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秋天
字數:2492 加入書籤
井水通了沒幾天,黃土坡就被秋天的顏料染成了金紅色。蓄水池裏的水映著藍天白雲,順著新鋪的輸水管道流進梯田,幹裂的土地喝飽了水,枯黃的玉米葉竟泛起了綠意。王德山老漢站在田埂上,看著水漫過土溝的樣子,笑得露出了豁牙:“活了一輩子,頭回見咱這旱地能灌得這麽勻實!”
秋收的消息比秋風來得還快。縣農業局的技術員踩著新修的水泥路進村那天,帶來了收割機的轟鳴聲。往年這個時候,村民們正弓著腰在地裏掰玉米,玉米杆戳得人臉生疼,掰下來的玉米還要用扁擔挑回場院,一趟下來渾身像散了架。可今年,收割機順著水泥路直接開到地頭,履帶碾過田埂都沒陷進去。
“路通了就是不一樣!” 張嬸的男人坐在收割機上,操縱著機械臂,金黃的玉米棒子順著傳送帶滾進車廂,“往年雇人掰玉米,一天得花兩百塊,今年機器收割,又快又省錢!” 她站在地頭數著玉米袋,臉上的汗珠都閃著光,“澤嵐你看,這水澆過的玉米,顆粒比往年飽滿多了!”
我和村民們在地頭搭了個涼棚,技術員蹲在涼棚下教大家選種。他手裏拿著兩個玉米棒,一個顆粒稀疏,一個飽滿緊實:“這就是有水和沒水的區別。你們村的沙質土壤適合種玉米、土豆,明年用井水灌溉,產量最少能提三成。” 王德山老漢湊過去,用指甲掐開玉米粒,看著裏麵的澱粉:“這要是能年年有這收成,咱村就不愁沒錢花了!”
蓄水池成了秋收的 “功臣”。正午日頭最烈的時候,管道開關一擰,清水就流進了曬場邊的蓄水池,村民們用瓢舀水洗手洗臉,孩子們在旁邊追逐打鬧,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著彩虹。往年秋收時,大家渴了隻能喝自帶的涼茶水,現在隨時能喝到清涼的井水,連幹活的勁頭都足了。
最讓人高興的是賣糧的價錢。收糧的卡車直接開到村頭的場院,磅秤擺在平整的水泥地上,再也不用像往年那樣在坡地上估重。收糧的老板圍著玉米堆轉了一圈,抓起一把玉米粒搓了搓:“你們村的玉米含水量合適,雜質少,我給你們多加兩分錢!” 村民們圍在磅秤旁,看著指針跳動的數字,臉上的笑容藏不住。
“澤嵐,你看這賬!” 老會計拿著算盤在涼棚下算賬,算珠打得劈啪響,“往年玉米賣八毛五一斤,今年九毛;往年拉到鎮上賣,運費得扣掉五分,今年在家門口就能賣,淨賺!” 他把賬本遞過來,上麵密密麻麻記著各家的賣糧收入,最後合計的數字比去年多了整整三成。
秋收的忙碌裏藏著細碎的喜悅。王德山老漢賣了玉米,第一件事就是去小賣部買了台電風扇:“往年秋收熱得睡不著,今年有井水洗澡,再吹著風扇,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 張嬸的兒媳用賣糧錢給孩子買了新書包,書包上印著卡通圖案,孩子背著不肯撒手,見人就說:“我爸說,明年回來種玉米!”
有天傍晚,我和王書記在場院上看晾曬的玉米。夕陽把玉米堆染成了金紅色,遠處的蓄水池泛著波光,輸水管像銀色的帶子在田埂間蜿蜒。王書記吧嗒著煙袋鍋:“澤嵐你看,這路通了,水來了,秋收都順當多了。老百姓過日子圖啥?不就圖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嘛。”
我望著遠處的梯田,地裏的玉米杆已經收割完畢,露出了平整的土地。技術員說,這片地冬天深耕後,明年開春就能種土豆。井水順著管道在地裏浸潤,仿佛在孕育著來年的希望。“王書記,等明年種了土豆,咱再修個洋芋澱粉加工廠,把土豆做成澱粉賣,能多賺不少錢。” 我指著場院邊的空地,“就建在這兒,離路近,方便運輸。”
王書記磕了磕煙袋鍋,眼睛亮了:“好主意!咱這土豆又麵又沙,做澱粉肯定好。你這腦子就是活,比我這老骨頭強多了!” 他往我手裏塞了個烤玉米,焦香的味道混著泥土的氣息,“這都是你帶來的好光景,咱村人都記在心裏呢。”
秋收結束那天,村民們在村委會的場院上擺了酒席。沒有好酒好菜,就是自家種的玉米、土豆,自釀的米酒,但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笑意。王德山老漢端著酒碗站起來,顫巍巍地說:“這杯酒敬澤嵐書記,敬路通了,敬水來了,敬咱李家坳的好日子!” 大家跟著站起來,酒碗碰撞的聲音在黃土坡上回蕩,像一首豐收的歌謠。
我端著酒碗,看著滿院的笑臉,心裏暖烘烘的。從修路時的質疑,到打井時的齊心,再到秋收時的喜悅,村民們的信任像井水一樣,慢慢注滿了我的心。酒碗裏的米酒泛著泡,喝在嘴裏甜甜的,帶著收獲的味道。
夜色降臨時,收割機的轟鳴聲停了,取而代之的是村民們的歡笑聲。蓄水池裏的水映著月光,像撒了把星星,輸水管道裏的水流聲輕輕的,像在哼著搖籃曲。我知道,這個秋天不僅收獲了糧食,更收獲了希望,而這份希望,會隨著井水一起,在這片黃土坡上生根發芽,等待著來年更豐碩的收獲。
臨走時,王德山老漢往我兜裏塞了袋炒花生:“澤嵐,這是井水澆出來的花生,嚐嚐。明年開春種土豆,你可得再多操點心,咱全指望你了!” 花生殼上還帶著泥土,剝開一顆放進嘴裏,又香又脆,帶著陽光和井水的味道。我握著這袋花生,仿佛握住了全村人的期盼,沉甸甸的,暖烘烘的。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