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湧入
字數:7354 加入書籤
老城區牆根下的草芽就頂著雪沫子冒了頭,嫩得能掐出水來。可比草芽更先“冒頭”的,是縣城裏忽然多起來的外地豪車——自打老城區改造收尾、草原音樂節火出圈,再加上城東拆遷地塊平整完畢,張北就像塊剛出爐的熱燒餅,引得各路房地產開發商聞著味往這兒紮。
從省城來的“盛達地產”帶著規劃團隊住了下來,南方“恒基置業”的老總親自坐高鐵趕過來,連本地幾家小房企都湊在一起,琢磨著“抱團拿地”。縣委大院門口的保安室裏,訪客登記冊每天都記滿兩頁,保安老李逢人就說:“這陣仗,比去年音樂節時還熱鬧,就是來的人都穿得板正,看著比遊客緊張多了。”
這天早上七點半,縣委書記李澤嵐剛走進辦公樓,就被秘書小張堵在了走廊裏。“李書記,‘榮盛地產’的王總已經在接待室等了快一小時了,說有‘急事’要跟您談。”小張手裏攥著本訪客冊,眉頭皺得能夾死蚊子,“還有‘宏達置業’的劉總,剛才打電話說把‘家鄉特產’放門衛了,讓您務必收下。”
李澤嵐腳步沒停,徑直往辦公室走:“讓王總等著,按預約順序來。至於那‘特產’,讓門衛給退回去,告訴他張北沒有‘捎東西’的規矩。”
剛進辦公室坐下,門就被輕輕推開,縣長陳明走了進來,手裏還拿著份皺巴巴的信封。“李書記,你這兒也被‘圍堵’了?我剛從政府大樓過來,‘恒基置業’的張總堵在我辦公室門口,塞給我這個,打開一看,是張十萬的購物卡。”陳明把信封往桌上一放,語氣裏滿是無奈,“我給他退回去,他還跟我繞圈子,說‘陳縣長別客氣,就是點小意思’,我直接跟他說,再這樣就別談項目了,他才悻悻走了。”
李澤嵐拿起信封看了眼,隨手扔在桌角的文件堆裏:“這些開發商,還是老思路,以為靠點‘小意思’就能拿地。他們怕是沒搞明白,張北要的不是密密麻麻的高樓,是能留住根脈、讓老百姓踏實過日子的發展。”他給陳明倒了杯熱茶,“城東那塊地,挨著老城區,又靠工業園,規劃裏早就定了容積率不超過2.0,還要配建幼兒園和社區醫院,這是底線,誰都不能碰。”
陳明接過茶杯,坐在沙發上歎了口氣:“可不是嘛。昨天張總跟我說,願意捐兩百萬建‘希望小學’,條件是把容積率提到3.0。我跟他說,捐學校是好事,我們歡迎,但不能跟拿地掛鉤,他還說我‘不懂變通’。”
“變通?”李澤嵐放下茶杯,語氣沉了下來,“容積率一提,樓就高了,樓一高,采光、綠化都受影響,老百姓住得憋屈,這就是他要的‘變通’?張北的發展,不能拿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當籌碼。”他頓了頓,像是想起了什麽,“對了,最近縣裏是不是有小道消息?說我‘挑禮’,送少了看不上,送多了又沒人敢送。”
陳明愣了一下,隨即笑了:“還真有,我聽政府辦的小王說,有開發商在茶館裏議論,說‘李書記眼光高,一般的禮入不了眼’。”
李澤嵐也笑了,靠在椅背上:“這消息傳得還挺有意思。不過也沒說錯,我確實‘看不上’——送條煙、送瓶酒,就想換塊地?這是把我李澤嵐當什麽人了?真有那心思,不如把錢投在項目上,多建個便民超市,多修條健身步道,比送我什麽都強。至於送多了,幾百萬、幾千萬,他們敢送,我還不敢收呢,那是要砸了自己飯碗,虧了老百姓的信任。”
他起身走到窗邊,看著外麵剛抽芽的梧桐樹:“下午開個會,把所有想拿地的開發商都叫來,咱們公開談。把規劃要求、拿地條件、配套標準都擺到台麵上,誰符合條件誰拿,誰真心實意想做事誰來,省得一個個私下找,浪費時間還搞歪風。你是縣長,這事得跟我一起把好關。”
“我看行。”陳明立刻點頭,“公開透明,既是給開發商立規矩,也是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免得以後有人說咱們‘暗箱操作’,我這縣長的位置也坐不安穩。”
下午兩點,縣委大會議室裏擠得滿滿當當。二十多家房企的負責人坐得整整齊齊,手裏都攥著厚厚的項目方案,有的還在低聲交流,眼神裏滿是期待和緊張。李澤嵐坐在主位,陳明坐在他左手邊,身後的大屏幕上,張北城市規劃圖清晰地展現在眾人麵前,城東那塊被紅圈標注的地塊,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點。
“今天把大家叫來,就一個目的:公開、公平、公正地談張北的地產開發。”李澤嵐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會議室,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題,“在談具體項目之前,我先跟大家說三條規矩,這是底線,誰也不能破。”
他伸出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依次豎起:“第一條,規劃是底線。城東地塊,容積率嚴格控製在2.0以內,這是經過專家論證、征求過群眾意見的,誰也別想改。而且,拿地企業必須配建一所12個班的幼兒園、一個不少於1000平米的社區醫院,還要建一個2000平米的市民廣場。老城區周邊地塊,建築風格必須和老街統一,青瓦白牆,高度不能超過三層,誰要是想搞什麽‘玻璃幕牆地標’,現在就可以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話音剛落,台下就傳來一陣竊竊私語。坐在前排的“宏達置業”劉總皺著眉,悄悄跟身邊的人說:“2.0的容積率,還得配建這麽多東西,利潤可就薄了。”旁邊“盛達地產”的張總倒是沒說話,隻是低頭在筆記本上記著什麽。
李澤嵐像是沒聽見台下的議論,繼續說道:“第二條,配套是前提。誰拿地,誰負責周邊的道路、綠化和公共設施建設。小區到公交站的距離不能超過500米,每棟樓都要有無障礙設施,地下停車場必須預留充電車位。這些都要寫進合同裏,違約了怎麽辦?陳縣長,你給大家說說。”
陳明接過話頭,翻開麵前的文件:“縣裏會成立專項督查組,從項目開工到竣工,全程跟蹤。要是配套沒落實,或者質量不達標,除了按合同賠償,還會把企業納入失信名單,以後張北所有的項目,都不會再跟這家企業合作。”
這話一出,台下瞬間安靜了。之前還在嘀咕的劉總,也趕緊坐直了身子,認真聽著。
“第三條,幹淨是根本。”李澤嵐的目光掃過全場,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我知道你們在別的地方拿地,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潛規則’,但在張北,這些都沒用。別想著給我送禮,也別想著給陳縣長或者其他幹部打招呼——送少了,我看不上;送多了,你們給不起,我們也不敢收。”
他頓了頓,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繼續說道:“真要是想在張北做事,就拿出實打實的方案,說說你們能給張北帶來什麽,能給老百姓帶來什麽。別跟我談‘關係’,別跟我談‘好處’,就談項目,談規劃,談責任。”
會議室裏安靜了足足有十秒鍾,隨後,“恒基置業”的張總率先舉手:“李書記,陳縣長,我有個問題。您說的配套建設,成本確實太高了,能不能適當降低點標準?比如幼兒園建6個班,社區醫院隻建門診,這樣我們的壓力也小一點。”
“不能。”李澤嵐直接拒絕,“張北要的是長遠發展,不是一錘子買賣。現在城東片區有多少孩子?等小區建好了,入住率上來了,6個班夠嗎?社區醫院隻建門診,老人看病、孩子打針都得往縣醫院跑,多不方便?這些配套,是給老百姓的承諾,承諾了就要做到位。”
他看著張總:“你要是覺得成本高,可以聯合其他企業一起拿地,分攤成本。但標準,一分都不能降。誰要是覺得做不到,現在就可以走,沒人留你。”
張總張了張嘴,最終還是低下頭,沒再說話。
接著,本地房企聯盟的代表站了起來:“李書記,陳縣長,我們是本地企業,想拿老城區周邊的地塊。但您說建築高度不能超過三層,還得統一風格,這利潤實在太低了。我們做企業的,總得賺錢吧?”
“賺錢可以,但不能賺黑心錢。”陳明接過話頭,語氣誠懇,“老城區是張北的根,是咱們祖輩生活的地方。要是建滿了高樓,青石板路被蓋住了,老槐樹被砍了,老街的味道就沒了,遊客也不會來了,到時候你的房子賣給誰?”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我給你們算筆賬,要是按照規劃,建那種青瓦白牆的小樓,再配上文旅配套,比如在樓下開個手工藝品店,在小區裏建個老物件展示區,既能吸引遊客,也能提高房子的附加值。到時候,房子賣得好,租金也高,這不是雙贏嗎?”
本地房企代表琢磨了一會兒,點了點頭:“您這麽一說,好像也有道理。我們回去再商量商量,調整一下方案。”
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裏,開發商們陸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需求,李澤嵐和陳明都一一解答。有人問“拿地後多久能開工”,陳明說“隻要手續齊全,縣裏會開辟綠色通道,一周內就能批下來”;有人問“配套建設的標準是什麽”,李澤嵐拿出厚厚的《張北縣地產項目配套建設標準》,說“這裏寫得清清楚楚,你們可以拿回去看”。
期間,有三家房企覺得條件太嚴,悄悄離開了會議室;但大部分開發商都留了下來,有的還拿出筆和紙,當場修改起方案來。
下午四點多,會議結束了。開發商們陸續走出會議室,臉上的表情各不相同,有凝重的,有興奮的,還有的在互相交流著方案。“恒基置業”的張總走到李澤嵐和陳明身邊,遞上一份修改後的方案:“李書記,陳縣長,我回去跟團隊商量了一下,把容積率降到了1.8,還加了一個老年活動中心,您看看行不行?”
李澤嵐接過方案,陳明也湊了過來。兩人仔細翻看著,方案裏不僅寫了容積率和配套設施,還詳細說明了建築風格——青瓦白牆,坡屋頂,窗戶是木質的,和老城區的風格保持一致。
“這才像話。”李澤嵐點點頭,“張總,不是我們為難你們,是張北的老百姓不能為難。你把配套做好了,老百姓滿意了,你的項目自然能成功。”
“是啊。”陳明也笑著說,“縣裏會做好服務,隻要你們按規矩辦事,有什麽困難都可以找我們。比如施工期間需要協調水電,或者需要對接文旅資源,都可以跟政府辦聯係,我們會盡力幫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總連連點頭:“謝謝您二位,我這次是真明白了,在張北做事,就得實打實幹,不能搞那些歪門邪道。以後項目推進中,還得麻煩您二位多指導。”
送走張總,陳明看著桌上剩下的一堆方案,笑著說:“看來這三條規矩立得值,篩掉了那些想投機取巧的,留下的都是真心想做事的。以後咱們張北的地產開發,總算能走上正道了。”
“這隻是開始。”李澤嵐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陽穴,“以後不管是地產開發,還是其他項目,都要按這個規矩來。你是縣長,日常的項目督查、民生保障,還有企業服務,都得你多費心。”
“放心,我明白。”陳明點點頭,“我已經讓政府辦牽頭,成立了專項服務組和督查組。服務組負責幫企業對接手續,解決施工中的問題;督查組盯著配套建設和工程質量,絕對不讓老百姓失望。”
兩人正說著,小張敲門進來:“李書記,陳縣長,‘盛達地產’的劉總還在外麵等著,說想跟您二位再聊聊文旅配套的事。”
“讓他進來吧。”李澤嵐說。
劉總走進來,手裏拿著一份方案:“李書記,陳縣長,我聽陳縣長說,老城區周邊的項目可以結合文旅開發,覺得這個想法特別好。我們想在項目裏建一個張北民俗體驗館,展示剪紙、皮影這些非遺項目,還想跟縣裏的文旅部門合作,讓遊客能住在小區裏,體驗老城區的生活。”
陳明眼睛一亮:“這個想法好!正好,我們縣裏剛成立了老城區文旅發展辦公室,主任李明以前負責過老城區改造,對文旅開發很有經驗。我可以幫你聯係他,你們一起對接方案。”
“太好了,謝謝陳縣長!”劉總高興地說,“我們這次是真心想在張北做點事,不僅要蓋房子,還要為張北的發展出點力。”
等劉總走了,李澤嵐笑著對陳明說:“你看,隻要我們立好規矩,真心實意幫企業解決問題,還是有很多企業願意幹實事的。”
“是啊。”陳明感慨道,“以前總覺得開發商都是唯利是圖,現在看來,隻要有好的引導,他們也能成為張北發展的助力。”
接下來的幾天,張北的“三條開發規矩”就像長了翅膀,傳遍了省內外的地產圈。那些想靠送禮、走關係拿地的開發商,悄悄打了退堂鼓;而那些真心想做事的房企,卻越聚越多。有人把之前的小道消息翻了出來,不過這次沒人覺得是“挑剔”,反而都說:“李書記和陳縣長這是為老百姓守著門檻呢,這樣的官,咱們信得過。”
老城區的茶館裏,張老爺子和幾個老街坊正聊著這事。“聽說了嗎?現在來拿地的開發商,都得先簽‘承諾書’,保證不搞歪門邪道,保證配套落實到位。”張老爺子喝了口茶,笑著說,“以前總擔心拆遷後建的房子不好住,現在看來,李書記和陳縣長心裏有咱們老百姓。”
“可不是嘛。”旁邊的王老板接話,“我聽李明主任說,以後小區裏還要建民俗體驗館,到時候遊客多了,咱們的生意也能更好。”
老街坊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鬧,臉上都帶著期待。
這天上午,李明拿著一份《老城區文旅與地產結合方案》,興衝衝地來到縣委大院。他先去了陳明的辦公室,正好碰到陳明在跟督查組的人開會。
“陳縣長,您忙完了嗎?我有個方案想跟您匯報。”李明站在門口,輕聲說。
陳明看到他,笑著說:“正好,我剛開完會。進來吧,是不是關於文旅和地產結合的事?”
“是啊。”李明走進辦公室,把方案放在桌上,“我聽說‘盛達地產’想建民俗體驗館,就琢磨著把老城區的文旅資源和地產項目結合起來。比如,讓房企在小區裏預留空間,建老物件展示區、非遺工坊,再把小區的民宿和老城區的旅遊線路對接起來,這樣既能豐富社區生活,也能吸引遊客。”
陳明仔細翻看著方案,不時點頭:“這個想法很好,既利用了老城區的文旅資源,也提高了地產項目的附加值。我幫你對接幾家房企,你跟他們好好聊聊,把方案細化一下。”
“謝謝陳縣長!”李明高興地說。
“不用謝。”陳明笑著說,“這也是為了張北的發展,為了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你要是在對接過程中遇到什麽問題,隨時來找我。”
從陳明的辦公室出來,李明又去了李澤嵐的辦公室。李澤嵐看了方案,也很滿意:“你這個方案做得很紮實,以後就要這樣,多跟企業對接,多跟老百姓溝通,把好事辦好。”
李明點點頭:“我明白,我一定會好好幹,不辜負您和陳縣長的信任。”
看著李明匆匆離去的背影,李澤嵐走到窗邊,正好看到陳明從政府大樓裏出來,要去城東地塊考察。陽光灑在兩人身上,溫暖而明亮。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