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學習

字數:3286   加入書籤

A+A-


    2011年2月18日,正月十六的青石鄉還飄著年味,薯條廠的機器卻已轉得熱鬧——工人正打包發往鄰市的薯條,倉庫外的貨車排著隊,李澤嵐剛在質檢單上簽完字,口袋裏的手機就響了,屏幕上“縣組織部”三個字讓他下意識挺直了腰,快步走到辦公室外接起電話。
    “澤嵐同誌,經縣委推薦、省委黨校審核,決定安排你參加春季中青年幹部培訓班,3月1日開學,為期三個月,主攻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方向。”電話那頭是幹部科王科長的聲音,比平時多了幾分溫和,“下周來組織部領學習材料,提前做好工作交接,珍惜這次學習機會。”
    李澤嵐握著手機愣了兩秒——省委黨校的中青班是縣裏每年攥著的“硬名額”,往年都分給有多年資曆的幹部,他剛在青石鄉幹滿一年,怎麽會輪得到自己?“謝謝王科長!我一定盡快安排好工作,準時報到!”
    掛了電話,他指尖還帶著點麻——這不僅是學習機會,更是組織對他的認可。可轉念又犯嘀咕:自己沒跟任何人提過想參加培訓,怎麽會突然被推薦?正琢磨著,張衛國拿著銷售報表進來,見他愣神,笑著拍他肩:“咋了?接個電話魂都飛了?”
    “縣組織部讓我去省委黨校學習三個月,3月1號就走。”李澤嵐把消息說出來,張衛國眼睛立刻亮了:“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澤嵐,你小子有福氣!去了好好學,尤其是鄉村產業那套理論,回來咱們正好用在灌溉渠和土豆泥車間上!廠裏的事你放心,我跟小劉他們盯緊,保證你回來還是‘產銷兩旺’!”
    接下來幾天,李澤嵐把工作拆成清單逐項交接:線上訂單交給小劉,重點標注了老客戶的發貨要求;線下餐館、超市的對賬表整理好,讓銷售組每周跟張衛國匯報;種薯地那邊,特意找老周聊了一下,說自己要去學習,地裏的事有張鄉長協調,有困難隨時打電話。忙到2月25日,他才抽空回了趟家。
    推開門,周慧正蹲在廚房擇韭菜,看見他回來,手裏的菜簍子都沒放就迎上來:“咋突然回來了?廠裏出啥事了?”李澤嵐坐在客廳沙發上,看著父親李建國正擦著那隻舊搪瓷杯——杯子上“為人民服務”的字都磨淡了,卻還是他每天用的寶貝。
    “爸,媽,縣組織部通知我,3月1號去省委黨校學習三個月,學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李澤嵐話音剛落,周慧手裏的韭菜就掉了,快步走過來:“省委黨校?真的?我兒子出息了!”
    李建國卻沒立刻笑,隻是把搪瓷杯輕輕放在桌上,指尖摩挲著杯沿,過了幾秒才開口:“去了要好好學,尤其是黨的理論課,記住‘黨領導一切’,不管搞產業還是做民生,都得跟著黨的方向走,不能跑偏。”
    這話讓李澤嵐心裏一動——父親平時很少說這麽正式的話,更不會提“黨的理論”這種話題。他剛想追問,周慧已經拉著他去收拾行李:“我給你找幾件厚襯衫,省城比青川冷;再裝罐醃肉和豆豉,在外麵別總吃食堂;對了,你爸前幾天還去百貨店給你買了本《鄉村振興政策解讀》,說讓你路上看。”
    李澤嵐看著母親翻出的書,封麵上還貼著張便簽,是父親的字跡,歪歪扭扭卻有力:“黨性是根本,產業是抓手,記牢。”他突然想起去年冬天,父親曾說要去縣裏“找老夥計聊聊”,當時他沒在意,現在想來,這事恐怕沒那麽簡單。
    晚上吃飯時,李澤嵐忍不住問:“爸,我去黨校學習的事,是不是您找過人?”
    李建國夾菜的手頓了頓,沒抬頭,隻是輕聲說:“我退休前在化肥廠當了二十年黨支部委員,跟縣裏組織部的老鄭是老同事。上次跟他吃飯,聊起你在青石鄉的事——拒絕大企業壓價、幫老鄉直播賣薯條,還想修灌溉渠,老鄭說‘這小夥子有擔當,就是缺係統理論學習’。”
    他放下筷子,看著兒子,眼神嚴肅起來:“我沒求他走後門,就是跟他說,你是真心想為老百姓幹事,要是有合適的學習機會,希望能給你個名額。澤嵐,你要記住,黨培養幹部,不是看關係,是看你能不能扛事、能不能為群眾辦事。這次去黨校,重點學黨的理論,學怎麽用黨的政策指導實際工作——鄉村要發展,產業要起來,都得靠黨的領導,沒有黨性原則,幹再多事也容易走偏。”
    李澤嵐心裏一熱,眼眶有點紅——他一直以為父親隻是個普通工人,卻忘了父親也是有幾十年黨齡的老黨員。“爸,我知道了,我去了一定好好學,不光學產業知識,更學黨的理論,回來把青石鄉的事幹得更紮實。”
    “這就對了。”李建國拿起酒杯,跟兒子碰了碰,“我跟你媽不圖你當多大官,就圖你守住初心,跟著黨,為老百姓多辦點實事。蘇晴那姑娘是好人家的孩子,你以後不管走多遠,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從哪來的,不能忘了黨的教導。”
    周慧在旁邊擦了擦眼角:“你爸為這事,前前後後跑了三趟縣城,跟老鄭聊你的工作,聊得嗓子都啞了。他總說,你現在是幹部了,得有理論武裝,不然幹起事來沒方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接下來的幾天,周慧把行李收拾得滿滿當當:厚外套、洗幹淨的襯衫、密封好的醃肉豆豉,還有她連夜織好的羊毛圍巾;李建國則把自己珍藏的幾本黨建書找出來,有《黨章》,還有《基層幹部工作方法》,每本都夾著他以前做的筆記,遞給李澤嵐:“這些書你帶著,有空多看看,比你瞎琢磨強。”
    2月28日,李澤嵐要去省城報到。張衛國、小劉、老周都來送他,小劉手裏拎著兩箱新出的番茄味薯條:“李書記,帶過去給黨校同學嚐嚐,讓他們知道咱青石鄉的薯條好吃,也知道咱青石鄉的幹部是幹實事的!”
    老周拉著他的手,舍不得鬆開:“李書記,你放心去學,地裏的種薯我們會好好照顧,等你回來,保證綠油油的!”
    李澤嵐跟大家道別,坐上去省城的火車。他打開父親給的黨建書,翻到夾著便簽的那頁,上麵寫著:“黨領導一切,就是要把黨的政策落到實處,把群眾的需求放在心上。”他掏出手機給蘇晴發了條短信:“我在去黨校的火車上,我爸為這事跑了好幾趟縣城,還讓我重點學黨的理論。等周末有空,我去北京看你,跟你好好說。”
    蘇晴很快回複:“叔叔做得對!黨性原則是根本,你好好學,我等你過來。明年5月的婚禮,咱們一起讓青石鄉的老鄉們都高興!”
    火車向省城駛去,陽光透過車窗灑在書頁上。李澤嵐看著父親的筆記,想著青石鄉的薯條廠、種薯地,還有老鄉們的笑臉——他知道,這次去黨校學習,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能更好地跟著黨,帶領青石鄉的老鄉們過上好日子。三個月後,他會帶著學到的理論和方法回來,把灌溉渠修起來,把土豆泥車間建起來,讓“青石鄉薯條”的牌子越打越響,也讓自己的初心,在黨的領導下,紮得更牢。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