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方向
字數:9797 加入書籤
“陳縣長,快坐。”李澤嵐聽到腳步聲,從文件堆裏抬起頭,指了指對麵的沙發,順手把桌上的搪瓷杯往他那邊推了推,“剛泡的熱茶,你嚐嚐,還是上次你給我的那個‘張北蓧麥茶’,喝著暖身子。”
陳明笑著接過杯子,指尖觸到杯壁的暖意,心裏也跟著熱乎起來。他剛從老城區回來,褲腳還沾著點泥土——上午去查看主街的管網情況,蹲在下水道口跟施工隊聊了半天,這會兒膝蓋還隱隱發酸。“李書記,您找我來,是要聊那幾個重點工作的事吧?”他開門見山,知道李澤嵐不是個喜歡繞彎子的人。
“對,先私下跟你碰碰頭,咱們倆把思路捋順了,下午上常委會才好跟大家統一口徑。”李澤嵐說著,從抽屜裏拿出一疊整理好的文件,輕輕放在茶幾上。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文件上,把標題照得清清楚楚:《張北縣老城區微改造實施方案草案)》《城南農產品加工工業園招商及建設規劃》《張北草原音樂節品牌打造及配套發展方案》《2013年張北縣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工作要點》。
陳明拿起文件,一頁一頁仔細翻看著,指尖在字裏行間輕輕劃過,時不時停下來皺皺眉,又很快舒展開。李澤嵐沒催他,隻是坐在一旁喝茶,目光落在牆上的張北縣地圖上,眼神沉靜。
過了約莫一刻鍾,陳明把最後一份文件放下,端起搪瓷杯喝了口茶,語氣裏帶著點感慨:“李書記,這四個方案,真是把張北的‘痛處’和‘潛力’都摸透了。老城區改造、工業園建設、音樂節打造,都是咱們想幹卻沒敢放開手腳幹的事;黨風建設這塊,更是說到了點子上——要是幹部隊伍鬆鬆垮垮,再好的方案也落不了地。”
“你能認可就好。”李澤嵐笑了笑,身體微微前傾,“我來張北這半個月,沒去鄉下,就圍著縣城和周邊轉,跟商戶、居民、遊客聊了不少。老城區的大爺大媽說‘下雨就怕家裏進水’,菜農抱怨‘蔬菜賣不上價’,遊客覺得‘來了沒的玩’,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需求。咱們當幹部的,就是要解決這些需求。”
他拿起《老城區微改造方案》,指尖在“微改造”三個字上敲了敲:“這個方案的核心是‘不搞大拆大建’。你也知道,老城區的居民大多是老人,一輩子住在這兒,舍不得搬。咱們就從‘小處著手’:第一,先把主街的管網換了,下月底前必須完成,今年雨季不能再讓老百姓家裏進水;第二,規整商鋪招牌,但不搞‘一刀切’,像‘老王麵館’‘張記雜貨鋪’這些老字號,招牌字體和顏色保留原樣,隻幫他們加固、翻新;第三,在街角建三個小廣場,不用太大,擺上石凳、裝上天幕,老人能乘涼,小孩能玩耍,冬天還能當臨時集市。”
“您考慮得太細了。”陳明接過話頭,“我之前也跟老城區的商戶聊過,他們不是反對改造,是怕改造影響生意,還怕把‘老味道’改沒了。您這個‘微改造’的思路,正好說到他們心坎裏。不過有個問題,管網改造需要資金,咱們財政……”
“資金的事我來想辦法。”李澤嵐打斷他,語氣很篤定,“我已經跟市裏住建局的周局長聯係過了,他們今年有‘老舊城區改造專項基金’,專門扶持像咱們這樣的縣城。咱們把方案做細,把老百姓的訴求寫清楚,爭取拿個300萬下來;剩下的資金,從老城區臨街商鋪的租金收益裏補——改造後商鋪環境好了,客流量肯定增加,租金漲個10,商戶們也能接受,一年就能多收200萬,夠覆蓋後期維護費用了。”
他從桌上拿起一份《商鋪租金統計》:“你看,這是呂方整理的,老城區120家臨街商鋪,去年平均租金是2000塊一個月,改造後漲到2200,問題不大。我已經讓呂方跟幾家大商戶溝通過了,他們都同意。”
陳明心裏的石頭落了一半,笑著說:“有您牽頭對接資金,這事就好辦多了。那老城區改造的具體執行,您打算讓誰負責?”
“你來牽頭。”李澤嵐毫不猶豫,“你在張北待了五年,老城區的商戶、居民都認識你,說話有分量。遇到居民不理解的,你親自去談;商戶對招牌整改有意見的,你跟他們算‘客流賬’;要是施工隊跟居民起了矛盾,你去調解。總之,就是要把‘好事辦好’,不能因為改造引發新的矛盾。”
“行,您放心,我肯定把這事幹好。”陳明鄭重點頭,“我這就安排住建局和街道辦,下周組織居民代表座談,把方案跟大家講清楚,收集收集意見,再修改完善一下,下月底前準時動工。”
“好。”李澤嵐點點頭,又拿起《城南農產品加工工業園方案》,“接下來聊聊工業園的事。城南那片地,離高速口就5公裏,地勢平坦,現在都是零散的耕地和荒地,正好用來建工業園。咱們不搞大而全,就做‘小而精’,重點招兩類企業:一類是蔬菜深加工企業,把咱們的供京蔬菜做成淨菜、脫水蔬菜、蔬菜汁,提高附加值;另一類是包裝材料企業,蔬菜運輸需要的泡沫箱、保鮮袋、紙箱,咱們自己能生產,還能省一筆成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工業園的事,我之前也跟招商局聊過,就是怕招不來企業。”陳明有些猶豫,“咱們之前建的那個工業園,因為沒配套、沒政策,入駐的企業不到10家,都是小作坊,怕這次再建一個,還是‘空殼子’。”
“這次不一樣,咱們‘築巢引鳳’。”李澤嵐語氣很堅定,“第一步,先建3棟標準廠房,層高5米,承重10噸,能裝下大型生產線;再建一棟員工宿舍,帶食堂和活動室,企業拎包就能入駐;第二步,給足政策優惠,入駐企業前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後兩年減半征收;物流費用縣裏補貼30,補三年;要是企業能帶動本地就業,每帶動一個就業崗位,再補貼500塊;第三步,精準招商,重點對接北京的企業——北京現在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有外遷需求,咱們有土地、有政策、有原料,正好能承接。”
他從抽屜裏拿出一份《北京企業名單》:“你看,這是我讓呂方篩選的,10家北京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有3家是做蔬菜深加工的,2家是做包裝材料的,都是行業內的小龍頭。下周我帶著招商局的人去北京,當麵跟他們談,爭取把意向定下來。”
陳明看著名單上的企業名稱,眼睛亮了起來:“有您牽頭去談,這事就有譜了。那工業園的建設和土地流轉,您打算讓誰負責?”
“還是你牽頭。”李澤嵐說,“我去北京談招商,你在家盯著兩件事:一是工業園的規劃,讓國土局盡快把土地性質變更的手續辦了,把規劃圖做出來,下月初就動工建廠房;二是土地流轉,城南那幾個村的耕地,要跟村民談流轉,每畝地一年給1200塊租金,比他們自己種地賺得多。要是有老農戶舍不得土地,你去跟他們算‘經濟賬’:流轉後不用種地,還能拿到租金,要是願意去工業園上班,一個月還能賺3000塊,比種地劃算多了。”
“土地流轉的事,我已經讓國土局先跟村裏通了氣。”陳明說,“城南村的村支書跟我關係不錯,他說村裏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耕地本來就零散種植,流轉意願挺高。就是有幾個老農戶,一輩子跟土地打交道,舍不得,我打算這周末去村裏開個動員會,把工業園的規劃圖給他們看,再請周邊工業園的老員工來現身說法,肯定能做通工作。”
“好,就這麽辦。”李澤嵐滿意地點頭,又拿起《張北草原音樂節方案》,“最後聊聊音樂節的事。這幾天我去中都草原轉了轉,遊客不少,但都是‘一日遊’,看完草原就走,留不下消費。我的想法是,把‘中都草原音樂節’和零散的草原旅遊項目整合起來,打造成一個品牌——‘張北草原音樂節’,讓遊客‘留下來、住下來、玩得好’。”
“音樂節?之前也有人提過,就是沒搞起來。”陳明有些疑惑,“怕投入大,收不回成本,而且咱們沒做大型活動的經驗,萬一搞砸了,影響不好。”
“要搞就搞高端的,找專業團隊操盤。”李澤嵐說,“我已經聯係了北京的‘麥田音樂節’團隊,他們是國內做音樂節的老牌團隊,操盤過很多大型活動,經驗豐富。他們願意來幫咱們策劃,隻要咱們提供場地和基礎配套。咱們要做的,一是建露營基地,在草原上劃一片200畝的區域,建100頂星空帳篷、50間木屋民宿,遊客可以自帶帳篷,也可以住咱們的帳篷和民宿;二是配套演藝活動,白天搞馬術表演、草原風箏賽、蓧麥製作體驗,晚上辦音樂節,邀請幾個知名歌手壓軸,比如許巍、樸樹,他們的風格跟草原音樂節很搭;三是開發文創產品,把張北的蓧麥、胡麻油、壩上羊肉做成禮盒,印上‘張北草原音樂節’的ogo,遊客能當伴手禮帶回去。”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而且音樂節能帶動周邊產業發展。菜農的蔬菜能供應景區食堂和民宿,牧民的羊肉能賣給餐館,村民還能開觀光車、做導遊、賣土特產,一舉多得。我算了筆賬,首屆音樂節預計吸引5萬遊客,按每人消費500塊算,就能帶動2500萬的收入,比咱們全年的旅遊收入還高。”
陳明徹底被說服了,興奮地說:“這主意太好了!既能打響張北的名氣,又能帶動老百姓增收。那音樂節的具體執行,您打算怎麽安排?”
“我負責對接北京的策劃團隊和明星資源,把‘張北草原音樂節’的品牌打響。”李澤嵐說,“你負責場地建設、周邊民宿動員、交通疏導。露營基地的水電接入,要協調供電所和水利局,下月底前必須完成;周邊民宿要動員村民參與,縣裏給補貼,按床位補貼,每個床位補貼1000塊,裝修得好的還能多補點;交通疏導要跟交警隊對接,在高速口和景區門口設臨時停車場,安排交警疏導交通,避免擁堵。要是部門之間推諉扯皮,你去調解,就說這是全縣的重點項目,誰都不能拖後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已經讓文旅局牽頭,成立了個專項小組,每周開一次協調會,哪個環節卡殼,當場拍板解決。”陳明說,“民宿試點選了10家,補貼政策一公布,好多村民都主動來谘詢了。我這就跟交警隊和供電所對接,確保下月底前完成場地配套。”
聊完三個發展項目,李澤嵐拿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工作要點》,語氣嚴肅了幾分:“發展的事聊完了,咱們再聊聊黨風建設。這幾年張北發展慢,除了底子薄,幹部作風也是個問題——有的幹部‘躺平’不作為,有的推諉扯皮,還有的在項目上打‘小算盤’。要是不把作風整頓好,再好的項目也容易出問題。所以這次,咱們要把黨風建設和項目推進綁在一起,兩手抓、兩手硬。”
陳明點點頭:“您說得對。之前老城區改造提了好幾次,都因為幹部推諉扯皮沒辦成;工業園招商,也有幹部收了企業的好處,把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招進來,最後成了‘空殼子’。這次必須嚴抓。”
“所以我提了三個重點。”李澤嵐說,“第一,整頓幹部作風。針對‘躺平式幹部’‘推諉扯皮’問題,你在項目推進中多觀察,要是發現哪個幹部‘出工不出力’,比如在老城區改造中敷衍了事,或者在工業園招商中不作為,及時跟我說,該調整的調整,該批評的批評,絕不姑息。”
“第二,完善監督機製。咱們在三個項目上都設‘廉政監督員’,從縣紀委和群眾代表裏選,每個項目選2名,全程盯著資金使用、工程招標、政策落實。你在執行中要是發現招標有貓膩,或者資金使用不規範,別護短,直接移交縣紀委——寧可項目慢一點,也不能出廉政問題。”
“第三,常態化警示教育。每月組織項目負責人看警示教育片,尤其是跟工程建設、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相關的案例;每季度組織幹部去廉政教育基地參觀,讓他們親眼看看‘伸手必被捉’的後果,敲醒警鍾。”
“我覺得這三點很實在。”陳明說,“我在項目推進中,會同步留意幹部作風,要是發現哪個環節有廉政風險,第一時間跟您和張莉部長溝通。絕不因為怕得罪人,就放任不管。而且我建議,把黨風建設的成效和幹部的績效考核掛鉤,做得好的優先提拔,做得不好的取消評優資格,這樣才能調動幹部的積極性。”
“這個建議好。”李澤嵐笑著說,“就按你說的,把黨風建設和績效考核掛鉤。這事我讓張莉部長牽頭,下周就把考核細則做出來。”
兩人又聊了半個多小時,從項目的時間節點到責任分工,從幹部的監督考核到群眾的意見收集,把每個細節都捋得清清楚楚。臨走時,李澤嵐拍了拍陳明的肩膀:“陳縣長,張北的發展,就靠咱們倆帶頭幹了。我定方向、找資源,你抓執行、解矛盾,咱們擰成一股繩,肯定能把張北變個樣。”
“您放心,我肯定跟您好好配合,絕不拖後腿。”陳明用力點頭,拿起四份文件,腳步輕快地離開了辦公室。
看著陳明的背影,李澤嵐拿起手機,給縣紀委書記張莉打了個電話:“張書記,下午常委會,咱們重點討論黨風建設的事,你準備一下,把工程建設領域的典型案例梳理梳理,會上跟大家講講。”
下午三點,縣委常委會準時召開。會議室裏,長條會議桌被陽光照得亮堂堂的,11位常委圍坐在一起,手裏都拿著四份方案,神情專注。
“今天召集大家開這個會,主要是討論張北接下來的重點工作方向。”李澤嵐坐在主位,開門見山,“這半個月,我和陳縣長圍繞縣城發展和幹部作風,梳理了四個重點方案,今天跟大家一起討論,爭取統一思路,盡快推進。下麵,先請陳縣長介紹一下三個發展項目的具體情況。”
陳明拿起《老城區微改造方案》,站起身來,走到牆邊的投影幕布前,打開了提前準備好的ppt。“老城區是咱們張北的‘根’,也是老百姓最關注的地方。這次的改造方案,核心是‘微改造’,主要包含三個方麵:一是管網改造,下月底前完成主街的水管、電線更換,解決雨季積水問題;二是街道規整,統一商鋪招牌的風格,但保留老字號的特色字體和顏色;三是增設便民設施,在主街的三個街角建小廣場,配備石凳、天幕和健身器材。”
ppt上出現了老城區的現狀照片和改造效果圖:現狀照片裏,電線像蜘蛛網一樣掛在屋簷下,牆麵斑駁,街道狹窄;改造效果圖裏,電線入地,牆麵刷成了米白色,商鋪招牌整齊劃一卻各有特色,街角小廣場上老人們在聊天,孩子們在玩耍。
“大家可以看看,改造後的老城區,既保留了‘老味道’,又解決了實際問題。”陳明指著效果圖說,“資金方麵,咱們爭取市裏的專項基金300萬,剩下的從商鋪租金收益裏補充,不增加財政負擔。目前住建局已經完成了勘測,下周組織居民代表座談,收集意見後修改完善,下月底前準時動工,預計國慶節前完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有個問題。”常委、宣傳部部長王麗舉手提問,“老城區的老字號商鋪,招牌風格統一後,會不會影響他們的辨識度?比如‘老王麵館’,現在的招牌是手寫的,很有特色,統一後會不會失去原來的味道?”
“這個問題我們考慮到了。”陳明笑著回應,“方案裏明確了,老字號商鋪的招牌字體和顏色保留原樣,咱們隻負責加固、翻新,還會在招牌旁邊加一個‘張北老字號’的標識,既整齊又有特色。我已經跟‘老王麵館’的王老板聊過了,他很同意。”
王麗點點頭:“那就好,既要整齊劃一,也要保留特色,這樣才能吸引遊客。”
“接下來聊聊城南農產品加工工業園的事。”陳明切換ppt,屏幕上出現了城南區域的衛星圖和工業園規劃圖,“工業園選址在城南,離高速口5公裏,總麵積500畝,重點招兩類企業:蔬菜深加工和包裝材料企業。咱們給的政策很優惠:前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後兩年減半;物流費用補貼30;帶動就業的,每個崗位補貼500塊。下周李書記會帶著招商局的人去北京對接企業,預計能引進35家企業。”
“工業園的標準廠房什麽時候動工?”常委、常務副縣長王強問,“要是企業來了,廠房還沒建好,就麻煩了。”
“下月初就動工。”李澤嵐接過話頭,“我已經跟國土局交代了,本周內完成土地性質變更和預審,住建局同步出廠房設計圖,下月初正式動工建3棟標準廠房和1棟員工宿舍,年底前完工,不影響企業入駐。”
王強點點頭:“進度要抓緊,招商和建設同步推進,才能讓企業放心。”
陳明繼續介紹:“最後是張北草原音樂節的事。咱們聯合北京麥田團隊策劃,8月份舉辦首屆音樂節,邀請許巍、樸樹等歌手壓軸。同時建200畝的露營基地,配套馬術表演、蓧麥製作體驗等活動,開發文創產品。預計吸引5萬遊客,帶動旅遊收入2500萬。目前場地選址已經完成,下月底前完成水電接入,6月份啟動露營基地建設。”
“音樂節的安全保障怎麽安排?”常委、政法委書記趙剛問,“5萬遊客,安全是大事,不能出問題。”
“安全保障由政法委牽頭,公安局、交警隊、應急管理局配合。”李澤嵐說,“公安局安排足夠的警力維持秩序,交警隊負責交通疏導,應急管理局準備應急物資和醫療隊伍,確保萬無一失。趙書記,這事就靠你多費心了。”
“放心吧李書記,我肯定把安全保障工作做好。”趙剛鄭重點頭。
三個發展項目介紹完,常委們紛紛發言,提出了一些細節性的建議,李澤嵐和陳明一一回應,把方案修改得更完善了。
“發展項目就討論到這,大家都沒意見了吧?”李澤嵐環顧四周,見沒人再發言,便拿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工作要點》,“接下來咱們聊聊黨風建設。發展的同時,作風建設不能鬆,不然再好的項目也容易出問題。我提三點要求,跟大家一起討論。”
“第一,整頓幹部作風。”李澤嵐語氣嚴肅,“針對項目推進中可能出現的‘躺平式幹部’‘推諉扯皮’問題,由陳縣長牽頭排查,對不作為、慢作為的幹部,及時調整崗位;對推諉扯皮的,全縣通報批評。咱們要讓幹部知道,幹好幹壞不一樣。”
“第二,完善監督機製。”他繼續說道,“在老城區改造、工業園建設、音樂節三個項目上,各設2名廉政監督員,從縣紀委和群眾代表中選拔,全程監督資金使用、工程招標、政策落實。監督員有權查閱項目資料,發現問題直接向縣紀委報告,絕不護短。”
“第三,常態化警示教育。”李澤嵐說,“每月組織項目負責人看警示教育片,重點看工程建設、土地流轉領域的案例;每季度組織幹部去廉政教育基地參觀,讓他們受警醒、明底線。張莉書記,這事就靠你牽頭了。”
“好的李書記。”常委、縣紀委書記張莉站起身,“我們已經梳理了10個工程建設領域的典型案例,下周就能組織第一次警示教育。監督員選拔也會嚴格把關,確保能真正發揮作用。而且我建議,在項目資金使用上,實行‘專款專用、專賬核算’,每筆支出都要經過紀委審核,從源頭上杜絕腐敗。”
“這個建議很好。”李澤嵐點頭,“就按你說的,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專賬核算’,紀委全程審核。”
“我補充一句。”陳明說,“在項目推進中,我會同步留意幹部作風和廉政風險,要是發現哪個環節有問題,第一時間跟李書記和張莉書記溝通。而且我建議,把黨風建設的成效納入幹部績效考核,做得好的優先提拔使用,做得不好的取消評優資格,這樣才能調動幹部的積極性。”
“同意。”常委們紛紛點頭。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常委們圍繞黨風建設的細節展開討論,確定了監督員的選拔標準、警示教育的具體安排、績效考核的細則,把每個環節都落到了實處。
最後,李澤嵐做總結發言:“今天的常委會,咱們確定了張北接下來的‘施工圖’:發展上,抓老城區改造、工業園建設、音樂節打造,三個項目同步推進;作風上,抓幹部整頓、監督機製、警示教育,跟項目推進綁在一起。陳縣長牽頭抓發展項目的執行和矛盾調解,我抓黨風建設和資源對接,各位常委按分工配合。咱們要擰成一股繩,既要把項目幹成,讓老百姓受益;也要把隊伍帶好,讓幹部幹淨幹事。我相信,隻要咱們齊心協力,張北肯定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下午五點,常委會結束。常委們拿著修改後的方案離開會議室,臉上都帶著期待的神情。陳明走到李澤嵐身邊:“李書記,我這就去安排老城區居民座談和工業園土地預審,爭取盡快動起來。”
“好,有問題隨時溝通。”李澤嵐點頭,看著陳明的背影,又拿起黨風建設方案,在“監督員選拔”那一條旁畫了個圈——張北的發展,既要快馬加鞭,也要步步紮實,隻有這樣,才能讓這座小城真正煥發生機,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