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緩和
字數:3305 加入書籤
車在結冰的山路上顛簸,李澤嵐和張衛國各自盯著窗外,誰也沒說話——剛才為了南灣村走訪的爭吵還懸在半空,車廂裏的空氣比窗外的寒風還冷。眼看快到西坡村最後一戶低保戶家,前麵突然傳來“轟隆”一聲悶響,緊接著是村民慌慌張張的呼喊:“塌了!老林家的牛棚塌了!牛還在裏麵呢!”
張衛國猛地踩住刹車,輪胎在冰麵上滑出一道印子。兩人對視一眼,剛才的別扭瞬間被“救急”的本能壓了下去。李澤嵐先推開車門:“先去救人救牛!”張衛國緊隨其後,連落在副駕的公文包都忘了拿,跟著村民往村西頭的山腳下跑。
老林家的牛棚是幾十年的老木棚,半邊屋頂已經塌了,朽壞的木梁壓著稻草和碎木板,幾頭黃牛在沒塌的半邊棚裏焦躁地轉圈,有一頭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牛,後腿被掉落的木板卡住,正“哞哞”叫著掙紮,腿上已經滲了血。老林蹲在地上,雙手抓著頭發急得直哭:“這可咋整啊!這牛是咱家開春耕地的命根子,沒了牛,地都種不了,俺們一家子吃啥啊!”他老伴在旁邊抹著眼淚,想上前又怕再碰塌了剩下的棚子。
張衛國一到就蹲下身,繞著塌了的棚子轉了一圈,伸手摸了摸沒塌的木梁,沉聲道:“木梁凍脆了,風一吹就塌了,別慌!先把小牛救出來,再把其他牛牽走!”他轉頭喊來幾個年輕村民:“去借根粗撬棍,慢慢把壓著小牛的木板撬開,輕點,別傷著牛腿!”
李澤嵐沒閑著,一邊扶著老林起來安撫:“叔,別慌,牛能救出來,棚子也能修。”一邊掏出手機給薯條廠的後勤主任打電話:“趕緊讓倉庫調兩捆防水布、幾根新木方過來,再派兩個會修棚子的師傅來西坡村,越快越好!費用廠裏先出,記在我的賬上。”
張衛國聽見了,抬頭看了李澤嵐一眼,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皺,卻沒說什麽,手裏已經接過村民遞來的撬棍,喊著號子發力:“一二三!起!”村民們跟著一起使勁,卡住小牛的木板終於被撬起一道縫。李澤嵐趕緊上前,小心翼翼地把小牛抱了出來,掏出兜裏的紙巾,輕輕擦了擦小牛腿上的血,又摸了摸它的頭:“沒事了,別怕。”
等把所有牛都牽到村民家的空院子裏,薯條廠的師傅也帶著材料趕來了。李澤嵐跟師傅交代:“先搭個臨時棚子,用防水布把頂蓋好,別讓牛凍著。明天再找些結實的材料,把老棚子拆了重建,一定要牢固。”轉頭又對老林說:“叔,修棚子的錢你不用操心,廠裏先幫你墊著,等開春你種薯賣了錢再還,不急。要是牛腿傷得重,我再讓獸醫來看看。”
老林拉著李澤嵐的手,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李書記,你真是俺家的救命恩人啊!去年要不是你讓俺種薯,俺家連低保都不夠吃,今年又幫俺修牛棚,俺都不知道咋感謝你……”
張衛國在旁邊看著,沉默了幾秒,轉身去了老林家的屋,沒一會兒拎著個舊搪瓷缸出來,倒了杯熱水遞給老林:“先喝口水暖暖身子。我剛才給縣畜牧局打了電話,他們明天一早就派獸醫來,給所有牛做個體檢,還會送點飼料過來,不用花錢。”
老林連忙道謝,李澤嵐看著張衛國,心裏的疙瘩鬆了點,走過去遞了瓶剛買的礦泉水:“張鄉長,歇會兒再幹。剛才……是我急了。”
張衛國接過水,擰開喝了一口,卻沒看他,目光落在臨時棚子上:“救急歸救急,該講的規矩還得講。廠裏幫老林墊錢修棚子,得讓老林寫個欠條,不然以後其他村民都學著要‘免費幫忙’,鄉裏的民生工作還怎麽開展?還有你說的南灣村種薯戶,民生救助是民生救助,產業幫扶是產業幫扶,不能混為一談——低保戶該給的補貼一分不少,但種薯的事,得按廠裏的規定來,不能因為是低保戶就搞特殊。”
李澤嵐臉上的笑意淡了點——他以為剛才一起救急,張衛國能明白“解決實際問題比講規矩重要”,沒想到對方還是揪著“規矩”和“界限”不放。他耐著性子解釋:“老林家情況特殊,欠條可以寫,但不用催著要;南灣村的種薯戶,幫他們解決種薯受潮的問題,也是為了讓他們明年能繼續種薯,既能掙到錢,也能給廠裏供原料,是雙贏的事,不算搞特殊。”
“雙贏?我看是你隻想著廠裏的原料!”張衛國放下礦泉水瓶,語氣又硬了起來,“老林的低保是鄉裏批的,民生補貼是縣裏撥的,你用廠裏的錢幫他修棚子,要是傳出去,別人還以為鄉裏扣了補貼,讓企業來填坑,這影響多不好?還有種薯戶,他們有產業收入,就該把低保名額讓給更需要的純農戶,你倒好,還想著幫他們解決種薯問題,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這話又把剛才的矛盾扯了回來,李澤嵐剛想反駁,老林卻拉了拉他的衣角,小聲說:“李書記,別吵了,俺寫欠條,俺聽張鄉長的,規矩不能破。”老林的老伴也跟著勸:“是啊,別因為俺家的事,讓你們倆鬧不愉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澤嵐看著老林夫婦小心翼翼的樣子,把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隻是輕輕歎了口氣:“行,按張鄉長說的辦,欠條我讓廠裏的人來跟叔對接。”
臨時棚子搭好時,天已經黑透了。老林非要留他們吃飯,煮了鍋紅薯粥,還炒了盤鹹菜。飯桌上,老林絮絮叨叨地說:“俺明年想多種兩畝薯,跟著李書記幹,俺心裏踏實。”張衛國喝著粥,突然開口:“老林,你要是種薯,低保就得重新審核——按規定,家庭年收入超過標準,就不能再領低保了。你得想清楚,是要種薯掙錢,還是要低保兜底。”
老林手裏的筷子頓住了,臉上的笑容也僵了:“還……還能這樣?俺種薯要是沒掙著錢,又沒了低保,可咋整?”李澤嵐皺著眉看向張衛國,剛想說話,張衛國卻先開口:“規矩就是規矩,不能因為你想種薯就破例。要是人人都這樣,低保政策就亂了。”
飯吃到一半,李澤嵐借口去廁所,給蘇晴發了條消息:“張鄉長還是鑽在‘規矩’裏,老林想種薯又怕丟低保,他不但不幫著想辦法,還非要把兩者拆得清清楚楚。”蘇晴很快回複:“別急,他也是按政策來,隻是沒考慮實際情況。你明天跟他聊聊,看看能不能給種薯戶設個‘過渡補貼’,既不違反政策,又能讓老鄉放心種薯。”
走的時候,老林把家裏攢的一籃雞蛋塞給他們,推了半天推不過,隻能收下。車往鄉上開,車廂裏又恢複了沉默。過了會兒,張衛國突然說:“明天南灣村的走訪,我跟你一起去,但種薯戶的幫扶,得按鄉裏的民生流程來,不能再讓廠裏直接插手。”
李澤嵐看著窗外漆黑的山路,心裏清楚——剛才的突發事件隻是讓兩人表麵上緩和了,張衛國心裏的“規矩”還是沒鬆,他依舊覺得“民生”和“產業”得涇渭分明,依舊沒明白,對青石鄉的老鄉來說,能放心種薯、靠自己掙錢,比死守著“低保兜底”的規矩,更能讓人踏實。
車窗外的星星亮了起來,卻照不亮兩人之間那道看不見的隔閡。李澤嵐輕輕歎了口氣,他知道,要讓張衛國真正明白“務實比規矩重要”,還得走很長的路。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