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糧商被迫妥協
字數:5357 加入書籤
天還沒亮透,青州城的街巷裏就響起了細碎的腳步聲。馬五帶著三個手腳麻利的弟兄,懷裏揣著連夜抄錄的告示,像狸貓似的穿梭在巷弄間。布告欄、糧鋪門板、甚至柳府對麵那麵斑駁的灰牆上,都被貼上了墨跡淋漓的紙。
“柳大戶糧倉堆成山,百姓餓斷腸!”
“太守府中酒肉臭,城外流民屍骨寒!”
字是李硯親筆寫的,筆鋒如刀,每一個字都像砸在青州百姓的心上。馬五特意尋來個說書先生,在菜市場搭了張破木桌,把王老實被柳府家丁打死的事編成了段子,配上銅板敲打的節奏,說得聲淚俱下。
“……那管家手裏的鞭子跟毒蛇似的,一下下抽在王老實背上,漢子就抱著門前那根石柱子喊‘我交了租子啊’,可那些人哪裏肯聽?硬生生把人打得沒了氣,就扔在自家門檻上……”
圍聽的百姓越聚越多,起初是竊竊私語,後來便成了壓抑的啜泣,再到最後,不知是誰先罵了一句“黑心肝的柳大戶”,憤怒的聲浪頓時像潮水般湧起來。有個賣菜的大嬸猛地把菜籃子摔在地上,籃子裏的蘿卜滾了一地:“我男人前天去柳記買糧,就多問了一句價錢,被他們家丁推搡,摔斷了腿,現在還躺在炕上哼哼!”
“我兒子給柳家當佃農,說好租子三成,秋收後愣是漲到七成,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嗎?”
“去年蝗災,官府說免賦稅,結果柳大戶借著賑災的名義,把我們最後一點種子都騙走了!”
憤怒像野草般瘋長,有人撿起地上的石子,狠狠砸向不遠處的柳記糧鋪。“哐當”一聲,糧鋪的窗紙被砸出個大洞,裏麵的夥計嚇得抱著腦袋縮在櫃台後,連喊都不敢喊。
柳府內,柳承業正對著銅鏡係玉帶,賬房先生連滾帶爬地衝進來,手裏的算盤“啪”地摔在地上,珠子撒了一地。“老爺!不好了!城裏亂套了!百姓拿著石子砸咱們的糧鋪,還喊著要您打開糧倉……”
柳承業係玉帶的手猛地一頓,銅鏡裏那張油光滿麵的臉瞬間漲成了豬肝色。“慌什麽!讓家丁去彈壓!”
“家丁去了,可百姓太多,根本攔不住啊!”賬房先生急得直跺腳,“剛才太守派人來說,再鬧下去怕是要驚動王都,到時候……”
“王都”兩個字像針似的紮進柳承業的耳朵。他猛地想起李硯昨天說的“賬本送王都”,後背“唰”地沁出一層冷汗。他知道,這些百姓鬧得越凶,李硯手裏的籌碼就越重,一旦真捅到靖安王那裏,他和太守這點勾當,夠掉十次腦袋的。
“備車!去茶館!”柳承業一把扯下剛係好的玉帶,狠狠摔在桌上,玉扣磕在桌角,崩出個缺口。
李硯正在茶館教小石頭寫字,地上用樹枝劃著歪歪扭扭的“人”字。聽到外麵傳來喧嘩,抬頭就見柳承業被家丁簇擁著闖進來,臉上的肥肉因為憤怒和慌亂抖個不停。“李硯!你非要把事情做絕嗎?”
李硯放下樹枝,慢悠悠站起身:“柳大戶這是想通了?”
“我答應你!”柳承業咬著牙,像是從牙縫裏擠出這幾個字,“五千石太多,兩千石!我捐兩千石!但你得給我立個字據,奏請王爺免我三年賦稅,還要保證不再追究王老實那檔子事!”
“可以。”李硯出乎意料地爽快,轉身讓孫六取來紙筆,“字據我可以寫,但糧食必須今日先交一半,剩下的三日內交齊。至於王老實的事——”他瞥了眼窗外漸漸聚集的百姓,“那是青州百姓的事,我說了不算。”
柳承業死死盯著李硯筆下的字跡,每一個字都像是在剜他的肉。他原本想拖到周明回信,可眼下百姓的怒火已經燒到了家門口,再等下去,怕是糧倉都要被人掀了。“成交!但你得讓這些刁民散了!”
“百姓要看到糧食出城,自然會散。”李硯寫完字據,吹幹墨跡遞給柳承業,“柳大戶最好別耍花樣,我的人會盯著糧倉,少一粒米,這字據可就不作數了。”
柳承業攥著字據的手青筋暴起,轉身時撞在門框上,也顧不上疼,跌跌撞撞地往外走。“來人!開糧倉!裝糧!”
消息傳到街上,百姓先是愣住,隨即爆發出震天的歡呼。有人往柳府的方向跑,想親眼看看糧倉打開的樣子,馬五帶著弟兄們好不容易才維持住秩序,喊得嗓子都啞了:“都別急!糧食馬上運出城!先到城外等著!”
李硯跟著柳承業去糧倉監裝。十二座糧倉像小山似的堆在柳府後院,打開倉門的瞬間,白花花的米粒晃得人睜不開眼。李硯隨手抓起一把,湊到鼻尖聞了聞——沒有黴味,也沒有沙土,倒比他預想的幹淨。
“裝!”柳承業對著管家怒吼,眼神卻不敢看那些糧食,仿佛多看一眼就要心疼得暈過去。
家丁們扛著麻袋往裏裝,每袋糧食過秤時,馬五都親自盯著,少一兩都得重新添。柳承業站在一旁,看著麻袋一個個被抬上馬車,臉上的肉抽搐著,活像被人割了一塊似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一車糧食裝好時,日頭已經升到了頭頂。柳承業擦了擦額頭的汗,對李硯說:“李大人,這一千石先運走吧,剩下的……等免稅令到了再說。”
李硯挑眉:“柳大戶這是想反悔?”
“不敢不敢!”柳承業連忙擺手,“隻是這糧食是我柳家的根基,總得等王爺的旨意下來,我才好對族人交代不是?”
李硯看了眼天色,又瞥了眼外麵越聚越多的百姓,淡淡道:“可以。但我得留些人在糧倉盯著,免得半夜有人‘不小心’燒了糧倉,或者‘不小心’把糧食運去別的地方。”
柳承業臉色一白,訕訕地說:“李大人說笑了,我怎麽會做那種事?”
“最好如此。”李硯對馬五道,“你帶二十個弟兄留下,寸步不離盯著糧倉,晚上就守在倉門口,誰也別想靠近。”
“得嘞!”馬五拍著胸脯應下,眼睛瞪得溜圓,死死盯著那些糧倉,活像盯著什麽稀世珍寶。
李硯又讓孫六帶著幾個弟兄,跟著第一隊糧車去城門接應,自己則留在柳府,看著家丁們把剩下的糧食重新封存好,才轉身離開。
剛出柳府,就見太守帶著胡管家匆匆趕來,臉上堆著虛偽的笑:“李大人辛苦了!我聽說柳大戶捐了糧食,特來看看,要不要加派些人手護送?”
“不必了。”李硯看著他,“太守大人還是管好青州的糧價吧,別讓百姓再拿著家當換半鬥米了。”
太守的笑僵在臉上,胡管家在一旁想插話,被李硯冷冷一瞥,把話又咽了回去。
糧車緩緩穿過青州城的街道,兩側的百姓紛紛讓路,有人端來熱水,有人遞上幹糧,眼神裏的感激像潮水似的湧來。李硯坐在頭輛馬車上,看著這些飽經風霜的臉,突然想起阿翠那雙清澈的眼睛,想起黑風口那些凍僵的流民,心裏像被什麽東西堵著似的。
他來青州是為了征糧,為了前線的將士,可看到這些百姓,他才明白,所謂的止戰,所謂的和平,從來都不隻是戰場上的勝利,更是讓這些人能有一口飽飯,能安穩地活下去。
到了城門口,守軍見是李硯的糧車,又看了看後麵跟著的百姓,不敢再攔,連忙打開城門。糧車剛駛出城門,就被等在城外的流民圍了上來,一個個伸長脖子看著車上的糧食,眼睛裏閃著光,卻沒人敢上前哄搶。
“大家排好隊,每個人都有份!”孫六站在高處喊,聲音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清亮。
流民們自發地排起長隊,有老人,有孩子,還有拄著拐杖的殘疾人。李硯看著他們接過糧食時顫抖的手,聽著他們哽咽的道謝,突然覺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
就在這時,一個弟兄匆匆從城裏跑來,對李硯低聲道:“先生,馬五哥說柳大戶把剩下的糧食都鎖了起來,還加派了家丁看守,看樣子是真打算等免稅令下來再交。”
李硯點了點頭:“意料之中。讓馬五盯緊點,別出什麽岔子。”
弟兄領命而去,李硯則留在城外指揮分發糧食。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流民們的臉上,也灑在那堆積如山的糧食上,像是給這苦難的土地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
有個老婆婆捧著半袋米,對著李硯就跪了下去,哭得老淚縱橫:“多謝大人!您真是活菩薩啊!”
李硯連忙扶起她,心裏卻有些不是滋味。他不是菩薩,他隻是做了該做的事。可在這些飽受苦難的百姓眼裏,這點糧食,這點公道,就已是天大的恩情。
夜幕降臨時,城外燃起了篝火,流民們圍著篝火煮著稀粥,香氣飄出老遠。李硯坐在火堆旁,看著小石頭和幾個孩子追逐打鬧,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先生,”孫六湊過來,低聲道,“您說明天柳大戶會乖乖交糧嗎?”
“他會的。”李硯望著青州城的方向,那裏的燈火漸漸亮了起來,像一雙雙窺視的眼睛,“他這種人,貪財但更怕死。免稅令對他來說是好處,可要是命沒了,再多好處也沒用。”
他頓了頓,又道:“讓弟兄們輪流守夜,不僅要看好糧食,也得看好城外的百姓,別讓柳大戶或者太守派人來搗亂。”
“嗯。”孫六重重地點頭,轉身去安排了。
李硯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著青州城的地圖,指尖劃過柳府和太守府的位置。他知道,柳承業和太守不會善罷甘休,周明那邊也不會坐視不理。但至少現在,他拿到了第一千石糧食,穩住了城外的流民,也讓青州的百姓看到了一點希望。
這就夠了。
他抬頭望向天空,月亮已經升了起來,清冷的光輝灑在大地上,也灑在他身上。他想起了《非戰策》裏還沒寫完的章節,或許,真正的“非戰”,從來都不是靠戰爭贏得的,而是靠一點點爭取來的公道,一點點積累的民心。
就像此刻,這一千石糧食,這篝火旁的笑聲,就是他為“非戰”打下的第一塊基石。
明天,他還要去拿剩下的一千石。
青州城的夜,依舊寒冷,但篝火旁的人們,卻睡得格外安穩。因為他們知道,從今晚起,有人為他們撐起了一片天。而這片天的名字,叫李硯。
喜歡異界打仗太菜我教他們玩孫子兵法請大家收藏:()異界打仗太菜我教他們玩孫子兵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