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菌絲入房
字數:3929 加入書籤
信寄出去後,便是耐心的等待。
李滿倉利用這段時間,反複研讀空間裏的書籍,將關鍵的技術要點,如滅菌、接種、發菌期管理、出菇期濕度溫度控製等,牢牢記在心裏,並結合現有的條件,思考著如何因地製宜地落實。
他還抽空去公社的供銷社和收購站,仔細詢問了各種幹鮮食用菌的收購價格,做到心中有數。
木耳、香菇的價格尤其讓他滿意,這更堅定了他搞下去的信心。
消息很快在李家坳傳開了。
社員們聽說隊裏要搞什麽“室內種蘑菇”,都覺得新鮮又好奇,議論紛紛。
有看好的,覺得李滿倉能幹,準能成;也有懷疑的,覺得這玩意兒聽著就不靠譜,瞎折騰。
李滿倉對此並不在意。
他知道,任何新生事物在開始時總會伴隨質疑。
他要用實實在在的成果,來打消所有人的疑慮。
正月將盡,凍土未消,但吹過山坳的風已然悄悄帶上了些許濕潤的氣息,預示著春天不遠了。
就在李滿倉和幾個社員將兩間舊倉庫徹底清理幹淨,簡易的木質栽培架也搭建得七七八八時。
胡秋萍的回信連同一個小巧但包裹嚴實的木箱,被公社郵遞員送到了李家坳。
李滿倉壓下心中的激動,先將木箱搬回自己屋裏,小心地打開。
木箱內部分成數格,填充著柔軟的刨花和舊報紙。
幾個玻璃罐或牛皮紙袋安靜地躺在裏麵,罐壁上凝結著細密的水珠。
每個容器上都貼著標簽,用清晰的中文寫著:黑木耳菌絲、香菇菌絲、平菇菌絲。
旁邊還放著一疊油印的、散發著油墨味的材料,標題是《常見食用菌簡易栽培技術要點》。
胡秋萍在信中說,菌種是通過她父親的關係,從省農科院下屬的一個食用菌研究站弄到的。
屬於比較成熟的品種,附上的資料也是那邊提供的入門指南。
她預祝李滿倉的集體副業能夠成功,並表示如果需要後續技術支持,可以再聯係。
“太好了!”李滿倉心中大定。
有了正規來源的菌種和官方資料,他推行這件事的底氣就更足了,也能更好地解釋他技術的來源,完全可以推說是照著研究站給的資料摸索的。
他立刻拿著東西去找王振山和周建黨。
兩位村幹部看到這實實在在的菌種和蓋著農科院紅戳的資料,最後一點疑慮也打消了。
對李滿倉更是高看一眼,能把關係通到省農科院,這能量可不小!
事不宜遲,接種工作必須盡快進行。
菌種是有活性的,不能久放。
李滿倉按照資料上的要求,並結合空間書籍裏更詳盡的描述,開始指揮人手進行準備工作。
栽培食用菌,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養基的製備和滅菌。
他早就讓社員收集了闊葉樹的木屑主要是柞木、椴木)、麥麩皮、米糠等原料。
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後,加入適量清水攪拌,達到“手握成團,觸之即散”的濕度。
然後將這些混合料裝入栽培袋此時塑料袋和玻璃瓶還比較稀缺,多用布袋)中,壓實。
接下來是關鍵的滅菌環節。
農村沒有專業的高壓滅菌鍋,李滿倉便土法上馬。
他讓人砌了個簡易的土灶,架上兩口特大號的鐵鍋,鍋裏放水,水上放置木架子。
將裝好料的瓶子、袋子整齊碼放在架子上,蓋上大鍋蓋,用濕布密封好鍋蓋邊緣,然後大火猛蒸!
“滿倉,這蒸料是幹啥?跟蒸饅頭似的?”一個幫忙燒火的社員好奇地問。
“對,就是要把料裏其他的雜菌、蟲子啥的都蒸死,不然咱們的菌種進去,爭不過它們,就長不出來了。”李滿倉耐心解釋。
這個過程需要持續蒸煮好幾個小時,確保熱量徹底穿透培養基。
濃鬱的蒸汽混合著木屑的獨特氣味彌漫在倉庫內外,引來不少村民圍觀,都覺得新奇無比。
滅菌結束後,將袋子搬到提前打掃幹淨、並用生石灰水噴灑消毒過的接種房間裏,等待其自然冷卻到常溫。
最需要小心謹慎的接種環節到了。
李滿倉提前讓王秀芹和春梅用細棉布縫製了幾個簡單的口罩,又準備了酒精托胡秋萍弄來的)和幹淨的臉盆、毛巾。
他讓所有參與接種的人都用肥皂徹底洗手,戴上口罩,進入接種房間前還用酒精棉擦了手。
他親自示範,用酒精燈火焰灼燒過的鑷子,小心地從菌種罐裏取出一小塊指甲蓋大小、長滿白色菌絲的培養料,快速而準確地接入冷卻好的培養基瓶或袋的中央開口處,然後立刻封好口。
“大家看清楚了嗎?動作要快,盡量減少菌種在空氣中的暴露時間,避免雜菌落入。手和工具一定要幹淨!”李滿倉嚴肅地叮囑。
王振山、周建黨也親自上手,還有幾個選出來的細心社員,包括鐵柱和夏春梅,都學著李滿倉的樣子,小心翼翼地操作起來。
起初大家都很緊張,動作僵硬,生怕搞壞了這金貴的“種子”。
但在李滿倉的指導和鼓勵下,漸漸熟練起來。
兩間倉庫裏安靜而忙碌,隻有輕微的器物碰撞聲和人們的呼吸聲。
花了整整兩天時間,所有的菌種都接種完畢。
幾百個布袋整齊地碼放在層架上,瓶口、袋口封著牛皮紙或塞著棉塞。
“這就行了?”王振山看著滿架的瓶子,有些不確定地問。
“這才剛開始呢,振山哥。”李滿倉笑道,
“接下來是‘發菌’,就是讓這些接進去的菌絲,在料裏麵長滿。這期間,房間要保持黑暗,溫度要恒定,大概得二十來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還得注意通風,但又不能有強風直吹。”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李滿倉幾乎把家安在了這兩間菌房裏。
他安排了專人輪流值班,負責每天早晚測量溫度,通過控製炕火和開關窗戶來調節。
他每天都親自檢查菌絲的生長情況,拿著手電筒,隔著玻璃瓶仔細觀察。
幾天後,當看到接入點周圍開始出現星星點點、如同白色絨毛般蔓延開的菌絲時,他心中懸著的石頭才落下一半。
喜歡1975,別賣我女兒請大家收藏:()1975,別賣我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