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參觀辛普勞

字數:4936   加入書籤

A+A-


    美國愛達荷州,春風裏還帶著幾分涼意,可辛普勞公司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裏,卻滿是生機——連片的智能溫室在陽光下泛著玻璃的光澤,溫室旁的指示牌上,“脫毒種薯培育區”“病毒檢測區”“原原種馴化區”劃分得清清楚楚。李澤嵐跟著考察團走下車,手裏緊緊攥著筆記本,目光裏滿是期待——這是他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也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全球頂尖的馬鈴薯產業巨頭。
    “歡迎各位來到辛普勞種薯繁育基地,我是基地技術總監湯姆。”一位金發碧眼的中年男人笑著迎上來,手裏拿著平板電腦,“接下來我會帶大家參觀我們的種薯培育全流程,有任何問題,隨時可以問我。”
    考察團首先走進的是脫毒種薯培育溫室。一進門,李澤嵐就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溫室裏沒有傳統的泥土田壟,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育苗架,架子上擺放著透明的組培瓶,瓶裏的脫毒苗嫩綠挺拔,根部浸泡在淡黃色的營養液裏;溫室頂部的傳感器不停閃爍,湯姆介紹說:“這些傳感器能實時監測溫度、濕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數據會同步傳到中控室,一旦超出標準值,係統會自動調節,確保組培苗在最適宜的環境裏生長。”
    李澤嵐蹲下來,仔細觀察組培瓶裏的幼苗,發現每一株苗的高度、葉片數量都幾乎一致。“湯姆先生,請問你們是如何保證組培苗的標準化培育的?”他忍不住提問,手裏的筆已經準備好了記錄。
    湯姆笑著點開平板電腦,調出一份電子檔案:“我們有一套嚴格的‘組培苗培育標準’,從莖尖剝離的長度必須精確到0.1毫米),到營養液的配方每升含多少氮、磷、鉀),再到培育周期28天一個周期),都有明確規定。每個組培瓶上都有二維碼,掃描就能看到培育人員、培育時間、檢測記錄,全程可追溯。”
    一旁的蘇晴立刻舉起相機,拍下組培瓶上的二維碼,又對著湯姆的平板電腦拍照:“這個追溯係統太實用了,能從源頭保證種薯質量,咱們國內的鄉鎮企業要是能借鑒,就能解決種薯品質參差不齊的問題。”
    李澤嵐點點頭,在筆記本上寫下“學習重點:組培苗標準化流程+二維碼追溯係統”,又特意標注“可用於青石鄉組培中心升級”。
    離開溫室,考察團來到病毒檢測實驗室。實驗室裏,幾名技術人員正對著顯微鏡觀察樣本,桌上的檢測儀屏幕上顯示著一條條波動的曲線。“我們的種薯要經過三次病毒檢測,第一次在莖尖剝離後,第二次在組培苗培育中期,第三次在原原種采收前。”湯姆指著一台儀器說,“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病毒快速檢測儀,隻要取一片葉子樣本,20分鍾就能出結果,比傳統檢測方法快了8倍,準確率能達到99.9。”
    縣農委的張工立刻湊上前,仔細詢問儀器的檢測原理和操作方法,還拿出隨身攜帶的u盤,請求湯姆拷貝一份檢測操作手冊。李澤嵐則注意到實驗室牆上的“檢測不合格處理流程”:不合格的組培苗會被立即銷毀,銷毀過程要拍視頻存檔,還要上報公司總部——這種“零容忍”的態度,讓他想起青石鄉之前的300畝種薯危機,心裏更堅定了“嚴抓質量”的想法。
    下午,考察團參觀了辛普勞的馬鈴薯深加工工廠。走進工廠車間,李澤嵐首先感受到的是“有序”——從馬鈴薯清洗、去皮、切片,到油炸、調味、包裝,整個生產線全自動化,隻有少數工人在監控設備;車間的玻璃牆上,實時顯示著每條生產線的產量、合格率、能耗數據,一目了然。
    “我們這條速凍薯條生產線,每小時能加工20噸馬鈴薯,合格率能達到98。”湯姆指著生產線說,“馬鈴薯從進入車間到包裝完成,隻需要45分鍾,既能保證新鮮度,又能減少損耗。我們還會根據客戶需求,調整薯條的長度68厘米)、粗細0.8厘米直徑),甚至調味配方比如針對亞洲市場的低鹽配方)。”
    李澤嵐立刻提問:“湯姆先生,你們如何控製馬鈴薯的損耗率?我們鄉鎮企業在加工時,經常因為去皮過度、切片不均勻導致損耗過高。”
    湯姆笑著帶他來到去皮環節,指著一台機器說:“這是蒸汽去皮機,利用高溫蒸汽讓馬鈴薯表皮快速脫落,比傳統的機械去皮損耗率低5。切片機的刀片是特殊材質,每切10萬片就會自動更換,保證切片均勻。另外,我們還會把加工產生的薯皮、薯渣收集起來,做成飼料或有機肥,實現‘零浪費’。”
    蘇晴一邊記錄,一邊跟李澤嵐小聲說:“蒸汽去皮機和廢棄物回收,這兩個點對青石鄉的深加工園區太重要了,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得在報道裏重點寫。”
    當天晚上,考察團與辛普勞公司的管理層舉行座談。座談會上,李澤嵐最關心的是“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製”——畢竟青石鄉的“青石薯源”是鄉企,核心是讓農戶受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們與美國2000多個農戶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農戶負責按標準種植馬鈴薯,我們負責提供種薯、技術指導和保底價收購。”辛普勞公司副總裁馬克說,“我們會給農戶提供‘種植方案’,比如種什麽品種、什麽時候播種、用多少肥料,農戶隻要按方案種,就能保證產量和品質;收購時,我們會根據馬鈴薯的品質分級定價,特級薯比市場價高10,還會給按時交貨的農戶發‘履約獎金’。”
    李澤嵐立刻追問:“如果遇到自然災害,農戶減產了怎麽辦?”
    “我們有‘風險共擔’機製。”馬克說,“如果因自然災害導致減產,我們會給農戶發放‘災害補貼’,還會幫農戶申請農業保險,確保農戶不會因為天災虧本。另外,我們每年會拿出利潤的5,用於農戶的技術培訓和種植設備升級,讓農戶和企業一起成長。”
    這番話讓李澤嵐茅塞頓開——青石鄉現在的農戶入股模式,雖然綁定了利益,但在風險分擔和長期激勵上還有不足。他立刻在筆記本上寫下“借鑒點:風險共擔機製災害補貼+農業保險)、農戶培訓基金”,還畫了個問號,標注“回去後和趙書記、小馬討論完善”。
    蘇晴抓住機會提問:“馬克先生,辛普勞如何打造全球品牌?比如,如何讓消費者認可你們的馬鈴薯產品?”
    馬克拿出一份品牌宣傳冊:“我們注重‘故事化’營銷,比如在包裝上印上合作農戶的照片和故事,告訴消費者‘你吃的薯條,來自哪個農場、由哪位農戶種植’;我們還會和快餐品牌、超市合作,舉辦‘馬鈴薯美食節’,讓消費者體驗不同的馬鈴薯吃法。另外,我們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比如用太陽能發電驅動加工廠,減少碳排放,這些都會通過媒體宣傳,提升品牌形象。”
    蘇晴認真記錄,心裏已經有了報道思路——可以把辛普勞的品牌經驗,和青石鄉的“老鄉故事”結合起來,讓“青石馬鈴薯”不僅有品質,還有溫度。
    接下來的兩天,考察團還參觀了辛普勞的物流中心和銷售總部。在物流中心,李澤嵐看到馬鈴薯從加工廠出來後,會被立即送入恒溫冷庫溫度控製在2c),然後通過冷鏈車運往全球各地,整個物流過程由智能係統調度,能精準計算運輸時間和成本;在銷售總部,他了解到辛普勞的市場布局——不僅與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品牌合作,還開發了家庭裝、餐飲裝等不同規格的產品,覆蓋商超、電商2010年雖未普及,但已開始布局)等渠道。
    每到一個地方,李澤嵐都格外認真——在物流中心,他詳細詢問冷庫的建設成本、冷鏈車的租賃價格,還拍了冷庫的溫控麵板照片;在銷售總部,他收集了不同規格的產品包裝,詢問銷售人員“如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規格”。蘇晴則全程跟進,不僅拍下大量照片和視頻,還對湯姆、馬克等負責人進行了獨家采訪,挖掘他們對農業產業發展的看法,以及對中國鄉鎮企業的建議。
    考察結束前一天晚上,李澤嵐和蘇晴在酒店房間整理資料。桌上擺滿了筆記本、照片、宣傳冊和檢測手冊,李澤嵐的筆記本已經寫滿了30多頁,每頁都有密密麻麻的字跡和標注;蘇晴的相機裏,存了200多張照片和10多個視頻,還有5萬字的采訪錄音整理稿。
    “這次真是沒白來。”李澤嵐翻著筆記本,語氣裏滿是興奮,“組培苗的標準化、病毒快速檢測、風險共擔機製、品牌故事化營銷,這些都是青石鄉現在急需的。回去後,我先跟趙書記、陳教授開會,把能立刻落地的先推進,比如給組培中心加二維碼追溯係統,申請農業保險;然後再慢慢完善深加工園區的規劃,比如引進蒸汽去皮機,建恒溫冷庫。”
    蘇晴拿出一份寫好的報道提綱:“我打算寫三篇係列報道,第一篇寫辛普勞的技術創新種薯培育+深加工),第二篇寫利益聯結機製企業與農戶),第三篇寫品牌與市場運營,每篇都結合青石鄉的實際情況,提出可借鑒的經驗。這樣不僅能給其他鄉鎮企業參考,也能讓更多人關注青石鄉的馬鈴薯產業。”
    李澤嵐看著提綱,笑著說:“太好了!你的報道能幫我們‘發聲’,讓更多人知道青石鄉,也能吸引更多合作機會。等回去後,咱們一起把這些經驗落地,讓青石鄉的馬鈴薯產業,真的能像辛普勞一樣,走得更遠。”
    窗外的月光灑進來,照亮了桌上的“青石馬鈴薯”品牌ogo設計稿,也照亮了兩人眼裏的期待。李澤嵐知道,這次赴美考察,不是終點,而是青石鄉馬鈴薯產業升級的新起點——他帶回的不僅是筆記本上的文字、相機裏的照片,更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隻要把這些“真經”用在實處,青石鄉的脫毒馬鈴薯,早晚能走出陝北,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老鄉們的日子,也會像辛普勞合作的農戶一樣,越來越紅火、越來越安穩。
    睡前,李澤嵐給趙書記發了條短信:“趙書記,這次考察收獲很大,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經驗,比如組培苗追溯係統、風險共擔機製,回去後咱們立刻開會研究,爭取今年就把部分項目落地,讓青石鄉的產業再上一個台階。”
    沒過多久,趙書記就回了短信:“好小子!好好休息,等你回來,咱們一起幹!老鄉們都等著你的好消息呢!”
    李澤嵐放下手機,閉上眼睛,腦海裏浮現出青石鄉組培中心升級後的場景——組培瓶上貼著二維碼,技術人員用快速檢測儀做病毒檢測,老鄉們拿著災害補貼安心種植,深加工園區的生產線有序運轉……這些畫麵,不是空想,而是即將實現的未來。他知道,隻要保持著這份實幹的勁頭,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青石鄉的“馬鈴薯夢”,一定能實現。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