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買房

字數:4139   加入書籤

A+A-


    2011年冬的北京,初雪過後的胡同裏,空氣帶著清冽的寒意。李澤嵐下班回到蘇家四合院時,手裏拎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布包,那是他剛收到的老家快遞——父母寄來的土特產,還有一張銀行卡。他推開院門,就看到張慧正站在廊下張望,看到他回來,連忙笑著迎上來:“澤嵐回來啦?快進屋,你爸媽剛才打電話來,說有急事跟你說。”
    李澤嵐心裏一動,放下布包,快步走進客廳。蘇晴正坐在沙發上接電話,看到他進來,連忙把手機遞過來:“爸找你,語氣挺急的,好像有重要的事。”
    “爸,我是澤嵐。”李澤嵐接過手機,耳邊立刻傳來父親李建國熟悉的聲音,帶著幾分沙啞,卻透著難掩的激動:“澤嵐,你和小晴在北京買房的事,我和你媽知道了。你媽把家裏的老房子賣了,加上這些年攢的錢,一共湊了20萬,剛打到你卡上,你查收一下。”
    李澤嵐愣住了,手裏的手機仿佛有千斤重。他老家在青川縣城,父親化肥廠工人,母親隻是個售貨員,一輩子省吃儉用,那套老房子是他們住了大半輩子的家,承載著全家人的回憶。“爸,你們怎麽把房子賣了?那是你們養老的地方啊!”他的聲音有些哽咽,心裏滿是愧疚——自己在北京為買房發愁,卻從沒考慮過父母的處境。
    “養老的地方不用擔心,我和你媽在你姨小區旁邊租了個兩居室,離得近,互相有個照應。”李建國笑著說,語氣輕鬆,卻難掩疲憊,“你媽說了,你在外麵打拚不容易,能幫襯一把就幫一把。咱們李家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不能讓你在城裏受委屈,更不能讓小晴跟著你沒個安穩的家。”
    旁邊傳來母親王秀蘭的聲音,帶著濃濃的鄉音:“澤嵐啊,錢你拿著,別省著,買套寬敞點的房子,以後我和你爸去北京,也能有地方住。你在農業部好好工作,別惦記家裏,照顧好自己和小晴,比啥都強。”
    掛了電話,李澤嵐久久沒有說話,眼眶通紅。蘇晴走過來,輕輕握住他的手:“澤嵐,別難過,爸媽也是一片心意。等以後咱們條件好了,再給他們在老家買套更好的房子。”
    張慧端著一杯熱茶走過來,放在李澤嵐手裏,歎了口氣:“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你爸媽這輩子不容易,為了孩子,連老房子都舍得賣。以後咱們一定要好好孝敬他們,常回家看看。”
    蘇明遠從書房走出來,看著李澤嵐,語氣溫和:“澤嵐,我知道你心裏不好受,但這是你爸媽的心意,就像我和你媽幫你們一樣,都是希望你們能過得好。咱們把這份心意記在心裏,以後好好報答他們就是了。”
    李澤嵐點點頭,喝了口熱茶,心裏漸漸平靜下來。他知道,父母和嶽父母的資助,不是“負擔”,而是沉甸甸的愛與期待。這份愛,讓他在繁華的北京,不再感到孤單,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好好生活、好好工作”的決心。
    第二天,李澤嵐去銀行查了餘額——父母寄來的20萬已經到賬,加上蘇明遠夫婦給的30萬,再加上他和蘇晴攢下的12萬,總共62萬,足夠支付一套不錯的房子的首付,甚至不用貸款太多。他和蘇晴商量後,決定把買房的預算提高一些,買一套離單位近、環境好的房子,既能改善生活,也不辜負兩邊父母的心意。
    接下來的周末,他們在中介的帶領下,開始在朝陽區勁鬆地區看房。這裏離李澤嵐單位隻有兩站地鐵,周邊有成熟的商圈、醫院和學校,雖然房價比小紅門高一些,但生活便利,未來也有升值空間。他們看了好幾套房子,最終在“勁鬆北裏”小區看中了一套70平米的兩居室。
    這套房子在5樓共6層),南北通透,客廳寬敞明亮,帶著一個朝南的陽台,陽光能灑滿整個房間;主臥帶一個獨立的衣帽間,正好能放下蘇晴的衣服;次臥可以改成書房,李澤嵐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辦公空間;廚房和衛生間雖然不大,但布局合理,幹淨整潔。
    “這套房子的業主是一位醫生,因為工作調動要去上海,所以著急賣,報價145萬,還能商量。”中介笑著介紹,“小區門口就是公交站,步行10分鍾就能到地鐵10號線,周邊有沃爾瑪超市、垂楊柳醫院,還有勁鬆小學,以後有孩子了,上學也方便。”
    李澤嵐和蘇晴站在陽台上,看著小區裏的綠化——高大的梧桐樹、整齊的灌木叢,還有幾個孩子在草坪上玩耍,一派溫馨的景象。蘇晴笑著說:“這裏真好,比咱們想象的還要好。以後我們可以在陽台種點花,在書房放個大書架,把爺爺的筆記和你的資料都擺上。”
    李澤嵐握住她的手,心裏滿是憧憬:“嗯,以後周末我們可以邀請爸媽來吃飯,讓他們看看咱們的新家。等春天來了,我們還可以帶著他們去頤和園、天安門逛逛,讓他們也感受感受北京的熱鬧。”
    當天下午,他們就和業主談妥了價格,最終以142萬成交。首付43萬,貸款99萬,月供大概5800元——以他們現在的收入,完全能承擔得起,還能有不少結餘。簽購房意向書時,李澤嵐特意在備注欄裏寫下:“此房由李澤嵐、蘇晴夫妻,及雙方父母共同資助購買,承載四方心意,將永遠珍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過戶那天,兩邊父母都特意趕到北京。李澤嵐的父母穿著嶄新的衣服,雖然有些拘謹,卻難掩興奮;蘇明遠夫婦則忙著招呼親家,兩家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像真正的一家人。當工作人員把房產證遞到李澤嵐和蘇晴手裏時,李建國激動地說:“太好了!咱們澤嵐和小晴終於在北京有自己的家了!以後再也不用擠在出租屋裏了!”
    王秀蘭拉著張慧的手,眼裏滿是感激:“親家母,多虧了你們幫忙,不然澤嵐他們不知道要奮鬥多少年才能買房。以後咱們就是一家人,要常來常往。”
    張慧笑著說:“都是一家人,說這些幹啥。隻要孩子們過得好,我們就放心了。”
    接下來的一個月,裝修房子成了全家人的大事。李澤嵐的父親李建國是個“能工巧匠”,退休前在學校負責後勤,修修補補的活計樣樣精通,裝修時主動承擔了“監工”的任務,每天早早地就去新房,盯著工人幹活,生怕出一點差錯;王秀蘭則負責做飯,每天變著花樣給大家做家鄉菜,讓忙碌的裝修時光充滿了家的味道;蘇明遠和張慧也經常過來幫忙,張慧幫著選家具、挑窗簾,蘇明遠則負責聯係裝修材料供應商,幫他們省下了不少錢。
    李澤嵐和蘇晴更是親力親為——李澤嵐利用下班時間,研究裝修圖紙,和工人溝通施工細節;蘇晴則跑遍了北京的家具城,精心挑選每一件家具,從沙發、床到餐桌、書架,都力求實用又美觀。他們還特意在書房裏打造了一個“初心角”,擺放著蘇振邦的老筆記、那支刻著“為人民服務”的鋼筆,還有李澤嵐在青石鄉獲得的“優秀基層幹部”獎狀,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裝修完成那天,全家人都來了。看著煥然一新的房子,李建國和王秀蘭激動得熱淚盈眶:“真好,比咱們老家的房子還漂亮!以後我們來北京,終於有地方住了!”蘇明遠看著“初心角”,滿意地點點頭:“澤嵐,這個角落布置得好,不管住多大的房子,都不能忘了自己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李澤嵐點點頭,心裏滿是感慨。他看著身邊的家人,看著這個承載著四方心意的家,突然明白:“家”不僅是一個遮風擋雨的住所,更是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港灣。父母和嶽父母的資助,不是讓他“躺平”的資本,而是讓他更有底氣去追求夢想、堅守初心的動力。
    入住新房的第一個周末,李澤嵐和蘇晴邀請兩邊父母來家裏吃飯。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有李澤嵐愛吃的紅燒肉,蘇晴喜歡的糖醋排骨,還有李建國拿手的紅燒魚。大家圍坐在一起,舉杯慶祝:“祝我們的新家越來越好!祝孩子們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飯後,李澤嵐陪著父親在小區裏散步。李建國看著兒子,語重心長地說:“澤嵐,爸知道你是個有骨氣的孩子,不想靠家裏。但你要記住,家人的幫助不是讓你偷懶,而是讓你能更安心地工作,為老百姓多做實事。你在農業部好好幹,別辜負了大家的期望。”
    李澤嵐重重地點頭:“爸,您放心,我一定會記住您的話,守住初心,好好工作,不辜負你們的愛與期待。以後我會更加努力,讓咱們這個家越來越幸福,也讓更多像咱們一樣的普通家庭,能在北京安得起家、過得上好日子。”
    月光灑在父子倆的身上,小區裏的路燈亮著溫暖的光。李澤嵐知道,這個家,是他在北京的“根”,也是他前行的“力量”。未來的日子裏,他會帶著這份愛與期待,在農業部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做事,為農民謀利、為農業盡責,用自己的努力,回報家人的付出,也回報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