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麥黃時節
字數:4011 加入書籤
時入初夏,驕陽一日烈過一日,毫不吝惜地將光與熱傾瀉在大地之上。
廣袤的華北平原上,曾經青翠欲滴的麥田,仿佛在一夜之間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染上了層層疊疊的金黃。
風過處,麥浪翻滾,沙沙作響,那是饑餓的人們耳中最動聽的樂章。
青黃不接的最後一段艱難時日,是在人們對這片金黃的無盡期盼中度過的。
胃裏早已沒有半點油水,野菜挖盡了,樹皮也變得斑駁。
實在熬不住的人家,等不得麥穗完全熟透,便偷偷潛入自家或別家的田裏,掐下那尚帶一絲青綠、卻已灌漿飽滿的麥穗。
夜裏,村頭巷尾,常能看到一點兩點小心翼翼的火光。
那是人們攏起一小堆枯枝敗葉,將掐來的麥穗放在火上稍微燎烤。麥芒在火焰中卷曲焦化,散發出特有的焦香。用手輕輕一搓,焦黑的麥殼便脫落下來,露出裏麵青黃柔軟、帶著濃鬱麥香的麥粒。
這便是“燒麥仁”。
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那略帶嚼勁、滿口生香的滋味,對於饑腸轆轆的人們而言,不啻於珍饈美饌。
也有那更講究些的,將搓下的麥仁放入破陶罐中,加上幾瓢水,熬煮成一鍋稀薄的“麥仁粥”,雖不能果腹,但那滾燙的、屬於糧食的暖流滑入胃中,總能帶來片刻的慰藉和活下去的希望。
更有手巧的婦人,將略熟一些的麥穗搓下麥粒,用石磨輕輕碾壓。因麥粒尚未完全硬化,無法磨成麵粉,隻能被碾成一條條柔韌的、淡綠色的麥條,這便是“碾轉”。
拌上一點點偷偷藏起來的鹽,或者淋上幾滴難得的野麻油,便是難得的美味。
孩子們圍著石磨,眼巴巴地看著那一條條“碾轉”從磨縫中擠出,口水直流。
終於,麥子一天天變得金黃、堅硬。
開鐮的日子到了!
山東各地,尤其是滄州軍控製下的州縣,鄉村裏驟然忙碌和熱鬧起來。
天還未亮,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便傾巢而出,手持磨得鋥亮的鐮刀,走向那片寄托了全部希望的金色海洋。
田野裏,鐮刀割斷麥稈的“唰唰”聲此起彼伏,伴隨著人們壓抑不住的、帶著疲憊卻更多是喜悅的交談聲。
汗水順著古銅色的臉頰、脊背流淌,滴落在幹熱的土地上,瞬間蒸發,但那看著一捆捆沉甸甸的麥稈被放倒、捆紮、運往打穀場的滿足感,驅散了所有的辛勞。
打穀場上,石滾子被牲口或人力拉著,吱呀呀地轉著圈,一遍遍碾壓著鋪開的麥穗。
揚場的老把式看準風向,用木鍁將混著麥殼的麥粒高高拋起,風帶走輕飄飄的麥殼,金燦燦、飽滿滿的麥粒如同雨點般落下,堆積成一個個小小的金山。
空氣中彌漫著新麥特有的、陽光與泥土混合的芬芳,這是生命得以延續的味道。
老人們蹲在場院邊,用手捧起一把新麥,仔細撚著,臉上露出久違的、真正舒心的笑容。
“成色不錯,比去歲強。”
“總算……總算又熬過來了一個春荒啊!”
與此同時,在滄州軍大力推廣下,那些來自遙遠異域的“稀奇”作物,也到了生長的關鍵時期,吸引了無數好奇的目光。
成片的玉米地,植株高大,葉片寬大碧綠,頂端已然抽出了淡黃色或紫紅色的雄穗,如同華麗的羽冠。
而葉腋處,一個個被層層苞葉包裹的“棒子”已經初具雛形。
農人們每日下田,總要蹲在玉米株旁,小心翼翼地扒開一點苞葉,看看裏麵那排列整齊、珍珠般嫩白的籽粒長了多大。
田間地頭,不時有人議論著:“這東西,一棵就結這麽一個大棒子,真能頂餓?”
“瞧著籽粒不小,不知道一畝地能收多少斤?聽說比穀子、高粱都厲害?”
“怎麽吃法?直接煮?還是磨麵?”
番薯和馬鈴薯的田裏,藤蔓匍匐,綠葉葳蕤,長勢極為茂盛。人們知道寶貝藏在地下,卻不敢輕易挖掘,生怕傷了根莖。
隻能憑著農林司發下的畫冊和官吏的宣講,想象著泥土之下,那些名為“番薯”、“馬鈴薯”的塊莖正在悄悄膨大。
“說是能蒸能煮能烤,甜滋滋的,頂飽!”
“產量更高!一畝地能頂好幾畝麥子!”
“就是不知道儲存起來方便不?能不能過冬?”
山東各州府,身著統一服飾的農林司小吏們,拿著圖文並茂、用廉價紙張大量印刷的宣傳冊,奔走於鄉間地頭,不厭其煩地向聚集起來的農人宣講:
“父老鄉親們看好,這玉米,須得等到苞葉幹枯,籽粒變硬,用手指掐不動了,才能收割!收割後要連棒子晾曬,幹透了才好脫粒儲存!”
“番薯呢,看葉子開始發黃,就可以挖了!小心別挖破皮,破了就容易爛!挖出來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晾幾天,這叫‘收汗’,然後才能入窖!”
“馬鈴薯,等植株枯黃了再挖!挖出來的塊莖,一定要避光保存,見了光會發綠,有毒,不能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吃法多著呢,冊子上都畫著呢!玉米可以磨麵做窩頭、貼餅子,嫩棒子可以直接煮著吃!番薯可以烤著吃、煮粥,曬成薯幹還能當零嘴!馬鈴薯可以燉菜、可以蒸熟了蘸鹽吃……”
這些新奇的知識,伴隨著實實在在已經種下、長勢喜人的莊稼,給經曆了太多戰亂和饑荒的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踏實感。
青州將軍府內,劉體純聽著吳迪呈上的各地夏收情況初步匯總,以及新作物長勢良好的報告,一直緊繃著的心弦,終於稍稍鬆弛了一絲。雖然眉頭依然習慣性地微蹙,但眼底深處那抹揮之不去的沉重,似乎淡了些許。
“好啊,有了這場夏收,民心就算初步安定下來了。”
他走到窗邊,望著城外隱約可見的金色麥田,輕聲吩咐道:“告訴農林司,宣講不能停,要確保秋收時,這些新作物能最大限度地收獲、儲存好。這是我們未來立足的根本。”
“屬下明白。”吳迪躬身應道。
“清軍方麵,阿巴泰部雖未撤百裏但已後撤五十裏,新的防線正在構築,孔有德那邊,火器生產依舊日夜不停。”
劉體純冷哼一聲道:“後撤五十裏?不過是換了個地方紮緊籬笆罷了。多爾袞和範文程,這是想用暫時的緩和,捆住我們的手腳。可惜,他們打錯了算盤。我們正好也需要這段時間。”
他頓了頓,語氣轉為凝重,又問道:“揚州……還有消息嗎?”
吳迪神色一黯,搖了搖頭道:“圍困更嚴了。城中……恐怕已到極限。史閣老雖仍在堅持,但……”
劉體純沉默良久,最終化作一聲歎息。
他知道,有些事情,鞭長莫及。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