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不識時務

字數:3440   加入書籤

A+A-


    青川縣城,夜裏的風裹著雪粒子打在火鍋店的玻璃上,暈開一層白霧。縣稅務局的老周剛推開店門,就看見角落卡座裏的張衛國——他麵前擺著一碟炸花生米、一盤涼拌豬耳,手裏捏著個白酒瓶,臉色比窗外的天還沉。
    “怎麽,剛去青石鄉當鄉長沒幾天,就愁得借酒澆愁?”老周拉開椅子坐下,笑著打趣。他跟張衛國是發小,從鄉鎮辦事員一路一起熬上來,太清楚張衛國的脾氣——這人好強,一輩子不服輸,這次去青石鄉當鄉長,名義上是“配合李澤嵐抓全麵工作”,實則要給比自己小近十歲的年輕人當副手,心裏早就憋了股勁。
    張衛國沒接話,“啪”地擰開酒瓶,給自己倒了滿滿一杯,仰頭灌下去大半,辛辣的酒液嗆得他咳嗽兩聲,才重重拍了下桌子:“配合?我看是給他當陪襯!”
    老周端起茶杯抿了口,等著他往下說。張衛國在柳樹鄉當了五年副鄉長,抓黨建、搞民生都是老手,論資曆、論經驗,比剛“扶正”的李澤嵐深多了。這次縣裏調他去青石鄉,他原本以為是能“挑大梁”,結果卻是“協助書記抓日常”,換誰心裏都不痛快。
    “你是沒見他那派頭,”張衛國夾了顆花生米,嚼得咯吱響,語氣裏滿是不服,“我剛去就把擬好的民生走訪計劃給他看,想先摸清楚各村低保戶的情況,他倒好,張口就說‘要結合種薯戶的困難來搞’‘走訪得跟薯條廠的技術幫扶綁在一起’,句句都在改我的方案!他懂什麽民生工作?不就是靠那個破薯條廠,靠他那個發改委副主任的未來老丈人嗎?要是沒這層關係,他能當上鄉書記?”
    這話裏的酸意,老周聽得明明白白。他知道張衛國不是真覺得李澤嵐“不懂”,是不服氣——不服氣自己熬了這麽多年,到頭來要給一個“靠背景上位”的年輕人打下手,不服氣自己的工作思路要被一個“後輩”指手畫腳。
    “你也別這麽說,李澤嵐的薯條廠確實辦得不錯,”老周勸道,“合格率穩定在95,帶動了上百戶農戶種薯增收,連辛普勞都認可他,縣裏提拔他,也不全是看背景。你跟他搭班子,好好配合,以後青石鄉出了成績,你這個鄉長也有份功勞。”
    “功勞?我看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張衛國又喝了一杯,臉漲得通紅,聲音也高了些,“昨天開全鄉幹部會,我按規矩說要抓各村的冬季防火宣傳,他倒好,直接補充‘宣傳要跟薯條廠的安全培訓一起搞’‘讓工人黨員去各村當宣傳員’,明著是‘補充建議’,實則是把我手裏的民生工作往他的產業上拉!他是不是故意的?怕我搶了他的風頭,怕別人說他隻會搞產業、不懂民生?”
    老周沒說話,心裏卻門兒清——張衛國嘴上說“按規矩”,實則是想把民生、安全這些“實權”抓在手裏,讓李澤嵐隻管薯條廠,變成“名義上的書記”。可李澤嵐也不傻,沒讓他如願,這才讓他覺得憋屈。
    “我跟你說,”張衛國湊近了些,聲音壓得低了些,酒氣噴在老周臉上,“我這次去青石鄉,可不是來當擺設的。縣長找我談話時說了,‘要幫著李書記把好民生關,別讓產業熱、民生冷’,這話什麽意思?就是讓我盯著點,別讓他光顧著跟辛普勞談合作,把老鄉們的實際困難拋在腦後!以後啊,該我管的民生、安全,我一點都不會讓;他要是想把什麽都抓在手裏,沒那麽容易!”
    老周看著他眼裏的勁,心裏有點擔心:“你可別跟他鬧僵了,基層班子最怕內耗。李澤嵐背後有人,你跟他硬剛,最後吃虧的是你自己。”
    “我不跟他硬剛,”張衛國冷笑一聲,夾了塊豬耳放進嘴裏,“我按規矩來。他不是想把民生跟產業綁在一起嗎?行,我配合,但走訪名單得我來定,宣傳材料得我審核;他不是想讓工人黨員去各村宣傳嗎?行,我同意,但黨員的學習記錄、宣傳反饋,我都要一一核對。到時候要是出了半點問題,比如哪個村沒宣傳到位,哪個黨員學習沒達標,可別怪我沒提醒他——這是按規矩辦事,誰都挑不出錯!”
    這話裏的“小心思”,老周一聽就懂——張衛國是想“用規矩卡脖子”,表麵上配合,暗地裏卻用“審核”“核對”來製約李澤嵐,既不讓自己落人口實,又能讓李澤嵐知道,青石鄉的工作,離了他這個“老基層”不行。
    “你啊,就是太好強了。”老周歎了口氣,“跟年輕人搭班子,多包容點。再說,李澤嵐要是真能把青石鄉搞好,你這個鄉長臉上也有光,以後提拔,這不也是資本嗎?”
    “資本?我要的是憑真本事掙來的資本,不是沾別人的光!”張衛國又倒了一杯酒,酒杯重重磕在桌上,“你等著看,用不了多久,他就知道,搞基層工作不是光靠搞產業、靠背景就行的!到時候,誰是真正能扛事的,誰說了算,還不一定呢!”
    那天晚上,張衛國喝到半夜,走的時候腳步都打晃,嘴裏還斷斷續續念叨著“不服氣”“憑什麽”。老周看著他的背影,搖了搖頭——他知道,張衛國這股不服輸的勁,要是用在幹工作上,能幫青石鄉辦不少實事;可要是用在“較勁”上,最後隻會兩敗俱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天一早,張衛國帶著宿醉的頭疼去了青石鄉。剛到辦公室,他就把鄉民政辦主任叫了過來,把一份《冬季民生走訪細則》拍在桌上:“按這個來,走訪名單我已經圈好了,重點是偏遠村的低保戶,跟種薯戶沒關係的也得走訪到位;每一戶的走訪記錄都要詳細,包括家裏有幾口人、收入多少、有什麽困難,回來後先給我審核,再報給李書記。”
    民政辦主任拿起細則,心裏犯嘀咕——張鄉長這細則,比之前擬的多了不少“審核環節”,明顯是在“立規矩”。他拿著細則往外走,正好碰到李澤嵐,猶豫了一下,還是把張衛國的要求說了。
    李澤嵐聽完,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沒生氣,隻是點了點頭:“按張鄉長的要求辦,要是走訪中發現種薯戶有困難,及時跟我溝通,咱們把技術幫扶和民生救助結合起來,別讓老鄉們等。”
    看著民政辦主任走了,李澤嵐心裏清楚——張衛國昨晚肯定沒少琢磨,今天這是要“按規矩”給自己上緊箍咒了。他沒覺得憤怒,隻是有點可惜——要是張衛國能把這股“較真”的勁用在幫老鄉解決困難上,而不是跟自己“較勁”上,青石鄉的工作肯定能更順。
    他拿出手機,給蘇晴發了條消息:“張鄉長提了些走訪細則,按規矩來就行,你別擔心。”
    蘇晴很快回複:“我爸說,基層搭班子,要找‘最大公約數’,隻要目標都是為了老鄉好,就沒有磨合不好的。實在不行,你找機會跟他聊聊,說說種薯戶的困難,說不定他能理解。”
    李澤嵐看著消息,笑了笑——蘇晴說得對,共同目標是讓老鄉過好日子,這點上,他和張衛國沒衝突。他拿起桌上的薯條廠生產報表,翻到種薯戶幫扶名單那一頁,在旁邊寫了行字:“下周跟張鄉長一起去偏遠村走訪,看看實際情況。”
    不管張衛國心裏有多少“不服氣”,他都得先邁出“溝通”這一步。基層工作,從來不是“誰贏誰輸”,而是“一起把事辦好”。隻要能讓老鄉們的日子好起來,這點“磨合”,不算什麽。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