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李密的末路

字數:2672   加入書籤

A+A-


    瓦崗山的風光,早已是昨日黃花。自秦瓊、程咬金、羅成等核心將領星夜投唐,單雄信負氣出走洛陽,西魏的氣運便如江河日下,徒留一個空蕩蕩的架子和日漸離心的人心。魏公李密高踞在那把越來越冰冷的“龍椅”上,雖仍頂著魏公的名號,掌控著瓦崗山及周邊些許地盤,卻再也找不回昔日一呼百應、群雄歸附的盛況。
    他變得愈發多疑、猜忌、剛愎自用。昔日巧舌如簧、折服群雄的蒲山公風采,已被患得患失的焦慮和色厲內荏的暴戾所取代。他重用蔡建德等諂媚小人,疏遠賈閏甫等尚有諍言的舊部,對麾下將領動輒斥責,甚至因猜忌而斬殺了幾名稍有異議的頭目。瓦崗山上,人人自危,昔日聚義廳的豪邁之氣,蕩然無存,隻剩下阿諛奉承與死氣沉沉。
    “陛下,如今唐軍勢大,秦王李世民已掃平王世充、竇建德,兵鋒直指中原。我等……是戰是守,還需早定大計啊。”賈閏甫壯著膽子進言。
    李密煩躁地揮揮手:“李世民?黃口小兒,僥幸勝了幾陣,有何可懼?朕有瓦崗天險,糧草充足,將士用命,何愁不能與之周旋?爾等休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他依舊沉浸在虛妄的帝王夢中,不肯正視天下歸唐的大勢。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唐軍步步緊逼,李密麾下將領或暗中與唐軍聯絡,或幹脆率部出走。地盤日益縮小,糧餉捉襟見肘。李密欲效仿當年奇襲洛口倉之舉,冒險出擊,卻因謀劃不周、軍心渙散,遭唐軍伏擊,大敗而歸,損兵折將。
    敗退回山的李密,更加狂躁不安。他將失敗歸咎於將士不用命,謀臣不盡心,終日飲酒泄憤,醉後便大罵李世民,咒罵秦瓊、羅成等“叛徒”,甚至對勸他投降的妃子也拳腳相加。貪狼星的貪婪與詭詐,在窮途末路時,化作了極致的昏聵與瘋狂。
    這一日,唐軍大將盛彥師率精兵悄然而至,兵臨瓦崗山下。李密聞報,竟不組織有效防禦,反而異想天開,欲率殘部棄山而走,南投據守荊襄的蕭銑,妄圖借長江天險,再圖霸業。
    “陛下!瓦崗乃根本,豈可輕棄?且南下路途遙遠,唐軍必有埋伏!此舉萬萬不可!”賈閏甫等人苦苦勸阻。
    “住口!”李密雙目赤紅,狀若瘋魔,“朕意已決!爾等貪生怕死,便留在此地等死吧!” 他帶著部分殘兵敗將和珍寶細軟,倉皇打開寨門,趁夜色下山,欲向東南方向逃竄。
    然而,他的動向,早已被唐軍細作探知。盛彥師早已在熊耳山(一說邢公山)一帶設下重重埋伏。
    月黑風高,李密一行人馬如同喪家之犬,疾行於山道之中。李密騎在馬上,回頭望了望黑暗中瓦崗山的輪廓,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悲涼與不甘。他算計一生,自負智謀超群,為何會落到這步田地?
    就在他心神恍惚之際——
    “殺——!”
    四周山林中,突然火把齊明,殺聲震天!無數唐軍伏兵蜂擁而出,箭如飛蝗般射來!
    “有埋伏!保護陛下!”親兵驚慌大叫,瞬間被射倒一片。
    李密大驚失色,拔劍欲戰,但軍心已潰,士卒四散奔逃,不成陣列。唐軍鐵騎如潮水般衝入,將這支殘兵分割包圍,砍瓜切菜般屠殺。
    “李密逆賊!納命來!”盛彥師一馬當先,直取李密。
    李密身邊親信王伯當(對其忠心耿耿)奮力抵擋,連殺數名唐兵,大呼:“陛下快走!” 卻被亂箭射中,倒地身亡。
    李密見大勢已去,仰天悲嘯:“天亡我也!” 他揮劍砍翻兩名靠近的唐兵,欲奪路而逃。然而,盛彥師已拍馬趕到,手中長刀帶著淩厲的風聲,疾劈而下!
    “鐺!” 李密舉劍格擋,虎口崩裂,長劍脫手飛出!
    下一刻,冰冷的刀鋒已掠過他的脖頸。
    一顆滿含著驚愕、不甘、怨毒的頭顱,飛上半空,滾落在塵埃之中。那雙曾經閃爍著智慧與野心光芒的眼睛,此刻圓睜著,凝固著難以置信的絕望。
    西魏皇帝(自稱)李密,卒。其首級被盛彥師取下,傳示各處。曾經威震中原的瓦崗軍主體,至此徹底覆滅。
    是夜,星空中,代表貪狼星的那顆幽暗而閃爍的星辰,光芒急劇黯淡,如同風中殘燭,掙紮數下後,驟然熄滅,化作一道微不可見的流光,墜向無盡的黑暗深淵。再無痕跡。
    遠在長安的徐茂功,夜觀天象,見貪狼星隕,喟然長歎:“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貪狼之性,終為自噬。 李密啊李密,你聰明反被聰明誤,終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可悲,可歎!”
    消息傳開,天下唏噓。曾幾何時,李密也是一代梟雄,有席卷天下之勢。然其器量狹小,猜忌成性,得勢則驕,失勢則餒,終不能容人,亦不能自知,落得如此下場,正應了那句老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瓦崗山的傳奇,隨著李密的敗亡,徹底畫上了**。那座曾經聚集了天下半數英雄的山寨,漸漸在風雨中荒蕪,隻留下一段令人扼腕的往事,和幾縷消散在曆史煙雲中的星宿餘暉。
    貪狼隕落,警示後人:權謀機變,終非正道;胸懷與德行,方是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