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矛盾
字數:3051 加入書籤
12月的青石鄉,清晨的霜氣裹著寒風,把路邊的枯草凍得發硬。李澤嵐剛把辛普勞專家考察的路線圖標好,就看見張衛國拎著公文包從外麵進來,手裏攥著份皺巴巴的走訪名單,臉上沒什麽表情:“李書記,今天按這個名單走,先去北邊的三個純農戶村,都是沒種薯的,民生情況更純粹。”
李澤嵐接過名單,掃了一眼——張衛國特意把青石鄉最偏遠的東溝村、西坡村列在前麵,卻把種薯戶集中的南灣村劃掉了,連之前說好要加的兩戶種薯低保戶也沒在上麵。他抬頭看向張衛國:“張鄉長,南灣村的王大爺和劉嬸,之前不是說好了一起去嗎?他們倆去年種薯減產,欠著農資款,過冬的煤也沒備夠,正好一起看看。”
張衛國推了推眼鏡,語氣硬邦邦的:“李書記,咱們今天的主題是‘純農戶民生走訪’,種薯戶有薯條廠幫扶,不算‘純粹的民生困難’。再說南灣村路遠,今天走完東溝和西坡就不早了,下次再專門跑種薯戶。”
“可王大爺家的種薯已經受潮了,再拖下去,明年春耕都沒種薯,到時候不光是民生問題,連薯條廠的原料供應都受影響。”李澤嵐耐著性子解釋,“咱們一趟能解決的事,沒必要分兩次跑,老鄉們等不起。”
“李書記這是把民生工作往產業上綁啊?”張衛國的聲音拔高了些,“我搞了五年民生,還不知道怎麽分輕重?純農戶沒產業依托,才是最需要幫扶的;種薯戶有薯條廠兜底,就算沒種薯,還能去廠裏上班,怎麽能跟純農戶比?”
這話像根刺,紮得李澤嵐心裏發緊——他沒想到張衛國會把“種薯戶”和“純農戶”拆得這麽開,甚至覺得“有產業幫扶就不算困難”。兩人站在辦公室門口,氣氛一下子僵了,路過的鄉幹部都悄悄放慢了腳步,不敢往前湊。
最後還是李澤嵐先鬆了口:“行,按張鄉長的名單走,不過南灣村那兩戶,咱們下午抽半小時去看看,哪怕隻送袋煤,也讓老鄉心裏踏實。”
張衛國沒反駁,心裏卻打著算盤——東溝和西坡村路難走,來回得四個小時,下午再磨蹭磨蹭,天黑前肯定到不了南灣村,到時候自然能“順理成章”取消。
上午的走訪,張衛國確實顯露出“老基層”的本事。到了東溝村,他不用村支書帶路,就熟門熟路找到低保戶家,跟老鄉坐在炕沿上聊,三兩句就摸清了“缺過冬煤”“孩子學費沒湊夠”的問題,還當場給縣民政辦打了電話,敲定“三天內送煤到戶”。李澤嵐跟在旁邊,看著他熟練地記筆記、拍照片,心裏也承認——張衛國抓民生的“細”,是自己比不了的。
可到了西坡村,矛盾還是冒了頭。一戶低保戶家裏有個殘疾兒子,想在薯條廠找個輕鬆點的活兒,拉著李澤嵐的手說:“李書記,我兒子會修電器,能不能讓他去廠裏看設備?哪怕一個月掙一千塊,也比吃低保強。”
李澤嵐剛要答應“回去跟廠裏商量”,張衛國就插了話:“老鄉,低保是民政的政策,進廠是產業的事,不能混為一談。咱們先把低保的事落實好,進廠的事以後再說。”
“張鄉長,這不是混為一談,”李澤嵐皺了皺眉,“老鄉想靠自己掙錢,比單純領低保強,咱們能幫就幫一把,怎麽能往後拖?”
“李書記,按規矩,低保戶就業得先登記備案,再由鄉裏統一推薦,不能私下承諾。”張衛國的語氣又硬了起來,“再說廠裏的崗位是給種薯戶優先的,要是開了這個頭,其他低保戶都要去,你怎麽解決?”
兩人當著老鄉的麵就頂了起來,老鄉尷尬地搓著手,最後小聲說:“那……那我還是先等低保吧。”李澤嵐看著老鄉失落的樣子,心裏又氣又急,卻不好當著老鄉的麵跟張衛國吵,隻能忍著。
下午往回走時,李澤嵐提醒:“該去南灣村了,王大爺他們還等著呢。”張衛國看了眼天色,故意放慢車速:“你看這天,都快黑了,南灣村的路不好走,晚上不安全,不如明天再去。”
“張鄉長,早上說好的事,怎麽能說改就改?”李澤嵐的語氣也沉了下來,“王大爺昨天還打電話問,咱們要是不去,他今天就得把受潮的種薯扔了,明年就沒的種了!”
“扔了再申請種薯補貼,多大點事?”張衛國也來了氣,“李書記,你是不是眼裏隻有種薯、隻有薯條廠?民生工作不是你產業的‘附屬品’,不能你說什麽時候辦就什麽時候辦!”
“我沒把民生當附屬品!”李澤嵐忍不住提高了聲音,“我是覺得,能一次解決的事,別讓老鄉跑兩趟;能從根上幫老鄉脫貧的事,別隻盯著眼前的‘送煤送錢’!張鄉長,你抓民生的細我佩服,但你能不能抬頭看看,青石鄉的老鄉,現在最需要的是‘能掙錢的盼頭’,不是光靠低保過日子!”
張衛國猛地踩了刹車,車停在路邊,他轉頭看著李澤嵐,眼裏滿是不服:“我在基層幹了十五年,比你懂老鄉需要什麽!你以為靠個薯條廠就能解決所有問題?要是廠辦砸了,老鄉連低保都沒得吃!李書記,你別太自負,別以為有個好未來老丈人,就能把什麽都攥在手裏!”
這話戳到了李澤嵐的痛處——他最忌諱別人說自己“靠背景”,臉色一下子變了:“張鄉長,咱們聊工作,別扯那些沒用的!我能不能幹好,不是靠誰,是靠老鄉們的收成說話!”
“收成?沒有民生兜底,老鄉哪有心思種薯?”張衛國也紅了臉,“我看你就是本末倒置!”
兩人在車裏吵得不可開交,窗外的寒風卷著雪粒子打在玻璃上,像是在湊熱鬧。最後李澤嵐推開車門,冷冷地說:“張鄉長要是不想去,我自己去。老鄉的事,我不能等。”
說完他就下了車,沿著路邊的小路往南灣村走。張衛國坐在車裏,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暮色裏,心裏又氣又悶——他不是不想幫老鄉,是不服氣李澤嵐“把產業當萬能鑰匙”,更不服氣自己“隻能跟在後麵配合”。可看著窗外越來越黑的天,他還是咬了咬牙,發動車子,慢慢跟了上去——他再不服氣,也不能讓李澤嵐一個人在夜裏走山路。
遠處的南灣村已經亮起了燈,王大爺家的院子裏,還堆著那堆受潮的種薯。李澤嵐不知道,這場激化的矛盾,會讓他和張衛國的關係走到冰點,還是會在“為老鄉辦事”的目標裏,慢慢找到和解的出口。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