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契機
字數:7365 加入書籤
掛了蘇父的電話,李澤嵐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樓下逐漸亮起的路燈。縣委大院裏的老槐樹在晚風裏輕輕搖晃,細碎的光影落在“為人民服務”的青石碑上,忽明忽暗。他指尖摩挲著口袋裏的農戶訴求台賬,封皮邊緣被磨得發毛,裏麵記著的不僅是李大爺的白班需求、王嬸孩子的實習名額,還有半個月前跟趙東來的第一次分歧——那時他堅持要先跑遍全縣12個鄉鎮的農戶,趙東來卻主張先定政策框架,兩人在會議室裏爭得麵紅耳赤,最後還是趙東來讓步:“行,聽你的,咱們一起去農戶家,把情況摸透了再定方案。”
想起這些,李澤嵐心裏多了種前所未有的踏實。他拿出手機,給趙東來發了條消息:“書記,明天調研的農戶簽到表我再核對一遍,您早點休息。”沒過兩分鍾,趙東來回複:“我在辦公室改匯報材料,你要是沒睡,過來一起順一遍數據,省得明天出岔子。”
李澤嵐笑了笑,抓起外套往縣委辦公樓走。夜裏的樓道很靜,隻有趙東來辦公室的燈亮著,門虛掩著,能聽見鋼筆在紙上劃過的沙沙聲。推開門,隻見趙東來坐在桌前,麵前攤著厚厚的一疊材料,手裏拿著支紅色的筆,正對著高標準農田的測產報告皺眉:“你看這裏,江英鎮的增產數據是23,但全縣平均是21,匯報的時候得說清楚,避免專家覺得咱們‘報喜不報憂’。”
“我已經讓統計局的人重新核算過了,江英鎮是試點,用了省農科院的新種子,所以增產高些,其他鄉鎮還在推廣階段,後續會跟上。”李澤嵐遞上一份補充說明,上麵附著每個鄉鎮的種子發放記錄和種植麵積,“明天王建國也會來,他能跟專家說清楚試點和普通地塊的區別,比咱們念數據管用。”
趙東來接過補充說明,翻了兩頁,笑著點頭:“還是你想得細。對了,老周說要帶隻土雞去現場燉,你跟他說別搞太複雜,咱們是展示產業,不是辦宴席,簡單弄點農家菜就行,別讓專家覺得咱們鋪張。”
“我已經跟他說了,就燉一鍋雞湯,再炒兩個西洋菜,都是農戶自己種的、養的,既實在又能體現陽山特色。”李澤嵐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兩人對著匯報材料,從數據來源到案例選擇,一條一條過,直到窗外泛起魚肚白,才把最後一頁改完。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李澤嵐就開車去了加工集中區。晨霧還沒散,像一層薄紗裹著工地,工人們已經在搬運鋼筋,起重機的轟鳴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老周帶著合作社的兩個人,抬著一口大鐵鍋,提著兩隻活蹦亂跳的土雞,從田埂上走來,看見李澤嵐,笑著喊:“縣長,您來得真早!這雞是昨天剛殺的,還帶著熱乎氣,保證燉出來的湯鮮!”
“辛苦你們了,灶搭在哪裏?我讓食堂的人來幫忙。”李澤嵐指著工地旁邊的空場地,那裏已經擺好了幾張桌子,牆上掛著“陽山產業發展調研接待點”的橫幅,“一會兒農戶來了,讓他們在這邊休息,別都圍著專家,影響調研進度。”
說話間,趙東來的車也到了。他穿著件淺灰色的夾克,手裏拿著個文件夾,下車就問:“省農業廳的聯絡員到了嗎?我跟他對接下路線,別讓專家走冤枉路。”
“剛給我打電話,說還有半小時到,咱們先去高標準農田看看,確認下王建國他們到了沒。”李澤嵐拉開車門,兩人一起往江英鎮的方向走。路上,趙東來突然說:“一會兒專家問起班子協作的事,你多說說咱們怎麽解決補償糾紛的,尤其是你怎麽跟農戶溝通,怎麽把‘一次性補償’改成‘補償+就業+入股’的,讓省裏知道你不僅敢幹事,還會幹事。”
李澤嵐愣了愣,沒想到趙東來會特意提這個:“書記,還是咱們一起說吧,這個方案是咱們倆一起定的,少了誰都不行。”
“我是書記,抓總就行,你是縣長,具體工作都是你在推進,該你表現的時候就得表現。”趙東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年輕人要多露臉,才能讓省裏記住你,以後才有更多機會。”
李澤嵐心裏一暖,沒再多說,隻是默默記下趙東來的話。到了高標準農田,王建國已經帶著幾個農戶在田埂上等了,手裏拿著個泛黃的賬本,看見他們來,連忙迎上來:“縣長、書記,您看這賬本,去年我家兩畝地收了兩千斤西洋菜,賣了四千塊;今年收了兩千四百六十斤,已經訂出去了,能賣五千八百塊,多賺一千八!”
“好,一會兒你跟專家好好說,把賬本給他們看看,讓他們知道咱們的增產不是吹的,是實打實的。”李澤嵐接過賬本,翻了兩頁,上麵的字跡歪歪扭扭,卻記得清清楚楚,每一筆收入、每一筆支出都標得明明白白,“你家的灌溉設備沒問題吧?別讓專家看到設備壞了,影響印象。”
“沒問題!昨天鎮裏的技術員剛過來檢修過,開關一按就能出水,比以前挑水澆地省事多了!”王建國拉著李澤嵐,走到田埂邊的灌溉渠旁,按下開關,清澈的水流順著渠溝流進田裏,滋潤著綠油油的西洋菜,“您看,這菜長得多好,再過半個月就能收了,到時候就能賣到珠三角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東來看著這一幕,笑著對李澤嵐說:“你看,農戶的滿意就是咱們最好的政績。一會兒專家來了,讓他們多跟農戶聊聊,比咱們說十句都管用。”
八點半,調研組的車準時到了。帶頭的是省農業廳副廳長林國棟,他穿著件深藍色的西裝,手裏拿著個筆記本,臉上沒什麽表情,下車後沒寒暄,直接問:“咱們先去哪裏?我時間有限,盡量把重點都看到。”
“林廳長,咱們先去高標準農田,那裏有農戶等著跟您匯報增產情況,還有測產報告和收成賬本,都是實打實的材料。”趙東來遞上一份路線圖,上麵標著每個調研點的重點和停留時間,“您先看看,要是覺得哪裏不合適,咱們再調整。”
林國棟接過路線圖,掃了一眼,點頭說:“不用調整,就按這個來,走吧。”
一行人往高標準農田走,王建國早就等在田埂邊,看見林國棟,連忙遞上賬本:“廳長,您看,這是我家的收成賬,去年收兩千斤,今年收兩千四百六十斤,多賺了一千八!這都是托縣長和書記的福,幫咱們修了灌溉渠,找了專家指導,不然咱們哪能有這麽好的收成!”
林國棟接過賬本,指尖在泛黃的紙頁上劃過,突然笑了:“這賬本比咱們的報表還實在,沒有虛數,都是農戶自己記的,可信度高。你說說,現在種西洋菜,跟以前比,還有哪些變化?”
“變化可大了!”王建國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沒修灌溉渠,天旱的時候得淩晨三點起來挑水,一天挑十幾擔,累得腰都直不起來,還不一定能保住收成;現在好了,渠修到了田邊,按個開關就能澆水,省了力還增產。而且縣長還幫咱們找了收購商,以前得自己拉去鎮上賣,一斤隻能賣兩塊錢,現在收購商上門收,一斤能賣兩塊五,還不用自己跑路,多好!”
林國棟聽得認真,時不時點頭,還拿出手機拍了幾張田地裏的西洋菜,說要帶回省裏給其他市縣做參考。離開高標準農田,往合作社走的路上,林國棟突然問趙東來:“聽說你們剛解決了加工集中區的補償糾紛?我聽清遠市委說,一開始農戶意見很大,怎麽想到‘補償+就業+入股’這個方案的?”
趙東來看了眼李澤嵐,笑著說:“一開始我和李縣長有分歧,我想先定政策框架,明確補償標準和範圍,再讓鄉鎮去落實;李縣長卻堅持要先跑農戶,聽他們的真實訴求。後來我們倆一起去了李家莊,跟農戶聊了半宿,才知道他們最擔心的不是補償款多少,是失地後沒收入——很多農戶一輩子靠種地為生,沒別的技能,要是隻給補償款,錢花完了還是沒保障。”
“所以我們就琢磨出這個方案:補償款解決眼前的生活問題,給失地農戶每人發三萬塊,分兩年付清;就業崗位保長期收入,加工集中區優先招聘失地農戶,月薪不低於兩千五,還交五險一金;入股分紅讓大家跟著產業一起賺,農戶可以用補償款入股合作社,每年按利潤的10分紅。”李澤嵐接過話頭,補充道,“現在已經有32戶失地農戶簽訂了協議,其中12人已經在加工集中區上班,剩下的20人也會在月底前安排上崗。”
林國棟點點頭,讚許地說:“這個思路好,既解決了眼前的矛盾,又考慮了長遠發展,避免了‘補償款花完返貧’的問題。基層工作就該這樣,不能‘拍腦袋’定政策,要多聽農戶的意見,把政策跟民生需求結合起來。”
到了合作社,老周已經把雞湯燉好了,香味飄得老遠。他給每位專家盛了一碗,笑著說:“林廳長,您嚐嚐,這是咱們陽山雞,山林裏散養的,吃的是玉米和蟲子,沒喂過飼料,湯特別鮮!還有這西洋菜,是早上剛從地裏摘的,炒著吃脆嫩爽口。”
林國棟喝了一口雞湯,眼睛一亮:“確實鮮!比城裏超市賣的雞味道好。地理標誌申請下來後,銷路怎麽樣?有沒有遇到什麽問題?”
“銷路比以前好太多了!”老周遞上一份銷售台賬,“以前主要靠販子上門收購,一斤隻能賣十五塊,還經常壓價;現在有了地理標誌,一斤能賣到二十塊,還能賣到清遠、廣州的超市。不過還是有瓶頸,一是沒自己的銷售渠道,隻能靠經銷商,利潤被壓了不少;二是沒懂電商的人,現在年輕人都喜歡在網上買東西,咱們想搞直播帶貨,卻沒人會操作。”
“這個問題我已經跟省農科院和省電商協會溝通過了。”趙東來接過話頭,“下個月省農科院會派一位專家駐點陽山,指導咱們改進養殖技術,提高陽山雞的品質;省電商協會也會派老師來,給農戶做直播帶貨培訓,首批篩選20名年輕人,免費教學,幫咱們打開線上銷路。”
林國棟聽得滿意,轉頭對身邊的人說:“陽山這個模式可以推廣,既抓產業發展,又抓農戶增收,還能解決就業,是個良性循環。回去後,你們把陽山的做法整理成材料,報給省委,我會建議把陽山列為全省縣域產業發展的試點縣,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離開合作社,一行人回到加工集中區,開始正式的專題匯報。李澤嵐沒準備冗長的ppt,而是拿著農戶的訴求台賬、收成賬本、補償協議,站在展板前,一條一條說實績:“高標準農田目前覆蓋全縣80的耕地,帶動2000戶農戶增收,平均每畝增產21,其中江英鎮試點地塊增產23;陽山雞合作社現有社員56戶,今年預計出欄3萬隻,比去年翻了一倍,產值可達600萬元;加工集中區總投資1.2億元,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的60,預計明年3月投產,投產後可解決500人就業,其中32人是失地農戶……”
每說一個數據,李澤嵐就遞上一份佐證材料——農戶簽字的確認表、銷售合同、銀行轉賬記錄,條理清晰,一目了然。林國棟聽得認真,時不時打斷提問:“高標準農田的補貼資金怎麽分配的?有沒有挪用的情況?”“陽山雞的防疫措施怎麽做的?有沒有發生過疫情?”“加工集中區的環保設備有沒有到位?會不會汙染周邊環境?”
麵對這些問題,李澤嵐都答得流利:“補貼資金由縣財政專戶管理,專款專用,每一筆支出都有農戶簽字和鄉鎮審核,縣審計局每月審計一次,確保沒挪用;陽山雞的防疫由縣畜牧局負責,每隻雞都有防疫檔案,定期接種疫苗,去年至今沒發生過疫情;加工集中區的環保設備已經安裝完畢,包括汙水處理站和廢氣處理設備,通過了市環保局的驗收,不會汙染周邊環境。”
趙東來在旁邊適時補充政策背景:“這些工作能順利推進,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出台後,咱們陽山抓住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機遇,申請了2000萬元的專項補貼,還爭取到了珠三角產業協作的名額,為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兩人配合得默契,完全看不出是剛搭檔不到一個月的班子。匯報結束後,林國棟總結時說:“這次來陽山,有三個沒想到:一是高標準農田的實效這麽明顯,數據真實,農戶滿意;二是農戶的參與度這麽高,從種植到養殖,都積極主動,不是‘要我幹’,而是‘我要幹’;三是新班子的協作這麽順暢,書記抓總、縣長抓落實,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沒有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
“回去後,我會把陽山的情況向省委匯報,建議把你們的經驗在全省推廣。另外,省農業廳也會幫你們對接珠三角的超市資源,下個月就安排你們去廣州、深圳的連鎖超市洽談供貨事宜,爭取把陽山雞和西洋菜推出去,讓更多人知道陽山的優質農產品。”林國棟站起身,跟李澤嵐、趙東來握手,“你們做得很好,繼續加油,別辜負了省裏的期望。”
送走調研組,李澤嵐和趙東來站在加工集中區的工地上,看著遠處的農田和合作社,都鬆了口氣。老周、王建國、李大爺他們圍過來,七嘴八舌地問:“專家們滿意不?以後咱們的農產品真能賣到珠三角去?”
“滿意!肯定能賣到珠三角去!”李澤嵐笑著說,“林廳長說了,下個月就安排咱們去對接超市,到時候你們種的西洋菜、養的陽山雞,就能擺到廣州、深圳的超市貨架上,賣個好價錢!”
農戶們都笑了,工地上響起陣陣歡呼聲。李大爺拉著李澤嵐的手,激動地說:“縣長,真是太謝謝您了!要是沒有您,咱們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我一定好好幹,不辜負您的期望!”
“大爺,這都是咱們一起努力的結果,沒有你們的支持,咱們的產業也發展不起來。”李澤嵐拍了拍李大爺的手,“以後有什麽困難,隨時跟我說,咱們一起解決。”
趙東來看著這一幕,笑著對李澤嵐說:“走,回縣委開個短會,把林廳長提的建議梳理下,下周就安排人去珠三角對接超市,別讓農戶等急了。”
兩人回到縣委,直接去了會議室。趙東來打開筆記本,把林國棟的建議列成清單:“第一,下周安排縣農業農村局的同誌,去廣州、深圳對接三家連鎖超市,分別是華潤萬家、沃爾瑪和永旺,重點談供貨規格、運輸時效和結算方式,爭取簽訂長期供貨協議;第二,月底前落實省農科院專家的駐點時間,同步聯合縣人社局,啟動直播帶貨培訓,首批篩選20名農戶,優先選擇有電商基礎、年輕的農戶;第三,下季度新增5個陽山雞養殖示範戶,由合作社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縣財政給予每畝500元的養殖補貼,帶動更多農戶加入合作社。”
李澤嵐在旁邊拿過清單,補充道:“我明天就跟縣財政和交通部門對接,把超市供貨的運輸補貼和培訓資金提前申請下來,確保資金到位不耽誤進度。另外,老張家的新雞棚下周就能完工,我後天去現場看看,幫他把溫控設備調試好,趕在月底前進新苗,別耽誤了下一批雞的養殖。”
“還有,補償協議的簽訂情況,你讓鄉鎮每周報一次進度,確保月底前32戶失地農戶都能上崗,不能出現‘簽了協議沒崗位’的情況。”趙東來在清單上添了一條,“另外,高標準農田的後續管理也要跟上,讓鄉鎮安排專人負責灌溉設備的維護,別讓設備壞了影響種植。”
兩人正說著,趙東來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響了。他拿起電話,說了兩句,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時不時點頭,掛了電話後,笑著對李澤嵐說:“是省委組織部的電話,他們說咱們這次調研的材料,已經被列為全省縣域產業發展的典型案例,要印發給各個市縣學習。還特意提了你的統籌能力,說你既懂基層,又會抓產業,是個難得的年輕幹部,看來後續可能有新的安排。”
李澤嵐愣了愣,沒想到省裏會這麽快注意到他:“書記,這都是咱們一起努力的結果,沒有您的支持,我也做不好這些工作。”
“你不用謙虛,你的能力省裏看在眼裏。”趙東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幹,未來是你的”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