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鄉長

字數:5206   加入書籤

A+A-


    時間不知不覺的來到了2008年11月,青石鄉,早已褪去了春耕時的生機,黃土坡被寒風刮得露出斑駁的土色,田埂上的玉米稈堆成了垛,老鄉們正忙著把曬幹的土豆裝進地窖——這是一年裏最清閑的時節,卻也是青石鄉班子成員最緊張的日子。鄉人大選舉定在11月15日,李澤嵐作為鄉長候選人,能否順利當選,不僅關乎他個人的仕途,更關乎縣組織部對青石鄉班子的信任。
    11月10日上午,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進鄉黨委大院,車身上“中共宜都縣委組織部”的字樣在寒風裏格外醒目。李澤嵐和趙書記早已站在門口等候,看著車門打開,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周明海走下來,他穿著深灰色西裝,領口係著條紋領帶,手裏拎著個黑色公文包,臉上沒什麽表情,隻有眼底藏著幾分嚴肅。
    “周部長,一路辛苦。”趙書記率先迎上去,伸手握住周明海的手,“屋裏生了爐子,快進去暖暖。”
    周明海點點頭,目光掃過站在一旁的李澤嵐,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澤嵐同誌,聽說你這大半年幹得不錯,種薯產業翻了番,水渠修得紮實,低保也清得幹淨——老鄉們的口碑,就是最好的成績單。”
    “都是在趙書記的帶領下,還有班子成員和老鄉們的支持。”李澤嵐接過周明海的公文包,指尖觸到包的重量,心裏隱隱覺得這次來不隻是“慰問”那麽簡單。
    走進會議室,爐子裏的煤燒得通紅,把牆麵“為人民服務”的標語映得發亮。周明海坐在主位上,接過小馬遞來的熱茶,卻沒喝,而是直接打開公文包,掏出一份文件放在桌上:“今天來,主要是兩件事:一是傳達縣委的指示,二是跟各位人大代表聊聊,確保15號的選舉順利進行。”
    他的目光落在趙書記身上,語氣瞬間嚴肅起來:“趙建軍同誌,縣委已經明確,李澤嵐同誌是青石鄉鄉長的唯一候選人,這次選舉必須確保滿票當選,絕對不能出現跳票現象。這不僅是對澤嵐同誌工作的認可,更是對青石鄉班子凝聚力、對你領導能力的考驗——要是出了岔子,縣委那邊,你我都不好交代。”
    趙書記的腰杆瞬間繃直,手裏的搪瓷缸往桌上一放,聲音擲地有聲:“周部長放心!我以黨性保證,青石鄉的人大代表,沒有一個會跟組織唱反調。這大半年澤嵐幹的事,老鄉們都看在眼裏,選他當鄉長,既是組織的決定,也是老鄉的心願!”
    “光有信心不夠,得有實招。”周明海翻開文件,指著上麵的名單,“這裏是青石鄉45名人大代表的名單,有12名是村支書,8名是企業代表,25名是村民代表。下午我要跟他們逐一談話,你和澤嵐同誌陪著,重點關注幾個之前跟王鄉長走得近的代表——比如張家村的張老五、王家村的王建國,他們要是敢在選舉時搞小動作,必須提前按住。”
    李澤嵐坐在一旁,手裏攥著筆,卻沒在筆記本上寫一個字。他想起大半年前剛當代鄉長時的手足無措,想起追種薯款時在縣城倉庫裏的僵持,想起修水渠時在工地跟劉胖子的對峙,想起低保清退時張老五的撒潑——這些事他都扛過來了,現在卻要為“能否當選”緊張,心裏難免有些不是滋味。
    周明海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抬頭看向他,語氣緩和了些:“澤嵐同誌,你別覺得委屈。縣委之所以這麽重視,是因為你是全省最年輕的鄉鎮主官候選人,你的當選,能給基層幹部樹立一個‘幹實事就能被認可’的榜樣。再說,你這大半年的成績擺在這,滿票當選是實至名歸,我們隻是提前掃清障礙,避免有人因私廢公。”
    “我明白,周部長。”李澤嵐抬起頭,目光堅定,“我不是覺得委屈,隻是覺得,選舉應該看老鄉們的意願,要是靠‘做工作’才能當選,反而顯得我沒底氣。”
    “話不能這麽說。”趙書記接過話頭,拍了拍他的肩膀,“張老五那夥人,之前因為低保清退、種薯款的事跟咱有過節,說不定會在選舉時故意唱反調,不是針對你,是針對‘規矩’。周部長來做工作,是幫咱把醜話說在前麵,讓他們知道,跟組織作對沒好果子吃。”
    周明海點點頭,把文件推給兩人:“下午談話,就按這個順序來,先找村支書,再找企業代表,最後找村民代表。談話內容要統一:一是肯定澤嵐同誌的工作,二是強調選舉紀律,三是明確‘跳票就是跟縣委作對’——態度要硬,但不能激化矛盾,畢竟以後還要一起工作。”
    下午一點,談話正式開始。第一個進來的是張家村的張老五,他穿著件舊棉襖,手裏攥著頂破了邊的帽子,看見周明海坐在主位上,腰杆瞬間彎了下去,臉上擠出笑容:“周部長,您咋來了?有啥吩咐您盡管說。”
    “張支書,坐。”周明海指了指對麵的椅子,語氣平淡,“今天找你,是跟你說15號選舉的事。李澤嵐同誌作為鄉長候選人,縣委和鄉黨委都推薦他,你作為人大代表,應該知道該投誰的票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老五的臉瞬間漲成了豬肝色,手指在帽子上蹭來蹭去:“知道知道!李鄉長幹得好,種薯給咱發了優質的,水渠也修好了,我肯定投他!”
    “你知道就好。”周明海的目光突然變得銳利,“我聽說你之前因為低保清退的事,對鄉黨委有意見?還說‘選舉時要給李鄉長點顏色看看’——有這回事嗎?”
    張老五的頭搖得像撥浪鼓,額頭上滲出冷汗:“沒有沒有!那都是我胡說的,我就是一時糊塗!李鄉長是好幹部,我絕對支持他!”
    “最好是這樣。”周明海把一杯熱茶推到他麵前,“要是選舉時出了岔子,不管是誰搞的鬼,縣委都會一查到底。你是老黨員,應該知道組織紀律的重要性——別因為一點私人恩怨,毀了自己的前程。”
    張老五端起茶杯,手都在抖,滾燙的茶水灑出來燙到了手,也沒敢吭聲,隻是一個勁地說“我知道錯了”。
    送走張老五,趙書記低聲對李澤嵐說:“你看,這就是提前做工作的好處,把他的氣焰壓下去,他就不敢耍花樣了。”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代表們陸續進來談話。王家村的王建國一開始還想替之前被清退的親家說情,被周明海一句“你要是再提不符合條件的人,就先查查你去年虛報種薯麵積的事”堵得啞口無言;鄉磚廠的老板劉衛東,之前因為環保整改的事跟李澤嵐有過摩擦,周明海直接點明“磚廠能正常生產,多虧了澤嵐同誌幫你協調環保部門,你要是不懂感恩,以後鄉黨委不會再支持你的企業”,劉衛東立馬表忠心“肯定投李鄉長的票”。
    直到傍晚六點,最後一名代表談完話離開,周明海才鬆了口氣,靠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陽穴:“還好,沒出什麽意外。大部分代表都是明事理的,隻要把話說明白,沒人敢跟組織作對。”他看向趙書記,“建軍同誌,接下來的幾天,你再盯著點,跟幾個重點代表多聊聊,確保選舉當天萬無一失。要是出了跳票,不僅澤嵐同誌受影響,你的領導能力也會被縣委質疑——這個責任,你擔不起。”
    趙書記站起身,語氣鄭重:“周部長放心!我今晚就去張老五和王建國家裏,再跟他們敲敲警鍾。這幾天我每天都去各村轉,確保每個代表都清楚,選舉不是小事,不能意氣用事。”
    晚飯時,周明海留在鄉食堂吃麵條,李澤嵐坐在他對麵,看著他小口吃麵,突然開口:“周部長,要是真有人跳票,會怎麽樣?”
    周明海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要是一兩票,影響不大,隻要過半數就能當選;但要是多了,縣委會認為青石鄉班子不穩定,可能會重新考慮候選人——這對你、對趙書記、對青石鄉,都不是好事。”他頓了頓,“澤嵐同誌,你還年輕,以後的路還長,這次選舉是你仕途上的關鍵一步,必須走穩。縣委相信你,也相信趙書記能把這事辦好。”
    李澤嵐點點頭,沒再說話。他想起下午跟代表們談話時,有個村民代表說“李鄉長要是當選,俺們以後種土豆更有底氣了”,想起張大爺拉著他的手說“你要是當鄉長,俺們就放心了”——這些才是他最在意的,比起“滿票當選”的榮譽,他更怕辜負老鄉們的信任。
    晚飯後,周明海就坐車回了縣城。趙書記沒回宿舍,而是拿著代表名單,準備去張老五家。李澤嵐跟著他一起,兩人踩著夜色往張家村走,寒風刮在臉上像細針紮,卻沒影響兩人的腳步。
    “澤嵐,你別擔心。”趙書記邊走邊說,“張老五那夥人就是紙老虎,嚇唬嚇唬就老實了。這大半年你幹的事,老鄉們都記在心裏,就算沒人做工作,他們也會投你一票。”
    “我不是擔心自己選不上,是擔心因為選舉,把之前跟老鄉們建立的信任給破壞了。”李澤嵐望著遠處的村莊,燈光稀稀拉拉的,卻透著溫暖,“我想當鄉長,是想繼續幫老鄉們幹實事,不是為了這個頭銜。”
    “我懂你的意思。”趙書記拍了拍他的肩膀,“但你得知道,隻有當上鄉長,你才有更大的權力,才能幫老鄉們做更多的事。比如你想擴大種薯種植麵積,想建土豆加工廠,這些都需要鄉長的身份來推動。這次選舉,不是為了爭個名頭,是為了以後能更好地幹實事。”
    李澤嵐停下腳步,望著趙書記鬢角的白發,突然明白了他的用心。趙書記之所以這麽緊張選舉,不是為了自己的“領導能力”,是為了給他鋪路,為了讓他能在青石鄉繼續幹下去,為老鄉們謀更多福利。
    兩人走到張老五家門前,屋裏還亮著燈。趙書記深吸一口氣,推開了門:“張老五,在家嗎?我跟李鄉長來跟你聊聊。”
    屋裏的張老五聽見聲音,立馬迎了出來,臉上堆著笑:“趙書記、李鄉長,快進來,屋裏有爐子,暖和。”
    李澤嵐走進屋,看著張老五忙前忙後地倒茶,突然覺得,之前的矛盾和隔閡,在“為老鄉幹實事”的共同目標麵前,似乎也沒那麽難化解。他知道,隻要他繼續堅守初心,好好當這個鄉長,不管是張老五,還是其他老鄉,都會真心認可他。
    離開張老五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月光灑在黃土坡上,泛著淡淡的銀輝。李澤嵐和趙書記往鄉裏走,腳步踏實而堅定。他想起周部長的囑托,想起趙書記的努力,想起老鄉們的期待,心裏突然有了底氣——不管選舉結果如何,他都會繼續在青石鄉幹下去,把種薯產業做大,把水渠修得更結實,把低保辦得更公平,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回報所有信任他的人。
    11月15日的選舉,如期而至。當鄉人大主席宣布“李澤嵐同誌以45票全票當選青石鄉鄉長”時,會議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李澤嵐站起身,向各位代表鞠躬,目光掃過趙書記,看到他眼裏的欣慰和驕傲;掃過周明海,看到他眼裏的認可和滿意;掃過台下的老鄉代表,看到他們眼裏的期待和信任——這一刻,他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為青石鄉的老鄉們,幹更多實事了。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