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調離

字數:5226   加入書籤

A+A-


    張北的秋老虎還沒散盡,拆遷工作剛一收尾,縣委辦公樓的會議室裏就彌漫著一股沉靜的嚴肅。李澤嵐坐在主位上,指尖輕輕叩著桌麵,目光掃過麵前的拆遷工作總結報告,最後落在坐在對麵的陳明身上。
    “拆遷這三個月,王啟年和李明的表現,你怎麽看?”李澤嵐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陳明放下手中的茶杯,身體微微前傾:“王啟年敢打敢衝,東河村那幾戶‘釘子戶’,是他帶著施工隊連夜守在村口,硬生生磨下來的;李明心思細,西坡村趙強的養豬場搬遷,他跑了八趟,不僅協調了新場地,還幫著聯係了飼料供應商,把損失降到了最低。論執行力,倆人都沒問題。”
    “但也得罪了不少老百姓。”李澤嵐打斷他,翻開報告裏夾著的幾張信訪記錄,“東河村老周,到現在還在信訪局鬧,說王啟年‘逼他搬家’;北崗村孫老三,上個月還堵在縣政府門口,要找李明要‘說法’。拆遷這活兒,本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可這‘前人’要是把人都得罪光了,咱們後續的工作怎麽開展?”
    陳明沉默了。他不是沒聽到過這些議論,老城區的茶館裏,常有村民念叨“王啟年太凶”“李明看著和氣,實則幫著縣裏壓人”。這些話雖沒傳到縣委會議上,卻像一層薄霜,敷在老百姓對幹部的信任上。
    “拆遷是硬骨頭,必須有人啃。”李澤嵐靠在椅背上,目光望向窗外的老槐樹,“但啃完骨頭,不能讓啃骨頭的人站在風口浪尖。王啟年急功近利,為了進度差點和村民動手;李明雖然穩,但也有村民說他‘和稀泥’,兩邊都不討好。這倆人,能力有,但心性還得磨。”
    陳明心裏一動,隱約猜到了李澤嵐的想法:“您是想……調整他們的崗位?”
    “不是調整,是‘避避風頭’。”李澤嵐語氣篤定,“老城區改造後續要做文旅開發,工業園還要引進新項目,這倆塊都是要和老百姓、企業家打交道的,要是讓剛得罪了人的幹部去牽頭,老百姓心裏有疙瘩,工作不好推進。把他們調到閑職上,一來能讓老百姓的情緒緩一緩,二來也看看他們的成色——要是真有本事,就算在閑職上也能做出動靜;要是沉不住氣,那也說明他們擔不起更重的擔子。”
    這個思路,和陳明不謀而合。他點頭道:“您考慮得周全。王啟年懂工程,之前在住建局待過,調到縣誌辦負責檔案整理,不算屈才;李明擅長和人打交道,文旅局的檔案管理和基層調研工作,正好適合他。這倆崗位看似清閑,實則都是需要沉下心來做的活兒,正好磨磨他們的性子。”
    “就這麽定了。”李澤嵐拿起筆,在報告上簽下名字,“常委會上我會提,你這邊先和倆人通個氣,把道理說透,別讓他們覺得是被‘貶’了。”
    兩天後,縣委常委會如期召開。會議室裏坐滿了常委,李澤嵐率先拋出議題:“今天重點議一下拆遷工作後續的幹部調整問題。王啟年、李明同誌在拆遷中表現突出,執行力強,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王啟年工作方法簡單,群眾意見較大;李明雖然穩妥,但魄力不足,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不夠果斷。”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考慮到老城區後續要推進文旅開發,需要群眾基礎好、善於溝通的幹部牽頭,我建議暫時將王啟年同誌調任縣誌辦副主任,負責全縣曆史文化資料整理;李明同誌調任文旅局副局長,分管檔案管理和基層文化調研。這兩個崗位雖然不直接參與重點項目,但事關張北文化傳承和文旅發展的基礎,同樣重要。”
    “我同意李書記的意見。”陳明立刻表態,“拆遷工作中,兩位同誌確實付出了很多,但群眾的反饋我們不能忽視。將他們調到閑職,既是讓他們避避風頭,也是給他們一個沉澱和學習的機會。縣誌辦的資料整理,能幫王啟年補補‘文化課’,了解張北的曆史底蘊;文旅局的基層調研,能讓李明更深入地了解群眾需求,為後續工作積累經驗。”
    其他常委也紛紛發言,有人提出“擔心兩位幹部有情緒”,也有人覺得“這樣的調整能更好地優化幹部結構”。最終,經過討論,常委會一致通過了對王啟年和李明的崗位調整決定。
    消息傳到王啟年和李明耳裏時,倆人的反應截然不同。
    王啟年正在拆遷辦收拾東西,聽到調任通知的那一刻,手裏的文件夾“啪”地掉在地上。“縣誌辦?那不是快退休的人待的地方嗎?”他衝進陳明的辦公室,臉色漲得通紅,“陳縣長,我在拆遷辦沒日沒夜地幹,東河村的硬骨頭是我啃的,北崗村的孫老三是我壓下去的,怎麽到頭來把我調到那種閑地方?”
    陳明坐在辦公桌後,平靜地看著他:“王啟年,你先冷靜點。這次調整,不是對你工作的否定,而是組織對你的考驗。拆遷工作你做得不錯,但群眾意見也不小,東河村老周天天去信訪局,你知道嗎?縣誌辦雖然清閑,但負責整理張北的曆史資料,老城區要搞文旅開發,這些資料都是基礎。你懂工程,但對張北的文化底蘊了解不夠,去縣誌辦好好學學,對你以後的發展有好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考驗?我看就是卸磨殺驢!”王啟年依舊不服氣,“李明不也被調了嗎?他也得罪人了,憑什麽我倆都得去閑職?”
    “李明比你沉得住氣。”陳明歎了口氣,“你要是真有本事,就算在縣誌辦也能做出成績。李書記說了,隻要你能沉下心來,把曆史資料整理好,將來有合適的崗位,肯定會考慮你。”
    王啟年還想說什麽,卻被陳明的眼神堵了回去。他知道再爭也沒用,隻能氣衝衝地回到拆遷辦,把東西胡亂塞進紙箱,摔門而去。
    而李明接到通知時,正在老城區走訪商戶。張老爺子拉著他的手,說想在音樂節結束後開個手工藝品店,問他能不能幫忙協調店麵。掛了電話,李明愣了愣,隨即平靜地對張老爺子說:“張大爺,您放心,店麵的事我記著,就算我調去了文旅局,也會幫您協調。”
    回到縣委,李明找到陳明。“陳縣長,我服從組織安排。”他的語氣很平靜,“隻是不知道文旅局的檔案管理工作,具體要做些什麽?”
    陳明看著他,滿意地點點頭:“李明,你能沉得住氣,很好。文旅局的檔案管理,不僅要整理舊檔案,還要做基層文化調研,了解老百姓對文旅發展的需求。老城區的文旅開發是縣裏的重點工作,這些調研資料很重要。你在拆遷時和老百姓打交道多,做這項工作最合適。”
    “我明白了。”李明點點頭,“我會好好幹的,爭取盡快熟悉工作,為後續的文旅開發提供支持。”
    從陳明的辦公室出來,李明沒有絲毫抱怨,而是直接去了文旅局報到。文旅局局長笑著對他說:“李副局長,歡迎你來。咱們局裏的檔案庫都快成‘雜貨間’了,你來了正好幫著整理整理,還有基層調研的事,也得靠你多跑跑路。”
    “局長放心,我一定盡快上手。”李明笑著應下,當天就紮進了檔案庫。
    而王啟年到縣誌辦報到後,整個人都像霜打的茄子。縣誌辦主任是個頭發花白的老人,見他來了,笑著說:“王副主任,來了就好。咱們這兒沒什麽急事,主要就是整理這些舊資料,你先看看,有不懂的問我。”
    王啟年看著堆在牆角的舊檔案,心裏一陣煩躁。他敷衍地應了一聲,拿起一本《張北縣鄉土誌》,翻了沒幾頁就扔在桌上,趴在那裏發呆。接下來的幾天,他每天按時上下班,卻什麽都不做,要麽趴在桌上睡覺,要麽就出去閑逛,把縣誌辦當成了“養老院”。
    李明則完全不同。他每天早早來到文旅局,先去檔案庫整理舊檔案。那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城區規劃圖、文化普查記錄,紙張已經泛黃發脆,他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把圖紙鋪平,逐頁掃描錄入係統,還按照“街巷”“建築”“民俗”分類整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電子檔案庫。
    整理完檔案,他又開始跑基層調研。每天都泡在老城區的街巷裏,和商戶、居民聊天,了解他們對文旅發展的想法。張老爺子想開店,他幫著協調了一間閑置的老鋪麵;王老板的麵館想推出“老城區特色麵”,他幫著聯係了文化部門,給麵條起了個有曆史底蘊的名字;還有些居民想做導遊,他記在本子上,打算向縣裏申請組織導遊培訓。
    陳明偶爾會去看看倆人的工作情況。看到王啟年在縣誌辦發呆,他隻能歎氣;看到李明在檔案庫忙碌,或者在老城區和老百姓聊天,他心裏很欣慰,回去後就把這些情況匯報給李澤嵐。
    “李明這孩子,果然沒看錯。”李澤嵐聽完匯報,笑著說,“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就算在閑職上也能找到事情做。王啟年要是能有他一半的心態,也不至於這樣。”
    “是啊,”陳明點點頭,“不過王啟年也不是無可救藥,隻是暫時轉不過彎來。等他想通了,應該也能做出成績。”
    李澤嵐點點頭:“再等等看。拆遷得罪了老百姓,讓他們在閑職上待著,既是給老百姓一個台階,也是給他們一個機會。要是他們能在閑職上崛起,證明他們不僅有能力,還有心性,到時候再重用,老百姓也能接受;要是沉不住氣,那也說明他們擔不起更重的擔子,留在閑職上也不算浪費。”
    時間一天天過去,李明的基層調研越來越深入,他整理的電子檔案庫成了文旅局的“寶貝”,不少同事查資料都要找他;他還寫了一份《老城區文旅發展調研報告》,裏麵詳細記錄了老百姓的需求和建議,被李澤嵐在常委會上表揚了好幾次。
    而王啟年,在縣誌辦待了一個多月,終於在一次和陳明的談話後,開始嚐試著整理談話。他雖然還是有些抵觸,但也知道,要是再這樣混下去,真的就沒機會了。
    這天,李明在老城區調研時,遇到了正在整理檔案的王啟年。王啟年是被縣誌辦主任派來收集老城區曆史資料的,兩人在巷口的老槐樹下相遇,都有些意外。
    “李副局長,你也在這兒?”王啟年的語氣有些尷尬。
    “王副主任,你是來收集資料的?”李明笑著說,“正好,我這兒有一些老居民講的曆史故事,或許能幫到你。”
    王啟年愣了愣,隨即點點頭:“好啊,謝謝你。”
    兩人坐在老槐樹下,李明把調研時記錄的故事遞給王啟年,王啟年則拿出縣誌,和李明一起核對。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落在兩人身上,曾經因為拆遷工作產生的隔閡,在這一刻漸漸消散。
    李明知道,李澤嵐把他們調到閑職,不是放棄他們,而是給他們一個機會。他相信,隻要自己好好幹,總有一天能重新回到重要崗位;他也希望,王啟年能盡快調整心態,和自己一起,為張北的發展貢獻力量。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