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畫像上的絞刑痕

字數:5088   加入書籤

A+A-


    原本燦爛的金發中,開始摻雜進越來越多刺眼的銀絲。
    這種眼睜睜看著“未來的自己”在畫布上加速老去的過程,是一種緩慢而精準的精神淩遲。
    索菲亞開始恐懼走進畫室,害怕麵對那個每天都在變得更老、更陌生的自己。
    那麵鏡子帶來的恐懼,似乎暫時被這幅自畫像更直觀、更個人化的恐怖所覆蓋。
    她嚐試反抗。
    她用刮刀試圖刮掉畫像,但刮去的顏料層下,第二天又會浮現出更老、更清晰的影像,仿佛時間的力量無法被物理手段抹除。
    她甚至歇斯底裏地將畫布從畫架上扯下,用刀割裂,然後扔進了幾個街區外的垃圾集中處理中心。
    但這一切都是徒勞。
    第二天清晨,一張全新的、空白的畫布會準時出現在畫室中央的畫架上。
    而到了夜晚,那個“老化”的進程會從她毀掉畫布時的年齡點,無縫銜接地繼續。
    它像一個無法刪除、無法終止的程序,冷酷地運行著。
    絕望如同沼澤,一點點淹沒她。
    她查閱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父親海因裏希的資料,從那些碎片化的、充滿官方辭令的記錄中,艱難地拚湊著他生命最後的軌跡。
    從被捕到被處決,中間相隔的時間,根據有限的線索推斷,大約是四十九天。
    四十九天。
    這個數字像最終的倒計時,懸在她的頭頂。
    到了第四十九天。
    索菲亞幾乎是被一股無形的、絕望的力量拖拽進畫室的。
    她知道,今天是最終審判的日子。按照父親的生命軌跡,這將是終點。
    畫布上的“她”,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婦。
    頭發幾乎全白,稀疏而幹枯。
    皮膚鬆弛下垂,布滿了深壑般的皺紋和深褐色的老年斑。
    腰身佝僂著,需要依靠畫中想象的椅子扶手才能勉強站立。
    眼神徹底失去了光彩,隻剩下一種近乎虛無的空洞。
    但這一切的蒼老,都比不上脖頸上那一圈清晰無比、猙獰刺目的痕跡。
    紫黑色、深褐色交織的、粗糙的勒痕,深深嵌入鬆弛的皮膚。
    邊緣不規則,像是被某種非標準的、粗糙的麻繩或鐵絲狠狠勒絞所致。
    與父親檔案記錄中那臨時搭建的絞刑架可能使用的刑具描述完全吻合。
    那痕跡是如此真實,仿佛能聞到皮肉燒焦和死亡的氣息。
    絞刑痕。
    它終於出現了。
    不是在鏡中的幻影裏,而是在這幅預示著她生命軌跡的、無法擺脫的詭異自畫像上,以最直接、最殘酷的方式,烙印在了“她”衰老的脖頸上。
    索菲亞癱坐在畫架前的地板上,仰望著畫中那個蒼老的、脖頸上帶著清晰死亡印記的自己。
    極致的恐懼過後,反而是一種奇異的、冰冷的平靜。
    荒謬感,宿命感,還有一種被巨大命運齒輪碾過的無力感,將她緊緊包裹。
    鏡魔展示的未來可能性,正在以這種無法抗拒的方式,一步步變為“現實”的預告,並與父輩的悲劇完成了殘酷的呼應。
    四十九天。絞刑痕。
    這是父親海因裏希的生命倒計時,如今,也成為了懸在她頭頂的、仿佛無法掙脫的宿命詛咒嗎?
    她下意識地抬起自己的左手,手腕內側那幾道平行的、顏色已變得深紅的痕跡,似乎在隱隱作痛。
    與畫布上脖頸那猙獰的絞痕形成了跨越時空的、絕望的共鳴。
    交易的內容再次在她腦海中回響,但此刻聽起來不再僅僅是誘惑,更像是一份冰冷的、用生命做賭注的契約。
    “每修改一段曆史,我修複你一個創傷記憶。”
    而代價,或許就是必須在這如影隨形的絞索陰影下,去進行一場瘋狂的賭博。
    她不能再被動等待了。
    恐懼已經具象化,倒計時已經清晰。
    她必須行動,必須去理解、去收集、去運用那些所謂的“顏料”,在那張巨大的“曆史畫布”上,為自己,或許也為父親,搏得一線生機。
    她看向牆角那個鎖著的櫃子,裏麵存放著實驗室那份關於“骨灰顏料”的報告副本。
    自畫像上那道清晰的絞刑痕,像一道最終判決,將索菲亞從惶惑不安的等待狀態中徹底驚醒。
    恐懼依然存在,但它不再是無形的迷霧,而是變成了頸項上冰冷的枷鎖,迫使她必須行動。
    被動等待,結局似乎已經寫在了那幅日夜“老化”的畫布上。
    衰老,然後被絞索終結。
    唯一的變數,似乎就在於鏡魔提出的那個詭異“交易”。
    而交易的核心,是“修改曆史”。
    工具,無疑是畫筆和顏料。
    那支父親的遺發畫筆已顯示出其非凡的,甚至危險的靈性。
    那麽,顏料呢?
    教堂壁畫滲出的、含有1943年士兵dna的腦脊液,以及實驗室那份語焉不詳的初步報告,像黑暗中零星的磷火,為她指明了必須深入探究的方向。
    她動用了近乎所有的積蓄,並通過過去在藝術圈積累的、一些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人脈,輾轉聯係上一家位於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深處、以處理“高度敏感”生物樣本和擁有絕對保密條款而聞名的私人分析機構——“回聲測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寄送樣本的過程如同進行一場間諜交易,她在不同的地點,通過加密的物流網絡,分別寄出了三份樣本:
    1.取自教堂壁畫、小心刮下的、沾染了“腦脊液”的微量顏料碎屑。
    2.從父親畫筆自行繪製的集中營畫作上,刮下的少許赭石色幹涸顏料。
    3.以及,她內心掙紮了無數次,最終才顫抖著,從父親畫筆中取出的、微乎其微的幾根發絲樣本。
    每一份樣本都獨立封裝,標記著隻有她自己能理解的代碼。
    隨樣本附上的,是她支付的、足以讓任何普通人瞠目結舌的費用,以及一個簡單到近乎粗暴的問題:
    “分析成分,追溯源頭。”
    等待結果的日子,漫長而煎熬。
    她試圖用工作麻痹自己,回到聖瑪利亞教堂的腳手架之上。
    但手在觸碰那些古老的顏料時,總會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
    壁畫上那些士兵模糊的麵容,在她眼中仿佛都活了過來,帶著埃裏希·穆勒或馬蒂亞斯·瓦格納的影子,無聲地呐喊,或者,冷笑。
    整麵牆不再是被修複的對象,而像一塊巨大的、正在緩慢腐爛、滲出膿液的創麵。
    她甚至開始頻繁夢見自己調色,但調色盤裏流淌的不是油彩,而是粘稠的、溫熱的血液,冰冷的淚水,甚至還有渾濁的腦脊液。
    它們混合在一起,散發出甜膩而腐朽的氣味。
    幾周後,一個異常厚重、以特種合金密封、印有“回聲測序”獨特徽章的火漆文件袋,被一名麵無表情、身著便服的信使,親手交到了她的工作室。
    反鎖上門,拉緊所有窗簾,索菲亞坐在工作台前,花了足足十分鍾平複呼吸,才用特製的裁紙刀,小心翼翼地劃開那仿佛承載著無盡秘密的火漆。
    報告的內容,遠超她最瘋狂、最黑暗的想象。
    冰冷的科學數據,此刻讀起來卻比任何恐怖小說都更令人毛骨悚然。
    樣本綜合成分分析報告:
    ·基料:高品質精煉亞麻仁油與特定合成聚合物樹脂混合物。
    ·色料填料:高純度無機礦物粉末氧化鐵紅、群青、鈦白等)及……
    經超過1200攝氏度超高溫處理的人類骨骼灰燼,占比約3845按樣本不同略有浮動)。
    骨灰來源地溯源分析基於微量元素同位素比值、特定地域性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標記及土壤矽藻化石比對)。
    喜歡藍蝶茶殤:死神在人間的八種形態請大家收藏:()藍蝶茶殤:死神在人間的八種形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