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聚會

字數:4598   加入書籤

A+A-


    7月的一個周末傍晚,北京朝陽區的一家網紅西餐廳裏,暖黃的燈光透過落地玻璃窗灑在木質餐桌上,空氣中彌漫著牛排與紅酒的混合香氣。李澤嵐跟著蘇晴走進餐廳時,一眼就看到靠窗位置圍坐著五六個人,笑語聲隨著晚風飄過來,與餐廳裏舒緩的爵士樂交織在一起。
    他下意識地整理了一下身上的淺灰色襯衫——這是蘇晴上周剛給他買的,搭配深色休閑褲,雖不似周圍人穿的名牌西裝那般惹眼,卻也幹淨利落。李澤嵐不算傳統意義上的“俊朗”,中等身高,身形挺拔,是常年在基層跑慣了田間地頭練出的結實;皮膚是健康的小麥色,帶著幾分陽光曬過的質感;五官算不上精致,但眉眼間透著一股沉穩勁兒,尤其是一雙眼睛,亮而不銳,看人時帶著認真的專注,笑起來時眼角會泛起兩道淺淺的紋路,透著親和。唯一能看出“機關氣息”的,是他習慣性挺直的腰板,和走路時穩健的步伐,那是在青石鄉三年,天天跟著老鄉們走田埂、跑合作社練出來的“踏實感”。
    “小晴,這邊!”靠窗位置,一個穿著寶藍色連衣裙、戴著鑽石耳釘的女人揮著手,聲音清亮。她是蘇晴的大學同學林薇,如今在一家外資公關公司做總監,妝容精致,指甲塗著酒紅色甲油,手腕上的愛馬仕手鐲在燈光下閃著光。
    蘇晴笑著拉著李澤嵐走過去,挨個介紹:“這是我先生李澤嵐,剛調去農業部工作。”又轉向李澤嵐,指著林薇說,“這是林薇,我大學室友,公關圈的‘女強人’。”
    林薇起身與李澤嵐握手,指尖微涼,帶著香水的味道:“澤嵐哥好,早就聽小晴說你在基層搞產業扶貧,厲害啊!現在願意去農村吃苦的年輕人可不多了。”她的語氣帶著客氣,目光卻不經意地掃過李澤嵐的襯衫領口,像是在判斷品牌。
    “都是應該做的,老鄉們需要,就去做了。”李澤嵐笑著回應,握手的力度適中,不卑不亢。
    旁邊一個穿著白色西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的男人也跟著起身,遞過來一張名片:“澤嵐兄你好,我是趙宇,在投行工作,跟小晴是發小。”他的聲音帶著幾分刻意的低沉,名片上印著“某投行副總裁”的頭銜,手指上戴著一枚鉑金戒指,說話時習慣微微抬著下巴,透著金融圈特有的精明與優越感。
    “趙總你好。”李澤嵐接過名片,認真看了一眼,放進隨身的口袋裏——他平時很少用名片,身上隻帶著一個簡單的皮質卡包,裏麵裝著身份證和工作證。
    蘇晴繼續介紹剩下的人:穿碎花裙、戴黑框眼鏡,在出版社做編輯的周萌,性格文靜,說話時總是輕聲細語;穿運動服、留著短發,在體育總局做行政的張磊,性格爽朗,說話直來直去;還有林薇的男友,做建築設計的吳昊,話不多,手裏一直把玩著最新款的手機。
    幾人坐下後,林薇熟練地拿起菜單,笑著說:“今天我做東,大家隨便點,這家的惠靈頓牛排和鵝肝醬特別正宗,澤嵐哥第一次來,一定要嚐嚐。”她一邊說,一邊點了一瓶價格不菲的法國紅酒,動作自然,顯然是這裏的常客。
    趙宇接過話茬,看向李澤嵐,語氣帶著幾分試探:“澤嵐兄在農業部哪個部門?以後要是有農業相關的投資項目,說不定咱們能合作。現在鄉村振興是風口,很多農業企業都在找融資,澤嵐兄要是有資源,咱們可以聊聊,保準讓你‘雙贏’。”他說“雙贏”時,特意加重了語氣,眼神裏帶著商人特有的算計。
    李澤嵐放下手中的水杯,認真回答:“我在農業產業司綜合處,主要做產業政策調研和文件起草,平時接觸的都是基層合作社和農戶,跟投資項目接觸不多。不過要是有真正能帶動農戶增收的項目,我們倒是很樂意提供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趙宇挑了挑眉,笑著說,“澤嵐兄還是太實在了,現在做項目,光有政策支持不夠,得有資本運作。比如搞個農業產業園,拉幾個投資人,包裝一下,既能拿政府補貼,又能賺大錢,農戶那點收益,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這話讓李澤嵐皺了皺眉,他想起青石鄉的薯條廠,當初拒絕南方企業低價收購,就是為了讓老鄉們能多分點利潤。他放下筷子,語氣平和卻堅定:“趙總可能不太了解基層,對農戶來說,‘錦上添花’的收益,可能是孩子的學費、老人的醫藥費,是實實在在的生計。要是項目隻想著資本賺錢,讓農戶靠邊站,那就算不上真正的鄉村振興。”
    趙宇愣了一下,顯然沒料到李澤嵐會直接反駁,臉上掠過一絲尷尬,隨即笑著打圓場:“澤嵐兄是基層出來的,對農戶有感情,難得難得。”說著,便轉向蘇晴,岔開了話題,“小晴,聽說你爸最近在牽頭一個區域經濟規劃項目?要是有合適的投資機會,可得想著兄弟我。”
    蘇晴笑著應下,悄悄給李澤嵐夾了一塊麵包,用眼神示意他別較真。李澤嵐會意,沒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看向身邊的周萌,輕聲問:“周萌姐在出版社做編輯,平時主要負責什麽類型的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萌推了推眼鏡,露出靦腆的笑:“主要做農業科普類的,最近在策劃一套‘鄉村振興實操指南’,想找一些基層幹部寫的案例,澤嵐哥在青石鄉搞過合作社,要是有時間,能不能給我們寫個序言?”
    提到青石鄉的合作社,李澤嵐眼睛亮了起來,話也多了:“當然可以!我們合作社有很多實操經驗,比如怎麽讓老鄉們願意入股,怎麽解決技術難題,還有怎麽跟電商平台合作……這些要是能寫成書,說不定能幫到更多基層的人。”他興致勃勃地講起在青石鄉教老鄉們用手機直播賣薯條,幫老周叔家解決種薯滯銷的事,語氣裏帶著發自內心的熱情,與剛才和趙宇對話時的嚴肅截然不同。
    張磊聽得入神,忍不住插話:“澤嵐哥,你們基層幹部是真不容易!我去年去河北調研,看到有的農村連像樣的灌溉設備都沒有,老鄉們還在靠天吃飯,要是多幾個像你這樣的幹部,老鄉們的日子肯定能好過點。”
    “其實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靠的是老鄉們信任,還有團隊一起努力。”李澤嵐笑著說,“我們合作社有個叫小馬的年輕人,從實習生做到廠長,比我還懂薯條加工技術,現在廠裏的事基本靠他撐著。”
    這邊聊得熱絡,那邊林薇和趙宇卻有些插不上話。林薇端著紅酒杯,小聲對蘇晴說:“小晴,你家澤嵐真是‘接地氣’,三句話不離老鄉和合作社,跟我們這兒有點‘格格不入’啊。”
    蘇晴笑著說:“他就這樣,在基層待久了,心裏裝著老鄉們的事,不過這樣才好,踏實。”她看向李澤嵐,眼神裏滿是欣賞——剛才李澤嵐反駁趙宇時的堅定,聊起合作社時的熱情,都讓她覺得,自己選對了人。
    晚飯快結束時,吳昊突然提議:“下周我在798有個畫展,大家都來捧捧場吧,正好林薇的工作室也在那邊,可以一起聚聚。”
    林薇立刻附和:“是啊是啊,澤嵐哥和小晴一定要來,我介紹幾個媒體朋友給你們認識,以後澤嵐哥在農業部做項目,說不定能幫著宣傳宣傳。”
    李澤嵐猶豫了一下,看向蘇晴:“下周我可能要去河南調研,得看工作安排。”
    “調研?”趙宇笑著說,“澤嵐兄也太拚了,剛入職就這麽忙?其實沒必要這麽較真,部委工作嘛,混混資曆,熬熬年限,提拔起來很快的。”
    李澤嵐搖搖頭,認真地說:“不是較真,是真的有很多事要做。上周去河北調研,發現很多合作社都存在利益分配不公的問題,老鄉們有怨言,我們得趕緊製定規範,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要是隻想著熬資曆,那對不起老鄉們的信任,也對不起自己的崗位。”
    這話讓桌上瞬間安靜下來,趙宇臉上的笑容有些僵硬,林薇也收起了之前的隨意,看向李澤嵐的眼神裏多了幾分敬佩。張磊率先鼓起掌:“澤嵐哥說得好!就該這樣幹實事!”
    離開餐廳時,夜色已經漸濃。蘇晴挽著李澤嵐的胳膊,笑著說:“剛才趙宇被你懟得說不出話,你沒注意到他那表情,特別有意思。”
    李澤嵐也笑了:“我不是故意懟他,就是覺得,做農業不能隻想著賺錢,得對得起老鄉們。不過跟你們這些朋友比起來,我好像確實有點‘格格不入’,三句話不離工作和老鄉。”
    “才沒有,他們都很佩服你呢。”蘇晴停下腳步,看著他的眼睛,認真地說,“林薇剛才跟我說,覺得你特別‘純粹’,不像很多人,一開口就是利益和人脈。周萌還說,一定要請你寫序言,她覺得你的案例比任何專家的理論都管用。”
    李澤嵐心裏一暖,伸手握住蘇晴的手:“其實我也挺羨慕他們的,工作輕鬆,能經常聚會。不過我不後悔,在基層看到老鄉們因為薯條廠增收,臉上露出笑容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比賺多少錢都實在。”
    兩人並肩走在路燈下,影子被拉得很長。李澤嵐知道,蘇晴的朋友圈裏,有光鮮的外企高管,有精明的投行精英,他們的世界與自己熟悉的“田間地頭”截然不同,但這並不妨礙他堅持自己的初心——不管身處什麽圈層,不管麵對什麽誘惑,他始終記得自己是從青石鄉來的,記得老鄉們期待的眼神,記得蘇振邦老紅軍“為人民服務”的囑托。
    幾天後,李澤嵐如期前往河南調研,出發前,他給周萌發了一條短信:“序言的事,我會抽時間寫,就寫青石鄉老鄉們的故事,寫他們怎麽靠自己的雙手,把土豆變成‘金豆豆’。”他知道,比起那些華麗的辭藻,這些真實的故事,才是對“鄉村振興”最好的詮釋,也是他作為一名農業部幹部,最想傳遞給更多人的東西。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