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生活的分享
字數:2824 加入書籤
北方的秋日,天高雲淡,陽光透過已顯稀疏的梧桐葉,在圖書館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淩霜剛結束一場期中考試,心情有些許放鬆。她坐在桌前,麵前攤開的不是課本,而是一張信紙和幾張剛衝洗出來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她穿著幹淨的格子襯衫,紮著利落的馬尾,站在教學樓前或圖書館門口,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容,背景是充滿活力的校園。
她拿起筆,嘴角帶著不自覺的笑意,開始寫信。這一次,她沒有談論深奧的經濟學理論,也沒有探討鄉村發展的規劃,筆尖流淌出的,是瑣碎而溫暖的日常。
“瀚飛同誌:見信好。近來天氣轉涼,早晚記得添衣。隨信寄去幾張照片,是前些天同學幫忙拍的,讓你看看我們學校的樣子。” 她寫道,仿佛在和一個熟悉的朋友閑聊。
她開始絮絮叨叨地分享生活細節:“學校食堂最近新出了一道糖醋排骨,味道居然不錯,就是肉少了點。我們宿舍的趙大姐,從家裏帶了辣醬來,拌飯吃特別香,就是太辣了,我每次隻敢放一點點。” 她描述著同學間的趣事:“同桌小李為了追一個外語係的姑娘,天天抱著收音機學俄語,發音怪腔怪調,把我們逗得不行。” 甚至抱怨了一下學業:“這學期的微積分有點難,作業總讓我頭疼,得花好多時間。”
她的筆觸輕鬆而生動,充滿了生活氣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瑣事,是她真實的大學生活,是她想與他分享的世界。在信的末尾,她寫道:“你那邊一切都好嗎?秋收應該結束了吧?勞動辛苦,一定要注意休息。上次寄給你的傷藥,用著還好嗎?盼複信。”
她細心地將幾張照片夾在信紙裏,一起裝入信封,貼上郵票。投進郵筒時,她心裏泛起一絲微甜的期待,想象著他看到照片和讀到這些瑣碎小事時的樣子。
幾天後,薑家坳已是深秋景象。山巒層林盡染,紅黃相間,宛如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農忙基本結束,村莊進入了短暫的農閑時節,空氣裏多了一份悠閑。徐瀚飛剛從地裏回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就收到了這封厚厚的來信。
他回到小屋,在窗邊坐下,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首先滑出來的,是那幾張黑白照片。他拿起照片,指尖微微一頓。照片上的淩霜,笑容燦爛,眼神明亮,充滿了朝氣與自信,與半年前那個在村裏勞作的姑娘似乎又有了不同,更加舒展,更加奪目。背景中的教學樓、圖書館,是他熟悉又遙遠的世界。他一張一張仔細地看著,目光在她臉上停留了許久,仿佛要透過相紙,感受到那份遙遠的活力。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有為她高興的欣慰,也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時空相隔的悵惘。
然後,他展開信紙,開始閱讀。當讀到食堂的糖醋排骨、宿舍的辣醬、同學學俄語的趣事時,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揚,露出一絲連自己都未察覺的柔和笑意。這些充滿煙火氣的描述,仿佛將那個遙遠而抽象的大學生活,具體而微地呈現在他眼前。他仿佛能看到她在食堂排隊打飯,在宿舍和同學說笑,在燈下蹙眉演算數學題的樣子。這種平淡的分享,比任何宏大的敘事都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讓他感覺仿佛參與了她生活的一角。
信的最後,是她關切的詢問。他放下信紙,目光望向窗外遠山那片絢爛的楓紅,心中有了主意。
第二天,他抽空去了後山。楓葉正紅得熱烈,在秋陽下像一團團燃燒的火焰。他仔細挑選了一片形狀完好、顏色最為飽滿鮮豔的楓葉,小心地采摘下來,夾在厚厚的書本裏壓平。
晚上,煤油燈下,他鋪開信紙準備回信。他先回應了她的分享:“照片收到,拍得很好。學校環境優渥,你能適應愉快,甚好。糖醋排骨想必可口,辣醬佐餐開胃,然辛辣之物,亦需適量。” 語氣平和,帶著長輩般的關切,卻又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親近。
接著,他分享了自己的近況,話語樸實:“秋收已畢,稻穀入庫,近日農活稍閑,幫村東頭李叔修繕了犁鏵,舊物利用,倒也妥帖。” 寥寥數語,勾勒出他勤勞、手巧的形象,也展現了鄉村生活互助的一麵。然後,他提到了她寄來的藥:“你寄來的傷藥甚有效驗,前日搬運穀垛不慎劃傷手臂,敷之痛楚立減,傷口愈合亦快。費心了。” 這句話,既表達了感謝,也含蓄地透露了自己曾有的小傷,帶著一絲微妙的依賴感。
最後,他寫道:“近日山間楓葉正紅,色澤濃豔,隨信附上一片,知你素喜秋色,可夾書頁間,略睹山中秋光。” 他沒有過多渲染,隻是平淡地陳述,但這份“略睹山中秋光”的心意,卻細膩而真摯。
他將那片壓得平整、紅豔如火的楓葉小心地夾入信紙中,封好信封。
當淩霜在宿舍裏收到這封回信時,她迫不及待地打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片來自薑家坳後山的楓葉。葉片紅得那麽純粹,脈絡清晰,仿佛還帶著山間的清冽氣息。她小心地捏起葉片,對著燈光仔細看著,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記得,記得她喜歡秋天的色彩。這片小小的楓葉,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能傳遞他的牽掛和那份無聲的浪漫。
她讀著他的信,看到他描述幫鄰居修犁鏵,想象著他專注勞作的樣子;看到他提到傷藥有效,既心疼他受傷,又欣慰藥能幫到他。信中的語氣依舊克製,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那種踏實、細致和淡淡的關懷,讓她覺得無比安心和溫暖。
她沒有再寫長篇大論討論學問,而是提筆分享了她看到楓葉的喜悅,詢問李叔的犁鏵修得如何,叮囑他以後勞動要更加小心。信的末尾,她寫道:“楓葉很美,我已夾在最喜歡的書裏。見葉如麵,望珍重。”
就這樣,書信在他們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不僅傳遞著思想的火花,更流淌著日常生活的溫暖細流。一張照片,一片楓葉,一句關於飯菜的閑聊,一聲對勞作的叮囑……這些平淡的分享,看似瑣碎,卻如同涓涓細流,悄然滋潤著彼此的心田,讓那份跨越山河的情感,在真實的煙火氣中,生根發芽,愈發堅韌而深厚。他們分享的不僅是生活,更是彼此生命中點滴的參與感和那份“我與你同在”的默默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