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考察1

字數:7495   加入書籤

A+A-


    晨光穿透北京厚重的雲層,給衛生部大樓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但人事司的會議室裏,氣氛卻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長條會議桌的主位上,人事司司長周誌平指尖夾著鋼筆,目光如炬地掃過對麵四位神色肅穆的幹部。他猛地將一份標著“機密”的《幹部抽調考察方案》拍在桌上,紙張碰撞發出的聲響,在安靜的會議室裏格外刺耳。
    “抽調李澤嵐同誌到鄉村醫療建設專項工作組,不是一次普通的人事調動。”周誌平的聲音沉穩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當前全國鄉村振興推進正酣,基層醫療是短板中的短板,缺的就是能沉下去、幹實事、懂基層的幹部。部裏反複研究,覺得李澤嵐在張北的履曆很亮眼,這才敲定了初步意向。”
    他伸手點了點桌對麵的四人:“今天成立專項考察組,林正峰,你牽頭任組長,你在幹部考察崗幹了十餘年,經驗足、性子穩,全局把控就靠你。沈薇,你來自紀檢監察室,紀檢核查這塊是你的強項,‘廉’字這條線,絕不能出任何紕漏。小王負責幹部人事檔案審核,小劉跟進談話記錄和材料匯總。”
    周誌平頓了頓,語氣愈發嚴肅:“你們立刻奔赴張家口,把李澤嵐的德、能、勤、績、廉扒透了查。別搞走過場那一套,任何細節都不能含糊,哪怕是一句村民的閑話、一份模糊的考勤記錄,都要核實清楚。考察結果直接報部黨組,關係到後續任用,誰都擔不起責任。”
    林正峰立刻起身,他身著藏青色西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手裏早已攥著一份密密麻麻的核查清單。“請司長放心,我們一定嚴守考察紀律,實事求是,絕不辜負部裏的信任。”沈薇和另外兩人也隨之起身領命,四人的身影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挺拔。
    上午九點整,考察組的黑色商務車準時駛離衛生部大院。車廂裏沒有絲毫閑聊的氛圍,隻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林正峰攤開李澤嵐的初步履曆,指尖劃過那些任職記錄:鄉鎮團委書記、副鎮長、縣發改局副局長、北京部委掛職幹部,最後是主動申請回任張北縣委書記。“主動從北京回基層,這一點,先記下來。”他輕聲說道,在筆記本上做了個標記。
    沈薇則在翻看張北縣近年來的政務公開信息,時不時圈畫出與李澤嵐相關的產業項目和民生舉措。“他主推的蓧麥產業鏈和村衛生室升級,這兩個是重點,回頭談話和核查都要圍繞這些展開。”她側頭對小劉說,“談話記錄一定要詳實,原話盡量保留,別遺漏關鍵細節。”小劉連忙點頭,拿出錄音筆反複檢查,確保設備能正常工作。
    同一時刻,數百公裏外的張北縣委書記辦公室裏,李澤嵐剛結束一場關於村衛生室升級改造的調度會。桌上還攤著全縣23個行政村的衛生室分布圖,紅色標記的是亟待翻新的點位,藍色標記的則是已完成設備更新的村點。他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端起桌上早已涼透的茶水喝了一口。
    桌上的紅色座機突然響起,專屬鈴聲表明這是上級專線。李澤嵐拿起聽筒,裏麵傳來張家口市委組織部部長高偉沉穩的聲音:“澤嵐,有個事跟你同步一下。北京衛生部派了個考察組過來,下午到市裏,主要是想全麵了解你在張北的工作情況,你做好配合準備。”
    李澤嵐握著聽筒的手指微微一頓,心裏很快有了猜測。他在張北推動村衛生室升級時,曾寫過一份關於基層醫療現狀的調研報告,沒想到竟會引起衛生部的關注。但他臉上沒有絲毫波瀾,平靜地回應:“高部長放心,考察組想了解什麽,我都如實匯報。工作該怎麽推進還怎麽推進,絕不搞特殊。”
    掛了電話,李澤嵐轉頭對秘書小孫交代:“原定下午去南窪村調研衛生室藥品供應的計劃不變,你通知司機提前十分鍾備車。”小孫愣了一下,連忙提醒:“書記,考察組下午就到了,咱們是不是該準備些匯報材料?再把辦公室收拾一下?”
    李澤嵐聞言笑了笑,起身拿起掛在衣架上的外套:“小孫,你記住,基層幹部的成績,從來不在裝訂精美的材料裏,也不在收拾得一塵不染的辦公室裏,而在村民的炕頭、田間的地頭。考察組要了解的是真實的我,那我就把最真實的工作狀態展現給他們。”說完,他拿起桌上的民情日記本,大步走出了辦公室。
    下午兩點,考察組的商務車準時停在張家口市委大樓前。市委組織部部長高偉早已身著筆挺的深灰色西裝等候在門前,他身後跟著組織部幹部科的兩位工作人員。看到車子駛近,高偉快步上前,在車輛停穩的瞬間,主動伸出了手。
    “林組長,一路辛苦。”高偉的笑容溫和卻不失分寸,“周司長昨天就給我來了電話,我們已經把李澤嵐同誌的相關材料都整理妥當了,趙書記和董市長也特意把下午的行程空了出來,專門等候你們。”
    林正峰推開車門下車,握住高偉的手,力道適中:“高部長費心了,我們這次來時間緊、任務重,就是想聽聽最真實的情況,不用搞繁瑣的接待流程。”沈薇和另外兩人也陸續下車,四人都背著黑色公文包,身上透著一股嚴謹幹練的氣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高偉領著考察組走進三樓的中型會議室,剛推開門,桌上整齊碼放的材料便映入眼簾。足足十幾份文件,按類別分成了三摞:最上麵是李澤嵐的幹部人事檔案副本,中間是他任職期間的工作台賬,最下麵則是群眾評價匯總和各類表彰文件。
    “林組長,你可以先看看這些基礎材料。”高偉翻開最上麵的檔案副本,“李澤嵐同誌是去年年底主動申請回張北任縣委書記的。他之前在北京某部委掛職兩年,期滿後有留任或者調去其他核心崗位的機會,但他聽說張北正麵臨產業轉型和民生改善的雙重壓力,二話沒說就提交了回任申請。這種主動紮根艱苦基層的情懷,在年輕幹部裏真的很難得。”
    他的話音剛落,會議室的門便被再次推開。張家口市委書記趙振邦和市長董建軍並肩走了進來。趙振邦身形高大,麵容剛毅,眼神銳利,一進門便自帶一股威嚴氣場。董建軍則顯得親和一些,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手裏還拿著一個厚厚的公文包。
    “林組長,歡迎歡迎。”趙振邦主動走上前與林正峰握手,“李澤嵐這個同誌,是我親自拍板調回張北的。當時市裏有不少爭議,有人說張北條件差,怕留不住他,也有人說他在北京待久了,怕是不接地氣了。但我了解他,他是從咱們張家口基層走出去的,根在這裏。”
    眾人落座後,趙振邦便直奔主題,談起了對李澤嵐“德”的評價。“作為幹部,德行是立身之本,李澤嵐在這方麵,我給滿分。”趙振邦的語氣斬釘截鐵,“去年下半年,有個外地投資商想來張北搞文旅項目,計劃投資兩個億。本來是件好事,但對方的規劃裏,要違規占用東旺村的五十畝基本農田。”
    他喝了口茶水,繼續說道:“投資商托了省裏的老關係找到李澤嵐,還悄悄塞給他一張三十萬的購物卡,說隻要能把地批下來,後續還有重謝。李澤嵐當場就把購物卡退了回去,還把對方狠狠批評了一頓。當天晚上,他就帶著規劃局的同誌去東旺村實地勘察,連夜修改規劃,最後盤活了村裏閑置多年的舊校舍,改造成民俗民宿,既保住了耕地,又讓項目順利落地,村民還能按股分紅。”
    林正峰低著頭,手裏的鋼筆在筆記本上快速移動,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沈薇此時適時開口,語氣帶著紀檢工作特有的審慎:“趙書記,那他在日常工作中,有沒有出現過原則性搖擺的情況?比如遇到壓力或者人情幹擾時,會不會妥協?”
    “從沒有過。”趙振邦語氣堅定地回應,“有次縣裏評選鄉村振興示範村,有個鄉鎮的負責人找了好幾個領導給李澤嵐打招呼,想走捷徑評上示範村,拿專項補貼。李澤嵐沒給任何人麵子,直接把評選標準、考核指標和各個鄉鎮的具體數據,全公示在縣政府官網和各個村的公告欄上。哪個村做得好,哪個村有差距,一目了然,最後沒人再敢說閑話。這種不徇私情、堅守原則的勁頭,太難得了。”
    董建軍這時接過話頭,重點談起了李澤嵐的“能”與“績”。他打開隨身攜帶的公文包,拿出一份打印得密密麻麻的數據報表,推到林正峰麵前。“林組長,你可以看看這份數據。我去年秋天去張北調研,正好趕上李澤嵐推動蓧麥產業鏈升級,現在的成效,比當時預期的還要好。”
    “張北氣候寒冷,適合種蓧麥,但以前都是散戶種植,品種雜、管理亂,收上來的蓧麥要麽低價賣給糧商,要麽村民自己留著吃,根本掙不到錢。”董建軍的手指在報表上滑動,“李澤嵐回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各個種蓧麥的村子調研,足足跑了一個月。回來後,他牽頭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蓧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引進優質品種,邀請省農科院的專家下鄉指導種植技術,還幫合作社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
    他頓了頓,語氣裏滿是讚許:“更關鍵的是,他還引進了兩家蓧麥深加工企業,開發出蓧麥餅幹、燕麥片、蓧麥掛麵等十多種產品,還對接了北京、天津的電商平台和大型超市。短短半年時間,村民種蓧麥的畝均收入就從七百塊漲到了一千九。現在整個蓧麥產業帶動了全縣三千多人就業,其中脫貧戶就占了近三成,這都是實打實的成績,做不了假。”
    沈薇依舊聚焦於“勤”與“廉”這兩個核心點,繼續追問:“董市長,那他日常的工作作風怎麽樣?有沒有懶散推諉或者違規違紀的苗頭?”
    董建軍聞言笑了起來,語氣裏滿是肯定:“他的勤快,在咱們全市的幹部裏都是出了名的。去年冬天張北下了場罕見的大雪,積雪有齊膝深,國道和鄉村公路都封死了。南窪村一位獨居老人突發心髒病,情況危急。李澤嵐得知消息後,二話不說就帶著縣醫院的醫護人員,踩著齊膝的積雪步行五公裏進村,硬是把老人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至於廉潔,這方麵我們更是放心。”董建軍補充道,“他下鄉調研從不提前打招呼,走到哪吃到哪,吃農家飯必按標準付錢,一分都不會少。有次東旺村的張老漢給他送了一袋自家磨的蓧麥麵,他實在推辭不過,最後按市場價給了張老漢二十塊錢。而且我們市裏的紀檢部門,從來沒收到過關於他的任何舉報,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市領導的談話持續了一個半小時,考察組的筆記本上已經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隨後,高偉按照提前擬定的名單,安排了個別談話。第一位走進會議室的,是張北縣縣長陳明。
    他剛從城東的蓧麥深加工基地趕回來,褲腳還沾著泥土,皮鞋上也蹭了不少灰塵,臉上帶著明顯的疲憊,卻難掩眼裏的興奮。“林組長,你們可算來了!我早就想跟人好好說說李澤嵐書記的事了!”一坐下,陳明就打開了話匣子,語氣裏滿是敬佩。
    林正峰示意他不用拘束,如實說就行。陳明喝了口桌上的溫水,平複了一下情緒:“我和澤嵐搭檔半年,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麵文章。他剛回張北的時候,縣委辦的同誌準備了十幾份匯報材料,從產業規劃到民生工程,做得特別精美,想讓他先熟悉全縣的基本情況。結果他直接把材料扔在一邊,說‘紙上的情況都是二手的,我要去村裏看一手的’。”
    “接下來的一個月,他就帶著一個司機、一個秘書,跑遍了全縣23個行政村。餓了就在村民家啃個饅頭,渴了就喝口井水,晚上有時候就住在村支書家的炕頭上。”陳明感慨道,“他回來後,拿出的那份全縣發展短板清單,比我們準備的材料詳細十倍不止,哪個村的路該修了,哪個村的衛生室缺設備了,寫得清清楚楚。”
    他還想起了一件兩人產生分歧的事,坦然地說了出來:“關於蓧麥種植補貼的發放,我們倆吵過一架。我覺得按戶發放簡單高效,統計起來省事,也不容易出糾紛。但澤嵐堅持要按實際種植麵積核算發放,他說‘種得多的多拿,種得少的少拿,這樣才公平,才能調動村民的種植積極性’。”
    “最後他贏了。”陳明笑著說,“他帶著農業農村局的同誌,挨家挨戶核對種植麵積,連續加班一周,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最後把每家每戶的種植麵積、補貼金額,都貼在村裏的公告欄上公示了三天。公示期結束,沒有一戶村民有異議。這事讓我徹底服了,他的堅持,從來都是為了老百姓。”
    陳明離開後,縣委辦公室主任、縣環保局長、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等幾位與李澤嵐工作交集最多的幹部,陸續走進會議室。縣委辦主任提起,李澤嵐辦公室的燈,經常半夜還亮著,為了趕一份產業規劃報告,他曾連續熬了兩個通宵;環保局長則說,去年引進冷鏈企業時,環保審批卡住了,是李澤嵐帶著他們一次次去省廳對接,幫企業製定整改方案,既沒違規,又推進了項目;農業農村局局長更是拿出了村民送的錦旗照片,說這都是李澤嵐幫大家解決實際問題後,村民們自發送的。
    一個個談話對象走進走出,會議室裏的記錄紙越堆越高,而關於李澤嵐的形象,也在這些真實的講述中,變得愈發清晰、立體——一個踏實、公正、心裏始終裝著百姓的基層幹部。
    傍晚六點,高偉提議安排考察組吃頓便飯,卻被林正峰婉言謝絕了。“高部長,多謝好意,我們還有工作要做,今晚得趕到張北,明天一早要核查檔案、走訪群眾,就不麻煩了。”林正峰語氣誠懇,態度堅決。高偉見狀不再堅持,安排工作人員給考察組準備了簡單的工作餐,又派車送他們前往張北。
    車子駛離張家口市區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窗外的風景從高樓大廈漸漸變成了低矮的鄉村民居,路燈也變得稀疏起來。車廂裏,小劉正在整理下午的談話記錄,小王則在核對第二天的行程,林正峰和沈薇則閉目養神,腦子裏卻在梳理著已掌握的信息,思考著第二天需要重點核查的方向。
    次日一早,天剛蒙蒙亮,考察組就來到了張北縣委組織部的檔案庫房。檔案庫房裏溫度適宜,一排排密集的檔案櫃整齊排列。檔案管理員拿著鑰匙,小心翼翼地打開其中一個櫃子,取出一個密封完好的檔案盒,上麵清晰地印著“李澤嵐”三個字。
    “這是李書記的幹部人事檔案,一直按規定妥善保管,從沒有外借記錄。”管理員一邊說著,一邊當著考察組的麵,拆開了檔案盒上的密封條。
    林正峰戴上白手套,輕輕拿出裏麵的材料。從大學時期的入黨誌願書、成績單,到參加工作後的第一份任職通知、曆次考核登記表,再到獎懲文件、培訓記錄,一份份材料整齊有序,無一缺失。沈薇和小王也圍了過來,三人分工明確,分別核對不同的內容。
    “林組長,你看。”沈薇拿起一份考核表,“他從參加工作至今,每次年度考核都是優秀,還有兩次三等功獎勵,一次是在鄉鎮任職期間,帶領村民抗旱救災表現突出;另一次是脫貧攻堅期間,幫扶成效顯著。檔案裏沒有任何違紀違規記錄,紀檢部門的曆次鑒定都是‘合格’,部分年度還是‘優秀’。”
    小王也拿著一份培訓記錄補充道:“他的學習能力很強,近幾年先後參加了鄉村振興、應急管理、農業經濟管理等多個專項培訓,還拿到了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在職研究生學位,能看出他一直在主動提升自己,適配不同崗位的工作需求。”
    林正峰翻看著一份李澤嵐在脫貧攻堅期間寫的工作總結,字裏行間沒有空洞的口號,全是對幫扶工作的思考和具體做法,甚至還記錄了自己遇到的挫折和改進方向。他忍不住點點頭,心裏對李澤嵐的認可度又高了幾分。
    離開檔案庫房,考察組馬不停蹄地趕往張北縣紀檢監察委員會。縣紀委書記王海平早已在辦公室等候,桌上擺著一份厚厚的核查報告和一摞附件材料。“林組長,接到你們的考察通知後,我們立刻對李澤嵐同誌的廉潔自律情況,做了一次全麵細致的核查。”王海平將核查報告遞了過去。
    “我們重點查了他的公務接待記錄、公務卡消費流水和個人銀行賬戶流水,沒有發現任何超標消費、大額不明收入等異常情況。”王海平指著附件裏的明細單,“他的公務接待都嚴格按照縣裏的標準執行,大多是在縣委食堂,偶爾有外出接待,也都是簡單的工作餐,從沒有高檔宴請的記錄。”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