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二天

字數:7472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一早,窗外的陽光透過薄紗窗簾,灑在臥室的地板上,映出一片暖黃。李澤嵐還沒完全睜開眼,就被客廳裏傳來的陣陣清脆笑聲勾走了神——那是念安的聲音,帶著孩童特有的天真爛漫,裹著晨間的清新氣息,鑽進門縫,落在耳邊格外悅耳。
    他揉了揉眼睛,起身穿上衣服,輕手輕腳地走出臥室。剛拐過客廳的拐角,就看到了一幅溫馨的畫麵:蘇明遠坐在地毯上,後背靠著沙發,手裏牽著一根細繩,細繩的另一頭係在酸棗木小木馬的韁繩上,正輕輕推著木馬前後晃動。念安穿著一身淺藍色的家居服,穩穩地坐在木馬上,小手緊緊抓著兩側的扶手,小臉蛋漲得通紅,嘴角咧到耳根,笑聲像銀鈴一樣此起彼伏,時不時還會伸出小腳丫,學著騎馬的樣子蹬幾下,惹得蘇明遠哈哈大笑。
    “爸,您怎麽來了?”李澤嵐走上前,笑著打招呼,心裏滿是意外——蘇明遠平時工作忙,很少這麽早過來,今天顯然是特意趕過來的。
    蘇明遠聽到聲音,放慢了推木馬的動作,抬頭看向李澤嵐,眼裏帶著笑意:“昨晚跟你聊完,心裏還有些話想跟你說,一早起來也沒什麽事,就過來看看念安,順便跟你好好聊聊。”他說著,鬆開手裏的細繩,摸了摸念安的頭,“念安,跟爸爸玩一會兒,爺爺跟爸爸說幾句話。”
    念安乖巧地點點頭,從木馬上滑下來,一把抱住李澤嵐的腿:“爸爸,爺爺推我騎木馬,可好玩了!你也推我!”
    “好,等爸爸跟爺爺說完話,就陪你玩。”李澤嵐彎腰摸了摸兒子的頭,看著他跑去擺弄積木,才跟著蘇明遠走到陽台。
    陽台的玻璃門關上後,客廳裏的笑聲被隔絕在外,多了幾分安靜。蘇明遠靠在陽台的欄杆上,從口袋裏掏出一盒煙,抽出一根遞給他,見李澤嵐擺手拒絕,便自己點燃,吸了一口,緩緩吐出煙圈,語氣變得鄭重起來:“澤嵐,老領導昨天晚上給我打了電話。”
    李澤嵐心裏一動,下意識地挺直了身子:“老領導他……說什麽了?”
    “他對你的評價很高。”蘇明遠看著他,眼神裏滿是讚許,“原話是‘有想法、接地氣、講政治’,這三個詞,能從老領導嘴裏說出來,不容易啊。他見多了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年輕幹部,像你這樣沉在基層幹實事,還能把握政策方向的,他很認可。”
    李澤嵐心裏一暖,一股暖流順著心口蔓延到四肢百骸。他沒想到老領導會特意給蘇明遠打電話提起這件事,這份認可,比任何榮譽都讓他覺得振奮。“都是老領導指點得好,”他誠懇地說,“跟他聊天的時候,我心裏還有些緊張,但他問的都是基層最實際的問題,聊的都是政策落地的關鍵,越聊越覺得思路清晰,也更明白以後該怎麽把政策落到實處、怎麽為老百姓做事了。”
    “老領導最看重的,就是‘講政治’和‘為人民’這兩點。”蘇明遠彈了彈煙灰,語氣嚴肅了幾分,“他跟我說,現在很多年輕幹部,學曆高、腦子活,有能力,但缺的就是‘基層曆練’和‘政治清醒’——要麽覺得基層苦、基層累,沉不下來;要麽就是幹事隻看眼前利益,偏離了政策方向。你不一樣,你在基層待了這麽多年,從鄉鎮到縣區,每一步都走得紮實,既積累了實踐經驗,又能時刻繃緊‘講政治’這根弦,知道自己為什麽幹事、為誰幹事,這就是你最大的優勢。”
    他頓了頓,又說:“老領導還提了一句,說像你這樣的幹部,應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澤嵐,組織上是不會埋沒真正幹事的人的,以後有機會,組織肯定會重點培養你。”
    李澤嵐點點頭,心裏清楚,老領導的認可既是鼓勵,更是鞭策。他認真地說:“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不管以後有沒有機會,我都會把當下的事做好,繼續紮根基層,把張北的項目盯緊,把老百姓的事辦實。張北的蓧麥產業剛有起色,配套企業還沒開工,村民的就業和增收還需要持續跟進,這些事都不能馬虎,我不能辜負老領導的期望,更不能辜負張北老百姓的信任。”
    “好,有這份心就好。”蘇明遠欣慰地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過你也要記住,‘既要低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老領導特意叮囑,年輕幹部不能隻顧著埋頭幹事,還要多關注政策動態,尤其是‘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相關的文件精神,要多學、多悟、多思考。隻有把政策學透了,才能找準工作的方向,知道勁該往哪裏使,避免走彎路、做無用功。”
    李澤嵐把這句話記在心裏,重重地點頭:“我記住了,以後我會多抽時間學習政策文件,結合張北的實際情況,把政策用活、用好,讓政策紅利真正惠及更多村民。”
    兩人在陽台聊了很久,話題從張北的產業規劃延伸到國家的鄉村振興大局,從基層幹部的成長路徑聊到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蘇明遠結合自己幾十年的工作經曆,給李澤嵐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比如如何在政策執行中平衡“全局利益”和“局部訴求”,如何在部門協調中打破“壁壘思維”,如何在麵對村民不理解時保持“耐心和同理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年我在地方工作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張北土地轉用的難題。”蘇明遠回憶道,“當時有個項目要占地,村民們抵觸情緒很大,覺得丟了土地就沒了依靠。我們沒有硬來,而是帶著村幹部挨家挨戶走訪,跟他們算長遠賬,承諾解決就業、完善社保,還幫村裏規劃了集體產業。最後不僅順利推進了項目,還讓村民們成了項目的受益者。你和陳明縣長在張北的做法,跟我們當年的思路不謀而合,就是要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才會支持你。”
    李澤嵐聽得格外認真,時不時拿出手機記下來,心裏頗有豁然開朗之感。蘇明遠的經驗,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比書本上的理論更接地氣、更有指導性,讓他對基層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聊到最後,蘇明遠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格外鄭重:“澤嵐,有件事我想跟你認真聊聊。你在基層幹了這麽多年,蘇晴一個人帶著念安在北京也不容易,孩子慢慢大了,也需要父親多陪伴。我這邊最近了解到,市裏有幾個重要崗位正在物色人選,都是圍繞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跟你現在做的工作高度契合。以你的履曆和老領導的認可,要是想調回北京工作,我可以幫你運作一下。”
    李澤嵐愣了愣,顯然沒料到蘇明遠會突然提起這件事。調回北京工作,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機會——既能離家人更近,陪伴念安成長,又能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才華,而且崗位還和自己的工作方向契合,確實是難得的機遇。
    他沉默了片刻,心裏五味雜陳。一邊是家人的期盼,是念安渴望陪伴的眼神,是蘇晴獨自承擔家庭的辛苦;另一邊是張北的百姓,是剛有起色的蓧麥產業,是和陳明縣長一起許下的“讓村民過上好日子”的承諾。張北的項目還沒真正落地,配套企業還沒開工,村民還沒真正實現就業增收,這個時候離開,他心裏實在放不下。
    “爸,謝謝您的好意。”李澤嵐抬起頭,眼神堅定,“我知道您是為了我好,也是為了蘇晴和念安。但張北的事現在正是關鍵的時候,企業下周才簽約,補償款還沒發放到位,複墾的耕地也需要後續管護,還有村民的技能培訓、企業開工後的監管,這些事都離不開人。陳明縣長雖然經驗豐富,但他要統籌全縣的工作,精力有限,我要是這個時候調走,實在太不負責任了。”
    蘇明遠看著他,臉上沒有意外,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就知道你會這麽說。其實我也不是要你現在就做決定,隻是想告訴你有這個機會。你心裏裝著老百姓,這是好事,也是老領導看重你的地方。不過你也要考慮考慮蘇晴和念安,蘇晴這幾年不容易,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有時候念安生病,她都是一個人抱著去醫院,夜裏抱著孩子哭的時候,都沒敢跟你說,怕影響你工作。”
    提到蘇晴,李澤嵐心裏一陣愧疚。這半年來,他在張北忙得腳不沾地,很少有時間顧及家裏,電話都常常顧不上接,蘇晴從來沒有抱怨過,總是說“家裏一切都好,你放心工作”,可他知道,她背後付出了多少辛苦。
    “我知道,這些年確實委屈蘇晴了。”李澤嵐的聲音有些低沉,“等張北的項目穩定下來,企業順利開工,村民們都能穩定就業了,我會好好補償他們母女。到時候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再考慮調回北京的事。現在,我真的不能走。”
    “好,我尊重你的決定。”蘇明遠點點頭,“不過你也要多跟蘇晴溝通,讓她知道你的想法。家人的支持,是你最堅實的後盾,可不能因為工作,忽略了身邊的人。”
    “我會的。”李澤嵐重重地點頭。
    兩人說完話,回到客廳時,念安正拿著積木搭“廠房”,看到他們過來,立刻舉著手裏的積木喊:“爸爸!爺爺!你們看,我搭的廠房,跟張北的一樣!”
    李澤嵐走過去,蹲在兒子身邊,看著他搭得歪歪扭扭的積木“廠房”,心裏滿是柔軟。他拿起一塊積木,幫兒子加固:“念安真厲害,等張北的廠房建好了,爸爸帶你去看看,好不好?”
    “好!”念安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期待,“我還要去看村民伯伯種蓧麥,去騎爸爸給我買的小木馬!”
    蘇明遠坐在一旁看著祖孫父子三人的互動,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中午,蘇晴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有李澤嵐愛吃的紅燒肉、清蒸魚,還有蘇明遠喜歡的清炒時蔬,念安專屬的番茄炒蛋也擺在兒童餐盤裏,滿滿當當一桌子,透著濃濃的煙火氣。
    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其樂融融。念安坐在蘇明遠和李澤嵐中間,手裏拿著小勺子,時不時給蘇明遠夾一筷子菜,奶聲奶氣地說:“爺爺,這個好吃,你多吃點,長得高高的!”
    蘇明遠笑得合不攏嘴,伸手摸了摸念安的頭:“咱們念安真乖,真懂事。以後要向爸爸學習,做個有擔當、為大家做事的好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會的!”念安放下勺子,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認真,“我以後要跟爸爸一起,幫村民伯伯種蓧麥,幫他們建廠房,讓他們都能過上好日子!”
    看著兒子天真爛漫的模樣,聽著他稚嫩卻堅定的話語,李澤嵐心裏滿是感動。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不僅是為了當下的民生,更是為了像念安一樣的下一代——讓他們能在一個更富強、更幸福的環境裏成長,讓他們從小就明白“為民服務”的意義,讓他們看到,隻要踏實幹事、心係百姓,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蘇晴看著父子倆的互動,眼裏滿是溫柔,她給李澤嵐夾了一塊紅燒肉:“快吃吧,都涼了。念安都以你為榜樣了,你可不能辜負了孩子的期望。”
    “放心吧,我不會的。”李澤嵐看著蘇晴,眼裏滿是愧疚和堅定,“這半年辛苦你了,等張北的事情穩定下來,我一定多陪陪你和念安。”
    蘇晴笑了笑,搖了搖頭:“我知道你心裏裝著工作,也裝著我們,不用特意跟我說這些。你放心去幹,家裏有我呢。”
    午飯在溫馨的氛圍中結束,蘇明遠下午還有工作,吃完飯就離開了。臨走前,他又叮囑李澤嵐:“政策學習不能放鬆,張北的工作要盯緊,家裏的事也要多上心。有任何需要我幫忙的地方,隨時跟我說。”
    李澤嵐送蘇明遠到門口,鄭重地說了聲:“謝謝爸。”
    下午,陽光正好,李澤嵐陪著念安在客廳裏玩了一會兒積木,又給他講了張北村民種蓧麥的故事,念安聽得津津有味,時不時打斷他,問一些天馬行空的問題。
    就在這時,李澤嵐的手機響了,是周明打來的。他走到陽台接起電話,周明的聲音帶著滿滿的幹勁,從聽筒裏傳了過來:“李書記,跟您匯報一下,張北城東地塊的企業簽約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就緒了!簽約儀式定在下周三上午十點,場地已經布置好了,12家企業的負責人都已經確認會到場,縣政府這邊也通知了相關部門和村民代表,一切都按計劃推進。”
    “好,做得不錯。”李澤嵐笑著說,心裏鬆了一口氣。企業簽約是項目落地的關鍵一步,隻要簽約順利完成,後續的土地平整、廠房建設就能按時間節點推進了。
    “還有個好消息要跟您說。”周明的聲音更興奮了,“村民補償款的發放進度也很順利,第一批補償款已經打到縣財政局的專用賬戶了,就等簽約儀式結束後,統一發放到村民手裏。我已經跟銀行對接好了,到時候會在村裏設臨時發放點,村民們拿著身份證就能領取,不用跑縣城,方便得很。”
    “做得很周到。”李澤嵐讚許地說,“補償款是村民們最關心的事,一定要把流程理順,把細節做好,不能出任何差錯。發放的時候,要跟村民們說清楚,這筆錢是政策落地的紅利,是他們支持項目建設的回報,讓大家明白,跟著黨和國家的政策走,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您放心,我都記下來了!”周明連忙說,“我還準備了宣傳手冊,上麵寫著補償款的計算標準、發放依據,還有後續的就業幫扶政策,到時候發給村民們,讓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心裏踏踏實實。”
    “好,就這樣安排。”李澤嵐點點頭,又問,“土地平整的情況怎麽樣了?企業簽約後,能不能立刻進場施工?”
    “能!”周明肯定地說,“我每天都去地塊現場盯著,現在土地平整的設備已經全部進場了,推土機、挖掘機都調試好了,就等企業簽約後,拿到開工許可,立刻就能動工。陳明縣長也特意交代過,要開辟‘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確保企業‘簽約即開工’,不耽誤工期。”
    聽到陳明縣長也在盯著這件事,李澤嵐心裏更踏實了。他知道,陳明縣長經驗豐富、處事穩妥,有他牽頭坐鎮,張北的項目一定能順利推進。“陳明縣長那邊,你多跟他匯報,有什麽需要協調的,及時跟他溝通。”李澤嵐叮囑道,“我不在張北,很多事情都要麻煩你們多費心了。”
    “李書記您太客氣了!”周明連忙說,“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您在張北的時候,帶著我們幹了這麽多實事,現在項目到了關鍵階段,我們肯定會盯緊每一個環節,絕不辜負您和陳明縣長的信任。對了,昨天張老漢還來項目部找我,問您什麽時候回張北,說要給您送他自己種的蓧麥麵,還有他老伴做的鹹菜,說您在張北的時候,愛吃這個。”
    李澤嵐的心裏一暖,張老漢樸實的話語,讓他想起了在張北田埂上跟村民們聊天的場景,想起了大家圍著他問政策、算收入的模樣。那些樸實的笑臉,那些真誠的期盼,都是他堅持下去的動力。“替我謝謝張大爺,”李澤嵐笑著說,“告訴他,等企業開工的時候,我一定回張北,到時候去他家吃蓧麥麵,嚐嚐大娘做的鹹菜。也請他放心,我們一定會把項目做好,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好嘞!我一定轉告張大爺!”周明的聲音裏滿是喜悅。
    掛了電話,李澤嵐走到書桌前,從行李箱裏拿出張北城東地塊的規劃圖,小心翼翼地鋪在桌麵上。圖紙上,“包裝廠區”“冷鏈倉儲區”“物流園區”的標注清晰可見,一條條規劃線路縱橫交錯,勾勒出張北產業發展的藍圖。
    他看著圖紙,眼前仿佛浮現出了半年後的場景:整齊的廠房拔地而起,機器轟鳴作響,村民們穿著統一的工裝,在車間裏忙碌著;冷鏈倉儲區裏,一箱箱包裝精美的蓧麥產品整齊排列,即將通過物流園運往全國各地;村裏的文化廣場上,老人和孩子在悠閑地散步、玩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張老漢的兒子在包裝廠上班,每月能拿到穩定的工資,再也不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