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貸款

字數:3077   加入書籤

A+A-


    宜都縣,暑氣漸濃,青石鄉小型薯條廠的土地平整已近尾聲,可李澤嵐的心裏,卻像壓著一塊冰——1300萬的銀行貸款,跑了近一個月,始終沒個準信。
    這天傍晚,李澤嵐又帶著小馬,在縣農商行的餐廳請信貸部主任張濤吃飯。桌上擺著燉羊肉、土豆丸子,都是青石鄉的家常硬菜,小馬還特意帶來老鄉自釀的小米酒,給張濤的酒杯滿上:“張主任,這酒度數不高,您嚐嚐,是咱們鄉王大爺家新釀的,純糧食酒,喝著舒坦。”
    張濤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放下筷子,語氣帶著幾分為難:“澤嵐,不是我不給麵子,1300萬不是小數目。你們青石鄉之前沒搞過食品加工,薯條廠能不能盈利、會不會有風險,行裏的評審會一直沒通過。而且你們的抵押物是鄉集體的種薯庫,評估價才800萬,不夠覆蓋貸款額度啊。”
    李澤嵐放下酒杯,拿出早已準備好的《薯條廠盈利測算表》,遞到張濤麵前:“張主任,您看,咱們的薯條廠每月能產15噸薯條,延安、西安的5家快餐品牌已經簽了意向單,按每公斤12塊算,月營收18萬,扣除原料、人工、設備折舊,每月純利潤能有4萬多,兩年就能回本。再說,辛普勞那邊已經答應,隻要運營達標就合資建廠,到時候有國際企業背書,風險能降一半。”
    “話是這麽說,但‘意向單’不是‘合同’,辛普勞的承諾也不是‘保證書’。”張濤搖搖頭,“行裏有規定,給鄉鎮企業放貸,得有‘硬保障’——要麽有足額抵押物,要麽有縣裏的擔保。你們這兩者都沒占全,我就算想幫,也過不了評審會的關。”
    這頓飯從傍晚吃到深夜,張濤始終沒鬆口。送走張濤後,小馬忍不住歎氣:“李鄉長,咱們都請張主任吃了三回飯了,每次都談不攏,這貸款要是批不下來,薯條廠就得停工了。”
    “別急,再想想辦法。”李澤嵐攥緊手裏的測算表,心裏卻也犯了愁——鄉集體能抵押的資產就那幾樣,本地企業的300萬投資剛到賬,連設備定金都不夠,要是銀行貸款卡殼,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費了。
    第二天一早,李澤嵐直接去了縣委,找到穀書記,把貸款遇阻的事一五一十說了:“穀書記,張主任說缺足額抵押物和擔保,行裏評審會通不過。現在設備廠家催著付定金,要是月底前錢不到位,之前談好的優惠價就沒了,還得延誤工期。”
    穀書記聽完,立刻拿起電話,打給縣財政局局長:“老周,青石鄉薯條廠的貸款,農商行那邊卡著抵押物的事,你牽頭協調一下,能不能用縣財政的‘農業產業風險補償金’做擔保?”
    電話裏聊了幾句,穀書記掛了電話,對李澤嵐說:“縣裏有2000萬的農業產業風險補償金,本來是給全縣特色產業應急用的,現在給你們薯條廠劃500萬做擔保,這樣抵押物不足的問題就解決了。另外,我再跟農商行行長打個招呼,讓他們的評審會優先審議你們的貸款申請,按‘重點農業項目’走綠色通道。”
    李澤嵐心裏一熱,連忙說:“謝謝穀書記!有了縣裏的擔保,貸款應該就能批下來了。”
    “光有擔保還不夠,你得讓銀行看到‘實底’。”穀書記又叮囑道,“你把辛普勞的合作意向書、薯條廠的土地使用證、快餐品牌的意向單,都整理成一套‘貸款支撐材料’,明天跟財政局的人一起去農商行,當著行長的麵把情況說清楚,讓他們知道這不是‘盲目投資’,是有市場、有保障的項目。”
    第二天上午,李澤嵐跟著縣財政局副局長老周,一起去了縣農商行。行長李偉親自接待,會議室裏,老周先開口:“李行長,青石鄉的薯條廠是縣裏重點扶持的農業項目,辛普勞都有意向合作,未來能對接麥當勞、肯德基這類一級市場,前景很好。縣裏決定從農業產業風險補償金裏劃500萬做擔保,再加上種薯庫的抵押,你們可以放心放貸。”
    李澤嵐立刻拿出材料,一頁頁給李偉講解:“李行長,這是辛普勞的合作郵件,明確說達標後合資建廠;這是薯條廠的環評報告,完全符合環保要求;這是西安某快餐品牌的意向單,承諾每月采購8噸薯條,簽了字蓋了章的。咱們算過賬,就算按最低銷量,三年也能還清貸款,還能帶動青石鄉500戶農戶增收,這是實實在在的民生項目。”
    李偉翻著材料,又看了看老周帶來的《擔保函》,語氣終於鬆動:“既然縣裏這麽支持,又有風險補償金擔保,行裏可以特事特辦。這樣,今天就讓信貸部重新走評審流程,下周一把貸款合同簽了,盡快把錢打到你們的賬戶上,不耽誤薯條廠的工期。”
    聽到這話,李澤嵐懸了一個月的心終於落地。走出農商行大門,老周拍著他的肩膀:“澤嵐,以後遇到這種跨部門的難題,別自己硬扛,及時找縣裏協調。咱們縣的農業產業要發展,就得靠你們這樣敢闖敢幹的年輕人,縣裏肯定是你們的後盾。”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天下午,李澤嵐就給設備廠家打了電話,確認了定金支付時間;晚上,他在鄉黨委大院召開幹部會,宣布貸款即將到位的消息,會議室裏瞬間響起掌聲。小馬激動地說:“李鄉長,這下咱們的薯條廠能按時開工了!等建好了,咱們就能給麥當勞供貨,讓全國都知道咱們青石鄉的薯條!”
    “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的設備安裝、技術培訓、生產調試,還有很多硬仗要打。”李澤嵐笑著說,“不過咱們有縣裏的支持,有辛普勞的技術指導,還有老鄉們的期待,肯定能把薯條廠建好、運營好。”
    散會後,李澤嵐獨自走到種薯田邊,看著連片的薯苗在風中搖曳,心裏滿是踏實。他掏出手機,給穀書記發了條短信:“謝謝穀書記,農商行答應下周放款。我一定抓緊時間推進薯條廠建設,不辜負縣裏的支持,不辜負老鄉們的期待!”
    沒過多久,穀書記回了短信:“好好幹,薯條廠不僅是青石鄉的事,也是全縣農業產業升級的試點。等投產了,我去廠裏嚐第一根青石鄉產的薯條!”
    李澤嵐看著短信,嘴角忍不住上揚。夕陽下,種薯田泛著金色的光,遠處的薯條廠工地裏,工人還在忙碌——他知道,貸款難題的解決,隻是薯條廠建設的“第一關”,未來還有技術、品質、市場等更多挑戰,但隻要有縣裏的支持、團隊的努力,就沒有邁不過的坎。而這座即將崛起的薯條廠,終將成為青石鄉連接一級市場的橋梁,讓老鄉們手裏的土豆,變成真正的“金豆豆”。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