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拉攏

字數:3387   加入書籤

A+A-


    紅果村修路項目開工儀式的鞭炮聲還沒散盡,張鄉長的態度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對趙書記的部署冷嘲熱諷,在班子會上甚至會主動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雖然語氣依舊平淡,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緩和。
    這天下午,我正在整理修路項目的進度報表,張鄉長突然走進了黨政辦。他手裏拿著個保溫杯,臉上帶著難得的笑容,徑直走到我的工位前:“小李,忙呢?” 這突如其來的熱情讓我有些不知所措,連忙站起身:“張鄉長好,我在整理項目報表。”
    “坐坐坐,不用客氣。” 他示意我坐下,自己則拉了把椅子在旁邊坐下,打開保溫杯喝了口茶,“聽說你是省農大畢業的?學的農村區域發展?” 我點點頭,心裏卻暗自納悶,張鄉長很少關心下屬的教育背景。
    “年輕人有文化就是好,” 他感慨著,目光落在我桌上的報表上,“你在李家坳幹得不錯,修路打井都很見成效,趙書記經常在會上誇你呢。” 這話聽得我心裏一驚,自從上次會議衝突後,兩位領導幾乎零交流,怎麽會突然提起我。
    我正琢磨著該如何回應,張鄉長話鋒一轉:“趙書記是部隊轉業的吧?聽說在部隊級別不低,怎麽想來咱們這窮山溝當書記?” 他看似隨意地問著,眼睛卻緊緊盯著我,像是在探尋什麽秘密。
    我心裏咯噔一下,終於明白他的來意。督查組雖然沒查出大問題,但財政審批權被削弱,顯然讓他意識到了趙書記的背景不簡單。現在想通過我探聽底細,無非是想知道趙書記的 “後台” 到底有多硬,以後該如何相處。
    “具體情況我不太清楚,” 我笑著回答,盡量讓語氣顯得自然,“隻知道趙書記在部隊待了二十年,轉業後主動要求來基層鍛煉。” 這話半真半假,既沒泄露信息,又符合趙書記一貫的作風。
    張鄉長顯然不滿足這個答案,又呷了口茶:“趙書記平時跟你們聊天,沒提過以前的老領導?比如市裏有沒有認識的人?” 他的手指在杯蓋上輕輕摩挲,眼神裏帶著期待。
    隔壁工位的老王假裝整理文件,耳朵卻豎得老高。我意識到這話不能亂說,稍有不慎就會卷入更深的矛盾。“趙書記很少談過去的事,” 我翻開報表轉移話題,“他總說過去的成績不算什麽,現在最重要的是把青石鄉的民生工程做好。您看這修路進度,比計劃提前了三天。”
    張鄉長見我有意回避,也沒再追問,順著我的話題看起報表:“進度不錯,要注意質量,別隻顧著快。” 他指著報表上的施工隊名單,“這個施工隊是縣裏派來的?以前怎麽沒見過?”
    “是縣交通局推薦的,資質齊全,報價也合理。” 我解釋道,心裏清楚他在打聽施工隊的來頭,畢竟以前鄉裏的工程大多由他侄子的隊伍承包。
    “嗯,正規隊伍好,正規隊伍好。” 他連連點頭,眼神卻有些複雜,“小李啊,你是個好苗子,年輕有為。以後在鄉裏好好幹,有什麽困難可以直接找我,別客氣。” 臨走時拍了拍我的肩膀,力道比平時重了些。
    他剛走,老王就湊過來:“這老狐狸,想從你這兒套話呢。” 他壓低聲音,“張鄉長在鄉裏經營這麽多年,從沒吃過這種虧,現在是想摸清楚趙書記的底細,好決定下一步怎麽幹。”
    我恍然大悟,難怪張鄉長突然示好,原來是想拉攏我這個 “中間人”。畢竟我既在趙書記麵前能說上話,又不是他的心腹,確實是打探消息的最佳人選。
    接下來的幾天,張鄉長總能 “偶遇” 我。有時是在食堂吃飯,他會端著餐盤坐到我對麵,聊些家長裏短,偶爾夾雜著對趙書記的好奇;有時是在走廊碰到,他會關心我的工作生活,話裏話外都在暗示可以幫我解決實際困難。
    周五下午,他甚至把我叫到辦公室,遞給我一份文件:“這是縣裏的優秀年輕幹部推薦表,我覺得你挺合適,填好後交給我。” 這份突如其來的 “關照” 讓我心裏更警惕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顯然想用利益換消息。
    “謝謝張鄉長栽培,” 我接過表格真誠道謝,“但我剛來鄉裏不久,成績還不夠突出,這個榮譽還是留給更合適的同誌吧。” 我把表格還了回去,態度恭敬卻堅定。
    張鄉長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隨即又恢複自然:“也好,年輕人謙虛點好。” 他沒再堅持,轉而聊起趙書記的工作習慣,“趙書記平時喜歡聽什麽匯報?是不是喜歡直來直去?”
    “趙書記要求匯報工作要實事求是,有問題直接說,不用拐彎抹角。” 我如實回答,這些都是公開場合能觀察到的特點,不算泄密。
    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從抽屜裏拿出一包茶葉:“這是我托人從外地帶的好茶,你拿去嚐嚐,平時熬夜寫材料可以提神。” 這次我沒有拒絕,收下茶葉意味著保持表麵的融洽,拒絕則可能直接激化矛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回到辦公室,我把茶葉放在桌上,看著那份優秀幹部推薦表的空位,心裏五味雜陳。基層的人際關係果然複雜,不僅要幹好工作,還要在各種勢力間保持平衡。
    晚上加班整理材料時,趙書記路過辦公室,看到桌上的茶葉:“張鄉長送的?” 我點點頭,心裏有些緊張,擔心他誤會。
    趙書記笑了笑:“他倒是會拉攏人。” 他沒再多問,轉而看起我整理的材料,“紅果村的路要抓緊,汛期前必須完工。你在李家坳有修路經驗,多去工地看看,把好質量關。”
    “好的趙書記。” 我鬆了口氣,他的信任讓我更加堅定了立場。
    趙書記走後,我看著那包茶葉,突然明白張鄉長的處境。他在青石鄉經營多年,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和人脈網絡,趙書記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衡。他的拉攏或許不隻是為了探聽底細,更是為了在新的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在筆記本上寫下:“基層不僅是幹事的戰場,更是做人的考場。麵對拉攏要保持清醒,堅守原則;對待分歧要保持中立,專注工作。隻有這樣,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走得穩、走得遠。”
    合上筆記本,窗外的月光透過樹葉灑在辦公桌上,照亮了那包茶葉,也照亮了桌上的修路進度表。我知道,張鄉長的試探不會就此結束,而我能做的,就是堅守初心,把精力放在實實在在的工作上,用成績證明自己,而不是卷入無謂的權力博弈。紅果村的路還在繼續修建,青石鄉的故事,也在繼續上演。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