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過大年

字數:5924   加入書籤

A+A-


    農曆臘月二十八,青川縣的年味像浸了糖的蒸糕,從街頭甜到巷尾。化肥廠家屬院門口的老槐樹裹著幾圈紅綢,風一吹就晃出細碎的喜氣;巷口張記雜貨店的玻璃窗上,周慧前幾天幫忙貼的倒福字沾著薄雪,透著暖融融的煙火氣;更遠處的小吃攤前,炸糖糕的油鍋滋滋作響,金黃的糖糕裹著芝麻,剛撈出來就被路人搶著買,甜香飄得滿街都是。
    李澤嵐處理完薯條廠的最後一批年後訂單,拎著兩箱印著“青石鄉薯條”的禮盒,騎著那輛騎了五年的電動車往家趕。車筐裏還放著給父母買的棉鞋——父親李建國的腳有老寒腿,母親周慧的鞋底磨薄了,他特意在縣城百貨店挑了兩雙加絨的,想著讓他們過年能暖和點。
    二十分鍾的路程,李澤嵐騎得很慢。路過青石鄉與縣城交界的種薯地時,他還停下車看了看——地裏蓋著一層薄雪,像給土壤蓋了層白棉被,雪下的種薯種正養著勁兒,等開春就能冒出綠芽。他想起去年冬天,就是在這片地裏,老周和老鄉們蹲在雪地裏給種薯窖蓋塑料布,凍得手通紅還笑著說“明年準是好收成”,心裏就覺得踏實。
    剛到化肥廠家屬院門口,就看見周慧拎著菜籃子往回走。她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藍色棉襖,藍布圍裙還係在腰間,鬢角沾了點碎雪,手裏的菜籃子裝得滿滿當當,連提手都被勒出了紅印。看見李澤嵐,她眼睛一下子亮了,趕緊加快腳步迎上來:“可算回來了!你爸下午跟廠裏請假提前退崗,在家燉著排骨呢,就等你開飯。”
    李澤嵐趕緊跳下車,接過母親手裏的菜籃子,入手沉甸甸的——裏麵有帶著泥的韭菜、土黃色的笨雞蛋,還有一大塊用麻繩捆著的醬牛肉,是他從小愛吃的牌子。“媽,跟你說過不用買這麽多,家裏就咱仨,吃不完該壞了。”
    “過年哪能將就!”周慧拍了拍他的胳膊,指尖帶著常年洗衣做飯磨出的薄繭,“你這一年在青石鄉忙,上次國慶回來都瘦了圈,臉都小了一圈,得好好補補。對了,你爸昨天跟化肥廠的老夥計老王聊天,還拿著縣報顯擺呢——報上登了你直播賣薯條的照片,他跟人家說‘這是我兒子,幫老鄉賣薯條呢’,驕傲得不行。”
    李澤嵐聽著,心裏暖烘烘的。他推著電動車跟在母親身後往家屬院走,看著周慧的背影——她的背比去年又駝了點,走路也慢了些,卻還是習慣性地把菜籃子往自己這邊挪,怕他拎著重。家屬院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的老樓,牆皮都有些脫落,樓道裏的燈泡壞了幾個,昏昏暗暗的,可每走幾步,就能聽見鄰居家傳來的笑聲和電視聲,滿是過年的熱鬧。
    推開家門,一股濃鬱的排骨香撲麵而來。客廳裏沒開燈,隻有廚房的燈亮著,暖黃色的光映在牆上,把李建國的影子拉得長長的。他正坐在小方桌旁擦酒杯,深藍色的化肥廠工裝外套搭在椅背上,袖口還留著點洗不掉的機油印——那是他在化肥廠當了三十年操作工的印記,去年才退下來,手上的老繭厚得能磨破砂紙。
    聽見開門聲,李建國抬起頭,臉上露出憨厚的笑,眼角的皺紋擠成了褶:“回來了?快坐,排骨在高壓鍋燉著呢,再等十分鍾就能吃。我給你留了瓶好酒,是今年廠裏發的春節福利,咱父子倆今天喝兩杯,好好聊聊。”
    李澤嵐放下禮盒,走到父親身邊坐下。小方桌上擺著一個掉了漆的搪瓷盤,裏麵放著兩個酒杯,酒杯擦得鋥亮,連杯口的花紋都能看清。他看著父親的手——手背粗糙得像老樹皮,指關節腫大,指甲縫裏還藏著點洗不掉的黑泥,那是常年擺弄機器留下的痕跡。“爸,您身體還好嗎?上次跟您說的鈣片,記得吃。”
    “好著呢!”李建國擺擺手,拿起酒瓶給兒子倒了小半碗白酒,酒液清澈,倒的時候還冒著細小的泡泡,“我跟你媽都好,你不用操心家裏,把青石鄉的事幹好就行。廠裏現在不忙,我每天還能去公園跟老王下棋,你媽也常跟供銷社的老姐妹去跳廣場舞,日子舒坦著呢。”
    周慧把菜籃子拎進廚房,很快就端著菜出來了。小方桌上很快擺滿了菜:一大盆燉排骨,排骨燉得軟爛,湯裏飄著胡蘿卜和玉米;一盤醬牛肉,切得厚薄均勻,還撒了點蔥花;一盤炒韭菜,綠油油的,看著就有食欲;還有一盤涼拌豆腐,撒了點香油,是李建國愛吃的。周慧還特意拿了個空碗,盛了碗排骨湯放在李澤嵐麵前:“先喝點湯暖暖身子,路上吹了風,別著涼。”
    李建國端起酒杯,跟李澤嵐的酒杯輕輕碰了碰,發出清脆的聲響:“今年薯條廠的事,我跟你媽都聽說了,不容易。去年冬天你跟我說薯條賣不出去,倉庫堆得滿當當,我跟你媽都睡不著覺,怕你扛不住。現在好了,你能想著青石鄉的老鄉,幫他們把薯條賣出去,讓他們能多掙點錢,比啥都強——咱就是普通人家出身,知道老百姓過日子有多難,一分錢都得掰成兩半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澤嵐喝了口酒,辛辣的酒液滑過喉嚨,卻暖到了心裏。他夾了塊排骨放進嘴裏,軟爛脫骨,還是小時候的味道。“爸,您放心,今年薯條廠穩住了。現在線上每天能賣兩千多單,線下跟周邊五個市縣的餐館、超市都簽了合同,種薯戶人均收入比去年翻了倍。開春我還打算跟鄉裏申請,在種薯地旁邊修條灌溉渠,再建個小車間做土豆泥,讓老鄉們能多掙點,不用再靠天吃飯。”
    周慧一直在給兒子夾菜,聽著他說,眼裏滿是疼惜:“別光說工作,也說說你個人的事。上次你國慶回來,提過一嘴處了個對象叫蘇晴,是北京來的姑娘,對吧?啥時候帶回來讓我們見見?我跟你爸都急著盼呢,你都快三十了,終身大事該定了。”
    李澤嵐放下筷子,耳尖有點紅,卻笑著開口:“媽,我正想跟你們說這事——我跟蘇晴已經定了,婚期就定在今年5月1日。到時候在青石鄉辦婚禮,想請院裏的老鄰居們還有老鄉們都去熱鬧熱鬧,讓大家也沾沾喜氣。”
    “真的?!”周慧一下子坐直身子,手裏的筷子都頓了頓,眼睛瞪得圓圓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5月1日好啊,春暖花開的,正好趕上種薯出苗,多喜慶!蘇晴姑娘是個好人家的孩子吧?你們倆處得好,我們就放心了。”
    李建國也笑了,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又給兒子添了點酒:“在青石鄉辦挺好,讓老鄉們也沾沾喜氣。到時候我跟你媽提前準備,給蘇晴做點咱青川的特產——我醃的臘肉,你媽做的豆豉,還有咱縣的核桃,讓她嚐嚐家裏的味道,別讓她覺得受了委屈。”
    “爸,媽,你們放心,蘇晴人特別好,一點都不嬌氣。上次她來青石鄉,還跟老周的老伴一起在地裏拔草,一點都不嫌棄髒。”李澤嵐笑著說,“她爸媽也同意了,說5月1日會來青石鄉參加婚禮,還說要給老鄉們帶點北京的特產。”
    周慧聽著,笑得合不攏嘴,趕緊起身去臥室:“我給蘇晴織了條圍巾,是照著雜誌上學的花樣,米白色的,春天戴正好,你看看合不合心意,要是不喜歡,我再給她織一條。”說著,她拿著一條疊得整整齊齊的圍巾出來,毛線是上好的羊絨線,摸起來軟乎乎的,針腳細密,一看就織了很久。
    “媽,您織得真好,蘇晴肯定喜歡。”李澤嵐拿起圍巾,心裏滿是感動——周慧的眼睛不太好,晚上看東西都模糊,這條圍巾得織好幾個晚上才能完成。
    那一晚,一家三口坐在小方桌旁,邊吃邊聊,一直聊到深夜。李建國跟兒子聊青石鄉的產業,說以後要是需要幫忙,他可以去種薯地給老鄉們指導指導——他以前在廠裏也學過種植技術;周慧則跟兒子聊婚禮的細節,說要提前準備喜糖,還要給蘇晴做兩雙布鞋,說布鞋穿著舒服。李澤嵐聽著,偶爾插兩句嘴,心裏滿是家的溫暖。
    大年初二,家裏來了親戚。父親的老同事王叔帶著老伴和兒子來了,母親以前在供銷社的老姐妹劉姨也來了,還有住在隔壁樓的表哥張磊一家,一下子把小小的客廳擠滿了。王叔一進門就拉著李建國的手笑:“老李,你可真有福氣!澤嵐現在是咱青川縣的名人了,我孫子在學校聽老師說,青石鄉有個李書記,直播賣薯條幫老鄉掙錢,還把薯條賣到了鄰市,我孫子回來跟我說‘爺爺,我以後也要像李叔叔一樣,幫老百姓做事’。”
    劉姨也拉著周慧的手,語氣裏滿是羨慕:“周慧,你這兒子太有遠見了!當初澤嵐剛去青石鄉,要搞薯條廠的時候,我還跟你說‘年輕人太冒失,萬一賠了可咋整’,沒想到才一年多,就把薯條廠搞這麽好,還幫老鄉們掙了錢,這要是換了別人,早就打退堂鼓了。”
    張磊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地看著李澤嵐:“澤嵐,我跟你嫂子在縣城開了家小超市,去年冬天就有顧客問‘有沒有青石鄉的薯條’,我還跟人家說‘我問問我弟’。今年能不能給我進點貨?我保證賣得好,價格你說了算,咱自己人,不能讓你吃虧。”
    李澤嵐笑著點頭:“當然行!過完年我讓廠裏給你發一批,都是新鮮的,價格給你按批發價算,比超市進貨價還便宜。要是賣得好,咱們再長期合作,我還能幫你多搞點品種,除了原味的,還有番茄味、燒烤味的,肯定受歡迎。”
    張磊一聽,高興得直拍大腿:“太好了!有你這話,我就放心了。到時候我在超市門口貼個海報,寫‘青石鄉薯條,李書記推薦’,肯定能賣爆!”
    親戚們你一言我一語,滿屋子都是笑聲。周慧給大家遞著瓜子和糖果,又泡了熱茶,眼裏藏不住的驕傲:“其實澤嵐也不容易,去年冬天薯條賣不出去,他天天在廠裏熬到半夜,有時候回來都快十二點了,眼睛都是紅的,飯都顧不上吃。有一次我去青石鄉看他,看見他在倉庫裏搬薯條箱,衣服都被汗濕透了,還跟我說‘媽,沒事,過兩天就能賣出去’。現在好了,事業穩了,婚事也定了,我跟他爸總算能放心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建國看著兒子,語氣變得鄭重起來:“澤嵐,我跟你媽沒什麽文化,也不懂什麽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得踏實,做事得對得起良心。你現在是青石鄉的書記,手裏有了點權力,可不能忘了本——咱是普通人家出身,要跟老百姓走得近點,別端架子,別欺負人家。以後在青石鄉好好幹,給老鄉們多辦點實事,比如修修路、建個學校,比啥都強。”
    “爸,我記著呢。”李澤嵐端起茶杯,跟親戚們碰了碰,“您說的話,我一直記在心裏。我在青石鄉幹,不是為了當官,是為了讓老鄉們能過上好日子,讓他們不用再外出打工,能在家門口掙錢,能照顧老人和孩子。5月1日婚禮,你們一定要來青石鄉,看看種薯地,嚐嚐咱們自己做的薯條,咱熱熱鬧鬧過一天,讓老鄉們也跟咱們一起高興高興。”
    親戚們都笑著答應:“一定去!到時候給你和蘇晴包個大紅包!”
    大年初五,李澤嵐要回青石鄉了——薯條廠年初八就要開工,工人要返崗,生產計劃要製定,還有灌溉渠的選址要跟鄉裏商量,他得提前回去安排。周慧一大早就起來給兒子收拾東西,把炸好的丸子、醃好的臘肉、包好的餃子都裝進保鮮盒,又把給蘇晴的圍巾和布鞋仔細包好,放進李澤嵐的背包裏:“圍巾要是不夠暖,讓蘇晴跟我說,我再給她織一條厚的。布鞋是我按你說的尺碼做的,合不合腳讓她試試,要是大了小了,我再改。”
    李建國送他到樓下,把一個裝著白酒的紙袋子塞到他手裏:“這是給蘇晴爸媽帶的,咱青川的好酒,讓他們嚐嚐。婚禮的事要是忙不過來,就跟家裏說,我跟你媽去幫忙,搬東西、做飯都行,別自己扛著。”
    李澤嵐點了點頭,眼眶有點熱:“爸,媽,你們放心,我一定好好幹,也會好好照顧蘇晴。5月1日,咱在青石鄉見。”
    騎著電動車往薯條廠走,風裏還帶著年味的甜香。李澤嵐掏出手機,給蘇晴發了條短信:“我媽給你織了條圍巾,還做了布鞋,等我回去給你。家裏親戚都知道咱們5月1日結婚了,都盼著去青石鄉熱鬧呢,張磊哥還說要進咱們的薯條賣。”
    沒過幾分鍾,蘇晴的短信就回了過來,還帶著個笑臉的表情:“太好了!我媽也在準備北京的特產,說要給青石鄉的老鄉們帶點果脯和烤鴨,讓大家嚐嚐北京的味道。明年5月,一定是最熱鬧的春天,我都開始期待了!”
    李澤嵐握著手機,嘴角忍不住上揚。他抬頭看向遠處的青石鄉,雖然還隔著幾裏地,卻仿佛能看見種薯地裏的綠芽、薯條廠裏的機器、老鄉們的笑臉。他知道,2011年的5月1日,不僅是他和蘇晴的好日子——種薯地裏的苗會綠油油鋪滿地,薯條廠的機器會嗡嗡轉個不停,老鄉們會圍著喜棚笑,而他會牽著蘇晴的手,在這片他紮根奮鬥的土地上,把“小家”的溫暖,融進青石鄉“大家”的幸福裏,讓好日子像開春的種薯苗一樣,越長越旺。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