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開大會
字數:6381 加入書籤
2009年12月25日,宜都縣黨政大樓的會議室內暖意融融,卻比寒冬臘月的田野更讓人精神振奮——全縣黨政幹部大會在此召開,來自各鄉鎮的黨委書記、鄉長,縣直各部門的負責人齊聚一堂,手裏攥著筆記本,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主席台,等著聽穀書記部署明年的工作。
會議室外的走廊上,李澤嵐正和鄰鄉的張鄉長寒暄。張鄉長拍著他的胳膊,語氣裏滿是羨慕:“澤嵐,聽說穀書記上次去青石鄉考察,對你讚不絕口,還說要給你加擔子,今天這大會,你怕是要成‘典型’了!”
李澤嵐笑著擺手:“張鄉長您太客氣了,青石鄉隻是做了點該做的事,都是靠縣委的支持和老鄉們的配合,算不得什麽。”話雖謙虛,心裏卻難免有些緊張——他知道,穀書記這次開會,大概率會提青石鄉的產業模式,更怕自己的工作被過度表揚,讓其他鄉鎮有想法。
“別謙虛了,你那‘鄉集體+農戶+技術團隊’的模式,我都讓辦公室複印了材料,準備回去跟班子成員好好學。”張鄉長指著會議室的門,“快進去吧,馬上要開始了,咱們可得好好聽穀書記怎麽說。”
兩人剛走進會議室,就聽到廣播裏傳來工作人員的提醒:“請各位同誌盡快入座,全縣黨政幹部大會即將開始。”李澤嵐找了個靠後的位置坐下,旁邊正是趙書記。趙書記湊過來,壓低聲音說:“別緊張,穀書記表揚你,也是表揚咱們青石鄉的班子,等下好好聽部署,把明年的目標記牢。”
上午九點整,會議正式開始。縣委副書記主持會議,簡單通報了今年的全縣經濟數據後,便把話筒遞給了穀書記。穀書記穿著深灰色中山裝,手裏拿著厚厚的講話稿,卻沒有立刻翻開,而是先環視了一圈會場,目光最終落在了後排的李澤嵐身上,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今天開會,先不說別的,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一個關於‘土豆’的故事。”穀書記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整個會議室,“半個月前,我去了青石鄉,看到了一座銀灰色的種薯庫,裏麵存著120萬公斤特級脫毒種薯;看到了一間幹淨整潔的組培中心,裏麵的技術人員正在培育明年的組培苗;還看到了128戶入股農戶的分紅登記表,最多的拿了5800塊,最少的也有1200塊。老鄉們跟我說,以前種土豆怕沒好種、怕賣不上價,現在有了‘青石薯源’公司,種薯免費發、技術有人教、銷路有人找,再也不用愁了。”
會場裏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李澤嵐,有好奇,有讚許,也有期待。李澤嵐坐直身體,雙手放在膝蓋上,心裏的緊張漸漸變成了踏實——穀書記沒有隻誇他個人,而是把青石鄉的成果,當成了全縣鄉村產業的“樣本”來講。
“這個‘土豆故事’的背後,是青石鄉班子的擔當,更是李澤嵐同誌的實幹。”穀書記的聲音提高了幾分,“今年年初,青石鄉遭遇300畝種薯危機,李澤嵐同誌沒有回避問題,而是連夜組織老鄉挖種薯、找省農科院調合格種薯,還自掏腰包給老鄉補償;後來建組培中心、辦鄉企,他跑遍市縣找資金、請專家,每天泡在村裏跟老鄉聊入股、講政策,硬是把‘危機’變成了‘轉機’。現在,青石鄉的脫毒馬鈴薯種薯品質,在全市都是頂尖的;‘鄉集體+農戶+技術團隊’的模式,解決了‘誰來種、怎麽種、賣給誰’的難題。這樣的幹部,值得咱們全縣黨政幹部學習!”
掌聲瞬間響徹會議室,經久不息。李澤嵐站起身,對著主席台深深鞠躬,又轉向身邊的同事們,再次鞠躬——他知道,這份掌聲,不僅是給他的,更是給青石鄉所有幹部、所有老鄉的。
等掌聲平息,穀書記翻開講話稿,語氣變得嚴肅起來:“表揚青石鄉,不是為了讓大家羨慕,而是為了讓大家學習——學習他們‘把老鄉的事當自己的事’的初心,學習他們‘敢闖敢試、踏實幹事’的勁頭,學習他們‘全鏈條謀產業、一體化促增收’的思路。今年,咱們縣的農業總產值雖然增長了8,但還有不少鄉鎮存在‘產業散、品質低、銷路窄’的問題;還有不少農戶,守著好土地,卻沒找到好產業。明年,咱們要把青石鄉的模式推廣出去,讓更多鄉鎮有自己的‘特色產業’,讓更多農戶能靠土地增收!”
接下來,穀書記詳細部署了全縣明年的奮鬥目標,從農業、工業、民生三個方麵,提出了具體的任務和要求,每一條都緊扣“發展”和“民生”,聽得在場幹部們頻頻點頭、認真記錄。
一、農業:以“青石模式”為樣板,打造“一鄉一品”特色產業帶
穀書記指著身後的投影幕布,上麵顯示著全縣農業產業規劃圖:“明年,咱們縣的農業重點,就是‘學青石、創特色’。具體要做好三件事:
1. 推廣脫毒馬鈴薯產業:以青石鄉為核心,建設‘宜都縣脫毒馬鈴薯產業帶’,覆蓋李家坳、張家村等12個行政村,總麵積擴大到2萬畝。縣農委要牽頭,從青石鄉抽調技術人員,組建‘脫毒馬鈴薯技術服務隊’,每個鄉鎮至少配3名技術人員,免費給農戶提供種薯、教技術;還要拿出50萬專項資金,扶持鄉鎮建種薯儲存點,解決‘種薯儲存難’的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 培育‘一鄉一品’特色產業:除了馬鈴薯,其他鄉鎮也要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比如,陳家鎮的蘋果品質好,要申請‘綠色食品’認證,建蘋果深加工車間;王家鎮的山地適合種藥材,要跟省中醫藥大學合作,引進優質藥材品種,搞‘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每個鄉鎮至少打造1個特色產業,確保明年農戶畝均增收不低於1500塊。
3. 搭建農產品銷售平台:縣供銷社要牽頭,在縣城建‘宜都縣農產品集散中心’,整合各鄉鎮的特色農產品,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銷售;還要組織各鄉鎮去西安、延安等地開‘宜都農產品推介會’,把咱們的土豆、蘋果、藥材賣出去,讓‘宜都產’變成‘放心品’。”
穀書記頓了頓,目光再次掃過會場:“這裏要特別強調,發展產業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強迫農戶種什麽、養什麽。青石鄉的經驗告訴我們,隻有尊重農戶意願、綁定農戶利益,產業才能長久。明年,每個鄉鎮都要成立‘產業發展議事會’,讓老鄉們參與產業規劃、監督產業運營,真正讓老鄉成為產業的‘主人’。”
二、工業:以農產品深加工為抓手,推動“農業+工業”融合發展
“光有農業還不夠,還要有工業來‘提價’。”穀書記翻到講話稿的第二部分,語氣堅定,“明年,咱們縣的工業發展,要圍繞‘農產品深加工’做文章,重點抓三個項目:
1. 建設青石鄉馬鈴薯深加工園區:投資300萬,在青石鄉建馬鈴薯粉條、薯片、澱粉三條生產線,明年6月底前必須投產。生產線要采用環保設備,確保‘零汙染’;還要跟‘青石薯源’公司合作,優先收購農戶的商品薯,保證農戶‘種得出、賣得好’,預計投產後,能帶動青石鄉及周邊鄉鎮500戶農戶增收,每戶每年至少多賺2萬塊。
2. 扶持陳家鎮蘋果加工廠升級:給陳家鎮蘋果加工廠補貼100萬,更新榨汁、保鮮設備,開發蘋果汁、蘋果幹、蘋果醋等產品,延長產業鏈。同時,要引導加工廠跟農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不管市場行情如何,都要按最低3塊錢一斤收購蘋果,讓農戶‘旱澇保收’。
3. 打造‘宜都農產品加工園’:在縣城郊區規劃100畝土地,建設‘宜都農產品加工園’,吸引外地企業來投資,重點發展糧食加工、肉類加工、藥材加工等產業。縣招商局要成立‘專項招商小組’,明年至少引進3家深加工企業,解決農產品‘賣難、價低’的問題,同時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讓老鄉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
穀書記特別提到了青石鄉的深加工園區:“澤嵐同誌,青石鄉的深加工園區,是明年全縣工業的重點項目,你要多上心,跟趙書記一起,把園區建設好、運營好,不僅要出產品,還要出經驗,為其他鄉鎮的深加工項目做示範。”
李澤嵐連忙站起身,大聲回答:“請穀書記放心,我們一定按時完成園區建設,把深加工園區打造成‘農業+工業’融合發展的樣板!”
三、民生:以“改善老鄉生活”為目標,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發展產業的最終目的,是讓老鄉們過上好日子。”穀書記的語氣變得溫和起來,“明年,咱們縣要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每一件都要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1.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投資500萬,修通12個行政村的水泥路,解決‘出行難’問題;投資200萬,改造農村飲水工程,確保所有農戶都能喝上‘放心水’;投資150萬,在每個村建‘文化活動中心’,配備圖書、健身器材,豐富老鄉們的精神生活。
2. 提升農村教育水平:給全縣15所農村小學配備多媒體設備,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從縣城學校抽調20名優秀教師,到農村小學支教,解決‘師資弱’問題;設立‘農村學生助學金’,每年資助100名貧困學生,確保‘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
3. 完善農村醫療服務:每個鄉鎮衛生院至少配備1名全科醫生、2名護士,更新醫療設備;建立‘縣鄉醫療對口幫扶’機製,縣城醫院每月派專家到鄉鎮衛生院坐診,讓老鄉們‘小病不出鄉、大病有保障’;提高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從70提高到80,減輕老鄉們的‘看病負擔’。
4. 推動農村養老服務:在每個鄉鎮建1所‘農村養老院’,為孤寡老人提供免費住宿、餐飲、醫療服務;組織‘黨員誌願者服務隊’,定期上門看望留守老人,幫他們打掃衛生、代購生活用品,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穀書記一條一條地念著“民生實事”,每念一條,會場裏就響起一陣掌聲。這些事,都是老鄉們最關心、最期盼的事,也是縣委班子經過多次調研、反複討論確定的,每一件都有具體的資金、具體的責任人、具體的完成時間,絕不是“空話”“套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同誌們,明年的目標已經明確,任務已經部署,關鍵在於‘落實’。”會議接近尾聲,穀書記的聲音變得鏗鏘有力,“青石鄉的經驗告訴我們,隻要咱們心裏裝著老鄉、手裏握著實幹,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李澤嵐同誌能在青石鄉幹出成績,我相信,咱們全縣的黨政幹部,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出成績!”
他站起身,目光堅定地看著在場的幹部們:“明年年底,咱們再開一次大會,看看哪個鄉鎮的產業發展得好、哪個部門的民生實事辦得實、哪個幹部的工作幹得棒。到時候,咱們不僅要表揚,還要給獎勵;對那些不作為、慢作為的幹部,咱們也要嚴肅批評、堅決問責!希望大家都能以青石鄉為榜樣,以李澤嵐同誌為榜樣,踏踏實實幹事、勤勤懇懇為民,把宜都縣的發展推向新的台階,讓老鄉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掌聲再次響徹會議室,比之前更熱烈、更持久。李澤嵐坐在座位上,手裏的筆記本已經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字,心裏滿是激動和責任——穀書記的部署,不僅給青石鄉的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給了他更大的舞台。明年,不僅要建好深加工園區、擴大馬鈴薯種植麵積,還要幫其他鄉鎮推廣“青石模式”,讓更多老鄉受益。
會議結束後,幹部們陸續走出會議室,不少人圍過來跟李澤嵐交流。“澤嵐,明年你們的深加工園區建起來,可得給我們鄉鎮留點合作名額啊!”“李鄉長,你們的技術服務隊能不能先去我們鄉指導指導?我們也想種脫毒馬鈴薯!”
李澤嵐一一回應:“沒問題,隻要大家有需要,青石鄉肯定全力配合!咱們一起把宜都縣的產業幹好,讓老鄉們都能過上好日子!”
趙書記走過來,拍著他的肩膀:“澤嵐,這下咱們的擔子更重了,不過也更有盼頭了!明年,咱們得好好幹,不能辜負穀書記和全縣幹部的期待。”
“放心吧,趙書記。”李澤嵐望著黨政大樓外的陽光,心裏滿是幹勁,“咱們一起加油,把青石鄉建成‘中國脫毒馬鈴薯之鄉’,把宜都縣建成‘農業強縣’,讓更多人知道,咱們宜都不僅有好山好水,還有好產業、好幹部、好日子!”
離開黨政大樓時,李澤嵐掏出手機,給蘇晴發了條短信:“今天全縣黨政幹部大會,穀書記在會上表揚了青石鄉的產業模式,還部署了明年的目標,要以青石鄉為核心建馬鈴薯產業帶、建深加工園區,還要在全縣推廣‘鄉集體+農戶’模式。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但也更有信心了,明年一定要幹出更好的成績!”
沒過多久,蘇晴就回了短信,還附帶了一張她在采訪中拍的農村照片:“太為你高興了!這是對你和青石鄉最好的認可!明年我肯定會去宜都,不僅要采訪青石鄉的深加工園區,還要去其他鄉鎮看看‘青石模式’的推廣情況,把宜都縣的產業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李澤嵐看著短信,嘴角忍不住上揚。冬日的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像老鄉們的笑容,像穀書記的期許,更像青石鄉未來的希望。他知道,明年的宜都縣,會有更多的“青石鄉”,會有更多的“李澤嵐”,會有更多的老鄉靠著特色產業,過上紅火的日子。而他,會繼續在青石鄉的土地上,踏實幹事、為民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基層幹部的初心和使命。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