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秋實滿藥圃,遠信寄新思

字數:3521   加入書籤

A+A-


    寂靜的村莊,像被打翻了的顏料盤。藥圃裏的菊花潑潑灑灑開了一片,黃的、白的、紫的,擠在薄荷和紫蘇的綠叢裏,風一吹,藥香混著花香漫過田埂,連空氣都變得清甜。林辰蹲在畦邊,手裏捏著株成熟的紫蘇籽,黑亮的籽實飽滿得像小珍珠,輕輕一撚就從殼裏滾出來。
    “林先生,這紫蘇籽能收了吧?”蘇明拿著竹簸箕走過來,本子上記滿了采收時間:“薄荷霜降前收,金銀花芒種采,紫蘇籽秋分摘……”字跡工整,連標點都透著認真。
    林辰點頭,把紫蘇籽倒進簸箕:“得趁這幾日晴天趕緊收,要是淋雨就容易發黴。收下來的籽先曬幹,一半留著當種子,一半用來榨油——紫蘇油能潤燥,冬天給張婆婆他們擦手正好。”
    趙平扛著新做的曬藥架從西邊過來,架子用硬木搭成,榫卯銜接得嚴絲合縫。“林大哥,你看看這架子成不?”他放下架子,額角滲著汗,“按你畫的尺寸做的,每層間距一尺二,曬藥材正好通風。”
    林辰用手晃了晃架子,穩當得很:“做得好!比上次那個結實多了。下午把收的金銀花搬出來曬,記得攤薄些,別堆太厚。”
    錢小六最是活潑,挎著個小竹籃,裏麵裝著剛摘的野山楂,紅得像瑪瑙。“林先生,青禾姐讓我問,新收的白術要不要切片?她說用你教的‘潤透後切’,片兒又薄又勻。”
    “切!”林辰接過山楂嚐了顆,酸得眯起眼,“白術趁新鮮切片,曬幹後藥效最好。讓你青禾姐把切片刀磨快些,切的時候厚度要勻,不然曬的時候有的幹有的濕。”
    正說著,青禾提著個藤籃過來,裏麵是用新收的糯米和紫蘇籽做的米糕,蒸得白白胖胖,透著淡淡的紫暈。“歇會兒嚐嚐?”她把米糕分給眾人,“這是按蘇州府的法子做的,加了點新鹽,甜鹹口的。”
    蘇明咬了一口,眼睛亮起來:“比蘇州府的還好吃!紫蘇籽的香更濃些。”他從懷裏掏出封信,“對了林先生,昨天收到晚晴師傅的信,說蘇州府的藥鋪想訂兩百斤紫蘇油,還問咱們能不能做些‘紫蘇鹽丸’,方便攜帶。”
    林辰接過信,晚晴的字跡娟秀,字裏行間都是熟稔:“……揚州府的柳姑娘托人帶信,說湖廣的鹽務已穩,她秋後想來村裏看看,學學種藥材……”看到“柳輕煙”三個字,林辰指尖頓了頓,想起去年她在湖廣寄來的茯苓,清潤得像江南的雨。
    “紫蘇鹽丸不難做。”林辰把信折好,“把紫蘇粉和精鹽按比例混合,加些蜂蜜揉成丸,晾幹就能保存。讓小六子跟著你青禾姐學,他手巧。”
    錢小六立刻挺直腰板:“保證學好!”逗得眾人都笑了。
    午後的鹽坊格外熱鬧。阿木正帶著趙平煎煮新鹽,鐵鍋裏的鹵水咕嘟作響,白花花的鹽粒漸漸凝結,像堆了層碎雪。“今年的鹽收成比去年多三成!”阿木用木鏟舀起一捧鹽,陽光下閃著細碎的光,“縣太爺派人來說,想讓咱們給縣衙的惠民藥局專供藥用鹽,價錢給得公道。”
    “好事啊。”林辰走過去,查看鹽的成色,“藥用鹽講究純度,得單獨煮一爐,過濾時多過兩遍蘆葦席,確保沒有雜質。”他對趙平說,“記著,藥用鹽的鹵水濃度要比食用鹽高兩成,煮的時候火候要穩,不能急。”
    趙平趕緊拿出本子記下,字裏帶著股子認真勁兒。他這半年跟著阿木學製鹽,從測鹵到煎煮,樣樣學得紮實,連王師傅高郵湖的老鹽工)來看了都誇:“這後生能把鹽煮出甜味來,是個好手。”
    藥鋪裏,青禾正帶著錢小六做紫蘇鹽丸。把曬幹的紫蘇葉碾成粉,和精鹽按三比七的比例混合,再加入煉好的蜂蜜,揉成桂圓大的丸子,擺在竹匾裏晾幹。錢小六的小手靈活得很,揉的丸子大小均勻,青禾看著直點頭:“比我第一次做得還好。”
    小六子咧著嘴笑,露出兩顆小虎牙:“青禾姐教得好!”他拿起一顆剛揉好的丸子聞了聞,“真香!要是串成串掛在身上,既能當零食,又能防蚊蟲吧?”
    青禾被他逗笑了:“倒真是個主意。等晾幹了,給你串一串當玩意兒。”
    傍晚時分,蘇文軒從鎮上回來,帶回個好消息:“縣學的李先生托我帶話,想讓林辰去給學子們講講‘藥食同源’的道理,說現在的年輕人總不愛惜身體,讓他們知道尋常吃食也能養生。”
    林辰有些猶豫:“我嘴笨,怕是講不好。”
    “你講得最好。”蘇文軒拍著他的肩膀,“你種的藥材,製的鹽,做的藥膳,哪一樣不是‘藥食同源’?就把你平時教咱們的話說給他們聽,實在得很。”
    青禾也道:“去吧,讓城裏的學子也知道,咱們鄉下的草木也有大學問。我給你備些紫蘇茶,講渴了好喝。”
    第二天,林辰跟著蘇文軒去了縣學。青磚灰瓦的院子裏,幾十名學子坐得整整齊齊,李先生是個儒雅的老者,見林辰進來,拱手笑道:“林先生能來,真是學子們的福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辰有些拘謹,站在講台上,看著台下一雙雙求知的眼睛,反倒定了神。他沒講深奧的醫理,隻從身邊的草木說起:“大家看這紫蘇,葉子能炒菜,籽能榨油,梗能入藥;還有這鹽,不僅調味,還能醃菜、製藥……天地間的草木,隻要用得對,都是養生的寶貝。”
    他講得實在,從紫蘇的種植說到鹽的製作,從金銀花的晾曬說到薄荷的采收,學子們聽得入神,連李先生都頻頻點頭。講完時,一個穿藍衫的學子站起來問:“林先生,您說藥材能養生,那尋常人該怎麽吃才好?”
    “不挑食,順時節。”林辰笑道,“春天吃芽,夏天吃瓜,秋天吃籽,冬天吃根,跟著天地的節奏走,就是最好的養生。”
    這話簡單質樸,卻讓學子們恍然大悟,院子裏響起一片掌聲。
    回村的路上,蘇文軒捋著胡須笑道:“我就說你能講好。這道理啊,越是實在,越能讓人聽進去。”
    林辰心裏也暖融融的,他想起藥圃裏的菊花,鹽坊裏的新鹽,還有三個學徒認真學習的樣子,突然覺得,自己做的這些事,雖然平凡,卻真的能給人帶來些什麽——或許是一劑藥的治愈,或許是一捧鹽的踏實,又或許是一句話的啟發。
    夕陽西下時,村莊被染成了金紅色。藥圃裏,蘇明在收最後一批紫蘇籽,趙平在整理曬好的金銀花,錢小六則舉著青禾給他串的紫蘇鹽丸,在田埂上跑來跑去,笑聲像銀鈴似的。
    林辰站在藥鋪門口,看著這一切,心裏一片安寧。晚晴的信還揣在懷裏,信裏說柳輕煙秋後要來,他想著,該把西廂房再收拾收拾,藥圃邊的空地也該翻一翻,好種些她喜歡的蘭花。
    日子就像這秋分的陽光,不燥不烈,暖暖地照著藥圃,照著鹽坊,照著每個人的笑臉。而那些遠道而來的牽掛,那些悄然生長的希望,都像這藥圃裏的新苗,在尋常的日子裏,慢慢紮根,靜靜發芽,等著下一個豐收的季節。
    喜歡蝕靈玄途請大家收藏:()蝕靈玄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