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下放
字數:2512 加入書籤
陝北省的春風裹著沙塵掠過宜都市的街巷,市政府大院公告欄前圍了不少人。《關於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的實施意見》紅底黑字貼在最顯眼處,省委會的公章在陽光下泛著沉紅,“選派優秀年輕幹部進駐鄉鎮”的條款被人用手指點得發亮。
周明遠手裏緊握著一份折疊得整整齊齊的名單,他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了檔案科。一推開門,他就看到李澤嵐正蹲在地上,全神貫注地整理著青石鄉的舊檔案。
李澤嵐的動作十分細致,他小心翼翼地將每一本檔案按照年份順序排列好,然後輕輕地將它們碼放在一起。他的指尖沾上了一些灰塵,這些灰塵在檔案盒上留下了淡淡的印記,仿佛是歲月的痕跡。
周明遠走到桌子前,把名單往桌上一放,發出了“啪”的一聲。這聲音在安靜的檔案科裏顯得格外響亮,甚至驚得窗台上的仙人掌都抖落了一片尖刺。
李澤嵐被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嚇了一跳,他猛地抬起頭,看到了站在麵前的周明遠。周明遠臉上帶著一絲笑容,對李澤嵐說道:“別整了,‘萬名幹部下基層’的名單定下來了,你被分配到青石鄉,擔任副鄉長。”
李澤嵐的手頓在半空,目光落在名單“青石鄉”三個字上。那些在鄉黨政辦熬夜寫材料的日子突然湧上來——趙書記軍綠色搪瓷杯裏永遠泡著的濃茶、辦公室那台總卡紙的舊打印機、還有每次下村回來,褲腳沾著的黃土,都像在眼前晃。
“趙書記……還在青石鄉?”他記得當年自己從村官轉任鄉黨政辦幹事時,趙建國——那時就已是青石鄉黨委書記,總在晨會時敲著桌子說:“黨政辦的字要寫在地上,不是飄在天上。”
“老書記在那兒待了八年,就等著有人能接農業這塊活兒。”周明遠的手指在“李澤嵐”名字旁敲了敲,“這次是市裏欽點的人,縣委組織部剛才來電話,說要派車親自送你去報到,這規格,青石鄉近幾年頭一份。”
李澤嵐望著牆角那摞標著“青石鄉黨政辦”的檔案盒,裏麵還留著他當年寫的會議紀要,末尾總帶著趙書記用紅筆圈出的“空話”“套話”。那時他總嫌老書記苛刻,直到一次跟著去李家坳調解土地糾紛,看見趙書記蹲在田埂上,用煙袋鍋在泥裏畫出地界,才懂了“寫在地上的字”是什麽意思。
公示名單貼出來那天,縣政府大院的公告欄前圍了不少人。“李澤嵐?就是當年在青石鄉黨政辦寫材料那個?”有人指著照片上穿著衝鋒衣的年輕人,“聽說老書記當年特待見他,說他寫的匯報裏能聞見土豆花香。”
馬文濤路過時,鏈扣在袖口晃出細碎的響:“市裏欽點又咋樣?青石鄉那山窩子,跑趟縣城都得倆小時。”他瞥了眼李澤嵐收拾的紙箱,裏麵裝著半箱青石鄉的舊檔案,“帶這些破爛幹啥?去了還不是得從頭學。”
李澤嵐沒接話。他知道,那些檔案裏藏著青石鄉的脈——哪年的土豆產量高,是因為雨水足;哪片坡地適合種早熟品種,是因為光照時間長。這些都是當年在黨政辦整理材料時,趙書記一句句教他記在心裏的。
去青石鄉報到那天,縣委組織部的車剛過縣界,就看見趙書記站在路邊的老槐樹下。他穿著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袖口挽到胳膊肘,露出小臂上道淺淺的疤痕——那是當年修灌溉渠時被石頭劃的。看見車,他大步迎上來,嗓門比風沙還亮:“小李!可把你盼回來了!”
縣委組織部的王部長握著趙書記的手笑:“老書記,市裏特意交代,李澤嵐是咱縣重點培養的年輕幹部,到了青石鄉,您得多帶帶。”
趙書記拍著李澤嵐的肩膀,指節在他後背硌出實誠的疼:“這後生我知根知底!當年在黨政辦寫材料,能把老鄉的土話變成政策語言,現在去管農業,保準能把政策變成老鄉的實在收成。”他拽著李澤嵐往鄉上走,黃土路被踩得咯吱響,“黨政辦那間屋還給你留著,當年你熬夜寫的《青石鄉土豆產業規劃》,我鎖在抽屜裏呢,現在該拿出來見見光了。”
李澤嵐望著遠處連綿的黃土坡,坡上的土豆田剛泛出淺綠。他突然覺得,當年在黨政辦熬過的那些夜、記過的那些筆記、跟著趙書記走的那些山路,都不是白走的。就像這黃土地裏的種子,埋得深了,才能長得穩。
縣委的車緩緩駛離,車輪揚起的塵土在風中肆意飛舞。趙書記站在原地,他的手指著鄉辦公室的方向,眼神專注地看著李澤嵐,仿佛要將自己的話語深深地刻進對方的心裏。
“今年的種薯改良項目,就按照你當年規劃的來進行。”趙書記的聲音在風沙中顯得有些低沉,但每一個字都清晰可聞,“我已經讓黨政辦把相關材料都準備好了,你可以直接去拿。”
李澤嵐靜靜地聽著,他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他知道,趙書記一直對他寄予厚望,而這次的種薯改良項目,更是對他能力的一種認可。
風沙在耳邊呼嘯,趙書記的聲音卻如同定海神針一般,穩穩地落在李澤嵐的心頭。他明白,這次回到青石鄉,並不是要從頭開始,而是要在當年埋下的根上,繼續深耕細作,讓這片土地綻放出更加絢爛的花朵。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