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考察2
字數:3311 加入書籤
“我們重點查了他的公務接待記錄、公務卡消費流水和個人銀行賬戶流水,沒有發現任何超標消費、大額不明收入等異常情況。”王海平指著附件裏的明細單,“他的公務接待都嚴格按照縣裏的標準執行,大多是在縣委食堂,偶爾有外出接待,也都是簡單的工作餐,從沒有高檔宴請的記錄。”
他頓了頓,又說起了一次特殊情況:“唯一一次收到關於他的匿名舉報,是在去年蓧麥深加工企業落地的時候。舉報信說他收受了企業的股份,幫企業壓低了土地出讓金。我們當時立刻成立了專項核查組,調取了土地出讓合同、企業股權登記信息,還約談了企業負責人和相關工作人員。”
王海平拿起一份約談記錄,遞給沈薇:“最後查明,這是另一家參與競標的企業,因為沒拿到項目心懷不滿,惡意編造的舉報內容。我們不僅澄清了事實,還依法對惡意舉報的企業進行了警告。李澤嵐同誌自始至終都很配合核查,沒有絲毫抵觸情緒,這也能看出他的坦蕩。”
沈薇仔細翻閱著約談記錄和核查結論,又追問:“那他的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和你們核查的實際情況一致嗎?比如房產、存款,還有家屬的從業情況。”
“完全一致,沒有任何隱瞞。”王海平打開電腦,調出了核查係統的界麵,“他名下隻有一套位於北京的商品住房,是和愛人蘇晴婚後共同購買的,貸款已經還清。存款都是他和愛人的工資、獎金,沒有大額不明來源的資金。愛人蘇晴是北京某重點中學的語文教師,父親蘇明遠是退休幹部,沒有任何親屬在張北經商、任職,不存在利益關聯風險。”
為了確保核查結果的全麵性,考察組在縣紀委的配合下,又隨機抽查了李澤嵐負責的幾個重點項目的審批流程,查看了項目資金的撥付和使用明細,每一筆款項的去向都清晰可查,沒有任何截留、挪用的跡象。離開縣紀委時,沈薇在筆記本上寫下:“廉潔自律,無任何違規違紀記錄,可放心。”
上午十點,考察組決定隨機走訪村莊,目的地沒有提前通知張北縣委,而是由林正峰在地圖上隨機圈定了東旺村和南窪村——這兩個村一個是蓧麥產業的核心村,一個是李澤嵐重點推動衛生室升級的村,最能反映真實情況。
車子駛離縣城,沿著新修的水泥路往鄉下走。道路兩旁,成片的蓧麥長勢喜人,風吹過,泛起層層綠色的波浪。遠遠就能看到田間地頭,不少村民正在除草施肥,臉上滿是期盼的神情。
剛到東旺村村口,就看到幾位村民圍著一個石碾子,正忙著晾曬新收的蓧麥。看到陌生的商務車駛來,村民們好奇地停下了手裏的活,紛紛圍了過來。林正峰推開車門下車,笑著表明身份:“鄉親們,我們是來了解村裏情況的,想問問大家,李澤嵐書記在村裏幹的事,你們覺得怎麽樣?”
人群裏,一位頭發花白、穿著藍色粗布褂子的老人突然往前擠了擠,正是東旺村的張老漢。他一眼就認出了陪同考察組前來的縣紀委工作人員,激動地握住林正峰的手,聲音都有些哽咽:“同誌,你們可算來了!我得好好跟你們說說李書記的好!”
張老漢拉著林正峰往村裏走,一邊走一邊說:“我家兒子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一年到頭回不了一次家,我和老伴在家,生病都沒人照顧。李書記來了之後,幫村裏引進了蓧麥包裝廠,我兒子不僅回了家,還在廠裏找到了技術員的工作,每月能掙六千多塊錢,比在外打工強多了!”
走到村中間,一棟嶄新的二層小樓映入眼簾,樓頂上“東旺村衛生室”的紅色招牌格外醒目。張老漢指著小樓說:“以前咱們村的衛生室,就是一間破瓦房,裏麵就一個老村醫,隻有血壓計和幾片感冒藥。李書記看到後,第二天就帶著人來考察,沒多久就幫我們申請了專項資金,翻新了房子,還添置了心電圖機、急救箱這些新設備,每月還請市裏的醫生來坐診。”
他抹了把眼角的淚水:“上個月我老伴高血壓犯了,頭暈得站不起來,就是村衛生室的醫生及時救治,又聯係了縣醫院轉診,才沒出大事。要是擱以前,山路難走,等送到縣城,還不知道是什麽情況。李書記就是我們村的大恩人啊!”
周圍的村民也紛紛開口,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述著李澤嵐的事跡。有村民說,李澤嵐幫他解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有村民說,李澤嵐幫村裏修了灌溉水渠,再也不用擔心蓧麥缺水了;還有村民拿出手機,翻出李澤嵐下鄉時和大家的合影,照片裏的李澤嵐,臉上沾著泥土,笑得格外親切。
離開東旺村,考察組又去了南窪村。剛進村,就看到幾位村民正在給村道兩旁的路燈刷漆。村支書連忙迎上來,得知考察組的來意後,笑著說:“李書記對我們村的恩情,說都說不完。去年雪災,村裏的路全被封了,王大娘突發心髒病,是李書記帶著醫護人員步行五公裏進村救人。後來,他還幫我們村修了柏油路,裝了太陽能路燈,現在晚上出門,再也不用摸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村支書領著考察組走進村衛生室,裏麵的藥品分類整齊,醫護人員正在給一位老人測量血糖。“李書記每個月都會來我們村衛生室看看,問我們缺什麽藥品,設備好不好用。上個月,他還特意從縣裏請了專家,給我們村醫做培訓,現在我們村醫能處理不少常見的小病了。”村衛生室的醫生笑著說。
走訪過程中,考察組沒有聽到一句對李澤嵐的負麵評價,每一位村民的臉上,都滿是對他的感激和認可。小劉拿著錄音筆,錄下了一段段樸實的話語,這些,都是比任何書麵材料都有力的證明。
中午時分,考察組在南窪村的村部簡單吃了頓農家飯,玉米餅、炒青菜、小米粥,簡單卻可口。飯後,他們準備返程,剛走到村口,就看到張北縣長陳明匆匆趕來,手裏還拎著一個密封的玻璃罐。
“林組長,實在不好意思,我還是趕過來了。”陳明擦了擦額頭的汗,把玻璃罐遞給林正峰,“這是東旺村的張老漢,還有村裏的鄉親們,特意讓我轉交給你們的。罐子裏是他們自己磨的蓧麥麵,剛出鍋的,香著呢。”
他頓了頓,語氣誠懇地說:“鄉親們說,李書記的人品,就像這蓧麥麵一樣,樸實無華,卻能暖心暖胃。他們不知道怎麽表達感謝,就想讓你們嚐嚐這份心意,也讓你們知道,李書記在張北幹的事,老百姓都記在心裏。”
林正峰看著手裏沉甸甸的玻璃罐,心裏格外觸動。他知道,這罐蓧麥麵,承載的是村民們最真摯的情感。他沒有推辭,鄭重地收下了:“請轉告鄉親們,我們一定會把他們的心意和評價,如實上報給部裏。李澤嵐同誌的工作,經得起百姓的檢驗。”
下午兩點,考察組的車子駛離張北縣城。車廂裏,沒人說話,林正峰看著窗外飛逝的風景,手裏還握著那個玻璃罐。沈薇翻開厚厚的談話記錄和核查材料,臉上露出了認可的笑容。小王和小劉相視一笑,他們心裏都清楚,這次考察,已經有了明確的結果。
喜歡從窯洞到省府請大家收藏:()從窯洞到省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