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躁動
字數:4259 加入書籤
傍晚六點半,陽山縣政府大院漸漸安靜下來,辦公樓裏的燈光陸續熄滅。周明收拾好辦公桌上的調研資料,剛走出縣政府大門,手機就響了。屏幕上跳動著“黃坌鎮 趙書記”的名字,他心裏咯噔一下,按下了接聽鍵。
“周主任,忙完了沒?”電話那頭,黃坌鎮黨委書記趙衛東的語氣帶著幾分試探,“聽說李縣長今天去大塘鎮了?怎麽沒按之前發的框架來啊,突然改道,我們這些鄉鎮心裏都沒底,要是哪天突然來我們鎮,連點準備都沒有,怕招待不好,也怕工作上的問題被抓個正著。”
周明握著手機,腳步頓在路邊,腦子飛速運轉。這已經是半小時內接到的第三個鄉鎮幹部電話了——之前太平鎮鎮長、楊梅鎮黨委書記先後打來,都是問李澤嵐調研路線“不按常理”的事,語氣裏藏著焦慮,甚至帶著一絲不滿。
“趙書記,李縣長調研就是想看看真實情況,不用特意準備,正常工作就行。”周明按照白天跟李澤嵐學的說法,盡量保持語氣平穩,“至於路線,都是臨時根據民生問題定的,哪個鄉鎮的問題緊急,就先去哪個,沒別的意思。”
“可這不按規矩來,我們基層很難辦啊。”趙衛東歎了口氣,語氣裏的怨氣藏不住,“以前領導調研,提前一周打招呼,我們也好把工作捋一捋,把該整改的小問題處理掉,現在這樣突然襲擊,誰能保證工作一點紕漏沒有?再說,李縣長才來沒多久,很多情況還不熟悉,萬一誤會了我們的工作,豈不是冤得慌?”
掛了趙衛東的電話,周明看著手機屏幕,心裏有些犯愁。他跟著李澤嵐多年,知道這位領導做事向來“務實不務虛”,但沒想到剛到陽山,“不按常理”的調研方式就引發了基層幹部的不滿。他正想著該怎麽跟李澤嵐匯報,手機又響了,這次是太平鎮鎮長劉軍,語氣更直接:“周主任,李縣長是不是對我們鄉鎮有意見啊?不然怎麽專挑沒準備的時候來?您跟李縣長熟,幫我們探探口風,要是我們哪做得不到位,盡管指出來,別用這種方式‘敲打’我們啊。”
周明耐著性子解釋了半天,掛了電話時,額頭上已經冒出了細汗。他抬頭看向縣政府辦公樓,發現李澤嵐辦公室的燈還亮著——這位代縣長,自從下午從大塘鎮回來,就一直在辦公室整理調研資料,還沒離開。
猶豫了片刻,周明還是轉身往回走。他知道,這些鄉鎮幹部的抱怨不能瞞著,得讓李澤嵐知道基層的真實反應;但怎麽說,又是個學問,既不能誇大其詞引發矛盾,也不能輕描淡寫掩蓋問題。
敲響李澤嵐辦公室的門時,對方正在對著地圖標注各鄉鎮的問題。“進來。”李澤嵐頭也沒抬,手指還在地圖上的“青蓮鎮”位置畫著圈,“是不是各鄉鎮的電話追到你這了?”
周明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李澤嵐下午臨時決定去大塘鎮時,特意提前告訴他“不用跟其他鄉鎮透露”,現在想來,這位領導早就料到會有鄉鎮幹部找他打探消息,甚至是在“試探”他會不會嘴不嚴,把調研計劃提前泄露出去。
“是,剛才接到了黃坌鎮、太平鎮、楊梅鎮三位書記鎮長的電話。”周明如實說道,“他們主要是擔心您調研路線不固定,突然去鄉鎮沒準備,怕工作中的問題被發現,也怕招待不好您,心裏沒底。”
李澤嵐放下筆,靠在椅背上,臉上沒什麽表情:“沒準備才好,有準備了,我還能看到真問題嗎?”他頓了頓,看向周明,“他們除了‘沒底’,還有別的抱怨吧?比如覺得我‘難相處’‘故意挑刺’?”
周明沒想到李澤嵐看得這麽透,隻好點頭:“有幾位語氣裏帶著點怨氣,說以前領導調研都按規矩來,您這樣‘突然襲擊’,讓基層很難做,還擔心您不了解情況,會誤會他們的工作。”
李澤嵐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沉默了片刻。窗外的夜色漸濃,路燈的光透過窗戶灑進來,在他臉上投下淡淡的影子。“我剛到陽山,他們有顧慮,很正常。”他緩緩開口,語氣平靜,“但基層工作,不能靠‘包裝’過日子。那些所謂的‘小問題’‘小紕漏’,在我們眼裏可能不起眼,在老百姓那裏,就是天大的事。比如小江鎮的礦場糾紛,要是早發現補償款拖欠的問題,還會鬧到傷人的地步嗎?七拱鎮的養殖戶,要是早點解決銷路,陳明家的雞還用在雞舍裏擠著嗎?”
他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指著上麵密密麻麻的鄉鎮名字:“周明,你跟我這幾天了,應該知道我做事的原則——不看‘麵子’,隻看‘裏子’。這些鄉鎮幹部覺得我‘難相處’,是因為他們習慣了‘按規矩來’,習慣了把工作做在‘表麵’。但陽山的老百姓,要的不是‘表麵光鮮’,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周明看著李澤嵐的背影,心裏忽然明白了——下午李澤嵐提前告訴他調研路線,既是信任,也是試探。信任他不會隨意泄露消息,試探他能否守住“務實”的底線,不被基層的“抱怨”影響。而自己如實匯報鄉鎮幹部的反應,或許正是李澤嵐想看到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要不要跟各鄉鎮解釋一下?比如說明您調研的目的,不是為了挑刺,是為了解決問題。”周明試探著問。
“不用解釋。”李澤嵐搖搖頭,“解釋再多,不如做一件實事讓他們看。等我們解決了七拱鎮的陽山雞銷路、大塘鎮的灌溉渠問題,讓養殖戶賺到錢、農戶不再因為缺水發愁,他們自然會明白,我這‘不按常理’,不是為了為難他們,是為了讓他們把工作做得更紮實。”
他轉過身,從桌上拿起一份文件,遞給周明:“這是我剛整理的‘調研問題台賬’,把今天從大塘鎮發現的灌溉渠老化、收購商壓價問題填進去,再加上之前七拱鎮的銷路問題,明天一早發給各相關部門,讓他們三天內拿出初步解決方案。至於各鄉鎮的抱怨,不用管,咱們按自己的節奏來,下一站去青蓮鎮,就這麽定了。”
周明接過台賬,看著上麵一條條清晰的問題、對應的鄉鎮和備注的“緊急程度”,心裏的顧慮漸漸消散。他知道,李澤嵐看似“不近人情”的背後,藏著的是對老百姓的真心。
“好,我今晚就把台賬完善好,明天一早發出去。”周明點點頭,轉身準備離開。
“等等。”李澤嵐叫住他,從抽屜裏拿出兩盒茶葉,“這是朋友從老家寄來的,你拿去嚐嚐。今晚接了這麽多電話,也辛苦了。”
周明愣了一下,連忙擺手:“李縣長,不用了,這是我應該做的。”
“拿著吧,不是什麽貴重東西。”李澤嵐把茶葉塞到他手裏,笑了笑,“以後跟著我在陽山幹活,少不了讓你‘為難’的時候,這點茶葉,就當是提前給你‘賠罪’了。”
走出辦公樓時,晚風帶著一絲涼意,周明手裏握著溫熱的茶葉盒,心裏卻暖暖的。他抬頭看向李澤嵐辦公室的燈光,那盞燈在夜色中格外明亮,像一盞指引方向的燈——或許,這位“不按常理”的代縣長,真的能給陽山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而此刻,黃坌鎮黨委書記趙衛東的辦公室裏,還亮著燈。他剛掛了和其他幾個鄉鎮書記的微信群語音,群裏還在討論李澤嵐的“不按常理”。
“我看這位李縣長,就是想搞‘新官上任三把火’,拿咱們基層開刀。”楊梅鎮黨委書記在群裏發語音,語氣不滿,“咱們按部就班幹活,沒出什麽大問題,他非要雞蛋裏挑骨頭。”
“可不是嘛,要是下次突然來咱們鎮,咱們該怎麽辦?總不能真讓他看到那些沒解決的小問題吧?”太平鎮鎮長附和道。
趙衛東看著手機屏幕,眉頭緊鎖。他知道,抱怨歸抱怨,李澤嵐是代縣長,11月人代會後大概率會轉正,得罪不起。“各位,先別抱怨了。”他在群裏發語音,“咱們接下來多上點心,把各自鄉鎮的問題梳理梳理,能整改的趕緊整改,別真讓李縣長抓住把柄。至於他的調研路線,咱們也別猜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來了,咱們就實事求是匯報,態度放誠懇點,總不會錯。”
群裏漸漸安靜下來,趙衛東放下手機,靠在椅背上,看著窗外的夜色,心裏五味雜陳。他在鄉鎮幹了十幾年,見過不少領導,像李澤嵐這樣“不按套路出牌”的,還是第一個。他不知道這位代縣長的“務實”,最終會給陽山帶來什麽,但眼下,隻能先“小心應對”。
深夜的陽山,褪去了白天的喧囂,隻有縣政府辦公樓那盞燈,還亮了很久。李澤嵐坐在辦公桌前,翻看著各鄉鎮的信訪台賬,時不時在上麵標注著什麽。他知道,基層幹部的怨氣,是改革路上必然會遇到的阻力,但隻要守住“為民辦事”的初心,總有一天,這些怨氣會變成認可。
他拿起筆,在台賬的扉頁上寫下:“青蓮鎮,漁業銷路,緊急。”——這是明天的目標,也是他在陽山“務實之路”上,又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關。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