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報道
字數:4774 加入書籤
山間的霧氣還沒散盡,薯條廠車間裏的蒸汽就已經騰起——試生產成功後,工廠每天都要產出8噸薯條,一部分送往延安、西安的快餐品牌,另一部分則暫存在冷庫,等著辛普勞下次考察時取樣檢測。沒人想到,這份藏在大山裏的“產業熱度”,會在短短一周內,順著鄉道飄出宜都縣,傳到宜都市裏;更沒人想到,蘇晴筆下的一篇報道,會讓“青石鄉”三個字,成了市裏幹部們開會時熱議的話題,而報道裏關於“青石鄉與辛普勞合作約定”的內容,更像一顆石子,在宜都的產業發展版圖裏,激起了層層漣漪。
蘇晴決定寫這篇報道,是在9月3日的清晨。那天她去鄉衛生院探望趙書記,剛走到病房門口,就聽見裏麵傳來熟悉的笑聲——是市農業農村局的副局長張啟明,正握著趙書記的手說:“老趙,你們青石鄉可真藏不住事!昨天我在市局開會,局長還問‘聽說你們縣有個鄉,要跟辛普勞合作做薯條?’我當時都答不上來,今天特意過來,就是想聽聽這事兒的來龍去脈。”
趙書記笑著指了指門口的蘇晴:“張局長,你問她最合適!晴丫頭跟著我們跑了大半年,從赴美考察到建廠調試,她都記在本子上呢!”蘇晴愣了一下,走進病房,張啟明立刻起身:“蘇記者,那可太好了!現在市裏正缺‘基層對接國際資源’的案例,要是青石鄉的事能說清楚,說不定能爭取到市級的產業扶持資金,還能作為典型在全市推廣。”
張啟明的話,像一顆火星,點燃了蘇晴心裏的想法。其實前幾天,她和李澤嵐因“報道細節”鬧矛盾後,就一直憋著股勁——她理解李澤嵐怕“提合作約定”會給辛普勞壓力,怕“寫幹部辛苦”會顯得刻意,但她更清楚,基層的實幹,需要被看見;青石鄉的努力,不該隻藏在大山裏。尤其是和辛普勞的合作約定,不僅是青石鄉的底氣,更是能讓上級部門看到“小鄉鎮也有大格局”的窗口。
“張局長,您放心,我這就整理材料,爭取三天內把報道寫出來!”蘇晴當場答應,走出衛生院時,腳步都比平時輕快——之前和李澤嵐的爭執,瞬間有了清晰的方向:兩個人不是“想法對立”,而是“目標一致、路徑不同”,現在有了市裏的關注,她更要把這篇報道寫好,既給青石鄉爭取支持,也給李澤嵐吃一顆“定心丸”。
回到宿舍,蘇晴翻出了一厚摞采訪筆記,還有相機裏存的幾百張照片——有2010年3月,李澤嵐從美國帶回的辛普勞技術手冊,封麵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有5月跑貸款時,李澤嵐在銀行門口徘徊的背影,照片裏他手裏攥著的《可行性報告》都被雨水打濕了一角;有7月建廠時,趙書記穿著迷彩服在雨裏扛鋼架的場景,褲腳沾滿泥巴,卻笑得格外有力;還有8月試生產那天,工人師傅們圍著油炸鍋,看著金黃的薯條出來時,眼裏閃著的光。這些細節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裏過,蘇晴突然覺得,報道的框架一下子清晰了——不用寫宏大的理論,不用喊空洞的口號,就用“人”的故事,串起青石鄉的產業路。
她把報道的標題定為《青石鄉:小薯條叩開國際門,與辛普勞共繪產業藍圖》,開頭沒寫工廠,沒寫政策,而是從王大爺的視角切入:“9月1日早上,我揣著剛領的5000塊種薯分紅,揣著孫子‘想吃薯條’的念叨,去了鄉上新建的薯條廠。站在車間門口,我聽見機器嗡嗡轉,看見一根根金黃的薯條從傳送帶上滑下來,像小金條似的。李鄉長走過來說,‘王大爺,這薯條要是達標,以後可能要賣到麥當勞,咱們農民也能跟國際大公司打交道了!’我當時眼淚都快下來了——誰能想到,咱們這靠天吃飯的山鄉,也能有今天!”
報道的第一部分,蘇晴寫的是“青石之拚”。她詳細描述了李澤嵐帶隊赴美考察的細節:“2010年3月,李澤嵐帶著蘇晴、陳教授,飛了14個小時到美國辛普勞總部。在種薯培育基地,他蹲在田裏記筆記,從莖尖剝離的溫度到病毒檢測的時間,記了整整42頁;在薯條加工車間,他跟著技術員學操作,連輸送帶的速度調節都要反複問‘為什麽是每分鍾1.2米’。回國時,他的行李箱裏沒帶一件紀念品,裝的全是技術手冊、檢測報告,還有他畫的‘青石鄉產業規劃草圖’。”
接著,她又寫了建廠時的“難”:“5月申請貸款時,李澤嵐帶著《可行性報告》跑了縣農商行3次,前兩次都被以‘抵押物不足’拒絕。第三次去時,他拉著銀行行長去種薯田,蹲在地裏算‘細賬’:‘咱們的脫毒種薯澱粉含量1820,剛好符合薯條標準,一年能產200噸,按現在的訂單價,兩年就能還清貸款。’直到縣裏拿出農業產業風險補償金做擔保,貸款才終於批下來。而趙書記,這位部隊出身的老書記,從建廠那天起就沒回過家,7月連陰雨時,他帶著工人冒雨吊裝速凍隧道,後腰的舊傷複發,卻隻是裹塊紗布接著幹,直到8月20日調試切刀時,突然暈倒在車間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細節,蘇晴寫得格外用力,因為她知道,這些“拚”和“難”,才是青石鄉能走到今天的根本。她在文中寫道:“青石鄉的薯條廠,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幹部們跑出來的,是工人師傅們幹出來的,是老鄉們用信任托起來的。每一根薯條裏,都藏著青石人的韌勁。”
報道的第二部分,蘇晴把重點放在了“品質之硬”上。她沒隻說“合格率93”這個數字,而是用具體的場景和人物,讓“品質”變得可感可知:“8月18日,美國‘有所切刀’運到車間時,陳教授盯著刀片看了半天——這是辛普勞給麥當勞供貨時用的切刀,刀刃硬度達hrc60,能把薯條的誤差控製在0.1厘米以內。調試那天,陳教授跟著辛普勞的湯姆學磨刀,角度要精準到25度,力度要均勻,他練了整整一下午,手指磨得發紅,才終於掌握了要領。試切時,看著一根根長短一致、粗細均勻的薯條滾出來,湯姆豎起了大拇指:‘青石鄉的技術團隊,學習速度超出我的預期,這薯條的品質,已經達到了我們給快餐品牌供貨的基礎標準。’”
她還寫了汙水處理站的細節:“為了達到環保標準,青石鄉特意建了‘預處理+生物氧化+沉澱消毒’的三級汙水處理係統,每天能處理200噸廢水。8月20日試運行那天,縣環保局的工程師來檢測,處理後的廢水d值隻有80g,遠低於國家一級排放標準。李澤嵐說:‘咱們辦企業,不能隻想著賺錢,環保是底線,也是給老鄉們的承諾。’”
而報道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受關注的部分,蘇晴清晰地寫出了“青石鄉與辛普勞的合作約定”。她在文中寫道:“根據雙方談判達成的共識,青石鄉需自主運營薯條廠一年,且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0以上,辛普勞將啟動合資建廠流程——全額承擔設備升級費用,將青石鄉的種薯納入全球采購體係,甚至幫助青石鄉對接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快餐品牌的供應鏈。目前,辛普勞已派湯姆帶領的技術團隊完成首輪設備調試,後續將每月派技術員遠程指導,每季度來青石鄉實地考察,助力青石鄉達標。”
為了讓這份約定更有說服力,蘇晴還引用了馬克的郵件內容:“馬克在給李澤嵐的郵件中寫道:‘青石鄉的建設速度和品質把控,讓我們看到了合作的潛力。我們期待一年後,能與青石鄉攜手,把這裏的薯條推向更廣闊的市場,也讓更多人知道,中國鄉鎮的農產品,有能力達到國際標準。’”
9月6日,蘇晴把寫好的報道發給了《宜都日報》的編輯。編輯看到稿子時,正愁沒有“基層產業創新”的重磅選題,蘇晴的報道不僅有故事、有細節,還有“國際合作”這個亮點,立刻決定:“這篇稿子登9月8日的頭版頭條,再加個編者按,突出‘基層實幹+國際視野’的主題,讓全市都看看青石鄉的做法!”
9月8日一大早,《宜都日報》送到了宜都市各個機關單位、鄉鎮辦公室。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第一時間看到了報道,當即召集班子成員開會:“青石鄉的案例太典型了!一個偏遠鄉鎮,能主動對接辛普勞,還建成了標準化的薯條廠,這說明基層有想法、有能力!咱們要立刻組織考察團,下周到青石鄉去,把他們的經驗總結出來,在全市推廣。另外,給青石鄉的產業扶持資金,要盡快落實,還要幫他們申請‘省級出口農產品培育基地’的資質,為後續對接國際市場鋪路。”
市委書記在看到報道後,也在全市幹部大會上特意提到了青石鄉:“同誌們,青石鄉的事告訴我們,基層不是‘沒資源’,而是‘要主動找資源’;不是‘沒機會’,而是‘要自己創機會’。李澤嵐團隊跑貸款、建工廠,趙書記帶病攻堅,蘇晴寫報道造勢,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青石鄉的發展出力。咱們全市的幹部,都要學習這種‘實幹+創新’的精神,把手裏的工作幹好,把群眾的事辦好!”
消息傳到青石鄉時,李澤嵐正在車間裏跟湯姆討論速凍參數。小馬拿著《宜都日報》跑進來,激動地說:“李鄉長,咱們上頭條了!市裏都知道咱們要跟辛普勞合作了!”李澤嵐接過報紙,仔細讀著蘇晴寫的報道,看到裏麵寫著“李澤嵐在銀行門口徘徊時,手裏的報告被雨水打濕”,看到寫著“趙書記暈倒前,還在叮囑‘切刀要保養好’”,心裏又暖又愧——之前他還擔心蘇晴寫合作約定會給辛普勞壓力,現在才明白,蘇晴不僅是在“造勢”,更是在為青石鄉爭取實實在在的支持。
他掏出手機,給蘇晴發了條短信:“報道寫得很好,謝謝你。之前是我考慮不周,隻想著風險,沒看到你想為青石鄉爭取支持的心意,抱歉。”
沒過多久,蘇晴回了短信,附帶了一張照片——是她在車間裏拍的,金黃的薯條從傳送帶上下來,陽光灑在上麵,格外耀眼。短信裏寫著:“不用道歉,咱們都是為了青石鄉。現在市裏關注了,以後申請政策、對接資源都更方便了,接下來,咱們一起把薯條廠運營好,不辜負這份期待。”
李澤嵐看著短信,忍不住笑了。車間裏,湯姆走過來,拿著報道說:“李,這篇報道我看了,寫得很真實。我們總部已經知道了青石鄉的情況,馬克說,等下次考察,他會親自來,看看這座能寫出這麽好故事的鄉鎮,到底有多大的潛力。”
李澤嵐點點頭,望向窗外——遠處的種薯田裏,老鄉們正在采收,笑聲順著風飄過來;車間裏,機器還在嗡嗡轉,薯條的香氣彌漫在空氣裏;而蘇晴,正拿著相機,在車間裏記錄著工人師傅們忙碌的身影。他知道,蘇晴的報道,不僅讓青石鄉被更多人看見,更讓青石鄉與辛普勞的合作,多了一份“外部推力”。接下來,隻要把薯條廠運營好,把合格率穩定住,青石鄉的薯條,一定能像報道裏寫的那樣,叩開國際市場的大門,讓老鄉們的日子,跟著這金黃的薯條一起,越來越紅火。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