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春雨的滋潤
字數:2478 加入書籤
六月的天,娃娃的臉。前幾天還太陽毒辣辣地烤著地,曬得玉米葉子打了卷,這兩天卻淅淅瀝瀝下起了雨。雨不大,綿綿密密的,帶著點涼意,正好解了暑氣。薑家坳的山頭籠在雨霧裏,綠得發亮。地裏的莊稼喝飽了水,可著勁兒往上長。
徐瀚飛趁著雨小,披了塊破油布,去地裏轉了一圈。秧苗水靈靈的,看著喜人。前些天他偷偷用淩霜寄來的pH試紙,在村東頭那塊老長不好的坡地和自家院牆邊菜地各取了點土樣,按說明兌水、沉澱、滴試紙。菜地的試紙顏色變得偏綠些,坡地的則偏黃點。對著信紙背麵的比色卡比了比,好像菜地是中性略偏堿,坡地還真是有點偏酸。雖然這法子糙,結果也說不好準不準,但好歹讓他對“土壤生病”這話有了點實感,心裏琢磨著,等秋收了,是不是真能弄點石灰渣子撒那坡地上試試。
從地裏回來,鞋上沾滿了泥。他正在屋簷下刮鞋底的泥,會計薑老五頂著細雨跑過來,揚著手裏一個小包裹:“小徐!你的信!還有個小包裹,省城來的,瞅著像種子!”
徐瀚飛心裏一動,道了謝,在褲腿上擦了擦手,才接過東西。包裹不大,用厚牛皮紙包得嚴嚴實實,捏著裏麵沙沙響。信也比平時厚點。
他回到屋裏,擦幹手,先拆開了信。淩霜的字跡躍然紙上,帶著雀躍:
“瀚飛同誌:雨季到了吧?注意防潮。報告你個好消息!我們農學院上次聯誼認識的那個同學,他們課題組培育的玉米新品種通過了審定,抗病性特別強,尤其對大斑病、小斑病效果顯著!我好不容易要來一小包,寄給你試試!”
看到這裏,徐瀚飛呼吸都屏住了。玉米大斑病、小斑病,是薑家坳年年都頭疼的毛病,一鬧起來,葉子早早枯黃,結的棒子又小又癟,看著都心疼。這新品種要真抗病,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他趕緊往下看:“種子不多,你先找一小塊地試種一下,千萬別全用了。和本地老品種間隔開種,也做個對比。看看長勢、抗病性到底怎麽樣。就當是個試驗!” 信裏還詳細寫了播種的深度、間距、底肥要求,囑咐得仔仔細細。
信的末尾,她寫道:“也不知道這新品種服不服咱們那兒的土。你就當是個嚐試,別有壓力。希望……希望靜待發芽,長好。” 最後一句“靜待發芽”,寫得格外輕柔。
徐瀚飛放下信,小心翼翼地拆開那個牛皮紙包。裏麵是幾十粒金燦燦、飽滿滾圓的玉米種子,粒粒分明,看著就精神,跟他平時種的本地小粒種大不一樣。他捏起幾粒放在掌心,感覺沉甸甸的,仿佛能感受到那份來自遠方的、沉甸甸的期望和信任。
這可不是普通的種子。這是淩霜從大學裏弄來的新品種,是山外麵農業科技的新成果,更是她對他、對薑家坳這片土地的一份心意。一種混合著激動、責任和莫名壓力的情緒湧上心頭。
雨還在下,滴滴答答敲打著瓦片。徐瀚飛坐不住了。他屋裏屋外看了一圈,盤算著種在哪裏最合適。門口院子巴掌大,但土薄石頭多;自留地倒是有,但又怕不小心和別的串了。最後,他看中了屋後窗根下那一小溜地。那裏原本鋪著石板,防止雨水濺濕牆根,陽光倒是充足。就是得先把石板撬開。
說幹就幹。他找來鐵釺,插進石板縫隙,用力往上撬。石板沉,還帶著濕泥,費了好大勁才撬開一塊,露出底下黑褐色的泥土。雨水混著汗水,從他額頭上流下來。他一口氣撬開了三四塊石板,整理出一小片約莫炕席大小的地。然後按照信裏說的,仔細地把土塊敲碎、耙平,又撒上些漚好的農家肥做底肥。
雨漸漸小了,變成了毛毛細雨。徐瀚飛蹲在泥地裏,用手比量著,劃出淺淺的溝,按照要求的間距,一粒一粒,極其鄭重地將那些金黃的種子點進土裏,再輕輕覆上一層薄土。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翼翼,仿佛在完成一個極其重要的儀式。指尖觸碰微涼的泥土,他腦海裏浮現的,是淩霜信裏那句“靜待發芽”。這不僅是種子的發芽,也是新希望的萌芽。
全部種完,天都快黑了。他直起酸痛的腰,看著那一小片平整的、剛剛播下希望的土地,心裏充滿了期待,也有一絲隱隱的擔憂。怕種子不發芽,怕發芽了長不好,怕辜負了淩霜的心意和這來之不易的新品種。
晚上,他在油燈下給淩霜寫回信。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種子已收到,粒粒飽滿,甚好。今日雨後,已在屋後辟出一小塊地,按你囑咐之法,精心播下。此間土質尚可,日照亦足,唯願風調雨順,不負此良種。” 寫到這裏,他停下筆,眼前浮現出她期盼的眼神,又添上一句,字跡沉穩:“我當悉心照料,靜待佳音。”
從那天起,徐瀚飛的生活裏又多了一樁要緊事。每天早晚,他都要去屋後那片“試驗田”看看。下雨了,擔心積水爛種;出太陽了,又怕土幹影響出苗。澆水、鬆土,格外上心。每次彎腰查看時,他都會想起淩霜,想起她寄來種子時的那份熱心,想起她信末那句輕柔的囑托。這份來自遠方的牽掛和期待,像這初夏的雨水一樣,悄無聲息地滋潤著這片土地,也滋潤著他那顆在困頓中依然渴望嚐試、渴望改變的心。
春雨潤物細無聲。那埋藏在泥土之下的,不僅僅是幾粒玉米種子,更是一份深厚的情誼和一個關於美好未來的、綠色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