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競爭

字數:2586   加入書籤

A+A-


    商務車剛過宜都市界碑,大衛的手機就震動起來。他看了眼來電顯示,走到車後低聲接起,德語單詞混著急促的語氣飄過來。周明遠——這位宜都市政府辦公室主任,正指尖摩挲著膝蓋上的皮質公文包,目光掠過窗外“歡迎進入宜都”的界牌,對李澤嵐輕聲說:“把沭北市的農業數據報表給我。”
    沭北市是鄰市,和宜都同處北緯36度,這些天一直緊盯著辛普勞的考察團。李澤嵐剛把報表遞過去,就見周明遠在“年均日照時數”那欄畫了道線——沭北比宜都少72小時。
    “大衛先生,下一站我們要去柳溪村的育種基地哦。”周明遠一邊將手中的報表仔細地折疊起來,然後塞進包裏,一邊用平靜得讓人聽不出任何情緒波動的語氣說道,“那裏培育的‘宜薯1號’可厲害了呢,它的薯條出品率比普通品種要高出整整8哦!這可是省農科院專門為咱們這兒的土壤環境量身定製培育的呢。”
    當車子緩緩駛到育種基地時,大衛的助理正全神貫注地對著筆記本電腦快速記錄著什麽。李澤嵐不經意間瞥見了屏幕上的郵件,發件人一欄赫然寫著“沭北市招商局”。更引人注目的是,郵件內容裏“土地出讓金返還50”這幾個字,在屏幕上顯得格外刺眼。
    就在這時,翻譯似乎注意到了李澤嵐的目光,她在整理資料的間隙,用胳膊肘輕輕地碰了碰李澤嵐,並壓低聲音對他說:“你知道嗎?沭北市的副市長和農業局長已經在辛普勞下榻的酒店裏等了整整一個上午啦。”
    周明遠正彎腰查看組培苗,聞言直起身笑了:“沭北市的土壤偏黏重,種出來的土豆含水量高,炸薯條時油耗比咱宜都的高12。”他指著玻璃溫室裏的監測屏,“您看這土壤墒情、空氣濕度,都是根據薯條加工需求精準調控的,這背後是全市十年的農業數據積累,不是單靠優惠政策能堆出來的。”
    大衛的手指在組培苗架上輕輕點了點,突然問:“沭北市說他們能讓鐵路部門專門開通貨運專線?”
    “鐵路規劃得省裏審批,”周明遠掏出手機,點開一張航拍圖,“沭北市的所謂‘專線’,其實是借用既有的貨運軌道,每天隻能跑一趟。咱宜都的貨運站正在擴建,明年就能通集裝箱專列,一天能發六趟,這是寫入省交通規劃的項目,不是臨時承諾。”
    中午在基地食堂吃飯,剛端上土豆宴,大衛的手機又響了。這次他沒避諱,當著眾人的麵接起,掛電話時眉頭舒展了些。翻譯扒著米飯說:“是南州市打來的,說願意提供1億元產業基金,專門支持辛普勞的種植基地建設。”
    南州是省內經濟強市,這話一出,李澤嵐明顯感覺到桌上的氣氛沉了沉。周明遠卻夾了塊土豆餅放進大衛碗裏:“嚐嚐這個,用宜都的泉水和麵,才有這股韌勁。”他慢悠悠地說,“南州工業發達,但農業用地占比不到15,咱宜都的耕地保護率是82,能保證十年內種植麵積不減少。對辛普勞這樣的企業來說,穩定的原料供應比短期資金支持更重要。”
    下午去北部河穀區考察時,大衛的助理一直在對比兩份文件——宜都的《農業產業中長期規劃》和沭北市的《招商特惠政策》。李澤嵐注意到,周明遠早上帶來的報表裏,夾著份省統計局的報告,上麵明明白白寫著:宜都的土豆標準化種植覆蓋率達78,沭北和南州均不足40。
    “這條灌溉渠,是市裏統一規劃的‘五橫三縱’水利網的一部分。”周明遠指著河穀裏的水泥渠,“不管哪個鄉鎮的地塊,都能保證灌溉用水,這是單打獨鬥的城市比不了的。”他望著遠處的防護林,“宜都把農業當作立市之本,不是政績工程,所以敢在基礎設施上做長期投入。”
    大衛突然停下腳步,從包裏掏出兩份合同草案——一份是宜都的,條款裏“十年不變”“合規保障”的字眼反複出現;另一份是沭北市的,“前三年免費”“稅收全免”的優惠占了大半頁。他指著宜都草案裏的“風險共擔機製”問:“這是什麽意思?”
    “就是如果遇到天災,市裏會啟動應急基金,幫農戶和企業減少損失。”周明遠的聲音很穩,“光給優惠不給保障,就像給莊稼施化肥不澆水,看著茂盛,根紮不深。”
    回程的路上,大衛望著窗外掠過的土豆田,突然對翻譯說:“告訴周主任,明天想看看宜都市的農業應急指揮中心。”
    周明遠嘴角的弧度幾不可察地揚了揚,對司機說:“回市區,先去指揮中心繞一圈。”
    當車輛駛過界碑的那一刻,李澤嵐的目光被路邊的沭北市廣告牌吸引住了。那巨大的廣告牌矗立在路旁,上麵用醒目的大字寫著:“沭北誠意,超越宜都”。在夕陽的餘暉映照下,這些字散發著一種刺眼的光芒,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什麽。
    李澤嵐凝視著這行字,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他突然意識到,周明遠在與他交流時,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及競爭對手的優惠政策,並不是因為避而不談,而是因為他心裏非常清楚一個事實——真正的競爭,並不是看誰給的甜頭更多,而是看誰能夠確保這些甜頭能夠一直持續下去。
    就如同宜都地裏的土豆一樣,它們的根深深地埋在土壤之中,隻有這樣,它們才能在風雨交加的環境中茁壯成長,結出實實在在的果實。這就好比一個企業或者個人,隻有擁有堅實的基礎和穩定的發展,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