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聖意裁風雲?群英匯東宮

字數:9701   加入書籤

A+A-


    …李半天,他的同興鏢局遍布江南,武功高強,交遊廣闊,與各地衛所軍官也多有交集…沈硯,此人…”郭維城頓了頓,壓低了聲音,“確是戚家軍舊部後人,一身本事深得戚少保真傳,尤其擅長沙場陣法和刀術,如今…就在我們錦衣衛中任職,是個百戶,平日裏不顯山不露水。”
    郭振明倒吸一口涼氣,父親對這些人竟如此了解!
    郭維城繼續道:“最要命的是戚家這幾個人。戚金、戚祚國、戚報國、戚昌國、戚興國…戚少保的養子和親生子,幾乎全在上麵了!他們如今散落各地,有的在邊鎮做些小官,有的甚至賦閑在家,但朝廷從未停止過對他們的‘關注’。”他特意加重了“關注”二字,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至於這黃善娘、張神武,”郭維城沉吟道,“應是純粹的民間武林人士,名聲局限於地方,但既然被列入名單,想必有其過人之處。尤其是這黃善娘,一介女流,能組織娘子軍,絕非尋常人物。”
    分析完人員,書房內再次陷入沉默。問題的核心已然浮現:怎麽辦?
    “父親,我們…”郭振明艱難地開口,“是否暗中先接觸幾人?以妲妲需要武藝師父為名,徐徐圖之?”他內心極度矛盾,既想為東宮抓住這個機會,又怕動作太大,反而害了妹妹和外甥女。
    郭維城緩緩搖頭,目光深沉地看著兒子:“明兒,你糊塗了!我們是誰?我們是錦衣衛!我是僉事,你是千戶!但這錦衣衛,終究是陛下的錦衣衛,指揮使上麵,坐著駱思恭駱大人!”
    他站起身,語氣凝重:“搜尋武林高手,暗訪戚家後人?這般動作,怎麽可能瞞得過駱大人的耳目?更何況是涉及東宮班底此等敏感之事!一旦被陛下從其他渠道得知,你我隱瞞不報,屆時是什麽罪名?你我可不僅僅是丟官去職那麽簡單!甚至會牽連太子、太子妃,還有…妲妲!”
    “那…那難道就當作沒看見?”郭振明不甘心,這份名單背後的意義實在太重大了。
    “當然不是!”郭維城斷然道,眼中閃過老練政客的精明,“瞞,是下下策,是取禍之道。我們必須上報,而且要光明正大地通過駱指揮使上報給陛下!”
    “可是妲妲她…”郭振明最擔心的就是這個。
    “這正是關鍵所在!”郭維城壓低了聲音,“我們不能強調這份名單‘出自’妲妲之手,更不能渲染她如何‘神奇’。我們要將重點放在名單‘本身’和其背後的‘天意’上!”
    他細細謀劃道:“我們就說,妲妲近日時常夢囈,提及‘白胡子老爺爺’教她認字畫畫,我們起初並未在意。今日她突然將此畫交予你,你回來後無意間發現內藏字跡,驚疑不定,立刻來與我商議。我們父子二人仔細研判後,發現名單上竟多是忠勇可用之才,深感震驚,覺得此事實在玄妙,非人臣所能擅斷,故即刻上報。”
    “我們將‘托夢’之事,模糊處理,推給冥冥之中的‘皇祖’或‘天意’,而非妲妲本人有何特異。陛下素信天命,對此類玄虛之事,寧可信其有。如此一來,既解釋了名單來源,又將妲妲從中摘了出來,她隻是一個傳遞‘天意’的稚子孩童,而非心智近妖的怪物。”郭維城緩緩道,每一個字都經過深思熟慮,“最重要的是,我們將最終的決定權,交給陛下。由陛下聖裁,是否要依照這份‘天賜’的名單行事。如此,我們既盡了臣子的本分,不隱瞞、不結黨,又將一份可能鞏固國本、增強邊防的良策呈於禦前,無論陛下如何決斷,我郭家都無過錯,甚至有功。東宮和妲妲,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郭振明聽完父親的分析,茅塞頓開,背後卻驚出一身冷汗。薑還是老的辣,父親這一手,看似退讓,實則以退為進,將所有的風險和責任都巧妙地轉移了,同時最大可能地保住了機遇和保護了家人。
    “父親深謀遠慮,孩兒不及!”郭振明心悅誠服。
    “事不宜遲,”郭維城當機立斷,“我這就修書一封,附上此名單原件,你立刻親自去求見駱指揮使,說明原委,請他定奪轉呈陛下。記住,態度要恭敬,言語要謹慎,隻陳述事實,尤其要強調我父子二人對此事不敢擅專,一切聽憑陛下聖意。”
    “是!父親!”郭振明鄭重接過那封仿佛重若千鈞的紙條,心中已然明了父親的全部謀劃——唯有將一切攤開在陽光下,才能確保陰影中的幼小花蕾,不致被突如其來的風雨摧折。而這份名單是福是禍,最終將由紫禁城最高的那位主人來定奪。他們郭家要做的,就是忠實地扮演好發現者、呈報者和執行者的角色,絕不越雷池半步。
    萬曆皇帝獨坐在乾清宮的暖閣內,燭火搖曳,將他略顯佝僂的身影投在斑駁的宮牆上。三十六年的帝王生涯,早已將他磨礪得如一塊深潭中的沉石,表麵平靜,內裏卻暗流洶湧。
    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躬身立於階下,手中捧著一份看似尋常的名單。這份名單的特殊之處,不僅在於它出自皇帝年僅兩歲的小孫女之手,更在於末尾那行小字:“以找護衛為名,暗中聯絡,打造東宮班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來聘,曹州查拳傳人...程宗猷,少林寺學藝...黃善娘,漳州女武師...”萬曆輕聲念著這些名字,指尖在戚家五子的名諱上停留良久。“戚金,戚祚國,戚報國,戚昌國,戚興國...”
    他的聲音在空蕩的殿中回蕩,帶著幾分莫測的深意。駱思恭屏息凝神,不敢多言。
    萬曆忽然冷笑一聲:“兩歲孩童,能寫出這般名單?還能想到‘以找護衛為名’?”他的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能穿透紙背,看清背後的真相。
    駱思恭謹慎回稟:“陛下明鑒。據郭千戶所言,小郡主近日常提及有穿道袍的白胡子老爺爺托夢教誨...”
    “托夢?”萬曆打斷他的話,眼中閃過一絲譏誚。他朱翊鈞十歲登基,在這龍椅上度過了三十六個春秋,什麽把戲沒見過?那些文臣們整天說什麽“天人感應”、“祥瑞征兆”,不過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罷了。
    然而...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名單上。這些人的選擇,卻顯示出非同尋常的眼光。不是簡單的武林高手,而是各有特長:有教授農民武藝的,有組織抗倭武裝的,有經營鏢局的,甚至還有擅長訓練娘子軍的女武師。更不用說戚家後人,那可是...
    萬曆的思緒飄到了十八年前的朝鮮戰場。那時他力排眾議,毅然出兵援朝,不就是看出了倭寇的野心不止於朝鮮?這份戰略眼光,滿朝文武幾人能有?
    想到朝臣,他的眉頭不禁皺得更深。那些飽讀詩書的大臣們,整天爭什麽“國本”、“禮製”,真要他們辦實事了,卻推三阻四。遼東軍餉不足,東南倭患不斷,他們除了上書空談,可有什麽切實可行的對策?
    相比之下...萬曆的目光再次落到名單末尾那行小字上。“打造東宮班底”...這想法倒是與他不謀而合。他這些年刻意壓製太子的勢力,不就是為了避免黨爭?但若是有一批不屬於任何派係的新鮮血液...
    “郭振明何時有這般見識?”萬曆突然問道,語氣中帶著探究。
    駱思恭忙回:“據臣所知,這份名單雖以郡主之名,實則是郭千戶根據多年偵查所得,精心篩選而出。”
    萬曆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扶手。郭家...他想起前不久東宮那起投毒案。當時郭維城明明已經查清真相,卻沒有直接呈報,而是巧妙地讓證據“自然”地呈現在他麵前,既解決了問題,又免去了他處置寵妃的尷尬。這份政治智慧,當時就讓他刮目相看。
    沒想到郭振明也有這等能力。不僅能夠精準地找到這些隱姓埋名的高手,還能想出“以護衛為名”的巧妙策略。這郭家父子,看來遠比他想象的要深謀遠慮。
    “穿道袍的白胡子老爺爺...”萬曆喃喃自語,讓他想起了他的皇爺爺嘉靖皇帝,不正是身著道袍,須發皆白?這個聯想讓他心頭一震。
    難道真是...皇爺爺顯靈?這個念頭一出,萬曆自己都覺得荒謬。可是作為皇帝,他比誰都清楚“天命”的神秘。況且這份名單上的人選,確實都是實用之才,而非虛名之士。
    他的目光停留在“戚家五子”的名字上。戚繼光的後人...若是能得他們輔佐東宮,豈不是...萬曆的心突然活絡起來。這些年來,他刻意壓製太子勢力,不就是為了避免黨爭?但若是有一批不屬於任何派係的新鮮血液...
    “小郡主近日可還安好?”萬曆的語氣忽然柔和下來。
    駱思恭敏銳地察覺到了皇帝情緒的變化:“回陛下,小郡主聰慧可人,前日還說要保護皇爺爺和太子爹爹及兄弟姐妹呢。”
    保護皇爺爺...萬曆的嘴角微微上揚。那個粉雕玉琢的小人兒,搖搖晃晃地走到他跟前,將咬了一半的糖糕塞到他手裏的模樣,忽然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若是這份名單真是她想要的...萬曆沉吟良久。他深知朝中勢力盤根錯節,太子處境艱難。若是能有一支忠誠的護衛力量,或許...
    “準。”萬曆突然開口,聲音堅定,“傳朕口諭:遵郭振明所請,暗中尋訪名單上之人。撥內帑銀十萬兩,以作資費。”
    駱思恭震驚地抬頭,不敢相信皇帝如此痛快就答應了,還撥付如此巨款。
    萬曆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望著東宮的方向:“告訴郭振明,此事機密進行。若有合適人選,先帶來見朕。”他的眼中閃著睿智的光芒,“既然要以護衛為名,那就做得像樣些。在東宮設個武學堂,讓這些人都有個正當身份。”
    這一刻,萬曆仿佛又回到了十八年前那個力排眾議、決意援朝的年輕君王。他看到了這份名單背後的深遠意義:不僅是保護東宮,更是為大明培養新一代的軍事人才。這些江湖人士、戚家後人,與朝中各派係無涉,正是最好的選擇。
    “還有,”萬曆轉身,眼中閃著意味深長的光,“讓小郡主常來乾清宮走走。朕想多聽聽她...那個白胡子老爺爺還說了什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駱思恭躬身領命,心中明了:皇上這不僅是在支持一份名單,更是在下一盤大棋。以護衛之名,行培養班底之實;借孩童之口,達改革朝局之目的。這份深謀遠慮,果然還是非常人可及。
    待駱思恭退下,萬曆獨自站在殿中,手中摩挲著那份名單。恍惚間,他仿佛看到那個蹣跚學步的小孫女,正對他咧嘴笑著,眼中有著不輸於兩歲孩童的智慧。
    是錯覺嗎?還是真的皇爺爺顯靈?萬曆搖搖頭,嘴角卻泛起一絲笑意。
    若是這份名單真能實現,或許大明江山,真的能迎來新的轉機。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要好好看看,郭家父子究竟還能帶來多少驚喜。
    夜色漸深,萬曆皇帝卻感到前所未有的清明。這份名單,不管來自何處,確實讓他看到了新的可能。在這個充滿算計的深宮裏,能有一份純真的“托夢”,或許是上天給予大明的最好禮物。
    當天淩晨,朱徵妲的“雀兒”情報網傳來消息:萬曆皇帝已經得知這份名單的存在。並且同意且批準了郭千戶尋訪名單人選組建東宮護衛的提議。朱徽妲眼眶濕熱:謝謝外祖,謝謝舅舅對東宮的守護及對她這個2歲幼女的舐犢情深。沒有您們的幫助,我這個深宮幼女就算想做什麽,也會無事無補,寸步難行。母妃已經立起來了,從之前的假裝端莊,實則苦熬的擔憂和被動接受,已經變得主動和果決,展現了為母則剛和成長。而外祖和舅舅兩父子會因為之前的東宮投毒案和這份武林人士的名單。遲早會被皇爺爺重用。因為皇爺爺已經看到了外祖的謀略手段和舅舅對情報的掌控能力。及他們父子對東宮的忠心和維護。
    次日早,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來了,私下告知郡主萬曆爺的打算。允許東宮設立武學堂,讓這些人都有個正當身份。小郡主可常去乾清宮走走。萬曆爺想多聽聽...那個白胡子老爺爺還說了什麽。”
    乾清宮內
    “好孩子,朕聽說你讓你舅舅找些武林人士?”萬曆看似隨意地問,目光卻銳利如刀。
    朱徵妲心知肚明,麵上卻保持天真:“是呀!妲妲讓舅舅找些厲害的人保護爹爹!”
    “哦?為何突然要保護太子?”萬曆追問。
    朱徵妲眨著大眼睛,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因為爹爹是儲君呀!爹爹要是出事,妲妲的小命也不保,校哥哥的小命也不保...”
    她突然捂住嘴,像是說漏了什麽。
    萬曆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校哥哥?校哥兒怎麽了?”
    朱徵妲低下頭,玩弄衣角,小聲說:“老爺爺說...校哥哥天賦極高,關乎未來大明三百年國運...說校哥哥會打造一個不一樣的大明...”
    這話如同驚雷,在萬曆心中炸響。一個三歲孩童,關乎大明三百年國運?這話若是別人所說,他定會以為是無稽之談,但出自這個屢有“神啟”的小孫女之口,就不得不重視了。
    “老爺爺還說什麽了?”萬曆的聲音有些幹澀。
    朱徵妲抬頭,眼中閃著智慧的光芒:“老爺爺說,需破而後立,南兵北調才是上策。”她歪著頭,似在努力回憶,“還說...滿朝薦是湖廣人,湖南人,忠心,南邊的哦...”
    朱徵妲這個小帝姬,心裏其實是有點小驕傲的,那就是她穿來這大明之前可是湖南人,湖南人骨子裏具有很強的地域榮譽感的。
    這話更是讓萬曆震驚不已。滿朝薦是當下朝中熱議的人物,因對抗稅監被下獄,南北官員正為此事爭執不休。一個小娃娃如何得知這些?還提出“南兵北調”這等戰略?
    “這些...都是白胡子老爺爺說的?”萬曆艱難地問。
    朱徵妲重重點頭:“老爺爺穿著道袍,拿著拂塵,總是歎氣,說‘不孝子孫,看著就來氣’。”她模仿著老人的語氣,惟妙惟肖。
    萬曆心中巨震。這描述與他祖父嘉靖皇帝何其相似!皇祖真的顯靈了呀,通過這個小孫女來指點大明江山?心裏吃味,皇爺爺為啥不找我這個孫子托夢,難道是對我不滿意?也是喏。不然不會說出:不孝子孫,看著就來氣的話。萬曆又自我安慰:小孫女,年齡小,都說三歲稚兒可見到大人見不到的東西。可能是因為身上的靈性未退。皇爺爺不托夢於我,也很正常。
    在沉默良久之後,終於緩緩開口:“朕知道了。你回去吧,好生...好生記著老爺爺的話。”
    有了皇帝的默許,郭振明的行動更加順利。
    十五天之後已找到了名單上的大部分人:
    王來聘在曹州開設武館,教授貧苦農民查拳與槍法,門下弟子數百; 程宗猷尚在少林寺學藝,但已顯露出非凡武學天賦; 張之旭在東南沿海組織抗倭武裝,屢建奇功; 黃善娘在漳州傳授女子武藝,組織“娘子軍”自衛,在當地頗有聲望; 周遇吉在晉陝邊境以護商為生,人稱“拚命周”,悍勇無比; 李半天執掌江南同興鏢局,太祖長拳出神入化; 沈硯繼承戚家軍戰術,繡春刀術精湛,曾一人格殺七名悍匪; 張神武單騎救村民的事跡在當地傳為美談; 戚家五子中,戚金、戚祚國等人都在軍中任職,傳承著戚家軍的精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郭振明以“東宮招募護衛”為名,暗中與這些人接觸。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數人都表示願意效忠太子。這些人中多在錦衣衛,京營,邊防中任職的,職位不高,一方麵是因為太子仁孝之名在外,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近年來礦監稅使橫行,民不聊生,渴望明君。這些人中有沈硯,戚家五子,而黃善娘,李半天,張神武,周遇吉,王來聘等表示願追隨太子,但目前事務多,抽不開身,可派手下或弟子前來護衛東言。又用得著我等,盡管開口。程宗?表示待學藝歸來,自會前來東宮報到。張之旭表示即刻起程。
    與此同時,朱徵妲也在東宮內加緊培養自己的勢力。
    她發現張清芷不僅武功高強,還有正義感,便常借“夢話”向她傳授一些現代管理理念和情報分析技巧。
    “老爺爺說,信息要分類...重要的、緊急的、一般的...”她這樣對張清芷說。
    張清芷起初不解,後來在實踐中慢慢體會到這種分類法的妙處,對朱徵妲更加佩服。
    朱徵妲還通過“雀兒”情報網,密切關注著朝堂動態。當她得知南北官員因滿朝薦之事爭執不休時,又借“夢話”向萬曆傳遞信息:
    “老爺爺說,南人北人都是大明子民
    要團結...說滿朝薦是忠臣,該重用...”
    這話深深觸動了萬曆。他何嚐不知滿朝薦是忠臣,但因黨爭之故,一直猶豫不決。如今連“皇祖”都這麽說,他終於下定決心,赦免滿朝薦,並予以重用。
    消息傳出,朝野震動。南北官員都驚訝於皇帝突然的轉變,誰也不知道這背後有一個兩歲小帝姬的影子。
    七月中旬,第一批武林高手陸續抵達京城。郭振明將他們安置在隻屬於東宮的秘密訓練基地,進行統一培訓和考察。
    朱徵妲通過舅舅,暗中對這些人的背景和能力進行深入了解。她特別關注戚家五子和沈硯等戚家軍後人,因為他們不僅武功高強,還精通兵法陣型。
    “老爺爺說,戚家軍的鴛鴦陣最適合護衛...”她這樣對郭振明說。
    郭振明深以為然,特意請沈硯教授其他人鴛鴦陣變式,以適應東宮複雜的護衛環境。朱徵姐告知舅舅.,皇爺爺建議設立武學堂,希望舅舅全程負責。為了不打草驚蛇,中途生變。請舅舅私下進行。
    郭振明甚覺有理:臣會安排妥當,郡主不必擔心。
    與此同時,朱徵妲也在為這些人的入宮做準備。她借“夢話”向萬曆描述了一個“神奇”的護衛陣型:
    “老爺爺說,有一種陣法,攻守兼備,最適合保護重要的人...叫鴛鴦陣...”
    萬曆聞言,特準東宮護衛學習“新式陣型”,為這些武林高手的入宮創造了條件。
    七月下旬,朱徵妲站在東宮庭院中,看著夕陽西下。她知道,自己精心打造的東宮班底正在逐步成型。
    有了這些武林高手的保護,東宮的安全將大大增強;有了戚家軍後人的加入,未來甚至可以影響軍隊建設;而通過“南兵北調”的策略,或許能改變明末軍事格局...
    這一世,她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積極的改變者。
    無論前路多麽艱難,她都已做好準備。
    因為她相信,憑借現代知識和曆史先知,她一定能幫助大明避開曆史的陷阱,走向不同的未來。
    夜幕降臨,朱徵妲的小臉上露出堅定的笑容。
    喜歡大明養生小帝姬請大家收藏:()大明養生小帝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