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合作

字數:4937   加入書籤

A+A-


    六月的陽山已浸在暑氣裏,南嶺山脈的餘脈披著濃得化不開的綠,山泉水順著溪穀蜿蜒而下,在大崀鎮鬆林村的月亮灣積成一汪清潭,潭邊的西洋菜田順著山勢鋪展開,肥厚的翠綠葉片上掛著水珠,風一吹就晃出細碎的光。李澤嵐蹲在田埂上,指尖輕輕拂過菜葉,水珠順著葉脈滾落,沾濕了他半舊的皮鞋。
    “老周,今年的西洋菜長勢比去年還旺,”李澤嵐直起身,看著不遠處正在除草的農戶周建國,“就是這銷路,還是沒跳出清遠市區的圈子,太可惜了。”周建國手裏攥著把磨得發亮的除草刀,黝黑的臉上滿是愁容:“可不是嘛!咱們這西洋菜用山泉水澆、腐殖土養,口感脆嫩得能掐出水,清遠市區的餐館搶著要,可外地客商來了兩趟就打了退堂鼓——說從鬆林村到高速口得繞二十多公裏山路,運輸成本比菜價還高。上周一場大雨,有兩畝地的菜沒及時運出去,爛在田裏,心疼得我幾宿沒睡好。”
    話音剛落,陳默拿著手機快步跑過來,額頭上全是汗,語氣裏帶著急色:“縣長,趙書記在縣委會議室等您,說有個要緊的產業會議,還特意從省裏請了位農業專家過來,說是專門研究地理標誌產品的。”李澤嵐擦了擦手上的泥,拍了拍周建國的肩膀:“老周你放心,今天這會,就是為咱們陽山的‘土寶貝’找出路的,等我消息。”說罷,便跟著陳默往縣城趕。
    縣委會議室裏,陽光透過百葉窗灑在長桌上,桌上擺著一溜陽山特產:油光鋥亮的陽山雞被裝在竹籃裏,羽毛還帶著光澤;粗壯飽滿的淮山裹著薄泥,透著新鮮勁兒;晶瑩的絲苗米裝在玻璃罐裏,顆粒分明;還有一把剛從田裏摘來的西洋菜,帶著水珠擺在正中間。趙東來正和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湊在一起,手裏拿著份檢測報告低聲交談,見李澤嵐進來,連忙起身招呼:“澤嵐,快過來,這位是省農科院的王仲明教授,研究地理標誌產品培育和深加工三十年了,咱們陽山的寶貝,今天可得讓王教授好好把把關。”
    王仲明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鏡,拿起桌上的西洋菜仔細端詳,又湊近聞了聞,笑著說:“李縣長,你們陽山這自然條件,簡直是為西洋菜量身定做的。山泉水灌溉、晝夜溫差大,種出來的菜莖葉肥厚,纖維細,維生素c和鈣含量比普通西洋菜高20還多,早就該打出名氣了。”他翻開帶來的檢測報告,指著上麵的數據,“而且我查了,你們的西洋菜2018年就拿到了國家地理標誌登記,2020年又過了有機認證,這可是實打實的金字招牌,怎麽還讓它‘養在深閨人未識’?”
    趙東來把一份手寫的《陽山縣五大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推到李澤嵐麵前,紙上用紅筆圈出了“陽山雞、西洋菜、淮山、絲苗米、甜玉米”幾個關鍵詞,旁邊還標注著去年的產值數據:“王教授這話說到我心坎裏了,咱們就是守著金飯碗要飯吃。你看,去年陽山雞出欄1703萬羽,產值才13億;西洋菜種了1.8萬畝,年產值13.5億;淮山和絲苗米加起來才8億——要是能搞深加工、做品牌包裝、拓銷售渠道,這些數字至少能翻一番。”
    李澤嵐指尖在“地理標誌”四個字上反複摩挲,眉頭微微皺起:“趙書記,王教授,我之前也琢磨過這事,但有兩個坎一直沒過去。一是深加工缺技術,就說這西洋菜,鮮菜保質期短,要是能做成脫水菜、蔬菜汁,保質期能延長到半年,可咱們沒成熟的技術,也沒像樣的加工廠;二是品牌推廣缺渠道,雖然鬆林村的‘果然居’這些民宿成了網紅打卡點,一場抖音直播能賣80萬的民宿訂單,但農產品跟民宿沒聯動起來——遊客住下來想帶點特產,貨架上就隻有用塑料袋裝的散裝西洋菜、真空包裝的雞,連個像樣的禮盒都沒有,根本拿不出手。”
    “這正是咱們接下來要破的局。”趙東來站起身,走到牆邊的投影儀前,點開早已準備好的ppt,屏幕上“農林文旅體康深度融合”幾個大字格外醒目。“上周我去秤架瑤族鄉調研,那邊的‘田園居’民宿做得就很有意思——把瑤繡非遺體驗、長桌宴美食、古樹公園徒步串成一條線,還在民宿裏搞了個‘瑤鄉特產小鋪’,賣瑤家臘肉、野生蜂蜜,月營業額比單純做住宿翻了三倍。咱們陽山要學這種模式,讓農產品跟民宿、旅遊綁在一起,形成‘種植加工銷售體驗’的完整產業鏈。”他轉頭看向王仲明,“王教授,您剛才說的深加工技術,能不能幫我們對接一下省農科院的資源?”
    王仲明立刻點頭:“沒問題!西洋菜脫水技術我們院2019年就成熟了,還申請了專利,脫水後的菜泡發率能達到18,口感跟鮮菜差別不大;陽山雞可以做鹽焗雞、雞肉鬆、即食雞胸肉,這些生產線的設備和工藝我們都能提供技術支持。關鍵是要建標準化的加工廠,還要製定嚴格的生產規範,保證每一批產品的品質都一樣,這樣才能打響品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天下午,兩人兵分兩路,帶著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深入基層落實方案。趙東來直奔鬆林村,考察民宿的農產品配套情況。“果然居·鬆林小築”的庭院裏,幾棵老榕樹下擺著湯泉泡池,池邊的簡易貨架上,零散地放著幾袋西洋菜、兩瓶蜂蜜,包裝都透著粗糙。民宿負責人陳茹靜是個二十多歲的姑娘,見趙東來進來,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趙書記,遊客經常問有沒有禮盒裝的特產,我們也想做,可找了好幾家印刷廠,都說量少不接單,隻能先用塑料袋裝著賣。有時候遊客想多帶點,怕路上壞了,最後也隻能放棄。”
    趙東來繞著貨架走了一圈,又走進民宿的廚房,看到廚師正在用西洋菜做湯,香味撲鼻。“馬上在民宿旁建個‘陽山特色農產品展示中心’,”他當場拍板,“不用太大,一百平就夠,分展示區、體驗區、銷售區——展示區擺上咱們的地理標誌認證證書、檢測報告,讓遊客知道咱們的產品好在哪;體驗區搞個小型包裝工坊,讓遊客自己動手給西洋菜、陽山雞裝禮盒,還能印上‘鬆林村限定’的字樣;銷售區擺上深加工後的產品,比如脫水西洋菜、真空包裝的鹽焗雞、禮盒裝淮山粉。”他掏出手機,撥通了縣文旅局局長的電話:“你立刻聯係抖音上做鄉村旅遊直播的團隊,下次直播不光賣民宿房間,同步推咱們的‘民宿+特產’套餐,住兩晚送價值兩百的農產品禮盒,再搞個‘采摘體驗券’,吸引遊客去田裏摘西洋菜。”
    另一邊,李澤嵐帶著王仲明教授去了江英鎮的西洋菜種植基地。站在田埂上,一眼望不到邊的西洋菜田順著山勢延伸,農戶們正忙著收割,裝滿菜的竹筐在田埂上堆成小山。“現在都是人工收割、人工分揀,效率低,還容易傷菜葉,”基地負責人老何指著忙碌的農戶,“要是能搞機械化收割,再建個預冷車間,菜的損耗率能從現在的15降到5以下。”王仲明蹲下身,查看土壤情況,又詢問了灌溉方式,點頭說:“機械化收割設備可以申請農業補貼,預冷車間的建設成本不高,關鍵是要跟後續的加工廠銜接好,做到‘收割預冷加工’無縫對接,最大限度保留新鮮度。”
    隨後,兩人又去了七拱鎮的陽山雞養殖合作社。合作社的雞舍建在山坳裏,散養的陽山雞在林間跑來跑去,羽毛油亮。養殖戶李建國正愁眉不展地坐在門口,見李澤嵐進來,連忙起身:“李縣長,您可來了!咱們的陽山雞是散養的,肉質緊實,味道鮮,可出欄時間不統一——有的雞養120天就能賣,有的得養150天,企業嫌零散,不願意來收,隻能賣給本地販子,一斤比企業收購價低兩塊多,一年下來少賺不少錢。”
    “這事好辦,”李澤嵐坐在小板凳上,跟李建國算起賬,“咱們以合作社為單位,製定統一的養殖規範——統一采購優質雞苗,統一使用玉米、稻穀等天然飼料,統一進行防疫,統一安排出欄時間。縣農業局會派技術員常駐合作社,指導大家科學養殖。另外,咱們在合作社旁邊建個冷鏈倉庫,等雞出欄後,先存進冷庫,攢到一定數量再統一賣給企業,這樣既能保證品質,又能拿到好價錢。”王仲明補充道:“還可以給每隻雞貼個溯源二維碼,掃碼就能看到雞的養殖時間、飼料種類、防疫記錄,讓消費者吃得放心,這樣附加值還能再提高10。”
    一周後的縣委常委會上,《陽山縣特色產業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全票通過。方案明確了三大重點任務:一是在陽城鎮建設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總投資1.2億元,重點建設西洋菜脫水生產線、陽山雞熟食加工車間、淮山粉加工車間,配套建設1000噸容量的冷鏈物流中心,預計年底前完工;二是在大崀鎮、秤架瑤族鄉、黃坌鎮等民宿集中區,建設10個“陽山特色農產品展示體驗點”,聯動全縣270家民宿推出“住遊購”一體化服務,遊客憑民宿入住憑證購買特產可享8折優惠;三是由縣財政拿出200萬元專項經費,聯合淘寶、京東、抖音電商平台打造“陽山地理標誌產品專場”,同時對接清遠市區的沃爾瑪、大潤發等大型超市,以及“清遠雞”“豬肚雞”等連鎖餐飲品牌,建立線下銷售網絡,確保農產品“產得出、賣得好、能賺錢”。
    項目啟動那天,鬆林村的“陽山特色農產品展示中心”工地格外熱鬧。工人們忙著平整土地、搭建鋼架,周建國帶著十幾位農戶送來剛采摘的西洋菜,堆在工地旁的空地上,綠油油的一片。“以後咱們的西洋菜,既能賣給鎮上的加工廠,又能通過民宿賣給遊客,再也不用愁銷路了!”周建國握著趙東來的手,激動得聲音都有些發抖。趙東來笑著說:“不光是賣菜,等展示中心建好了,咱們還會搞‘西洋菜文化節’,讓遊客來摘菜、做湯、打包禮盒,把鬆林村變成‘西洋菜特色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遠處的江英鎮西洋菜種植基地裏,李澤嵐正陪著農業機械供應商調試收割設備。機器轟鳴著駛過菜田,整齊的菜葉被收割下來,通過傳送帶送進旁邊的預冷車,整個過程不到十分鍾。“有了這機器,咱們一天能收割50畝菜,比人工快十倍!”老何圍著機器轉了兩圈,笑得合不攏嘴。李澤嵐拍了拍他的肩膀:“等加工廠建成後,咱們還要搞‘訂單農業’,企業提前下訂單,咱們按訂單種植,保證大家種出來的菜都能賣出去,還能賣個好價錢。”
    夕陽西下時,趙東來和李澤嵐在陽城鎮的深加工產業園選址處匯合。遠處的南嶺山脈被染成金紅色,近處的土地上,勘探人員正在忙碌。“昨天我跟清遠陽山產業園區的負責人對接了,”趙東來掏出手機,翻出聊天記錄,“他們願意幫咱們招引兩家有實力的食品加工企業,一家做西洋菜深加工,一家做陽山雞熟食,還能幫咱們申請省級產業扶持資金。”李澤嵐望著眼前的土地,又看向遠處正在直播的民宿團隊——主播正拿著西洋菜跟網友互動,評論區裏滿是“想買”“想去陽山玩”的留言。
    “咱們陽山的發展,既要守好生態這個本,不能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也要做好特色這篇文章,”李澤嵐感慨道,“把這些帶著山水靈氣的‘土寶貝’,做成讓老百姓富起來的‘金產業’,這才是咱們當幹部的本分。”趙東來點點頭,目光望向暮色中的陽山縣城:“等深加工產業園建起來,再把‘三電兩礦’水電、火電、風電,鐵礦、煤礦)這些支柱產業的配套做完善,陽山的經濟就能穩紮穩打,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過越有奔頭。”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