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婚禮
字數:4703 加入書籤
5月25日傍晚,青川縣“臨江軒”飯店的“望川閣”包廂裏,窗外青川河的流水映著晚霞,屋內暖黃的燈光將一桌家常菜襯得格外有煙火氣。清蒸河魚的鮮、小炒臘肉的香,與餐盤旁那碟金黃酥脆的番茄味薯條相得益彰——這是青石鄉薯條廠剛調試成功的新品,也是李澤嵐特意帶來請領導品鑒的“成果”。
剛從省委黨校結業三天的李澤嵐,褪去了校園裏的書卷氣,換上熟悉的藍色襯衫,正熟練地給縣委書記穀明、縣長劉光明倒茶。“穀書記、劉縣長,耽誤您二位寶貴時間,還特意為我和蘇晴的事跑一趟,實在過意不去。”他語氣謙遜,手上動作卻穩當,帶著基層幹部曆練出的幹練。
這場小聚是提前敲定的——李澤嵐與蘇晴的正式婚禮定在6月1日,最初計劃在青石鄉舉辦,想著讓老鄉們一起熱鬧,可家裏父母、親戚都在青川縣,來回奔波不便,便改在了縣城;又考慮到工作日縣領導事務繁雜,不便到場,便借著這頓飯提前道賀。穀明拿起一根薯條,放進嘴裏慢慢咀嚼,目光裏既有審視,也有溫和:“味道不錯,比上次試吃的更有土豆本味,番茄調味不喧賓奪主,看來黨校這三個月,你不僅學了理論,還把心思用在了產品上。”
他放下筷子,從公文包中抽出一份文件,正是李澤嵐的黨校結業論文《黨建引領鄉村產業三產融合的實踐路徑》。“你這篇論文,我和劉縣長都仔細看了。‘黨員聯戶’‘產業鏈黨支部’這些想法,不是空喊口號,而是結合了青石鄉的實際,縣委打算把你們的模式作為試點,在全縣推廣。”穀明的話裏滿是肯定,“基層工作最怕‘學用脫節’,你能把黨校學到的東西落地,這才是真本事。”
李澤嵐連忙起身,雙手接過文件,心裏泛起暖意:“這都是您和劉縣長平時指導到位,再加上黨校老師的點撥。其實很多思路,都是從實踐裏摸出來的——去年薯條滯銷時,要是沒有廠裏8名黨員帶頭直播、跑渠道,恐怕撐不到現在。對了,原本想在青石鄉辦婚禮,讓老鄉們都能來,後來考慮到我爸媽和親戚都在縣城,來回不方便,就改在縣裏了,之後會請老鄉們單獨聚聚。”
劉光明笑著擺了擺手,示意他坐下:“在哪辦都一樣,心意到了就行。土豆泥車間的技改補貼,縣裏已經對接好農業農村廳,下周就能出審批結果,資金到位後有任何問題,直接找我協調。”他轉頭看向一旁的蘇晴,語氣柔和了許多,“蘇晴同誌,澤嵐在青石鄉一心撲在工作上,家裏要是有需要,千萬別跟我們客氣,縣裏就是他的後盾。聽說你們之後還要去北京辦回門宴?”
蘇晴笑著點頭,端起茶杯輕輕與兩位領導的杯子碰了碰:“是的,打算婚禮後三天去北京,我爸媽那邊的親戚朋友還沒見過澤嵐,想借著回門宴讓大家熱鬧熱鬧。謝謝穀書記、劉縣長,澤嵐常跟我說,在青石鄉工作特別踏實,老鄉們淳樸熱情,領導們也給了很多支持,薯條產業能有今天,是大家一起使勁的結果。以後我也會常來青石鄉,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穀明聽了,滿意地點點頭,話鋒一轉,突然問道:“澤嵐,你是哪年入的黨?”
“2003年,在大學期間入的黨。”李澤嵐脫口而出,思緒不自覺飄回當年——在農大讀農業經濟專業時,看著村裏老黨員帶頭修水渠、幫農戶搶收糧食,那份“為鄉親做事”的熱忱深深打動了他,剛滿20歲的他便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黨旗下宣誓時,“把論文寫在田野上,讓老鄉們過上好日子”的誓言,至今仍在耳畔回響。
“2003年,不算早也不算晚,但能在大學就堅定入黨的信念,說明你骨子裏就有這份情懷。”穀明的語氣鄭重起來,“年輕人在基層,很容易陷入‘重業務、輕黨建’的誤區,覺得把產業搞起來就行。但你要記住,鄉村振興,黨建是魂。薯條廠辦得再好,若不能通過黨組織把鄉親們擰成一股繩,讓大家既掙到錢,又感受到黨的溫暖,這條路走不遠。”
這番話像一記警鍾,敲在李澤嵐心上。他想起在黨校的黨性分析會,當時自己反思“黨建與產業融合不夠深入”,如今穀書記的叮囑,更讓他明確了方向。“穀書記,您放心,我回來後已經召開了黨支部會議,把8名黨員分成3個小組,分別對接種薯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渠道,每個黨員負責8戶種薯戶,從技術指導到銷路對接,一管到底。下一步,還打算在合作社設‘黨員示範崗’,讓黨員帶頭搞技術革新、闖市場。”
“這個思路很清晰!”穀明眼前一亮,“黨員就得有黨員的樣子,既要當‘領頭雁’,也要當‘服務員’。縣裏計劃在土豆泥車間投產後,在青石鄉搞一場‘黨建+產業’現場會,到時候你好好準備,給全縣村幹部做個示範。”
劉光明也補充道:“品牌建設也得跟上。‘青石鄉薯條’這個名字,得讓更多人知道。以後縣裏的公務接待、對外交流,都用咱們自己的薯條,文旅局也會把薯條產業納入鄉村旅遊線路,幫你們吸引遊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飯桌上的氛圍愈發熱絡,從薯條產業的細節,聊到全縣鄉村振興的規劃,從年輕幹部的培養,聊到基層黨建的創新。穀明看著李澤嵐,語重心長地說:“澤嵐,縣委看好你,不僅因為你有能力,更因為你心裏裝著老百姓。從2003年入黨到現在,8年時間,你沒丟了當初的初心,這很難得。以後不管走多遠,都要守住這份初心——咱們當幹部,不是為了當官,是為了讓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
李澤嵐站起身,鄭重地說:“穀書記,您放心,我記著您的話,也記著2003年入黨時的誓言。青石鄉的老鄉們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一定不會辜負他們,也不會辜負縣委的信任。”
這場小聚一直持續到晚上九點多。送穀明和劉光明離開時,穀明拍了拍李澤嵐的肩膀:“6月1日的婚禮,雖然不能去現場,但縣委辦公室已經準備了賀禮,祝你們新婚快樂。好好過日子,好好幹工作,青石鄉的未來,就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回到包廂,蘇晴看著李澤嵐,眼裏滿是笑意:“沒想到一頓飯,還敲定了這麽多事。穀書記和劉縣長這麽支持你,咱們更得把薯條產業做好。對了,北京那邊的回門宴,我爸媽已經訂好飯店了,到時候讓你嚐嚐正宗的北京烤鴨。”
李澤嵐握住她的手,溫柔又堅定:“嗯,都聽你的。6月1日在縣裏的婚禮,咱們就辦得熱鬧又實在,讓親戚們都高興;之後去北京,也好好陪你爸媽待幾天。等忙完婚禮,咱們就全心撲在工作上,把青石鄉的薯條產業做得更強。”
接下來的幾天,李澤嵐一邊忙著籌備婚禮,一邊推進工作。他帶著黨支部的黨員,挨家挨戶走訪種薯戶,把印著“黨員聯戶”的責任牌釘在每戶的門框上,牌子上清晰寫著對接黨員的名字、電話和負責事項;他還和省農業大學的專家視頻連線,敲定土豆泥車間的設備采購清單,就等著補貼資金到位後開工。忙完工作,就陪著蘇晴去縣城的集市采購婚禮用品,挑選喜糖、布置新房,日子過得充實又充滿期待。
5月31日,李澤嵐的父母特意在家辦了頓簡單的家宴,邀請了幾位親近的親戚,算是婚前的小聚。母親周慧看著兒子和準兒媳,笑得合不攏嘴:“明天就是好日子了,以後你們倆要互相照顧,澤嵐在外麵忙工作,蘇晴多擔待;蘇晴要是想家了,就常回來,咱們家永遠是你的後盾。”
蘇晴挽著周慧的胳膊,笑著說:“媽,您放心,我會照顧好澤嵐,也會常回來陪您和爸。”
6月1日清晨,陽光灑滿青川縣。縣城的“青川酒家”門口掛起了紅燈籠,電子屏上滾動著“祝李澤嵐、蘇晴新婚快樂”的字樣,門口兩側擺滿了花籃,既有親戚朋友送的,也有青石鄉老鄉們托人捎來的。李澤嵐穿著筆挺的西裝,站在門口迎接賓客,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蘇晴身著潔白的婚紗,在伴娘的陪伴下,眼底藏著藏不住的甜蜜。
婚禮儀式簡單而溫馨,沒有複雜的流程,卻充滿了真情。當司儀問到“是否願意彼此相伴一生”時,李澤嵐看著蘇晴,聲音堅定:“我願意。從2003年入黨那天起,我就立誌為鄉親們做事;今天,我更想對你說,往後餘生,我會用一輩子的時間,守護你,也守護我們共同想做的事。”
蘇晴眼裏閃著淚光,用力點頭:“我願意。我知道你心裏裝著青石鄉的鄉親們,裝著你的初心,以後我會做你最堅實的後盾,陪你一起把日子過好,把事做好。”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李澤嵐的父母紅了眼眶,親戚們笑著舉杯,連特意從青石鄉趕來的張衛國和老周,也激動地拍著手。
婚禮結束後,李澤嵐和蘇晴忙著給賓客敬酒。走到張衛國和老周那一桌時,老周舉起酒杯,笑著說:“李書記、蘇晴姑娘,雖然沒在青石鄉辦婚禮,但俺們老鄉們都記著你們的好!祝你們新婚快樂,以後常回青石鄉看看,咱們的薯條廠還等著你們帶它‘飛’呢!”
李澤嵐握著老周的手,真誠地說:“老周叔,謝謝大家的心意,等從北京回來,一定回青石鄉跟大家好好聚聚。薯條廠的事,有大家幫忙,我放心。”
6月4日,李澤嵐和蘇晴帶著簡單的行李,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看著窗外飛逝的風景,蘇晴靠在李澤嵐的肩上,笑著說:“終於能帶你見見我爸媽那邊的親戚了,他們都好奇,能讓我‘遠嫁’青川的人,到底是啥樣的。”
李澤嵐握住她的手,溫柔地說:“放心,我一定好好表現,讓他們知道,你選的人,不僅會對你好,也會好好做事,不會讓你失望。”
火車緩緩駛向北京,李澤嵐知道,這場跨越南北的回門宴,不僅是兩個家庭的相聚,更是他和蘇晴新生活的開始。從2003年入黨時的初心,到如今紮根青川的堅守;從薯條廠的艱難起步,到黨建引領下的蓬勃發展;從一個人的奮鬥,到兩個人的相伴——未來的路,他會帶著入黨時的誓言,帶著對蘇晴的承諾,帶著老鄉們的期待,一步一個腳印,把日子過紅火,把事業幹紮實,讓青春在基層的土地上,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