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福星兩歲半?定鼎大明醫政

字數:11378   加入書籤

A+A-


    萬曆皇帝的一紙封賞諭旨,猶如一顆投入深潭的石子,在紫禁城內激蕩起層層漣漪。皇帝對王才人之兄王升、王恭妃之兄王道享及其侄王天瑞在查辦禦藥房大案中的忠勇與機敏格外嘉許,除賞賜金銀緞匹外,更特旨擢升王升、王天瑞這兩位年輕人為禦前侍衛,得以佩刀隨扈,近侍天顏。
    這道旨意瞬間在波譎雲詭的宮廷內外引發了微妙而劇烈的震蕩。
    鄭貴妃宮中,往日驕矜之氣為之一斂,取而代之的是一絲難以掩飾的驚懼。皇帝重用與王恭妃關聯密切之人,且安置於禦前要害之位,此中信號,令其與黨羽如坐針氈,深感聖心似有偏移,往日固若金湯的恩寵仿佛出現裂痕。
    反觀王恭妃處,卻是另一番光景。兄弟與侄兒得蒙超拔,於她而言不啻驚雷後的甘霖,是漫長冷寂中忽見的一線曙光。她驚喜交加,雖不敢形於色,但眉眼間終難掩那份揚眉吐氣的欣慰。宮中仆役最擅察言觀色,內侍省與各局司對王恭妃的日常用度、飲食起居立刻悄然予以改善,雖未必盡複舊觀,但那份小心翼翼的恭敬,已然回歸。
    太子朱常洛聞此消息,心中更是波濤洶湧。震驚之餘,是深深的凝重與審慎。他素日在父皇的冷遇與鄭妃的虎視下如履薄冰,此番舅舅與表兄的晉升,雖是好事,卻也可能過早暴露實力,引來更猛烈的反撲。這份君恩是福是禍,猶未可知,令他欣喜之餘更添幾分警惕。
    朝堂之上,東林清流為之振奮。他們視此為陛下意圖匡扶國本、壓製鄭黨的明確信號,無不私下額手稱慶,認為太子地位得此強援,愈發穩固。而與鄭貴妃利益攸關的浙楚諸黨則滿腹疑竇,人心浮動,紛紛揣測皇帝此舉的真實意圖是否意味著儲君之爭的天平開始傾斜,暗中商議應對之策。
    一時間,萬曆皇帝對兩位年輕外戚的提拔,遠超尋常賞賜的意義,宛如一塊試金石,照見了宮中朝野各方勢力的真實心思,也將圍繞國本的暗湧推向了新的高潮。
    當萬曆皇帝雷霆之怒漸息,崔文升血染刑場,張宣、伊進朝鋃鐺入獄,禦藥房積弊為之一清。然破易立難,太醫院重症天官缺失,猶如久病初愈之軀,需得良醫調理。
    在乾清宮東暖閣內,十二盞宮燈將殿堂照得恍如白晝,鎏金銅獸爐中焚著安息香,青煙嫋嫋升起,纏繞在繪有《杏林春滿圖》的天花藻井間。萬曆皇帝朱翊鈞身著明黃緞常服袍,其上以金線繡就的五爪團龍在燭光下熠熠生輝,他斜倚在紫檀木雕龍榻上,腰間係著一條四合如意雲紋玉帶,略顯浮腫的手指正無意識地摩挲著和田玉鎮紙。
    禦案上堆積如山的薦帖映著燭光,將皇帝的麵容照得明暗交錯。四十餘歲的天子眼袋浮腫,卻仍保持著帝王特有的威儀,每當目光掃過那些寫著某公侄孫某妃外甥都是些無非勳貴子弟、關係親隨的奏疏時,看的萬曆指尖發脹,揉著眉心長歎。眉心便蹙起深深的溝壑。案頭擺放的甜白釉瓷碗裏,還剩半盞冰鎮梅湯——這是尚膳監剛送來的夜宵,配著四樣蘇式點心,盛在鏨花銀碟中。
    皇爺,太子殿下攜小主們來了。司禮太監輕聲通傳時,萬曆正撚著一份推薦禦藥房提督的帖子冷笑。珠簾輕響處,先是三歲半的皇長孫朱由校抱著小錘錘風風火火跑來,自從趕走了客氏,小由校已經不是曆史上被自己的乳母刻意養廢的小由校了,現在的小由校既學文,又學武,還有著自己的木工愛好,課餘就拿著小錘錘東敲敲西打打,身體健康,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他身上穿著杏黃緞麵繡蟒紋的常服;身後跟著懷抱《說文解字》的兩歲半朱徵妲,粉綾襖裙上係著珍珠絛帶;四歲半的朱徵娟則規規矩矩行著禮,發間插著的赤金蝴蝶簪隨著動作輕輕顫動。太子穿著絳紗袍,太子妃身著金繡雲鳳紋霞帔,二人落後半步恭敬侍立。
    皇爺爺!由校撲上來就要往禦榻爬,手裏的小錘錘不小心敲在蟠龍柱上,發出清脆聲響。萬曆竟不惱怒,反而伸手將孫兒抱到膝頭,捏著他肉乎乎的手腕道:這般力氣,將來怕不是要學武穆王扛鼎?太子妃連忙告罪,萬曆卻擺擺手,從案上取來一塊茯苓糕遞給孫兒。這時他注意到小徵妲踮著腳想要夠案上的青花瓷筆上,便笑著將孫女也抱上來:朕的女諸葛今日又要獻什麽策?
    小帝姬卻不急回答,先指著皇帝微腫的眼瞼道:皇爺爺目下青黑,當用決明子枕。又摸摸皇帝的手背:掌心潮熱,須佐以地黃丸。奶聲奶氣的診斷讓滿殿皆驚,萬曆不由大笑:莫非朕的乾清宮出了個女神醫?太子忙解釋:這孩子近日總抱著《說文解字》認藥名,竟將《本草綱目》也認了大半。說著取出小女兒終日攜帶的布囊,裏麵果然裝著用彩線捆紮的藥材標本。
    恰逢宮人奉上藥膳,四個小太監抬著朱漆食盒魚貫而入。首盒是青玉碗盛著的川貝雪梨湯,次盒呈上銀盤裝的茯苓糕,第三盒放著景德鎮瓷盞裝的何首烏燉雞,末盒則是整套犀角雕花餐具盛著的參芪粥。兩個試毒太監先後驗過,這才由掌膳宮女布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萬曆瞥見漆盒裏的何首烏,忽然歎道:崔文升當年也是靠藥膳得寵,誰知包藏禍心至此。話音未落,由校突然舉起小錘敲打案角:打!打壞蛋!童言無忌引得眾人都笑起來。小徵妲卻認真道:老爺爺說,壞人就像黴變的藥材,要及時揀選出去。說著從隨身錦囊裏掏出一把陳皮,這個能理氣健脾,皇爺爺可以單泡水喝。
    萬曆將孫女抱到輿圖前,故意指著禦藥房的位置問:小神醫既通藥理,可知該派誰去收拾這個爛攤子?隻見徵妲歪著頭想了想。
    老爺爺說:禦藥房執掌天子並後宮嬪妃之醫藥事宜,統轄藥材采買、鑒別、貯藏、炮製及煎煮,最要緊的是二字。
    所以掌印提督太監 仍由內官充任,然權柄大削,止掌宮禁聯絡、內侍管束、雜務協調,不得幹預醫藥決斷。
    萬曆震驚,微微一笑,嗯。。甚是在理。。。那由誰擔任好了?這是在問自己,潛意識裏也想知道小孫女的答案。
    哪知小孫女突然發問:皇爺爺,上次派往北方的監察小組回來麽,體察到有何冤情。
    監察小組的宗旨:“哪裏有壓迫就去哪裏。哪裏有冤屈就去哪裏。”
    太子和太子妃相似一笑。乖女兒又開始借老爺爺之口了,
    萬曆暗想:常雲升,乾清宮管事,此人可當得提督,管理禦藥房。
    萬曆:乖孫女,老爺爺還說什麽了?
    老爺爺說,自古高手在民間。皇爺爺可以從民間尋找。
    太醫院裏也有能人楊繼洲的、羅顯,傅懋光精通方脈:李中梓,支喬楚,李茂春,萬密齋學派:兒科與養生的傳承,陳實功,繆希雍,張景嶽,蘇州的接骨金氏,杭州那邊聞名的錢氏小兒科,鄭之郊,趙獻可, 張介賓,還有不在太醫院的王肯堂、龔廷賢、武之望...吳有性,李應龍,彭醫婦,她特別強調:老爺爺說,要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不能讓外行領導內行。老爺爺還說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做更合適的事。
    皇帝越聽越驚,這些名字雖在太醫院供職,卻因不善鑽營始終不得重用。他不由坐直身子追問:這些是誰教你的?小帝姬眨著琉璃般的眸子:是夢裏白胡子老爺爺說的,他還讓妲兒背了好多人的名字呢。
    小妲妲詢問:老爺爺說過要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才能做更合適的事。皇爺爺,我可以請外祖幫忙嗎?讓他提供我這些人的資料,我從中篩選,把它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可行?
    萬曆招招手:
    錦衣衛僉事郭維城走過來。
    萬曆:按小郡主所言,提供這些人的資料。
    “是∴轉身出去,安排手下錦衣衛去拿各地醫者的資料,做好一份名單,聖上需要察看
    殿外忽然秋風乍起,吹得案頭《本草綱目》嘩嘩翻頁,正停在君臣佐使一章。萬曆凝視著頁麵上小孫女用胭脂畫的圓圈,忽然擊案道:朕竟不如稚子明白!太醫院要的不是權術家,而是真懂君臣佐使的人。
    他當即傳旨:來人
    著常雲升掌禦藥房提督,王安為副,楊繼洲等九人各授首席醫官,直接對皇帝負責。特別下旨打造九麵銀牌,刻專業事專業治六字,懸於各太醫值房。
    旨意頒下時,由校高興地揮舞小錘敲響金磬,徵娟帶著妹妹向皇帝行稽首禮。萬曆笑著將三個孩子都攬到身邊。燭光下,天子望著兒孫們眼角的柔光幾乎要溢出來。他摸著孫女總角上的珍珠發繩歎道:但願爾等長大後,見的都是這般君臣相得的清明景象。太子夫婦相視而笑,郭維城悄悄退出去傳旨,將滿室溫馨留在身後。
    宮漏滴到三更時,萬曆親自給睡著的孫輩蓋好錦被。案頭那本《說文解字》還攤開著,二字旁用胭脂畫了個小圈,墨筆批注曰:專精一業,謂之專業。皇帝看著孫女稚嫩的筆跡,對太子輕聲道:老祖宗說三代之後必有興者,莫非應在此輩身上。
    夜已深極,紫禁城的飛簷戧角切割著墨藍色的天幕,幾粒寒星疏淡地綴著,如同凝固的冰棱。萬物偃息,唯風穿過空曠的丹陛,帶來隱約的、屬於秋夜的清冷與孤寂。
    乾清宮東暖閣內,燭火通明,將巨大的空間照得恍如白晝,卻驅不散那沉甸甸的寂靜。龍榻之上,三個小小的身影依偎而眠。四歲半的朱徴娟和三歲半的朱由校早已抵足沉入夢鄉,呼吸勻停。唯獨那最小的、才兩歲半的朱徵妲,卻睜著一雙烏溜溜、清亮得出奇的大眼睛,毫無睡意。她像一隻敏感的小獸,安靜地蜷在兄姐身旁,身上裹著柔軟的明黃錦被,隻露出一張粉雕玉琢的小臉,耳朵卻微微豎起,捕捉著外間的動靜。父王和母妃早已回了東宮。
    她的皇爺爺,萬曆皇帝,正坐在不遠處的禦案後。案上奏章堆積如山,幾乎要將他的身影淹沒。他時而蹙眉疾書,時而擲筆沉吟,燭光在他略顯疲憊的臉上投下跳動的陰影,緊抿的嘴角刻著帝王的威儀與深深的倦怠。殿內隻聞銀針落地般的寂靜,以及狼毫掃過宣紙的沙沙聲,還有那更漏滴答,一聲聲,敲打著漫漫長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忽然,一道細軟稚嫩的聲音,像初春破開冰麵的第一縷暖泉,輕輕響起:
    “皇爺爺,您好辛苦呀……”
    萬曆執筆的手猛地一頓。他抬起頭,循聲望去,正對上小孫女那雙清澈得不見一絲雜質的眼眸。那眼睛裏沒有畏懼,沒有疏離,隻有純粹的、近乎心疼的關切。她似乎不明白那些堆積如山的文書意味著什麽,卻能直觀地感受到至親之人的勞累。
    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流,毫無預兆地撞擊在萬曆皇帝冷硬了數十年的心扉之上。他久居九五之尊,聽慣了山呼萬歲、歌功頌德,也聽慣了諫諍爭吵、陰謀算計,卻從未聽過這樣一句最簡單、最直接、源自赤子之心的慰藉。那聲音柔軟得像羽毛,卻擁有穿透一切甲胄的力量。他的鼻腔驟然一酸,眼底竟控製不住地湧起一層薄薄的、連他自己都感到陌生的濕意。
    他放下筆,聲音不自覺地放得極柔極緩,生怕驚擾了這夜的寧靜和這份突如其來的溫暖:“妲兒怎麽還沒睡?在等什麽?”
    “等外祖呀。”小孫女奶聲奶氣地回答,眼神裏充滿了認真的期待,“等外祖送名醫伯伯們的冊子來,妲兒要幫皇爺爺選人,選最好最好的,這樣皇爺爺和爹爹娘親,還有哥哥姐姐,就都不會生病痛痛了。”
    孩子氣的話語,卻道出了最真摯的願望。萬曆覺得自己的心腸正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變得柔軟,仿佛被溫水浸透。他揮揮手,示意左右不必上前,自己則起身,走到龍榻邊,寬大的手掌極其輕柔地撫了撫小孫女的額頭:“好,皇爺爺和妲兒一起等。”
    一個多時辰在寂靜中流淌而過。終於,殿外傳來了清晰而謹慎的腳步聲。小妲兒的外祖郭維城,手捧著一卷厚厚的冊子,躬身趨入。他的衣服上帶著夜間的寒露氣息,神情恭敬中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
    “陛下,”郭維城的聲音在靜夜中顯得格外清晰,“臣已初步遴選出天下杏林之賢者,其籍貫、師承、擅症、著述,皆錄於此,恭請聖覽。”
    萬曆接過那沉甸甸的名冊,觸手冰涼。他快速翻閱著,目光掃過一個個陌生的名字和他們的輝煌履曆。越看,他心中的驚詫便越深。他知道郭維城辦事穩妥,卻未曾想到他能在這短短時日內,將散落天下的名醫信息搜集得如此詳盡備至!這其中許多人,其醫術之高、聲望之隆,竟遠超出他這位深居宮禁的皇帝的想象。他原以為太醫院已是天下醫道之巔,此刻方知自己是坐擁寶山而不自知,宮外竟有如此多的岐黃聖手,宛若遺珠散落民間!
    他強壓下心中的波瀾,將名冊遞給早已翹首以盼的小孫女,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和試探:“妲兒,來看看,皇爺爺讓你來選。”
    令人驚奇的一幕發生了。朱徵妲伸出白白嫩嫩的小手,極其認真地接過那對她來說顯得過於巨大的冊子,竟真的低頭“翻閱”起來。她的目光專注地滑過那些墨字,小手指時不時在某個人名或職稱上輕輕一點,然後便抬起頭,用她那軟糯的嗓音,清晰而有條不紊地口述起來。
    於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廷對”開始了。小徵妲看著名錄,口齒清晰,一字一句地慢慢說道:
    “院使……嗯,要最穩重的老爺爺,管著所有的藥方和藥材,要像……像守住大寶庫的大門一樣!叫……傅懋光爺爺吧。” “管藥材庫的,要鼻子最靈,眼睛最亮,能認出所有好藥和壞藥!要自己去地裏挑最好的!繆希雍伯伯可以呀。” “給皇爺爺、祖母、爹爹娘親調理身體的,要最溫和的,不能苦……張介賓伯伯聽起來就暖暖的。” “會開刀刀的,縫娃娃的……陳實功伯伯厲害!” “正骨的……要家裏世代都會的,金家爺爺……” “辦學問的,要學問最大的王肯堂爺爺和李中梓伯伯……” “管天下百姓藥鋪的,要心腸最好,最會算賬的羅顯伯伯……”
    她每說一句,外祖郭維城便立即恭謹地提筆,在她口述的基礎上,將其潤色、擴展為嚴謹周密的職司細則,筆下如飛:
    【院使兼禦藥房首席司藥官:傅懋光】
    · 職司細則: 總攬禦用藥方終審、藥材質量最終定奪,並考核禦藥房所有醫官。凡進禦之藥,必經其畫諾方可呈送。每日率眾請平安脈,依四時節氣天時擬定養生章程,督造禦用藥膳。
    【禦藥庫大使:繆希雍】
    · 職司細則: 專司天下藥材采買、鑒別之事。親赴懷慶、文州等道地產區設立皇莊直采,革除中間盤剝。於禦藥庫內設“盲驗”之法,每批藥材須經其三驗方可入庫。纂修《禦用藥材鑒真冊》,以為圭臬。
    【聖躬調理禦醫:張介賓】
    · 職司細則: 專責聖體並太後、東宮之慢性調理。針對天家勞心過度、精氣虧虛之症,製定“四季進補方略”。其溫補之法,徐徐圖之,尤合貴人嬌貴之體。
    【金瘡科禦醫:陳實功】
    · 職司細則: 掌管宮廷外科諸症,兼製禦用膏滋丸散。設“外科急症值房”於宮垣之內,晝夜聽宣,以備不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骨博士:金氏傳人】
    · 職司細則: 特召入京,專治跌打損傷,秘製金瘡藥貯為宮用。授太醫銜,以示恩榮。
    【聖濟殿:杏林學府與岐黃研究院】
    · 祭酒:王肯堂
    · 職司細則: 總領學政,主持醫學典章修纂,聘任天下名醫為教授。每旬主持“經方會講”,融匯古今各家學說。
    · 司業:李中梓
    · 職司細則: 主管日常課業,纂修教材,訂立“考成法”以嚴格考核生徒。
    · 本草館博士:繆希雍兼)
    · 職司細則: 專研《本草綱目》,帶領生徒深入辨識藥性,編纂《本草衍義》。
    · 臨床館博士:龔廷賢
    · 職司細則: 整理曆代驗方,教授常見病診療,主持“臨證實習”。
    · 婦人科博士:武之望
    · 職司細則: 專研婦人諸症,培育女科人才。
    · 針灸館博士:楊繼洲
    · 職司細則: 傳授針灸之術,革新灸療之法。
    【溫疫研究所:吳有性】
    · 職司細則: 專設一隅,集各地疫病案冊,研創防治之法,以應天變。
    萬曆皇帝看著這列出的職司細則,心中的驚濤駭浪幾乎要洶湧而出。他看著那個小小的人兒,她正歪著頭,似乎在思考溫疫研究所該由誰主持,然後輕輕地、肯定地說出了“吳有性”的名字。
    這一刻,什麽煉丹方士,什麽崔文升之流,在眼前這幅由他小孫女勾勒出的、宏大而專業的岐黃藍圖前,顯得何其荒謬、渺小與汙濁!
    【客座教授】
    · 延請萬密齋傳人授兒科,趙獻可講授命門學說,並邀各地名醫輪值講學,博采眾長。
    【惠民藥局:普惠蒼生的仁政之所】 將惠民藥局革新為麵向百姓的醫事機構,重在防疫、診療、培訓及驗方收集。
    · 總領判局事:羅顯
    · 職司細則: 總管全國藥局重建、銀錢調撥、官吏考成。
    · 地方分局:
    · 委派錢氏兒科入駐江南分局,專治小兒疾疫。
    · 特聘彭醫婦等,培訓女醫,便利婦人就診。
    · 擢升各地名醫任分局醫官,充實地方。
    · 藥材評價使:繆希雍兼)
    · 職司細則: 建立藥材直采通道,設“平價藥鋪”,嚴厲打擊奸商壟斷。
    · 驗方采風使
    · 職司細則: 專任官員走訪州府民間,采集奇效驗方,經聖濟殿驗證後推廣天下。
    【體係聯動與考成之法】
    1. 人才流轉: 聖濟殿優等生分發禦藥房、惠民局曆練;惠民局良醫可薦入聖濟殿進修。
    2. 學術相通: 聖濟殿所研新方,供兩機構使用;惠民局所集病案,送聖濟殿研究。
    3. 應急支援: 遇大疫之時,禦藥房、聖濟殿須即刻遣精幹員役支援地方。
    4. 考成標準:
    · 禦藥房: 以禦前滿意、用藥無失為準。
    · 聖濟殿: 以生徒成才、著述豐碩為準。
    · 惠民局: 以診病人數、疫情控製、收支平衡為準。
    待人員都安排妥帖後,郭僉事寫了總結,遞交給萬曆。
    【結語:專業之道,仁政之基】 此番改製,徹底踐行“專業之才司專業之事”之理:
    · 禦藥房匯聚頂尖國手,專司衛護天家安康;
    · 聖濟殿囊括學術宗師,專司傳承岐黃正道;
    · 惠民局選派實務幹才,專司普惠天下黎庶。
    三衙既各司其職,通過人才、學術、資源三相聯通,構架出一個自強不息、穩健運行的大明醫政體係。此非惟革除前弊,實乃根植專業精神、惠澤宮廷民間之萬年大計。
    萬曆看著手中的人員名單。內心咆哮著。這是一份由孩童天真之言引發、經能臣巨筆潤色、最終由皇帝欽定的、詳盡而宏大的醫療改革方案,就此誕生。閣中燭火通明,映照著大明帝國醫療體係煥然一新的藍圖。
    他的小孫女竟然憑直覺抓住了每個職位最核心的特質,所點出的人選,竟與他剛才閱覽名冊後內心的初步判斷驚人地吻合,甚至更為精妙!尤其是設立“聖濟殿”匯聚學術、革新“惠民局”普惠百姓、以及三者之間人才與學術流通的構想,這簡直是深諳治國之道的能吏才能提出的長遠之策!
    巨大的狂喜和一種近乎於敬畏的情緒,如同暖流席卷了萬曆皇帝的全身。他仿佛看到一顆璀璨的星辰,降臨在他的大明,照耀著宮闈,也即將福澤天下。
    他猛地站起身,因激動而聲音微顫:“郭愛卿!就按妲兒所言,一字不易,即刻擬旨!不……朕要親自下中旨!設立禦藥房、聖濟殿、惠民局三衙!所有職司人選,皆按小殿下所言任命!”
    他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激賞,俯身將仍在認真“安排”工作的小孫女高高抱起,讓她坐在自己的臂彎裏,凝視著她清澈明亮的眼睛,聲音充滿了無比的驕傲和激動:
    “朕的妲妲!真乃上天賜予朱家的祥瑞,是大明的小福星啊!”
    洪亮的笑聲穿透了宮殿的沉寂,驚得值夜的宦官們麵麵相覷,卻也都感受到了那份罕見的、發自帝王內心最深處的喜悅。
    郭維城跪在地上,看著被皇帝抱在懷中、依舊一臉天真無邪卻已然改寫了醫政格局的外孫女,心中百感交集,最終化為一聲長長的、充滿欣慰的歎息,深深叩首下去:“臣……領旨!陛下聖明!天佑大明,降此福星!”
    夜依舊深沉,但乾清宮的燭火,卻仿佛比之前更加明亮,溫暖地照亮了這片古老的宮宇,也似乎照亮了一條通往未來的、更加穩健的道路。
    喜歡大明養生小帝姬請大家收藏:()大明養生小帝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