身邊……再無一個可托生死的兄弟。
    涼風拂麵,帶來遠方的硝煙味。他握緊了手中的金槊,指節因用力而發白。瓦崗的煙火,兄弟的笑罵,都已成過往。從今往後,他單雄信,便是鄭國的上柱國,洛國公,是釘在洛陽城頭,一麵充滿仇恨與絕望的、對抗李唐的染血戰旗。
    他找到了最後的立足點,卻也踏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孤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