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宋應星來了

字數:4393   加入書籤

A+A-


    工坊區不再是單純的製造場所,更像是一個巨大的“奇技淫巧”試驗場。而這一切奇異變化的源頭,往往都指向同一個人——鎮守使劉體純。
    這位在世人眼中本該是縱馬揚刀、呼嘯山林的“流寇”頭領,卻常常一身粗布短打,混跡在汗流浹背的工匠堆裏,指指點點,甚至親自動手。
    磨坊裏,幾個壯漢正圍著巨大的石磨盤,吭哧吭哧地推著磨杆,汗如雨下,麵粉卻出得緩慢。
    劉體純溜達過來,皺著眉頭看了一會兒,忽然蹲下身,撿了塊炭,在地上“唰唰”幾筆,畫了個帶搖柄和齒輪的古怪架子。
    “喏,照這個做!在這兒加個搖把,這兒弄幾個齒咬合的輪子,”
    他指著草圖,語氣輕鬆得像在說晚上吃什麽那麽隨便。
    “力氣小的婆娘搖著玩,也比你們幾個夯貨推得快!”
    旁邊監工的工頭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這玩意兒能行?
    可將軍發話了,硬著頭皮做吧。
    幾天後,當第一台簡陋的手搖式齒輪磨粉機裝好,一個半大孩子輕鬆搖動搖柄,雪白的麵粉就嘩嘩流下時,整個磨坊都安靜了。
    推磨的漢子們張著嘴,看看那神奇的小機器,又看看一臉“基操勿六”表情的劉將軍,世界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這……這還是那個傳說中殺人如麻的“闖賊”大將嗎?
    這分明是魯班爺下凡啊!
    榨油坊裏更是震撼。
    巨大的木榨前,赤膊的漢子們喊著號子,掄著沉重的撞錘,“咚!咚!”地撞擊著榨楔,豆大的汗珠砸在滾燙的榨膛上,吱吱作響,效率卻低得可憐。
    劉體純背著手轉了一圈,搖搖頭,又摸出炭筆,在榨架旁畫了個帶螺杆和壓力板的裝置草圖。
    “試試這個!用大螺杆擰,省力!在這兒加個鐵箍箍緊點……”
    油坊老師傅看著那從未見過的結構,胡子都揪掉了幾根,將信將疑地帶著徒弟們搗鼓。
    當沉重的螺杆被巨大的扳手緩緩擰動,巨大的壓力均勻地施加在油料包上,金黃的油脂如小溪般順暢流出,而操作者隻需兩人穩穩扳動扳手時,老師傅噗通一聲就給劉體純跪下了。
    “將軍神技!小老兒榨了一輩子油,從未想過還能如此省力!將軍真乃神人也!”
    周圍工匠更是嘩然,看向劉體純的眼神充滿了敬畏和狂熱。
    車輛工坊裏,匠人們正為沉重的馬車輪軸磨損快、轉動澀而發愁。
    劉體純溜達過來,拿起一根車軸看了看,隨手又畫了個草圖——在軸套和軸之間,加入一圈凹槽,裏麵放上打磨光滑的小鐵珠!
    “試試,把這些小鐵珠子放進去,抹上油。”
    匠人們麵麵相覷,鐵珠子?這能行?別把軸磨壞了!
    但將軍的命令就是鐵律。
    當第一個裝著簡陋滾珠軸承的輪軸組裝好,輕輕一推,那輪子竟然絲滑地轉了好幾圈才停下,而以往推一下吱呀響著轉半圈就卡住時,整個工坊都炸鍋了!
    “神了!神了!”“加了幾個鐵蛋蛋,咋就滑溜成這樣了?”
    “將軍,您這腦子是咋長的啊?!”
    鄧鐵牛聞訊趕來,親自試了試那絲滑的輪子,又看看被工匠們如眾星捧月般圍著的劉體純,撓著大腦袋對李黑娃嘀咕:“黑娃,你說將軍以前是不是幹木匠的?這手藝……比砍人腦袋還利索!”
    李黑娃嘴角抽搐,無言以對,隻覺得自家將軍好像變了,身上帶著一團謎。
    船廠裏,劉體純對著正在建造的新哨船模型指指點點地說道:“船頭這裏,再尖一點,像把刀劈水!底下這個弧度……不對,要這樣,像魚肚子,圓滑點!阻力小,跑得快!”
    經驗豐富的老船匠看著那“怪模怪樣”的船型,心裏直打鼓,這能行嗎?
    祖宗傳下來的船可不是這樣的!
    但將軍堅持,沒人敢違逆。
    新船下水試航那天,當那艘線條流暢的“怪船”在運河上明顯比同級別的舊船快出一大截,轉向也更加靈活時,老船匠抱著桅杆老淚縱橫:
    “祖宗啊……小的錯了!將軍是對的!這船……它飛起來了啊!”
    車輛工坊另一角,劉體純讓人把幾塊韌性極好的長條熟鐵彎成弓形,固定在車架和車輪之間,取代了原本硬邦邦的木頭支架。
    “試試,坐上去顛不顛?”
    工匠戰戰兢兢地坐上裝滿沙袋的改良馬車,在崎嶇的路上跑了一圈,回來時一臉不可思議,滿臉不解的說道:
    “將……將軍!神了!以前能把人早飯顛出來,現在……現在感覺像坐轎子!穩當多了!”
    幾天後,這“軟骨頭”馬車立刻成了滄州富商和軍官們的最愛。
    當《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懷揣著對“奇技”的好奇來到滄州,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後,這位學貫古今的大學者,徹底淩亂了!
    劉體純,那可是殺人如麻的流寇頭目,他是什麽時候學了這一身本事?
    他看見劉體純在鐵匠鋪裏,用炭筆勾勒出焦炭窯的改進風道,隨口解釋著“充分燃燒”的道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看見劉體純在琉璃坊,指點著匠人調整釉料配比和窯溫曲線,說出“氧化還原反應”這種他聞所未聞的詞;
    他看見劉體純在簡陋的實驗室,擺弄著分餾裝置,試圖提取“石炭酸”殺菌;
    他看見牆上那幅線條簡單卻意蘊無窮的“蒸汽之力”草圖……
    宋應星畢生心血著成《天工開物》,自以為網羅天下工巧。
    然而此刻,他感覺自己像個剛識字的蒙童!
    劉體純隨口道出的原理、隨手畫出的草圖、那些聞所未聞的名詞,什麽“摩擦力”、“熱效率”、“杠杆省力比”,如同九天驚雷,將他固有的知識體係轟得粉碎!
    “將軍!!”
    宋應星再也抑製不住激動,一把抓住劉體純的胳膊,聲音都變了調,全然不顧什麽禮儀,哆哆嗦嗦問道:
    “這……這些格物致知之理,巧奪天工之技,絕非人間應有!
    敢問將軍,莫非……莫非是得了墨翟先聖真傳?還是……天授?!”
    他看劉體純的眼神,已經從最初的探究,變成了近乎狂熱的崇拜和看神仙下凡般的敬畏。
    劉體純看著這位激動得胡子亂顫的老先生,有點哭笑不得,扶住他道:
    “宋先生言重了。天地萬物,運行自有其理。
    體純不過偶有所得,瞎琢磨罷了。
    滄州抗虜,百業待興,正需先生這等大才,將這些粗淺道理,化為實實在在的器物,造福軍民!先生可願留下?”
    “願意!老朽一萬個願意!”
    宋應星回答得斬釘截鐵,對著劉體純深深一揖到底,正色說道:
    “能追隨將軍左右,親曆此等開天辟地之新工巧,實乃宋應星三生有幸!《天工開物》未竟之誌,便在此處,由將軍引領,再開新篇!”
    他留下來,心甘情願地成為了滄州工坊的“總工程師”,並一頭沉浸在劉體純帶來的知識海洋中。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