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服軟
字數:3151 加入書籤
黨委會後的第三天,張衛國借“匯報民生工作”的由頭,揣著厚厚的走訪筆記和一份《青石鄉低保規範建議》,開車去了縣城。車停在縣政府門口,他特意整理了下西裝領口,深吸了口氣——這次找縣長,不隻是匯報工作,更是想讓縣長給自己“撐撐腰”。
縣長的辦公室裏,暖氣很足,桌上堆著各縣鄉的工作報表。聽張衛國說完黨委會的分工安排,縣長端著搪瓷杯,手指在杯沿輕輕摩挲著,沒立刻說話。
張衛國急了,往前湊了湊:“縣長,您當初調我去青石鄉,是讓我幫著‘把好民生關’,可現在倒好,李澤嵐直接把產業和民生拆成兩半,我隻管純農戶的基礎民生,種薯戶幫扶、辛普勞合作這些核心工作,連邊都摸不著!這不是把我當擺設嗎?”他翻出黨委會的表決記錄,“您看,就我一個人棄權,其他委員都跟著他走,這明擺著是孤立我!”
縣長喝了口茶,抬眼看向張衛國,語氣很平靜:“黨委會按少數服從多數定分工,沒毛病。李澤嵐抓產業有成績,薯條廠是縣裏的重點項目,其他委員支持他,也正常。”
“可他這是‘獨斷’!”張衛國的聲音拔高了些,“民生和產業怎麽能完全拆開?種薯戶裏也有低保戶,他非要搞什麽‘過渡期補貼’,萬一被上麵查到‘違規發低保’,責任還不是鄉裏擔?我是為了工作負責,才反對的!”
縣長放下搪瓷杯,手指在桌上敲了敲:“衛國,你在基層幹了這麽多年,怎麽還沒看明白?李澤嵐的‘過渡期補貼’,不是沒依據——縣裏上個月剛下發的‘產業轉型民生銜接’政策裏,明確寫了‘特殊產業農戶可申請彈性低保’,他沒違規。”
張衛國愣了愣,他壓根沒仔細看那份政策文件,隻想著“按常規來”。可他還是不服:“就算沒違規,他也不該把工作拆得這麽死!我是鄉長,本該協助他抓全麵工作,現在倒好,成了隻管‘邊角料’的閑人!縣長,您得幫我說說他,不能讓他這麽搞下去,不然青石鄉的班子遲早散!”
縣長看著張衛國漲紅的臉,心裏門兒清——張衛國是不服氣,更是覺得自己“被架空”。可他更清楚,李澤嵐的“後台”不是自己能得罪的——蘇晴的父親是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別說一個縣長,就是市裏的領導,都得給幾分麵子。李澤嵐能快速“扶正”,能在黨委會上主導分工,根本不是因為“能力強”,而是因為“房上有人”。
縣長歎了口氣,語氣沉了些:“衛國,不是我不幫你。你想想,李澤嵐的薯條廠,為什麽能拉來辛普勞的合作?為什麽能拿到省裏的產業補貼?不隻是因為項目好,更因為有上麵的人盯著。你跟他硬剛,跟他爭分工,有用嗎?”
張衛國的臉一下子白了——他當然知道李澤嵐有“後台”,但他以為縣長是自己的“靠山”,至少能幫自己製約一下李澤嵐。可現在看來,縣長根本不想摻和這事。
“縣長,您是怕……”張衛國的聲音低了下去。
“我不是怕,是要‘顧全大局’。”縣長打斷他,“縣裏的發展需要薯條廠,需要李澤嵐背後的資源。他隻要不犯原則性錯誤,誰都動不了他。你跟他較勁,最後吃虧的隻會是你自己。”
他拿起張衛國帶來的《低保規範建議》,翻了兩頁:“你這份建議寫得不錯,低保規範是該抓。但在青石鄉,就得按李澤嵐的節奏來——他讓你管純農戶民生,你就把這事做細、做好,做出成績來。等以後有機會,縣裏再給你安排更合適的崗位。”
這話已經說得很明白——別跟李澤嵐爭,安心做好自己的事,不然連現在的位置都保不住。張衛國捏著那份建議,手指關節都泛白了——他沒想到,自己滿心期待的“撐腰”,最後變成了縣長的“勸退”。
從縣政府出來,張衛國坐在車裏,看著窗外來來往往的人,心裏又憋又悶。他終於明白,“房上有人”有多重要——李澤嵐憑著一個發改委副主任的未來老丈人,就能在青石鄉“說一不二”,就能讓縣長都不敢輕易製約他。而自己,就算有縣長這層關係,在“硬後台”麵前,也隻能認慫。
回到青石鄉時,天已經黑了。路過薯條廠,看見車間裏亮著燈,李澤嵐正跟工人一起檢查種薯的儲存情況,遠遠看去,跟工人說說笑笑,一點“書記”的架子都沒有。張衛國心裏更不是滋味——他不服李澤嵐的“靠背景上位”,卻又不得不承認,李澤嵐確實能給老鄉辦實事,能把產業搞起來。
第二天一早,張衛國把《低保規範建議》改了,去掉了“反對種薯戶彈性低保”的條款,隻保留了“純農戶低保走訪細則”,主動送到了李澤嵐的辦公室。
“李書記,這是純農戶的低保走訪細則,您看看。”他的語氣比之前緩和了些,卻沒看李澤嵐的眼睛,“以後純農戶的民生工作,我會抓好,不拖鄉裏的後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澤嵐接過細則,翻了兩頁,抬頭看向張衛國:“要是種薯戶裏有低保戶需要幫忙,隨時跟我說。”
張衛國沒說話,點了點頭就轉身走了。看著他的背影,李澤嵐心裏清楚——張衛國肯定去找過縣長,隻是縣長沒給他“撐腰”。這種“妥協”,不是因為張衛國認可了自己,而是因為他終於明白,在“硬後台”麵前,所有的“較勁”都沒用。
李澤嵐拿起手機,給蘇晴發了條消息:“張鄉長那邊沒事了,以後民生和產業的工作,能順點了。”
蘇晴很快回複:“我爸昨天還跟我說,讓你別總想著‘製衡’,把工作做好就行。後台是‘底氣’,不是‘特權’,別讓人家抓住話柄。”
李澤嵐看著消息,笑了笑——他知道蘇明遠的意思,也明白“房上有人”能讓自己少走彎路,但真正能立住腳的,還是實打實的成績。他拿起桌上的辛普勞專家考察方案,在“種薯基地走訪”那欄,加了行字:“邀請張鄉長一同參與,介紹種薯戶民生保障情況”——就算張衛國心裏還有“不服”,也得給他留個台階,畢竟班子團結,才能把事幹好。
而張衛國回到自己的辦公室,看著牆上的民生工作掛圖,心裏五味雜陳。他知道,以後在青石鄉,自己隻能“安分”地抓純農戶民生,再也別想跟李澤嵐爭什麽。“房上有人好辦事”,這句話,他以前隻當是玩笑,現在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分量——沒有硬後台,就算有縣長這層關係,也隻能在“規則”裏打轉,根本撼不動那些“有靠山”的人。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