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新的線索

字數:4189   加入書籤

A+A-


    將筆記本小心收好,他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些日文文件。
    他拿出那本《漢日詞典》,借助微弱的自然光,開始更加耐心和係統地嚐試破譯。
    大部分文件依舊是物資清單、地圖標記和人員記錄,枯燥而繁瑣。
    但當他翻到一遝用牛皮紙單獨包裹的文件時,幾張帶有簽名的文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簽名是漢字與假名結合,他仔細對照詞典辨認——鬆平一郎!
    這個名字反複出現在幾份關鍵文件上,似乎是某個項目的負責人或者高級軍官。
    其中一份文件似乎是一份撤離命令的副本,上麵有鬆平一郎的簽名,日期標注在日軍投降前後。
    另一份文件則像是一份物資封存責任的確認書,也由他簽署。
    “鬆平一郎……”李滿倉默念著這個名字,眼神微眯。
    從文件內容和簽名位置來看,此人在這個地下堡壘的建設和物資封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很可能在投降前就提前撤離,逃回了日本。
    一個在侵略戰爭中負有責任、可能掠奪了大量中國財富的日本軍官,不僅逃脫了審判,如今會在哪裏?
    李滿倉的思緒飄向了遠方。
    他記得前世改革開放後,確實有不少日本商人以投資的名義回到中國,其中不乏一些背景複雜之人。
    這個鬆平一郎,如果還活著,憑借當年可能轉移的財富,在日本恐怕也混得風生水起了吧?
    他隱隱有種預感,這個“鬆平一郎”不會就此消失在曆史中。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個名字還會以某種方式,再次與他產生交集。
    他將這幾張有簽名的文件單獨收好,作為重點標記。
    接下來的幾天,李滿倉的生活似乎恢複了往日的節奏。
    白天,他或是去公社和靠山屯收購山貨,履行他采購員的職責;
    或是在家指導孩子們學習、練習滑雪;
    晚上,則挑燈夜戰,借助詞典一點點破譯剩下的日文文件,並將有價值的信息默默記在心中。
    靈泉水的滋養,讓李滿倉、李滿屯兩家的身體越來越好,頭腦越來越清明,在看文件的時候,李滿倉居然學會了部分日語。
    他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但眼神卻愈發深邃。
    清除王起龍團夥隻是掃清了眼前的障礙,但未來的路依然布滿荊棘。
    他手中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日軍的寶藏、王起龍的罪證及其背後的關係網、還有這個神秘的“鬆平一郎”……
    這些都是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保家人平安,鋪就坦途;一步走錯,便是萬劫不複。
    臘月二十七,李滿倉去了一趟縣城,給鋼鐵廠送年前最後一批山貨,並結算了款項。
    他特意留意了一下城裏的風聲。
    果然,老糧站那邊發現十幾人失蹤的消息已經開始在小範圍內流傳,各種猜測都有,有人說他們是得罪了更厲害的黑道被滅口了,也有人猜他們是卷款潛逃了。
    王起龍那個當割尾會主任的叔叔王主任據說暴跳如雷,暗中派人調查。
    但現場被李滿倉處理得幹幹淨淨,又都是一群底子不幹淨的社會渣滓,調查最終也隻能不了了之,成為一樁懸案。
    聽到這些消息,李滿倉麵色平靜,心中毫無波瀾。
    這些人渣的消失,對於縣城的老百姓而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除夕夜,李家新院燈火通明,歡聲笑語不斷。
    看著圍坐在桌前,臉上洋溢著幸福和希望的家人,李滿倉舉起酒杯,心中充滿了守護的力量。
    前世的家破人亡如同一場噩夢,這一世,他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事破壞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
    舊的一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李滿倉知道,隨著時代洪流的湧動,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正在前方等待著他。而他,已經做好了準備。
    爆竹聲中一歲除。
    1976年的春節,在李家坳的祥和與李家新院的溫暖中平穩度過。
    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守歲、拜年……傳統的年俗一樣不少,李家今年因為李滿倉的能幹,過得格外豐足和體麵。
    孩子們兜裏揣著壓歲錢,穿著新衣,玩著滑雪板,臉上是純真的快樂。
    難得的年節閑暇,李滿倉卻沒有完全放鬆。
    除了必要的走親訪友和陪伴家人,他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閱讀和思考上。
    他把自己關在屋裏,從空間裏拿出了近幾年,尤其是75年和76年以來的《人民日報》、《樺市晚報》等各類報紙,仔細地閱讀起來。
    這些在外人看來枯燥無味的官方報刊,在他眼中卻蘊含著時代的脈搏和未來的方向。
    他關注著政策的細微變化,分析著社論的措辭,尋找著任何可能影響他未來布局的信息。
    果然,在翻閱1975年下半年的《樺市晚報》時,一則不太起眼的外事消息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
    標題是《日本友好訪問團抵達我省進行友好交流》。
    報道內容不長,措辭官方,大致是說一個由日本民間友好人士組成的訪問團,在上級安排下,於去年1975年)秋末訪問了本省,參觀了部分工農業項目,進行了友好座談,增進了中日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雲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報道旁邊配了一張模糊的黑白照片,是一群穿著西裝或中山裝的人在某個工廠參觀的合影。
    這則看似尋常的外事新聞,卻像一道閃電,瞬間照亮了李滿倉腦中幾個原本孤立的信息點!
    日本訪問團——留在中國的日本後裔——地下堡壘——鬆平一郎!
    一個清晰的鏈條在他腦中浮現:這個所謂的“友好訪問團”,其真正的目的,恐怕絕非“友好交流”那麽簡單!
    他們很可能借著訪問的掩護,與潛伏在東北的日本後裔取得了聯係,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像那個地下堡壘一樣,
    日軍潰敗時未來得及帶走或刻意隱藏的物資、財富,甚至是重要的文件資料!
    那三個被他滅口的日裔,他們的行動時間大雪封山前後),是否就是受到了這個訪問團暗中傳遞的信息或指令的驅動?
    他們手中的簡易地圖,來源是否就與這個訪問團有關?
    而那個在文件上留下簽名的“鬆平一郎”,如果真如他所料在日本身居高位,那麽這個訪問團裏,會不會有他派來的人?或者,他本人就在其中?
    想到這裏,李滿倉背後驚出一身冷汗。
    他意識到,自己偶然撞破並截胡的那個地下堡壘,其背後牽扯的可能不僅僅是一筆橫財,更可能是一個跨越國界、持續了數十年的秘密搜尋網絡!
    自己不知不覺間,可能已經觸碰到了一個隱藏極深的馬蜂窩!
    喜歡1975,別賣我女兒請大家收藏:()1975,別賣我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