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衛生

字數:14113   加入書籤

A+A-


    掛了周明的電話,李澤嵐對著桌上攤開的張北城東地塊規劃圖靜坐了很久。窗外的天色正緩緩沉下去,城市的霓虹穿透薄暮,在圖紙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那些用紅筆標注的“包裝廠區”“冷鏈倉儲區”“物流園區”,像一個個沉甸甸的承諾,壓在他的心頭。蘇明遠幾天前提及的調回北京的提議,此刻不再是模糊的念頭,而是化作了清晰的輪廓,在他心裏反複盤旋。
    他一直覺得,自己的根在基層,張北的蓧麥還沒真正香遍全國,村民的腰包還沒徹底鼓起來,他沒理由離開。可念安抱著他腿哭著說“爸爸別再走”的模樣,蘇晴深夜裏悄悄抹淚的背影,又像細密的針,時時紮著他的心。更重要的是,蘇明遠口中的機會,不隻是離家近那麽簡單,那是能站在更高平台踐行為民初心的可能。
    李澤嵐指尖在手機屏幕上摩挲著,最終還是落在了“陳明”的聯係人上。他知道,要想安心離開,必須把張北的事做得妥妥當當,而這離不開陳明的配合。隻是他從沒想過要把自己的盤算告訴陳明——他們是並肩作戰的戰友,這份在田埂上、工地上結下的情誼,純粹得容不得半點仕途規劃的複雜考量。
    電話撥通的瞬間,聽筒裏傳來的不是預想中的安靜,而是嘈雜的機器轟鳴聲,還有陳明帶著幾分沙啞的聲音:“澤嵐?這個點打電話,是北京那邊出什麽岔子了?”
    “陳縣長,您還在工地?”李澤嵐的聲音裏透著一絲詫異。
    “剛到冷鏈倉儲區這邊,夜裏溫度低,地基澆築怕凍裂,得盯著工人把保溫層鋪好才能放心。”陳明輕笑了一聲,語氣裏聽不出半分疲憊,“你要是沒急事,我忙完這陣給你回過去?”
    “有急事,還得麻煩您多費心。”李澤嵐的語氣沉了沉,“下周三的企業簽約儀式,我想回去參加。另外,張北蓧麥產業後續的一堆事,我想趁這次回去,咱們一次性捋順敲定,給張北留下個能長久走下去的章程,省得後麵出亂子。”
    電話那頭沉默了兩秒,隨即傳來陳明爽朗的笑聲:“這可真是再好不過了!我正愁幾個環節拿不準主意,你回來咱們正好一起把關。再說了,簽約儀式缺了你可不行,張老漢昨天還拉著我念叨,說你要是不來,這簽約總覺得少了個主心骨,村民們心裏不踏實。”
    “張大爺的心意我記著,這次回去一定去家裏看他。”李澤嵐嘴角揚起一抹笑意,話鋒一轉,語氣變得格外鄭重,“我還琢磨著,趁這次回去把產業鏈延伸的時間表、村民技能培訓的長效機製,還有複墾耕地的管護細則都定下來。另外,環保督查的流程也得固化,別等咱們不在跟前盯著,企業就偷偷違規排汙。這些事早落實,村民早受益,後續就算有人接手,也能無縫銜接,不至於亂了套。”
    “你考慮得比我還周全。”陳明的聲音裏滿是讚許,“我這就讓辦公室連夜整理材料,把人社局、農業農村局、環保局還有各鄉鎮的負責人都通知到,等你回來,咱們開個專題會,一次性把責任都砸到人頭上,絕不留尾巴。你在省廳那邊人脈廣,有些需要上級協調的事,還得你這次回來一並對接好。”
    “沒問題,我提前聯係省廳的老同事,到時候咱們一起去跑一趟。”李澤嵐一口應下。
    掛了電話,李澤嵐心裏的石頭落了一半。他知道陳明是個實在人,隻要是為了張北的發展,就一定會全力配合。而他要做的,就是趁著這次回去,把所有能想到的隱患都堵上,把所有能固化的機製都建好,讓自己走得無愧於心。
    第二天一早,李澤嵐就訂了最早一班回張北的高鐵票。蘇晴幫他收拾行李時,一邊往行李箱裏塞厚羽絨服,一邊忍不住念叨:“這剛回來沒幾天又要走,念安今早起來還抱著你的枕頭問,爸爸是不是又要去張北給村民伯伯辦事了。”
    “這次一定速戰速決。”李澤嵐從身後輕輕抱住蘇晴,下巴抵在她的發頂,“簽完約把後續事安排妥帖,我很快就回來。等忙完這陣,咱們帶念安去郊區放風箏,去吃他最想吃的草莓蛋糕。”
    正說著,念安抱著一個用彩紙包得歪歪扭扭的小盒子跑過來,踮著腳尖塞進李澤嵐手裏:“爸爸,這個給你,路上吃。吃完了就會想家,想家了就早點回來。”
    李澤嵐打開盒子,裏麵是幾顆被啃得參差不齊的奶糖,顯然是兒子舍不得吃,特意留給他的。他彎腰抱起念安,在他軟乎乎的臉蛋上親了一口,眼眶微微發熱:“好,爸爸吃完糖就想家,一定早點回來陪念安。”
    抵達張北時,天空飄起了細碎的雪沫子,寒風裹著雪粒刮在臉上,帶著刺骨的冷。周明裹著一件厚厚的羽絨服,脖子上還圍著圍巾,早已在高鐵站外候著。看到李澤嵐出來,他立刻快步上前,接過他手裏的行李箱:“李書記,陳縣長本來要來接您,結果城東地塊的一台推土機出了故障,他臨時趕過去了,讓我先送您去縣裏的賓館休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用歇,直接去地塊。”李澤嵐擺擺手,拉開車門就坐了進去,“我先去看看現場情況,心裏才有底。”
    車子往城東地塊駛去的路上,周明就像倒豆子一樣,把最近的情況一股腦兒匯報了出來:“12家企業的簽約材料都核對三遍了,每一份都蓋好了公章,絕對不會出紕漏。補償款的發放清單在全縣各個村都公示三天了,我每天都去村裏轉,沒村民提異議。技能培訓的教室也布置好了,就在縣城的職業中專,企業派來的三位技術人員昨天就到了,正跟人社局對接課程,主要教包裝、倉儲這些基礎技能。”
    “環保設備的事確認了嗎?”李澤嵐打斷他,語氣帶著幾分嚴肅,“別光盯著簽約,環保要是出了問題,前麵的努力就都白費了。”
    “您放心,這事陳縣長盯得緊!”周明連忙點頭,“每家企業都簽了環保承諾書,排汙口的在線監測設備也都安裝調試好了,數據直接連到縣環保局的監管平台,一分一秒都漏不了。陳縣長還特意交代,每周要派專人去現場抽檢兩次,一旦發現偷排漏排,直接停產整改,絕不姑息。”
    車子剛停在地塊邊緣,李澤嵐就看到了一片忙碌的景象。十幾台推土機、挖掘機正有條不紊地作業,車燈在雪夜裏亮得刺眼,工人們穿著反光背心,正冒著寒風搬運材料。而陳明正蹲在複墾的耕地旁,手裏拿著一把小鏟子,撥開積雪,仔細查看土壤的凍層情況,旁邊還圍著幾位村支書。
    看到李澤嵐過來,陳明立刻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積雪和泥土,快步迎了上來:“你可算來了,正好,村支書們正問蓧麥種植的技術指導和補貼政策呢,你來得巧,正好給大家講講。”
    李澤嵐走到幾位村支書麵前,笑著打了招呼。東旺村的張老漢一眼就認出了他,激動地快步上前,一把攥住他的手:“李書記,你真回來了!我還以為你在北京忙得抽不開身,顧不上咱們這兒的簽約儀式了。”
    “張大爺,我說過要回來,就肯定會回來。”李澤嵐笑著拍了拍他的手背,“等簽約完,我還得去您家喝碗大娘燉的蓧麥粥呢,上次喝了一次,到現在都惦記著。”
    張老漢笑得合不攏嘴,拉著他絮絮叨叨地說:“那有啥問題!我讓老伴提前給你熬著,保證你喝夠!對了,我兒子已經報名參加技能培訓了,就盼著廠子開工能去上班,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這就對了,以後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家裏。”李澤嵐耐心地聽著,又跟其他村支書聊了聊耕地管護的事,一一解答了他們的疑問。
    等村民們散去,李澤嵐便拉著陳明走進了旁邊的臨時板房。板房裏陳設極其簡單,一張折疊桌,幾把破舊的椅子,桌上堆著厚厚的文件和一摞礦泉水瓶。剛一進門,一股煤煙味就撲麵而來——屋裏生著一個小煤爐,用來抵禦夜裏的嚴寒。
    “簽約流程我再跟你核對一遍。”陳明拉開椅子坐下,從文件堆裏翻出一份流程表,“上午十點儀式正式開始,先由縣政府分管工業的副縣長致辭,再請企業代表發言,最後是簽約環節,12家企業依次上台簽字,村民代表坐在第一排觀禮。”
    李澤嵐接過流程表,逐字逐句地看著,時不時用鉛筆在上麵標注:“我建議加個環節,簽約結束後,咱們留十分鍾,我跟村民們說幾句。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後續的就業、技能培訓和耕地補貼這些實在事,當麵說清楚、講透徹,大家心裏才更踏實,也能避免後麵有人造謠生事。”
    “這個主意好,就按你說的加進去。”陳明立刻點頭,又遞過來一份文件,“還有,你之前提的產業鏈延伸,我初步列了個時間表,計劃明年上半年引進兩家造紙廠和一家物流公司,下半年再對接幾家電商平台,你看看行不行。”
    李澤嵐接過文件,仔細看了起來。表格裏的時間節點清晰,責任部門也標注得明明白白,看得出來陳明花了不少心思。他沉吟片刻,補充道:“咱們再成立個產業監督小組吧,組長由你兼任,副組長讓周明來當,再選幾位威望高的村民代表加進來。這樣一來,企業的生產進度、資金使用情況、環保達標情況都公開透明,村民也能更有參與感,就算咱們不在,也有人盯著。”
    “這個提議太關鍵了!”陳明猛地拍了下桌子,“我怎麽就沒想到呢!有村民代表在,既能監督企業,也能安撫村民情緒,簡直一舉兩得。就按你說的辦,明天我就去村裏選代表。”
    接下來的幾天,李澤嵐幾乎開啟了連軸轉的模式。每天天不亮,他就跟著陳明去地塊查看施工進度,小到工人的安全防護,大到廠房的規劃布局,他都一一過問。上午,他和各部門負責人開會,把技能培訓、耕地管護、環保督查等各項工作一一落實到具體人,還製定了詳細的考核標準,誰出了問題,直接追究責任。
    下午,他要麽去村裏走訪村民,了解大家的顧慮和需求,要麽就泡在臨時板房裏,梳理各種工作細則。他把自己在基層多年摸索出來的工作方法,一點點融進張北產業發展的各項製度裏——比如技能培訓要分批次、分崗位,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村民製定不同課程;耕地補貼要和管護成效掛鉤,避免出現耕地閑置的情況;環保督查要采用“線上監測+線下抽檢+村民舉報”的模式,確保萬無一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還特意抽了半天時間,去了趟張老漢家。大娘聽說他要來,特意燉了熱騰騰的蓧麥粥,炒了一碟爽口的鹹菜,還煮了幾個自家醃的鴨蛋。張老漢拉著他的手,坐在炕沿上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從村裏的變化說到自己的養老規劃,言語裏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李書記,要是沒有你和陳縣長,咱們村哪能有今天啊。”張老漢端起蓧麥粥,遞到李澤嵐手裏,“你放心,以後廠子建起來了,我們肯定好好幹,絕不給你丟臉。”
    李澤嵐喝著溫熱的蓧麥粥,心裏卻泛起一陣酸澀。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要離開這片土地,離開這些淳樸的村民,可這些話,他一句也說不出口。他隻能笑著回應:“張大爺,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以後就算我不在張北,陳縣長也會好好盯著,你們要是有啥問題,直接找他就行。”
    張老漢沒聽出他話裏的深意,樂嗬嗬地應道:“那是,我信你,也信陳縣長!”
    這幾天裏,陳明也察覺到李澤嵐似乎格外“趕時間”。以前開會,李澤嵐總會留出讓大家討論的時間,可這次,他總是直奔主題,敲定方案後立刻安排執行;以前走訪村民,他會坐下來聊很久,這次卻高效地收集完問題,當場就聯係相關部門解決。
    有一次,兩人忙到深夜,陳明忍不住問他:“澤嵐,你這次回來,怎麽感覺比以前急多了?是不是北京那邊有什麽安排?”
    李澤嵐的心猛地一跳,隨即不動聲色地笑了笑:“哪有什麽安排,就是覺得這些事早一天落實,村民就能早一天受益。咱們辛苦點不算啥,別讓大家等太久。”
    陳明沒再多問,隻是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說得對,是我想多了。能跟你一起幹實事,是我的福氣。”
    李澤嵐低下頭,端起桌上的冷茶喝了一口,掩去了眼底的複雜情緒。他知道,這種善意的隱瞞,是對這份戰友情誼最好的保護。
    周三的簽約儀式辦得格外順利。天公作美,前幾天的小雪停了,久違的陽光穿透雲層,灑在臨時搭建的簽約台上,把紅色的地毯映照得格外喜慶。台下擠滿了人,既有12家企業的負責人,也有來自各個村的村民代表,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期待的笑容。
    上午十點,儀式準時開始。分管副縣長的致辭簡潔有力,企業代表的發言充滿信心。當12家企業的負責人依次走上台,在簽約本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時,台下的掌聲如雷鳴般響起,經久不息。
    張老漢作為村民代表發言時,說著說著就紅了眼眶:“以前咱就知道守著幾畝地種蓧麥,一年忙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頭見不著麵。現在好了,廠子建起來了,兒子能在家門口上班,補償款也拿到了,這都是李書記和陳縣長為咱辦的實事!我代表全村人,謝謝你們!”
    說完,他對著李澤嵐和陳明深深鞠了一躬,台下的村民們也紛紛站起身,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簽約結束後,李澤嵐按照之前的計劃,走到話筒前,對著台下的村民們大聲說道:“鄉親們,今天的簽約隻是一個開始,不是結束!接下來,縣裏會聯合企業開展技能培訓,保證大家都能學到本事、順利上崗;複墾的耕地,會有農業技術專家上門指導,種蓧麥的補貼也會按時發放;咱們還成立了產業監督小組,大家要是發現企業有違規行為,隨時可以舉報。我向大家保證,就算我以後不在張北,陳縣長也會替大家把事辦好,張北的蓧麥產業,一定會越來越好!”
    村民們的掌聲再次響起,這一次,比之前更響亮、更持久。李澤嵐看著一張張淳樸的笑臉,心裏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後續的事安排得萬無一失。
    儀式結束後,他們緊接著開了專題會。會上,正式成立了張北蓧麥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監督小組,陳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周明擔任副組長,負責日常協調工作;監督小組則由兩名鄉鎮幹部和三名村民代表組成,每周提交一次監督報告。同時,《張北縣蓧麥產業鏈延伸實施方案》《村民技能培訓長效機製》《複墾耕地管護細則》等一係列文件也正式通過,各部門負責人當場簽下責任書。
    散會時,周明激動地握住李澤嵐的手:“李書記,您放心,我一定把這些事盯好,絕不辜負您和陳縣長的信任!”
    “好好幹,張北的未來就靠你們了。”李澤嵐拍了拍他的肩膀,心裏滿是欣慰。
    返程北京的那天,陳明和周明一起送他到高鐵站。站台上寒風凜冽,吹得人耳朵生疼。陳明從包裏拿出一個密封的玻璃罐,塞到李澤嵐手裏:“這是張老漢讓我給你帶的蓧麥麵,他說你愛吃這個,特意讓老伴磨的新麵,讓你在北京也能吃到張北的味道。”
    李澤嵐接過罐子,入手沉甸甸的。罐口密封得很嚴實,隱約能聞到蓧麥特有的清香。他抬頭看向陳明,這位和自己並肩作戰了半年的夥伴,臉上滿是真誠的笑意,眼神裏沒有絲毫懷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縣長,後續的事就拜托你了。”李澤嵐握緊了手裏的罐子,聲音有些沙啞。
    “跟我客氣啥。”陳明笑著拍了拍他的胳膊,“你在省廳人脈廣,以後企業要是有審批上的難題,或者需要對接上級資源,還得你多幫忙搭線。等廠房建好了,我一定給你打電話,你可得來看看。”
    “一定。”李澤嵐重重地點頭,千言萬語最終隻化作這兩個字。
    高鐵緩緩開動,李澤嵐趴在車窗上,看著陳明和周明的身影越來越小,看著張北縣城的輪廓漸漸模糊,心裏五味雜陳。這裏有他灑下的汗水,有他並肩作戰的戰友,有視他如親人的村民,隻是他的仕途,終究要駛向新的方向。
    回到北京已是傍晚,華燈上,街道上車水馬龍,一派繁華景象。李澤嵐拎著那個裝著蓧麥麵的玻璃罐,站在高鐵站出口,一時間竟有些恍惚。從張北的寒風曠野到北京的霓虹璀璨,不過幾個小時的車程,卻像是跨越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剛走出出站口,就看到蘇晴牽著念安的身影。念安一眼就認出了他,掙脫蘇晴的手,像小炮彈一樣撲了過來,緊緊抱住他的大腿:“爸爸!你終於回來了!”
    李澤嵐彎腰抱起兒子,小家夥立刻摟住他的脖子,在他臉上響亮地親了一口:“爸爸,你這次回來,還走嗎?”
    “不走了,爸爸以後會多陪念安。”李澤嵐心裏一軟,在兒子額頭回吻了一下。
    蘇晴笑著走過來,接過他手裏的行李箱:“看你這風塵仆仆的樣子,肯定沒好好吃飯吧?家裏燉了雞湯,回去給你補補。”
    一家三口說說笑笑地往家走,念安趴在李澤嵐懷裏,嘰嘰喳喳地講著這幾天在幼兒園的趣事,一會兒說自己畫的畫得了小紅花,一會兒說老師誇他懂事,小嘴巴就沒停過。李澤嵐耐心地聽著,時不時回應幾句,心裏滿是久違的溫暖。
    回到家,雞湯的香氣撲麵而來。蘇晴把念安放在地上,轉身走進廚房端菜。李澤嵐把那個玻璃罐小心翼翼地放在餐桌上,念安好奇地湊過來,踮著腳尖想看裏麵是什麽。
    “這裏麵是蓧麥麵,是張北的張大爺特意給爸爸磨的。”李澤嵐笑著打開罐子,一股濃鬱的蓧麥香立刻彌漫開來。
    “蓧麥麵是什麽?好吃嗎?”念安歪著小腦袋問。
    “很好吃,下次爸爸用它給你做蓧麥粥。”李澤嵐摸了摸兒子的頭。
    晚飯時,李澤嵐把張北簽約儀式的事跟蘇晴說了一遍,提到各項機製都已落地,還有陳明和周明盯著後續工作,蘇晴欣慰地說:“這下你總算能安心了。看你之前天天愁眉苦臉的,我都替你著急。”
    “是啊,總算是給張北的百姓一個交代了。”李澤嵐歎了口氣,舀了一勺雞湯,“以後就算我不在那邊,那些製度也能推著產業往前走。”
    蘇晴放下筷子,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問:“爸之前跟你說的調回北京的事,你現在怎麽想的?”
    “我打算試試。”李澤嵐抬眼看她,“爸給我推薦了一個北京衛生部的崗位,負責鄉村醫療衛生體係建設,跟基層的聯係也很緊密,我覺得挺有意義的。”
    “真的?那太好了!”蘇晴眼中閃過一絲驚喜,“這樣你就能留在北京,不用再兩地奔波了,念安也能天天見到你。”
    看著妻子欣喜的模樣,李澤嵐心裏滿是愧疚。這些年,他虧欠這個家太多了,以後確實該多花些時間陪伴他們。
    周五下午,李澤嵐特意提前請假,去了蘇明遠家。蘇明遠家的書房布置得很雅致,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和文件,牆上還掛著幾幅字畫。此時,蘇明遠正坐在書桌前,戴著老花鏡看文件。
    看到李澤嵐進來,蘇明遠放下手裏的東西,笑著起身:“張北的事都處理完了?”
    “嗯,都妥當了,各項製度都定下來了,後續有陳明縣長牽頭,不會出問題。”李澤嵐坐在他對麵的椅子上。
    蘇明遠給他倒了杯茶,遞過去:“我就知道你做事靠譜,有始有終,這才是幹大事的樣子。”
    他端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語氣變得鄭重起來:“上次跟你說的衛生部的崗位,你考慮得怎麽樣了?”
    “我很感興趣。”李澤嵐直言道,“隻是我對衛生領域的專業政策不太熟悉,怕做不好。畢竟以前一直做的是產業和政務工作,跟醫療領域幾乎沒打過交道。”
    “這你不用擔心。”蘇明遠笑著說,“這個崗位主要是統籌協調鄉村醫療衛生體係建設,推動醫療資源下沉,並不是讓你去做臨床診療,你的基層經驗反而是最大的優勢。你在張北待了這麽久,肯定清楚農村地區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知道村民真正需要什麽樣的醫療服務,也知道政策怎麽落地才接地氣,這比那些隻懂理論不懂實際的幹部強多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而且,老領導也很看好你。他跟衛生部的幾位老同事提過你,他們都覺得,讓有基層經驗的幹部來做這項工作,能少走很多彎路。現在國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鄉村醫療衛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這個崗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澤嵐點點頭,心裏的顧慮少了些。他想起在張北工作時遇到的幾件事:東旺村有個孩子得了急性闌尾炎,村裏的衛生室條件有限,隻能做簡單的包紮,等送到縣城醫院時,孩子已經疼得快休克了;還有一位獨居老人,高血壓犯了,身邊沒人照顧,硬是扛了兩天,最後還是鄰居發現不對勁,才把他送到醫院。
    這些事像電影片段一樣在他腦海裏閃過,讓他更加堅定了接手這個崗位的想法。如果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鄉村的醫療衛生條件,讓村民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也算是為基層百姓再辦一件實事。
    “我已經給你準備了一些相關的材料。”蘇明遠起身從書架上抱下來一摞文件,放在李澤嵐麵前,“這裏麵有近幾年國家關於鄉村醫療衛生建設的核心政策文件,還有一些試點地區的成功案例,比如浙江的‘縣域醫共體’建設、山東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廣,你先好好研究研究,熟悉一下業務。”
    李澤嵐伸手翻了翻,裏麵既有政策解讀,也有詳細的數據分析和案例複盤,看得出來,蘇明遠為了這件事費了不少心思。“謝謝爸。”他鄭重地說。
    “不用跟我客氣。”蘇明遠擺擺手,“下周我帶你去見一下衛生部的老同事,姓王,他現在是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你跟他好好聊聊,也能更直觀地了解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職責。”
    就在這時,李澤嵐的手機響了,來電顯示是陳明。他心裏咯噔一下,下意識地看了蘇明遠一眼,然後起身走到陽台接起電話。
    “澤嵐,忙嗎?”陳明的聲音裏帶著幾分焦急。
    “不忙,陳縣長,怎麽了?”李澤嵐問道。
    “是這樣,咱們引進的那家冷鏈企業,環保審批出了點問題。”陳明的聲音有些沙啞,“本來以為資料齊全就能順利通過,結果省廳那邊說,他們的製冷設備功率超標,不符合最新的環保標準,讓他們整改,不然就沒法批下來。企業那邊急得不行,說要是再拖下去,就要耽誤工期了。”
    李澤嵐皺起了眉頭。冷鏈企業是整個蓧麥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要是審批出了問題,後續的倉儲、運輸都會受影響,村民的就業也會推遲。他想了想,問道:“企業那邊有沒有給出整改方案?”
    “給了,說是可以更換低功率的設備,可更換設備不僅要花錢,還得耽誤半個月時間。”陳明歎了口氣,“我跟省廳的人溝通了好幾次,他們都不肯鬆口,實在沒辦法了,才給你打電話。你在省廳人脈廣,能不能幫著協調一下?”
    “你別著急,我來想想辦法。”李澤嵐立刻說道,“我認識省廳環保處的劉處長,我現在就給他打電話問問情況。”
    “太好了!那就拜托你了!”陳明的語氣瞬間輕鬆了不少。
    掛了陳明的電話,李澤嵐立刻撥通了劉處長的電話。兩人以前在基層調研時認識,關係還不錯。寒暄了幾句後,李澤嵐直奔主題,說起了冷鏈企業的審批問題。
    劉處長聽後,無奈地說:“澤嵐,不是我不給你麵子,這次的環保標準是上個月剛更新的,要求確實比以前嚴格了不少。那家企業的設備確實不達標,要是批了,我們就是違規操作。”
    “劉處長,我明白。”李澤嵐語氣誠懇,“但這家企業對我們張北的蓧麥產業太重要了,要是耽誤了工期,不僅企業要受損,村裏的很多村民也等著上崗呢。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讓企業先開工,同時限期整改?整改期間,我們會派專人盯著,保證不會出現環保問題。”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劉處長才說:“這樣吧,你讓企業提交一份詳細的整改計劃書,明確整改時間和措施,再由縣政府出具一份擔保函,我這邊再幫你們向上級申請一下,看看能不能特事特辦。”
    “太感謝您了!”李澤嵐連忙道謝。
    掛了電話,他立刻給陳明回了過去,把劉處長的要求告訴了他。“陳縣長,你讓企業趕緊準備整改計劃書,擔保函我跟省廳那邊對接好後,你那邊蓋章就行。”
    “好!我現在就去辦!”陳明連忙應下。
    處理完這件事,李澤嵐回到書房,蘇明遠看著他,笑著問:“張北那邊出問題了?”
    “嗯,冷鏈企業的環保審批卡住了,我幫著協調了一下。”李澤嵐坐下說。
    “你倒是有心。”蘇明遠讚許地點點頭,“不過既然打算調回來,這些事以後還是少操心,讓陳明他們去處理。”
    “我知道,但這事關係到張北的產業發展,我不能不管。”李澤嵐笑了笑,“等這件事解決了,我就徹底放手了。”
    蘇明遠沒再多說,隻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接下來的幾天,李澤嵐一邊研究蘇明遠給的那些醫療衛生相關材料,一邊關注著張北冷鏈企業的審批進展。陳明每天都會給他發消息,匯報整改計劃書的準備情況和擔保函的辦理進度。
    周三上午,李澤嵐接到了陳明的電話,語氣裏滿是喜悅:“澤嵐,審批通過了!劉處長那邊已經批下來了,企業今天就能開始開工準備!太謝謝你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好了!”李澤嵐也鬆了口氣,“你讓企業趕緊整改,別再出什麽岔子。”
    “放心吧,我盯著呢!”陳明笑著說,“對了,周明跟我說,村民們聽說審批通過了,都特別開心,張老漢還說要再給你寄點蓧麥麵呢。”
    “替我謝謝張大爺,不用麻煩了。”李澤嵐笑著回應。
    掛了電話,李澤嵐心裏徹底踏實了。這大概是他最後一次為張北的事奔走了,以後,張北的發展就要靠陳明和周明他們了。
    轉眼就到了下周,蘇明遠帶著李澤嵐去了衛生部。王處長的辦公室很簡潔,牆上掛著一張全國鄉村醫療衛生分布圖。王處長看起來五十多歲,氣質儒雅,見到他們進來,熱情地起身迎接。
    “蘇主任,好久不見。”王處長和蘇明遠握了握手,然後看向李澤嵐,“這位就是你常說的李澤嵐吧?”
    “是的,王處長,您好。”李澤嵐連忙伸出手。
    “早就聽說你了,在基層幹了不少實事。”王處長笑著說,“坐吧,咱們慢慢聊。”
    三人坐下後,王處長就開始介紹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這個崗位主要負責推動鄉村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還有就是協調城市醫療資源下沉,解決農村看病難的問題。現在很多農村地區的衛生室設備陳舊,醫務人員短缺,村民看病要跑很遠的路,這些都是你以後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李澤嵐認真地聽著,時不時點頭,還拿出筆記本記錄。他想起張北村裏的衛生室,確實像王處長說的那樣,設備很簡單,隻有一些常見的感冒藥和外傷藥,稍微重點的病就處理不了。
    “王處長,我有個想法。”李澤嵐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出來,“能不能先在一些縣區搞試點,比如像張北這樣的地方,先完善村衛生室的設備,培訓基層醫務人員,然後再逐步推廣?”
    “這個想法很好。”王處長讚許地說,“我們也正有這個打算。基層情況複雜,不能搞一刀切,試點推廣是個穩妥的辦法。你有基層經驗,到時候試點地區的選擇和方案製定,還得靠你多費心。”
    接下來,幾人又聊了很久,從政策落地到資源協調,從人員培訓到資金申請,李澤嵐把自己的疑問都一一提了出來,王處長也耐心地一一解答。
    離開衛生部時,李澤嵐心裏已經有了清晰的規劃。他知道,這個新崗位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了機遇。
    回到家,李澤嵐把今天和王處長的談話內容跟蘇晴說了一遍。蘇晴笑著說:“聽起來很不錯,你肯定能做好。”
    “我會努力的。”李澤嵐點點頭,心裏滿是期待。
    他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