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童言問政?嘉靖爺爺教的道理
字數:9505 加入書籤
清晨的微光透過雕花長窗,斜斜地灑入皇極殿。萬曆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明黃朝服上的織金雲紋在曦光中流轉,翼善冠下的麵容肅穆而深沉。今日不同往常,他不僅要臨朝聽政,更要推行一場震動大明的醫政革新。
禦前太監上前一步,展開黃綾聖旨,聲音清亮而莊重:
“皇上聖諭:夫醫者,仁術也,關係民生社稷。今特旨破除陳規,唯才是舉,重建大明醫政……”茲任命 。。。。。
聖旨每讀一句,殿中便靜一分。百官垂首恭聽,心中各有所動。而當讀到“傅懋光”三字時,立在丹陛下的幾位朝臣不由得微微一震——這位年過六旬的老太醫,竟被賜麒麟補服,授正五品院使兼禦藥房首席司藥官!
傅懋光此刻卻淚流滿麵,重重叩首:臣領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聖恩!
萬曆的目光掠過眾人,在繆希雍的名字被提及時稍稍停頓。這位“藥王”不僅掌禦藥庫,兼領本草館,更授藥材平價使,顯見皇上對藥材管控之重視。
聖躬調理禦醫:張介賓張景嶽)溫補學派泰鬥,善治虛損諸症,賜緋袍銀魚,秩正六品。
年輕的張介賓張景嶽)雖然強作鎮定,但微微顫抖的雙手暴露了他內心的激動。當聽到賜緋袍銀魚,秩正六品時,他忍不住抬頭望了禦座一眼,眼中滿是感激。
萬曆特意走下禦座,來到眾醫者麵前:朕將大明醫政托付給諸位,望爾等同心協力,造福蒼生。
聖旨宣畢,司禮監開始擬旨用印。秉筆太監恭敬落墨,掌印太監請出玉璽,鮮紅的“皇帝之寶”印跡深深壓入絹帛——這一印,便是一道改變大明醫途的國策。
其旨意明發天下,刊載於《大明邸報》,
上麵所寫:金瘡科禦醫:陳實功外科聖手,尤擅癰疽及膏方調製。
正骨博士:金氏傳人蘇州接骨世家,手法複位堪稱一絕。聖濟殿:杏林學府與岐黃研究院,聖濟殿革新為醫學教化之所, 祭酒王肯堂,司業:李中梓,臨床館博士:龔廷賢,婦人科博士:武之望,針灸館博士:楊繼洲,溫疫研究所:吳有性。惠民局:總領判局事:羅顯,醫療使:龔廷賢兼),·錢氏兒科派駐江南,專治小兒疾疫 ·彭醫婦特聘培訓女醫,·各地名醫任分局醫官 藥材平價使:驗方采風使,走訪民間,采集驗方,經聖濟殿驗證後推廣。
抵報上的內容很快傳遍京城大街小巷。百姓們聚在茶樓酒肆,議論紛紛;醫者們捧著邸報,激動不已;朝臣們則在各自的府邸中,揣摩著這道旨意背後的深意。
最高興的莫過於百姓,上麵列舉的明明白白,以後該找何人看病,再也不用抓瞎了。。。
新政很快在太醫院推行開來。傅懋光穿著新賜的麒麟補服,在太醫院正堂宣布新製;麵對眾醫官,聲音洪亮:自今日起,太醫院實行新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若有玩忽職守者,嚴懲不貸!
繆希雍捧著新立的藥材管理章程,嚴格執行三道查驗;張介賓則開始整理曆代帝王醫案,擬訂新的調理方案。
皇極殿內,朝臣們正在激烈爭論。
東林黨人鄒元標激動地說:陛下聖明!此舉實乃惠民之大政!醫者重振,百姓之福也!
齊黨官員亓詩教、周永春卻冷笑道:什麽唯才是舉?不過是排除異己的借口罷了!看看這名單,有幾個不是東林一派?
楚黨官員應震捋須道:老夫倒覺得,此舉或有可取之處。隻是這任命是否太過倉促?這些人的資曆...
浙黨官員是沈一貫、姚宗文等。姚宗文立即附和:正是!那個張介賓,不過三十出頭,就賜緋袍銀魚?未免太過兒戲!
爭論聲中,首輔葉向高緩緩起身:諸位同僚,他聲音不大,卻讓殿內頓時安靜下來,醫政改革,利國利民。既然陛下已經下旨,我等當同心協力,助其成功才是。
眾人麵麵相覷,不再多言,但各懷心思。
永壽宮內臨時住所),鄭貴妃氣得摔碎了茶盞:好個羅顯!好個傅懋光!竟敢與本宮作對!
她穿著絳紅色繡金鳳紋宮裝,發髻上的金鳳步搖因憤怒而劇烈晃動:崔文升才倒台,他們就急著上位了!這分明是要斷本宮的臂膀!
劉成跪在地上,顫聲道:娘娘息怒。這些人不過是跳梁小醜,成不了氣候。
成不了氣候?鄭貴妃冷笑,你看看這名單!傅懋光、羅顯,哪個不是太子那邊的人?還有那個張介賓,不過三十出頭就賜緋袍銀魚
龐保勸道i娘娘息怒,如今陛下正在氣頭上,不如暫避鋒芒...
避鋒芒?鄭貴妃冷笑,本宮在宮中經營多年,豈會怕這幾個太醫?
她壓低聲音:去告訴錢夢皋,讓他聯絡浙黨官員,上書彈劾太醫院耗費國帑。
劉成躬身退下。
她走到窗前,望著東宮的方向,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既然你們不仁,就休怪本宮不義了。
錢夢皋府上
這太醫院改革,分明是東林黨排除異己的手段!錢夢皋憤憤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姚文蔚接口:正是!那些醫官多是東林一係,長此以往,朝堂還有我等立足之地?
郭正域卻沉吟道:老夫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醫政改革確實利國利民,若公然反對,恐失民心。
郭大人此言差矣!錢夢皋拍案而起,若是讓東林黨得勢,還有我等好日子過?
京城最大的惠民藥局前,百姓們圍得水泄不通。大家看著煥然一新的門麵,議論紛紛。
聽說換了個羅太醫主管,不知道怎麽樣呢?一個老農拄著拐杖,踮腳張望。
旁邊的大嬸撇嘴道:換湯不換藥!官老爺們哪個不貪?我看啊,還是去找街口的李郎中最實在。
但很快,人們就發現了變化。藥局門口貼出了新的價目表,藥材價格比市麵上便宜了三成不止。更讓人驚訝的是,開始有太醫坐診了!
各位鄉親,羅顯親自站在門口,穿著新賜的青袍,聲音洪亮,從今日起,惠民藥局每日都有太醫坐診,藥材一律平價。若是貧困人家,還可減免藥費!
人群一陣騷動,但多數人還是持觀望態度。
在慈慶宮的側宮內,朱徵妲正對女侍衛張清芷吩咐:從雀兒組織中挑選好手,暗中保護傅院史和羅顯大人。她敏銳地察覺到鄭貴妃可能會對禦藥房一案中的指證者進行報複。
慈慶宮內,太子朱常洛捧著剛送達的《大明邸報》,激動得在殿內來回踱步:好!好!真是太好了!他今日穿著杏黃色蟠龍常服,腰係玉帶,臉上洋溢著罕見的紅光。
太子妃郭氏笑著為他斟茶:殿下慢些,當心身子。她穿著藕荷色繡金鳳紋鞠衣,發髻上的點翠步搖隨著動作輕輕晃動,這都是妲姐兒的功勞。
正在此時,朱徵妲蹦跳著跑進殿來。她穿著粉色素緞小襖,頸項間掛著長命鎖,配著紅色繡花鞋,活脫脫一個年畫娃娃。
爹爹,娘親,聽說聖旨下了?她撲到朱常洛腿邊,仰起小臉。
朱常洛一把抱起女兒:多虧了妲姐兒的那些,才有了今日的新政。
朱徵妲歪著頭,眨著烏溜溜的大眼睛:老爺爺說,這是好事。要讓百姓都看得起病,吃得起藥。
在一旁的王才人也難得露出笑容,她輕聲對身邊的宮女說:快去告訴由校他們這個好消息。她今日特意穿了件嶄新的湖藍色繡纏枝蓮紋褙子,顯得精神了許多
朱徵妲拉著王才人的手:王娘娘,老爺爺教了我兩兩句話:
王才人好奇的詢問:哪兩句話?
朱徵妲∴察覺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了,一定要當場翻臉。機會再大不敢鬧,永遠發揮不了自己的優勢。
王才人心裏一怔:若有所思,她是個聰明的人。她立即就想到了自己的忍讓,想到了西李在自己麵前的囂張。
朱徵妲看著她的表情,似是聽進出了,再接再曆:當你發現有一個人喜歡在某人麵前,裝,演,試圖感動某人,說明她本身就是個弱者,因為弱者練的本領就是裝,演,感動別人。
小妲妲發覺王才人聽得一愣一愣的。她似乎沒有聽明白。
小妲妲心想:隻要聽進去了,以後自會明白。
心裏不斷吐槽:王娘娘就是太能忍了,忍久了就立不起來了,不僅自己委屈,連孩子們都跟著委屈。除了太子妃,她可是東宮最有權勢的女人,但還是讓西李在眾太監宮娥麵渝打了一頓,而自己心有不甘,又不敢鬧,最後憂憤而死,死前對校哥兒說:西李是她的仇人。
妲妲見王才人愣神,天真的問:王娘娘,王升舅舅現在成了皇爺爺的禦前帶刀侍衛。好威風呀,可以保護王娘娘,保護校哥兒了,王娘娘開心嗎?妲妲想見見王外祖,外祖母了。。
王才人已經聽出味來了,妲姐兒這是在提點我了。心裏很感動,:溫柔的摸著妲姐兒的一縷頭發:“好,我也很久沒有見到自己的父親母親了。”
妲妲:王娘娘,弟弟,妹妹們最近如何呀,.有沒有給他們講睡前故事呀,有沒有養成好的吃飯習慣呀,妹妹有沒有學會自己屙尿尿,拉便便呀?
“妹妹,妹妹”遠處傳來了校哥兒的聲音,校哥兒風風火火地跑來,手上有個小錘錘,跟著的是姐姐朱徵娟。
妲姐兒輕笑,真好,這樣的校哥兒真好。
“妹妹,我們們去皇爺爺那裏玩”
“好”!
暖閣內,檀香嫋嫋,朱漆雕欄映著夕陽餘暉。兩歲半的朱徴妲攥著三歲半的朱由校的衣角,玉雪團子般的小臉仰著,奶聲奶氣念著童謠。萬曆皇帝朱翊鈞正批著奏章,朱筆懸在半空,目光卻已被兩個小孫兒吸引。
哥哥,哥哥,朱徴妲扯著朱由校的杏黃襴衫,老爺爺教我兩句話。
朱由校正擺弄著魯班鎖,頭也不抬:什麽話?
小帝姬挺起胸膛,字字清脆: 別人學文,你學武。 別人是羊,你就是虎。 別人囤糧,你囤槍。 別人就是你糧倉。
朱由校茫然眨著眼,萬曆卻緩緩放下朱筆。他招招手,將孫女抱到膝頭,九龍鎏金寶座上的明珠在她發頂映出溫潤光澤:好孫女,告訴皇爺爺,這話何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朱徴妲歪著腦袋,童聲琅琅:老爺爺說,文官們就像綿羊,隻會咩咩叫。我們要當老虎,老虎餓了就吃羊!
“老爺爺還說了什麽”
“弱者示弱是本能”
“強者示弱是布局”
“好孫女”萬曆抱著小妲妲,感慨道。“這確實像是皇爺爺講的話,皇爺爺嘉靖皇帝的禦下之術,整個太明的皇帝從上到下,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現在的萬曆已經無比確信:小孫女口中穿道袍的老爺爺就是他的皇祖父嘉靖皇帝。
心裏暗想:“太子也就這樣了,還好有兩個好聖孫,
尤其是校兒,朕得親自教導一番。。
有一公公前來稟報,顧憲成,高攀龍前來覲見。
萬曆:準
檀香的青煙在秋陽透過的雕花窗格中嫋嫋盤旋,卻驅不散閣內凝滯沉悶的空氣。萬曆皇帝朱翊鈞斜倚在軟榻上,麵沉如水,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榻幾。方才,顧憲成與高攀龍二人覲見,又是一番慷慨陳詞,言說此次考選如何不公,浙黨齊黨如何營私,懇請陛下“澄敘官方”,刷新吏治。
這些話,萬曆早已聽得耳朵起繭。他厭煩這些清流官員隻知空談大義,動不動就指斥君上“處事不公”,卻拿不出任何切實可行的方略,隻會嗶嗶叨叨,徒增煩擾。一股無名火起,帶著幾分賭氣,更帶著幾分“既然都說朕不公,那朕就讓這潭水更渾些,誰也別想痛快”的憊懶,他做出了決定。
“傳司禮監來。”皇帝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冷硬。
一直在旁安靜玩耍的兩歲半朱徴妲和三歲半的朱由校都抬起頭。朱由校手裏還攥著個小木錘,好奇地看著皇爺爺。朱徴妲則眨著大眼睛,看著一位司禮監秉筆太監疾步而入,躬身聽命。
“擬旨。”萬曆皇帝冷冷道,“一次性任命王紹徽、周永春等六十七人,分別為六科給事中、各道禦史,即日履職。”
小徴妲看著那太監領命,迅速在一份空白黃綾上潤色書寫,將皇爺爺的口諭轉化為嚴謹的官方文書。寫畢,呈送禦前。皇帝掃了一眼,微微頷首。另一位掌印太監便請出“廣運之寶”玉璽,在那文書末端鄭重蓋下鮮紅的璽印——這便是批紅用印,旨意瞬間具備了法律效力。
隨後,這份新鮮出爐、墨跡未幹的中旨被候著的文書房太監恭敬接過,他需要登記在冊,然後下發至吏科、都察院及相關官員府邸,完成任命程序。
這一套流程,繞過了需要內閣草擬票擬、六科審核封駁的正常程序,完全依賴於內廷的宦官係統,高效卻也專斷。
小徴妲看著這一圈人轉下來,小腦袋歪著,忽然用清亮的童音打破了暖閣的寂靜:
“皇爺爺,就幾句話的事,要經過這麽多人手嗎?”她的小手指了指那捧著聖旨欲退下的文書房太監,“不可以直接讓文書房公公潤筆寫好了,由皇爺爺您親自審閱,覺得沒問題了就自己蓋章,然後再交給文書房的公公發出去嗎?文書房公公負責跑腿。司禮監公公隻負責傳話。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省掉了多人傳話的危險性。因為一句話,多一字和少一字,差別可大了。假如我要吃糖。傳話的人給說成:我不要吃糖。那不是違背我的意願嗎,我找誰說理去?
正在玩錘子的朱由校聽了,也揮舞著小手附和:“妹妹說的對!好危險呀,還浪費時間!上次我生病了,肚子痛死了,可是等藥等了好久好久!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他倒是活學活用,把剛才妹妹嘀咕的新詞記住了。
萬曆皇帝正要開口,小徴妲卻繼續說了下去,邏輯清晰得不像個孩童:“而且,司禮監的公公會變得好大呀。因為他是負責寫聖旨和蓋章的。就好比有某位大作坊的老板和管事,管事因為手裏有公章。被對家的人給收買,利誘或威脅了。要他偷作坊的機密。‘或者是要這老板好不容易拿來的大訂單轉讓給對家。老板自然是不同意,可這管家正好有公章,就連文書平常也是管事書寫的。再蓋上公章。文書轉讓合同生效。底下的人和合作的人以為是老板的意思,那這好不容易來的大訂單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到了對家手裏了。老板還被蒙在鼓裏,還想著從中盈利呢。
她頓了頓,目光落回那份任命67人的中旨上,小臉上滿是憂慮:“還有這個,皇爺爺您用中旨安排這麽多的人當給事中,好危險呀。”
“哦?又是危險?”萬曆挑眉,這次是真的有些好奇這小人兒又能說出什麽來。
“皇爺爺您想呀,”小徴妲試圖用她能理解的例子解釋,“中旨理論上最厲害,誰都不能反對,對不對?可是實際做事的時候,會遇到阻力的呀。您今天一下子封了這麽多給事中,他們會封駁’他們認為不對的聖旨呀。您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嘛?”
她想起自己吃糖的困難,舉了個更生動的例子:“就好比,我想讓我的嬤嬤去宮外給我買糖人兒。買糖需要錢吧?但是掌管我月份錢的那個嬤嬤,她卡著我的錢不給我,還總是說‘小主子,為你好,吃糖多了牙疼’,一句話就把我打發了!您說鬧不鬧心?我給了她掌管我小私庫的權力,她卻總是違背我的意願,還說是為我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一旁四歲半的朱嬍娟,也抬起頭,她近日正跟著母親學看賬本,對數字格外敏感,插話道:“皇爺爺,這些人總要發俸祿吧?我本來有一個小錢匣子,裏麵假設有一百兩銀子,夠給十個人發一個月十兩的月錢。您一下子多了六十七個!這錢怎麽夠呀?會影響到我的開支,讓我欠債!”她的小眉頭緊緊皺著,顯然真心實意地在為“家裏”的財政發愁。“皇爺爺的錢不夠花”
三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一個說流程繁冗,還易滋生宦官專權,一個點出中旨理論上至高無上但執行中可能被官僚集團抵製尤其是被賦予封駁權的六科本身)的矛盾,一個則直指大規模任命官員帶來的沉重財政負擔。
暖閣內落針可聞。原本因為皇帝賭氣任命而心中暗喜的浙黨齊黨成員姚宗文、周永春或許通過其他宦官剛剛得知消息),臉上的得色瞬間僵住。
而原本痛心疾首、覺得皇帝昏聵、國事日非的顧憲成和高攀龍,更是徹底傻眼了。
他們準備了無數奏對、無數道理,想要勸諫皇帝,卻從未想過,困擾朝廷的考選不公、宦官弄權、財政冗費、旨意執行難這些盤根錯節的難題,竟被幾個黃口小兒用最樸素直白的語言,三言兩語撕開了所有偽裝,直指核心!
就這麽……被幾個孩子說清楚了?那他們之前的爭論、彈劾,又算是什麽?
兩人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那個最先開口、年僅兩歲半的小郡主朱徴妲身上。他們忽然想起宮中隱約的傳聞,說之前震驚朝野的醫政改革,背後似乎也有這位小郡主稚嫩的身影。
當時隻以為是荒誕不經的笑談,如今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們才駭然發現
那可能,是真的。
這位小郡主,恐怕生了一顆七竅玲瓏心。萬曆皇帝看著膝下的孫兒孫女,再看向目瞪口呆的兩位大臣,臉上的怒氣和憊懶漸漸消散,陷入了一種極其複雜的沉思之中。暖閣內的空氣,仿佛徹底改變了流向。
“這大明要變天了”。
喜歡大明養生小帝姬請大家收藏:()大明養生小帝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