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安排

字數:6999   加入書籤

A+A-


    從陳衛國辦公室出來時,夕陽已斜斜地掛在辦公樓西側,透過走廊的窗戶,在地麵投下一道道長長的光影。李澤嵐剛輕輕帶上門,就見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周明從走廊盡頭的長椅上站起身,手裏提著個印著“陽山特產”的深藍色布袋,腳步輕快地迎了上來。
    “李縣長,您和陳書記聊完了?”周明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語氣恭敬卻不刻意,透著常年在機關協調事務練出的分寸感,“我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了,就在這兒等您,想著先帶您去看看您的辦公室,熟悉下地方,之後再送您去住處安頓。”
    李澤嵐看著眼前的周明,心裏泛起一絲暖意。周明約莫四十歲出頭,個子不算高,穿著件熨帖的淺藍色襯衫,袖口整齊地挽到小臂,露出手腕上一塊普通的黑色電子表,表盤邊緣已經有些磨損。他戴著一副細框眼鏡,鏡片後的眼睛透著精明與沉穩,說話時語速不快,條理清晰,一看就是個心思縝密、擅長把細節落到實處的“管家型”幹部。此前在來陽山的車上,周明就主動介紹了不少縣裏的情況,從鄉鎮分布到特色產業,從班子分工到民生痛點,沒有多餘的客套,盡是實用的信息,讓李澤嵐對這位辦公室主任頗有好感。
    “辛苦周主任了,讓你等這麽久。”李澤嵐笑著點頭,“那就先去辦公室看看,之後還要麻煩你帶路去住處。”
    “應該的,李縣長這邊請。”周明側身引路,一邊走一邊自然地介紹起自己:“我叫周明,在縣政府辦主任這個崗位上幹了五年,之前在七拱鎮待了八年,從辦事員一點點做到副鎮長,對陽山的鄉鎮情況、人情往來還算熟悉。您剛來陽山,不管是工作上需要協調哪個部門、對接哪個鄉鎮,還是生活上有什麽不方便,比如缺個日用品、想了解哪家餐館實惠,盡管跟我說,我一定給您安排妥當。”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咱們縣政府辦人不多,但都是能扛事的,之後會給您配個專職聯絡員,負責日常文件傳遞、會議提醒、行程安排這些瑣事,讓您能專心抓重點工作。您要是想了解哪個領域的具體情況,比如陽山雞的養殖現狀、通村路的修繕進度,隨時跟我說,我馬上找最熟悉情況的業務骨幹來給您匯報,保證把來龍去脈講清楚。”
    李澤嵐認真聽著,偶爾點頭回應。周明的話不多,卻句句說到了點子上,既清晰地亮明了自己的能力和職責,也委婉地劃清了工作邊界,讓人感受到基層幹部特有的務實與周到。“有周主任在,我心裏踏實多了。”李澤嵐真誠地說,“以後工作上,少不了要麻煩你多費心。”
    周明帶著李澤嵐走到三樓西側的一間辦公室門口,掏出鑰匙打開門,側身讓他先進:“李縣長,這就是您的辦公室,之前讓同事簡單收拾過,您看看有沒有需要添置或調整的地方,盡管開口。”
    推開門的瞬間,李澤嵐心裏湧起一股親切感。這間辦公室沒有想象中“縣長”該有的奢華排場,反而透著一股樸素的務實感,和他想象中“幹事的地方”模樣完全貼合。辦公室約莫二十平米,南北通透,朝南的窗戶很大,掛著淺灰色的棉質窗簾,陽光透過玻璃灑進來,讓整個房間顯得明亮又溫暖,驅散了陌生環境帶來的疏離感。
    靠窗的位置擺著一張寬大的實木辦公桌,桌麵被打磨得光可鑒人,能隱約映出人影,但邊緣能看到細微的磨損痕跡,顯然已經用了不少年頭,是前任縣長留下的。桌子左側放著一台嶄新的筆記本電腦,旁邊堆疊著幾本空白的硬殼筆記本和一遝打印紙,紙頁邊緣整齊,沒有絲毫褶皺;右側整齊碼放著《陽山縣誌》《鄉村振興政策匯編》《廣東省縣域經濟發展報告》等書籍,最上麵放著一個黃銅材質的筆筒,裏麵插著幾支鋼筆和中性筆,筆帽都朝向同一個方向,透著股嚴謹勁兒。辦公桌後麵是一把黑色的皮椅,椅麵有些輕微的凹陷,顯然是長期使用留下的痕跡,坐上去卻很貼合腰背,透著“實用”而非“擺樣子”的質感。
    辦公桌對麵,靠牆放著一組三人位的深棕色沙發,沙發套幹淨整潔,沒有一絲汙漬和褶皺;沙發前是個橢圓形的實木茶幾,上麵擺著一套簡單的白瓷茶具,茶杯倒扣在茶盤裏,旁邊放著個白瓷果盤,裏麵裝著新鮮的沙糖桔和蘋果——沙糖桔表皮鮮亮,帶著水珠,顯然是剛從果園摘下來的,想必是周明特意安排人準備的。
    辦公室東側的牆上,掛著一幅裝裱簡單的山水畫,畫的正是陽山標誌性的連江畫廊景色,江麵泛著粼粼波光,兩岸青山疊翠,筆觸雖不算專業,卻透著濃鬱的鄉土氣息,一看就是本地人畫的;西側則立著一個巨大的鐵皮文件櫃,櫃子被刷成了和牆壁相近的米白色,分成了十幾個格子,每個格子門上都貼著紅色的標簽,寫著“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生態保護”“信訪維穩”“重點項目”等字樣,裏麵已經整齊地擺放著各類文件和資料,文件夾都按時間順序排好,標簽朝外,一目了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縣長,文件櫃裏的資料都是按類別整理好的,最近三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各部門年度總結、重點項目台賬、信訪案件匯總都在裏麵,您隨時可以查閱。”周明走到文件櫃旁,指著標簽解釋道,“如果您覺得分類不合理,或者需要補充哪些年份、哪些領域的資料,隨時跟我說,我讓人當天就重新整理好送過來。”
    李澤嵐走到辦公桌前,伸手輕輕撫摸著光滑的桌麵,指尖觸到木頭的紋理,心裏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這不是一間“全新”的辦公室,卻處處透著用心;它不奢華,卻充滿了“要幹事”的氛圍。他想起在農業部時,自己的辦公桌雖小,卻堆滿了政策文件和調研筆記,每天對著屏幕敲打著各種方案;如今坐在縣長的辦公桌後,眼前的空間更大了,手裏的“筆”也更重了——以前是“紙上談兵”寫政策、提建議,現在是要親手把這些“紙上方案”變成實實在在的民生實事,要對著陽山42萬畝耕地、13個鄉鎮的百姓,扛起沉甸甸的責任。
    “辦公室很好,不用添置什麽了,這樣就很合適。”李澤嵐轉過身,對周明笑著說,語氣裏滿是滿意,“謝謝周主任費心,考慮得這麽周到。”
    周明笑著擺手:“這都是應該做的。那咱們現在去住處看看?您的住處離縣政府不遠,步行也就十分鍾,穿過兩條街就到了,平時上下班很方便,不用在路上耽誤時間。”
    跟著周明走出縣政府大院,兩人沿著一條鋪著青石板的小路往前走。小路兩旁栽著高大的榕樹,枝葉繁茂,像一把把撐開的綠傘,擋住了午後的陽光,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影。路上偶爾能遇到散步的老人和追逐嬉戲的孩童,看到周明,都會笑著打招呼,有的喊“周主任”,有的直接叫“阿明”,周明也一一笑著回應,熟稔得像是在自己家的院子裏逛,透著對這片土地的熟悉與親近。
    “李縣長,咱們陽山縣城不大,就一條主街貫穿南北,生活節奏慢,老百姓都很淳樸實在。”周明一邊走一邊介紹,“您住的這個小區叫‘江濱小區’,是縣政府的職工宿舍區,有十幾年了,裏麵住的大多是縣裏的幹部和家屬,還有一些退休的老領導,鄰裏之間都認識,環境安全,平時有個什麽事,互相能有個照應。”
    十分鍾左右,兩人走到小區門口。小區沒有華麗的大門,隻有一個簡單的白色鐵門,旁邊搭著間十幾平米的門衛室,門口坐著位頭發花白的老大爺,穿著件藍色的舊工裝,手裏拿著份報紙,看到周明,立刻笑著起身:“阿明,這就是新來的李縣長吧?早聽老張小區物業)說了,歡迎歡迎啊!以後有什麽事,盡管跟我說!”
    “王大爺,麻煩您以後多關照李縣長。”周明笑著回應,又轉頭對李澤嵐介紹:“這是王大爺,在小區門衛室工作十幾年了,對小區裏的情況門兒清,誰家有老人孩子,誰家擅長修水電,他都知道。您要是有什麽急事,比如鑰匙忘帶了、家裏水管壞了,找王大爺準沒錯。”
    李澤嵐笑著對王大爺點頭致意,王大爺連忙擺手,嘴裏說著“應該的應該的”,眼神裏滿是質樸的熱情,讓李澤嵐心裏愈發覺得親切。走進小區,映入眼簾的是幾棟六層樓高的紅磚小樓,樓體雖有些陳舊,外牆卻被重新粉刷過,透著幹淨整潔的氣息;樓與樓之間種著不少花草樹木,三角梅順著牆角爬上二樓,月季開得正豔,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齊齊,空氣中彌漫著花草的清香;小區中央有個小小的圓形廣場,幾位老人正坐在石凳上聊天,手裏搖著蒲扇,幾個孩子圍著廣場中央的石桌追逐打鬧,笑聲清脆,一派溫馨祥和的景象。
    周明帶著李澤嵐走到3號樓前,打開單元門,沿著水泥樓梯往上走。樓梯扶手是不鏽鋼的,被擦拭得鋥亮,沒有一絲灰塵,台階邊緣也被磨得光滑,看得出是常年有人打理。“李縣長,您住三樓,樓層不高不低,上下樓方便,而且朝南,采光好,冬天曬曬太陽很舒服,夏天也涼快。”
    打開房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夾雜著洗衣液的清香撲麵而來,幹淨又清爽。房間是兩室一廳的格局,約莫八十平米,南北通透,客廳的窗戶正對著小區的花園,陽光灑進來,讓整個屋子都亮堂堂的。客廳裏鋪著淺灰色的地磚,縫隙裏幹幹淨淨,沒有一點汙漬;靠牆放著一組米色的布藝沙發,沙發套平整如新,沒有一絲褶皺;沙發對麵是個白色的電視櫃,上麵擺著台中等尺寸的液晶電視,旁邊放著個小小的路由器;牆上掛著幅簡單的風景畫,畫的是山間的溪流,色調清新,讓客廳顯得溫馨又雅致。
    客廳旁邊是廚房,麵積不大,卻收拾得井井有條。白色的櫥櫃擦得一塵不染,台麵光溜溜的,沒有一點油汙;灶台、抽油煙機都是嶄新的,包裝上的塑料膜還沒完全撕掉;旁邊的台麵上放著個嶄新的電飯煲和一套不鏽鋼廚具,鍋碗瓢盆擺放得整整齊齊;牆角的冰箱是雙開門的,打開一看,裏麵已經塞滿了食物——雞蛋、牛奶、新鮮的青菜、排骨,還有幾包陽山特產的淮山麵和速凍的陽山雞點心,顯然是周明提前讓人準備好的。“李縣長,廚房的電器都是新換的,您直接用就行,不用再添置了。冰箱裏的食材是我讓食堂師傅準備的,夠您吃兩三天了,您要是不想做飯,也可以去縣政府食堂吃,食堂三餐都供應,早上有粥和點心,中午晚上都是三菜一湯,味道還不錯,關鍵是幹淨實惠。”周明指著冰箱解釋道,語氣像是在說自家的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臥室在客廳的兩側,主臥朝南,擺著張一米八的大床,床上鋪著嶄新的淺藍色床單和被子,疊得方方正正,像是酒店裏的標準間;床頭兩邊各放著個白色的床頭櫃,上麵擺著銀色的台燈和一個小小的鬧鍾,鬧鍾的指針正指向下午六點;靠牆的位置立著個大衣櫃,打開櫃門,裏麵掛著十幾個空衣架,下麵的抽屜也收拾得幹幹淨淨,顯然是特意為他騰空的。次臥朝北,被布置成了書房,靠窗擺著張實木書桌和一把椅子,書桌上放著台打印機,旁邊的書架上已經整整齊齊地擺了不少書,既有《基層治理現代化實踐》《鄉村振興實戰案例》等工作相關的書籍,也有《平凡的世界》《朝花夕拾》等文學作品,甚至還有幾本兒童繪本——想必是周明考慮到他家人可能會來小住,特意準備的。
    衛生間在主臥旁邊,鋪著白色的瓷磚,牆壁和地麵都擦得發亮;淋浴、馬桶、洗手池一應俱全,鏡子擦得幹幹淨淨,能照出人影;洗手池旁的置物架上,整齊地擺著嶄新的毛巾、牙刷、牙膏、洗發水和沐浴露,都是常見的平價品牌,卻透著貼心的細節。“李縣長,洗漱用品都是新拆封的,您放心用。小區裏24小時供應熱水,水壓也穩定,洗澡、做飯都方便。物業費、水電費這些,辦公室會統一代繳,您不用操心,專心工作就行。”周明笑著說,“如果您覺得缺什麽,或者想調整家具的位置,隨時跟我說,我讓人當天就過來弄。”
    李澤嵐站在房間中央,看著眼前這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家”,心裏暖流湧動。從辦公室裏整齊的文件、茶幾上新鮮的水果,到住處新換的電器、塞滿食材的冰箱,再到書房裏特意準備的書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處處透著周明的用心,讓他這個初到陽山的“外來者”瞬間有了“紮根”的感覺,陌生感和疏離感一掃而空。
    他走到陽台,推開玻璃門,一股帶著草木清香的風撲麵而來。陽台下麵是小區的花園,幾位老人正帶著孩子玩耍,笑聲陣陣;遠處能看到連綿的青山,在暮色中透著朦朧的綠意,連江的水麵泛著粼粼波光,夕陽正緩緩落下,將天空染成了溫暖的金紅色,美得像一幅寫意的山水畫。
    從住處出來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小區裏的路燈陸續亮起,暖黃色的燈光透著溫馨的煙火氣。周明執意要送李澤嵐到小區門口,兩人並肩走在青石板路上,聊著縣裏的風土人情,從陽山雞的養殖周期,到沙糖桔的采摘時間,再到瑤族的傳統節日,周明都如數家珍。
    “周主任,說實話,來陽山之前,我心裏其實挺忐忑的。”李澤嵐突然停下腳步,轉頭看著周明,語氣裏帶著幾分坦誠,沒有絲毫隱瞞,“以前在農業部,雖然也經常下鄉調研,寫過不少政策方案,但那都是‘紙上談兵’,從來沒有真正主政過一個地方,手裏管著這麽多人的生計。陽山是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產業、民生、生態都有不少難題,我怕自己經驗不足,幹不好實事,辜負了組織的信任,也辜負了老百姓的期待。”
    周明愣了一下,隨即笑了起來,眼神裏帶著真誠的敬佩:“李縣長,您這話太實在了。其實咱們基層老百姓,不怕幹部經驗少,就怕幹部不真心。您從京城下來,懂政策、有思路,還願意沉下心來想老百姓的事,這就比什麽都強。陽山的老百姓都很實在,你給他們修一條路,他們記你一輩子;你幫他們把農產品賣個好價錢,他們就真心擁護你。”
    李澤嵐點了點頭,目光望向遠處的群山。這一天的經曆,像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在他腦海裏清晰起來:陳衛國破格迎接時的真誠,辦公室裏堆滿的民生資料,住處裏塞滿的新鮮食材,還有周明細致入微的安排,以及小區裏王大爺質樸的笑容……這些片段交織在一起,讓他心裏原本的忐忑和不安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堅定。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陽山42萬畝耕地裏,還有不少農戶守著特色農產品卻賺不到錢;13個鄉鎮裏,6個重點幫扶鄉鎮的百姓還在盼著通村路、盼著好醫生;72.5的森林覆蓋率背後,生態優勢還沒真正轉化成發展優勢。但他也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陳衛國這樣務實擔當的“班長”帶頭,有周明這樣細心周到的“管家”輔助,有班子成員的齊心協力,還有老百姓眼裏藏不住的期待,隻要自己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把每件事都落到實處,就一定能在陽山幹出一番成績。
    “周主任,謝謝你。”李澤嵐看著周明,眼神堅定,語氣裏帶著沉甸甸的責任感,“從今天起,我就是陽山的一分子了。以後,還請你多幫襯,咱們一起,把陽山的事情辦好,讓老百姓的日子能實實在在好起來。”
    周明看著李澤嵐眼中的堅定,心裏也多了幾分敬佩。他知道,這位“京城來的縣長”,不是來“鍍金”的,是真的想紮根陽山、幹實事的。“李縣長,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配合好您的工作,咱們一起為陽山老百姓多做些實事!”
    兩人相視一笑,繼續往前走。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們身上,將身影拉得很長。遠處的連江,在暮色中泛著溫柔的波光;近處的小區,家家戶戶的燈光陸續亮起,透著溫暖的煙火氣。李澤嵐知道,他的“陽山故事”,就從這個充滿暖意的傍晚,正式開始了。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