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會議
字數:3129 加入書籤
2012年早春的北京,料峭的寒風還未完全褪去,農業部農業產業司的會議室裏,氣氛卻格外熱烈。一場關於“鞏固農業基礎,應對經濟風險”的專題研討會正在進行,李澤嵐坐在角落,麵前攤著厚厚的筆記本,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關於房地產泡沫、土地財政的思考,以及河南調研時收集的糧農訴求。
“……當前經濟領域出現的房地產過熱、資本炒作等問題,已經開始向農村滲透,部分地區出現‘農地非農化’‘農民棄耕炒房’現象,嚴重威脅糧食安全。”司長張建軍的聲音沉穩有力,目光掃過在場眾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越是經濟麵臨不確定性,越要守住農業根基。今天請大家來,就是要結合各自工作,談談如何通過政策發力,讓農業真正成為應對經濟風險的‘穩定器’。”
話音剛落,李澤嵐便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思考:房地產泡沫若真的破裂,首當其衝的是普通家庭,而農村和農民,很可能成為最後一道“防線”。但要讓這道防線穩固,必須先解決農業自身的問題——種糧收益低、農民積極性不足、農村基礎設施薄弱。
“張司長,我想結合河南調研和近期的思考,談幾點建議。”李澤嵐舉起手,聲音清晰而堅定。得到允許後,他站起身,將筆記本翻到標注著“農業穩局三大抓手”的一頁:“第一,必須盡快落實糧食主產區補貼提標,讓農民種糧‘不虧本、有奔頭’。河南太康縣的張大爺,種8畝小麥一年純收入僅6000元,還不如外出打兩個月工。如果能將糧食生產綜合補貼從每畝60元提高到150元,同時建立與農資價格、糧食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製,就能讓種糧收益追上務工收入,留住農民在田間。”
他頓了頓,拿出河南調研時收集的賬本複印件:“這是種糧大戶劉建國的成本核算,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年均上漲15,但補貼十年未變。隻有讓補貼‘跑贏’成本漲幅,才能避免‘農民棄耕’的惡性循環。”
會議室裏靜悄悄的,不少人拿起筆記錄。張紅梅讚許地看著李澤嵐,示意他繼續。
“第二,要嚴控‘農地非農化’,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李澤嵐的語氣加重了幾分,“調研中發現,部分地區為了搞土地財政,違規將基本農田轉為建設用地,開發商建起的商品房大量空置,而農民卻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建議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機製’,對嚴格保護耕地的地區給予財政獎勵,同時加大對違規占地的處罰力度,讓‘良田不撂荒、農地不流失’。”
他想起老家青川縣城周邊,大片農田被圈起來建別墅,農民隻能在工地打零工,心裏一陣酸澀:“農民有地,就有‘退路’;國家有糧,就有‘底氣’。即便房地產泡沫破裂,隻要耕地還在,農民還能靠種地糊口,社會就不會亂。”
“第三,要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建設,讓農村成為‘避風港’。”李澤嵐的目光轉向張建軍,“如果農村有完善的灌溉、倉儲、物流設施,有能帶動增收的特色產業,即便城市經濟波動,農民也能在農村安居樂業。建議將農村基建納入‘經濟風險應對預案’,重點建設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冷鏈物流、鄉村電商服務站,同時扶持像青石鄉薯條合作社這樣的村級產業,讓農民‘在家門口能賺錢、能立足’。”
他提到青石鄉的合作模式,語氣裏帶著自豪:“青石鄉通過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讓土豆從‘按斤賣’變成‘按袋賣’,每畝增收1000元。如果能在全國推廣這種模式,讓每個村都有特色產業,農民就不用擠破頭往城裏跑,也不用靠炒房謀生計。”
李澤嵐說完,會議室裏響起了掌聲。張建軍點點頭,語氣裏滿是肯定:“澤嵐同誌的建議,既立足農業本職,又緊扣經濟大局,很有見地。房地產泡沫的風險,我們無法回避,但農業的根基,我們必須守住。綜合處要以澤嵐的建議為基礎,牽頭製定《鞏固農業基礎應對經濟風險的若幹措施》,盡快報部裏審議。”
散會後,張紅梅特意留住李澤嵐:“澤嵐,你把房地產風險和農業基礎聯係起來,這個視角很獨特。看來你這段時間沒少下功夫。”
“張處,我也是買房時才真正體會到普通家庭的壓力。”李澤嵐苦笑一聲,“看到那麽多人為了買房掏空積蓄、透支未來,才更覺得農業的重要性——房子塌了,隻要有地能種糧,老百姓就有飯吃;經濟亂了,隻要農業穩得住,國家就有‘翻盤’的底氣。”
張紅梅拍拍他的肩:“你能有這份擔當,很難得。接下來製定措施,要多結合基層實際,讓政策真正落地見效。需要調研數據或案例支持,隨時跟我說。”
回到辦公室,李澤嵐立刻打開電腦,開始梳理措施草案。他將自己對房地產泡沫的擔憂,轉化為一條條具體的農業政策建議——從補貼提標的具體標準,到耕地保護的獎懲細則,再到農村基建的項目清單,每一條都力求精準、可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傍晚下班,李澤嵐走出辦公樓,看到蘇晴正在門口等他。“今天研討會怎麽樣?看你一臉興奮的樣子。”蘇晴笑著遞過一杯熱奶茶。
“很順利!”李澤嵐接過奶茶,暖意順著指尖蔓延到心裏,“我提出的農業穩局建議,得到了張司長的認可,接下來要牽頭製定政策措施。晴晴,你說要是咱們能通過政策,讓農民種糧能賺錢、農村能留住人,就算房地產真出問題,大家也有退路,這是不是比單純擔心泡沫更有意義?”
蘇晴點點頭,眼裏滿是支持:“當然有意義!你在農業部做的事,看似離房地產很遠,實則關係到每個人的安穩。就像爺爺說的,‘把根紮在泥土裏,就不怕風吹雨打’。”
兩人並肩走在夕陽下,李澤嵐看著遠處的農田,心裏充滿了力量。他知道,應對房地產泡沫、守護經濟穩定,是一場長期的“戰役”,而他能做的,就是守好農業這道“防線”,讓億萬農民有地種、有飯吃、有錢賺,讓國家在風浪中站穩腳跟。
回到新家,李澤嵐沒有休息,而是繼續完善措施草案。書房的“初心角”裏,蘇振邦的老筆記靜靜躺著,“紮根泥土,方知民心”的字跡在燈光下格外醒目。李澤嵐拿起筆,在草案扉頁寫下:“以農為基,方能禦風浪;以民為本,才可安天下。”
他知道,這份草案承載的不僅是政策建議,更是千萬農民的期待,是國家穩定的希望。未來的日子裏,他會帶著這份初心,在政策製定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為築牢農業根基、守護百姓安穩,拚盡全力。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