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匯報

字數:3636   加入書籤

A+A-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停機坪上,陽光穿透雲層落在舷梯上。李澤嵐提著裝滿資料的行李箱走下飛機,指尖還留著筆記本紙張的溫度——箱子裏,除了辛普勞的技術手冊、生產線照片、合作意向草案,還有他密密麻麻記了40多頁的學習筆記,每一頁都標注著“可落地青石鄉”的重點。
    “終於回來了!”蘇晴跟在他身後,相機裏存滿了考察素材,“這十幾天的考察,比我跑半年基層采訪收獲還大,辛普勞的技術和模式,真能給青石鄉的產業幫上大忙。”
    李澤嵐點點頭,目光望向遠處的城區輪廓,心裏滿是急切:“得趕緊回宜都,把考察情況跟穀書記、趙書記匯報,尤其是辛普勞同意再訪青石的事,得提前準備接待,讓他們看到咱們的誠意和實力。”
    兩人沒在北京多停留,當天就坐汽車趕回宜都縣。剛到縣委大院,李澤嵐就直奔穀書記辦公室。穀書記看到他手裏的資料袋,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澤嵐,快坐!辛普勞那邊情況怎麽樣?有沒有學到真東西?”
    “穀書記,這次真是滿載而歸!”李澤嵐掏出筆記本,翻到重點標注頁,“辛普勞的組培苗標準化流程、病毒快速檢測技術、深加工零損耗模式,我都記下來了,還拿到了他們的技術手冊;更重要的是,馬克副總裁已經口頭同意,下個月派團隊來青石鄉實地考察,洽談具體合作!”
    他把辛普勞的資料和自己整理的《考察成果轉化方案》遞過去:“我打算先把組培中心的二維碼追溯係統建起來,再引進一台病毒快速檢測儀,這些技術咱們現在就能落地;等辛普勞團隊來了,再跟他們談原料供應、技術合作,甚至是深加工園區的設備升級。”
    穀書記翻著方案,眼裏滿是讚許:“你想得很周全!辛普勞能願意來,說明他們認可青石鄉的產業基礎。縣裏會全力支持,你需要什麽資源,盡管提——不管是資金、政策,還是部門協調,縣委都給你開綠燈!”
    當天傍晚,李澤嵐趕回青石鄉。趙書記、小馬、陳教授早已在鄉黨委大院等著他,桌上擺著剛泡好的熱茶。“李鄉長,你可算回來了!老鄉們都問,去美國學沒學到‘種土豆的好法子’呢!”趙書記笑著遞過一杯茶。
    李澤嵐喝了口茶,打開筆記本,把考察見聞一五一十地講給大家聽:“辛普勞的種薯培育,從莖尖剝離到采收,每一步都有標準;深加工車間全自動化,每小時能加工20噸馬鈴薯,損耗率還不到3;他們跟農戶的合作,有保底價、有災害補貼,老鄉們一點都不用愁銷路……”
    陳教授聽到“病毒快速檢測技術”,立刻來了精神:“澤嵐,你說的那台檢測儀,操作難不難?能不能幫咱們培訓技術人員?要是能引進,咱們組培中心的檢測效率能提高好幾倍!”
    “湯姆總監已經答應,等他們來考察時,派技術人員給咱們做培訓,還會幫咱們調試設備。”李澤嵐笑著說,“我還跟馬克提了,想讓辛普勞幫咱們把種薯品質對標國際標準,要是能通過他們的認證,以後咱們的種薯不僅能賣給國內企業,還能出口!”
    小馬則更關心合作後的市場:“李鄉長,要是辛普勞願意收咱們的種薯,明年咱們是不是能再多擴種點?老鄉們都等著入股呢!”
    “擴種是肯定的,但得等辛普勞考察完,確定了合作規模再說。”李澤嵐點點頭,“接下來這一個月,咱們得把準備工作做紮實:老周負責整理種薯田的標準化種植記錄,每塊田的品種、產量、檢測結果都要列清楚;小馬負責完善公司的財務報表和農戶入股數據,讓辛普勞看到咱們的運營實力;陳教授負責調試組培中心的設備,確保考察時能展示最好的狀態。”
    接下來的日子,青石鄉進入了“備戰”狀態。組培中心裏,技術人員忙著整理檢測數據,給每一批組培苗貼上臨時標簽,為二維碼追溯係統做準備;種薯田裏,老周帶著農技員,給每塊田插上“標準化種植示範牌”,標注品種、播種時間、管理責任人;深加工園區的工地上,工人加班加點趕工,爭取在辛普勞考察前,把廠房的鋼架結構立起來。
    蘇晴也沒閑著,她一邊整理考察素材,撰寫《赴美考察手記》,在報紙上連載,讓更多人了解辛普勞的先進經驗和青石鄉的產業潛力;一邊幫李澤嵐完善《辛普勞考察接待方案》,從考察路線、座談議題,到農戶代表的選擇,都一一細化——她特意建議邀請王大爺作為農戶代表,“王大爺種薯經驗豐富,又會說話,能讓辛普勞的人感受到老鄉們的真誠和積極性”。
    4月5日,李澤嵐收到了馬克的郵件,裏麵附了辛普勞考察團隊的名單和行程:4月18日抵達青石鄉,為期3天,重點考察組培中心、種薯田、深加工園區,還要與農戶代表座談,洽談合作意向。
    “趙書記,辛普勞的行程定了!”李澤嵐拿著郵件,快步走進趙書記辦公室,“他們這次來了5個人,有技術總監、市場總監,還有法務代表,看來是真想跟咱們談合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書記立刻召集班子成員開會,分配接待任務:“小馬負責住宿和餐飲,要讓辛普勞的人感受到咱們的熱情,但不能鋪張浪費;老周負責安排農戶代表,選10戶種薯大戶,提前跟他們溝通好,把想說的話、想提的問題理清楚;澤嵐負責準備合作方案,重點突出咱們的原料優勢、政策支持和市場潛力。”
    會議結束後,李澤嵐特意去了王大爺家。王大爺正在院子裏整理種薯,看到他來,連忙放下手裏的活:“李鄉長,是不是辛普勞的人要來了?我早就準備好了,到時候我要跟他們說,咱們青石鄉的土豆,又大又好吃,肯定能幫他們賺大錢!”
    李澤嵐笑著點頭:“王大爺,到時候您就跟他們聊您種薯的經曆,說說種脫毒種薯後,家裏收入多了多少,日子好了多少。這些真實的話,比啥都有說服力。”
    4月17日,也就是辛普勞團隊抵達的前一天,李澤嵐和趙書記最後檢查了一遍考察路線。組培中心的二維碼追溯係統已經調試完畢,掃碼就能看到完整的培育記錄;種薯田的示範牌整齊排列,田埂上的雜草也清理幹淨;深加工園區的鋼架結構立了起來,旁邊還立了一塊巨大的規劃圖,標注著未來生產線的布局。
    “都準備好了,就等辛普勞的人來了!”趙書記站在種薯田邊,望著連片的薯苗,語氣裏滿是期待,“澤嵐,這次要是能跟辛普勞談成合作,咱們青石鄉的馬鈴薯產業,就能再上一個大台階!”
    李澤嵐點點頭,目光望向遠方的山路——他仿佛已經看到,明天辛普勞團隊的車駛進青石鄉,看到湯姆在組培中心指導技術人員,看到馬克在種薯田與老鄉們握手,看到雙方坐在談判桌前,共同描繪合作的藍圖。
    當天晚上,李澤嵐給蘇晴發了條短信:“一切準備就緒,就等明天了。有你之前寫的報道鋪墊,再加上咱們紮實的產業基礎,相信這次一定能讓辛普勞看到咱們的實力,把合作的事往前推一大步。”
    蘇晴很快回了短信:“放心吧,我明天一早就到青石鄉,全程記錄考察過程。咱們一起加油,讓青石鄉的‘馬鈴薯夢’,離實現更近一步!”
    李澤嵐放下手機,走到窗邊,望著外麵的月光。月光灑在種薯田上,給嫩綠的薯苗鍍上了一層銀輝。他知道,明天將是青石鄉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關鍵一天——辛普勞的考察,不僅關乎一次合作,更關乎青石鄉產業的未來。隻要他們能拿出最大的誠意、展示最實的基礎,就一定能贏得辛普勞的認可,讓青石鄉的脫毒馬鈴薯,走向更廣闊的舞台。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