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龍嗅

字數:9329   加入書籤

A+A-


    老一輩人說:蛟龍全身腥臭,真龍聞起來比較香。要見龍就在大雨大霧天氣往深山老林人跡稀少的地方走,這種天氣它們會出來透氣,平時不允許出來的,不能見人。
    陳家莊的老獵人陳四爺每次講起這個故事,總會先抿一口自家釀的高粱酒,眯起那雙看透半個世紀山野風雲的眼睛,望向遠處雲霧繚繞的青龍山。
    “那是光緒二十三年的事了...”他的聲音沙啞,仿佛來自很遠的地方。
    光緒二十三年的青龍山腳下,十五歲的陳石頭跟著父親陳老杠第一次進深山老林打獵。陳老杠是這一帶最有名的獵人,據說他能從風裏嗅出三裏外野豬的氣味,能從一片被翻動的樹葉判斷出獵物經過的時間。但他脾氣倔強,認準的事九頭牛都拉不回,故得名“老杠”。
    那天清晨,山霧濃得化不開,陳老杠突然把石頭從被窩裏拽起來。
    “今天有雨,正是好時機。”
    石頭揉著惺忪睡眼,“爹,下雨天咋還是好時機?”
    “你懂什麽,這種天氣,有些平時見不著的東西會出來透氣。”陳老杠神秘地笑了笑,往懷裏塞了一小包用油紙裹著的東西,又往獵槍裏填上火藥。
    父子倆沿著崎嶇山路向上攀爬。越往深處,樹木越發高大茂密,有些古樹的樹幹要三四個人才能合抱。濃霧在山林間流淌,像一條乳白色的河。石頭注意到,父親不像往常那樣專注尋找獵物蹤跡,反而時不時抬頭望天,鼻翼微動,像是在空氣中尋找什麽。
    “爹,你聞啥呢?”
    陳老杠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你聽說過龍嗎?”
    石頭點頭,“聽村裏的老先生講過,說是皇袍上繡的那種神物。”
    “不,不是那種。”陳老杠搖頭,“是真龍,活在山川大澤中的真龍。老一輩人說,蛟龍全身腥臭,真龍聞起來比較香。這種大雨大霧天氣,它們會出來透氣,平時不允許出來的,不能見人。”
    石頭隻當父親在說笑,哪有動物是香的?山裏的野獸,哪個不是一身腥臊?
    正午時分,天空突然暗了下來,豆大的雨點劈裏啪啦砸下,山風呼嘯,吹得樹木東倒西歪。陳老杠拉著兒子躲到一處突出的岩石下避雨。就在這時,一陣奇異的香氣隨風飄來——那香氣難以形容,既像檀香又似蘭草,還夾雜著雨後青草和某種不知名野花的芬芳,沁人心脾,讓人聞之精神一振。
    “來了!”陳老杠眼睛一亮,緊緊抓住獵槍。
    濃霧中,一個巨大的身影在遠處的山脊若隱若現。石頭睜大眼睛,隻見那生物長至少七八丈,通體青黑色,鹿角魚鱗,在雲霧中緩緩遊動。最神奇的是,它經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淡淡的金光,轉瞬即逝。
    那身影在霧中停留了片刻,忽然轉向他們所在的方向,似乎發現了他們。石頭感到一陣莫名的恐懼,緊緊抓住父親的衣角。陳老杠卻毫不畏懼,直勾勾地盯著那龐然大物。
    忽然,一道閃電劃破天空,雷聲震耳欲聾。等雷聲過後,霧中的身影已然消失,隻留下那若有若無的香氣還在空氣中彌漫。
    “爹,那、那就是龍嗎?”石頭聲音顫抖。
    陳老杠點點頭,臉上洋溢著難以言表的興奮:“是真龍!隻有真龍才有這種香氣。你記住今天,這世上沒幾個人真正見過龍!”
    回家的路上,陳老杠異常沉默,直到快到家門口,他才鄭重地對兒子說:“今天的事,不要對任何人說,包括你娘。這是我們父子倆的秘密。”
    石頭不解,“為啥不能說?”
    “真龍不常見人,自有它的道理。我們撞見了,是緣分,但不能到處張揚,否則會招來災禍。”陳老杠神情嚴肅。
    石頭答應了父親,但心裏卻埋下了一個疑問:為什麽真龍不願見人?
    自那日見龍歸來,陳老杠像是變了個人。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專注於打獵,反而常常一個人坐在門檻上,望著青龍山發呆。有時他會突然問石頭:“你說,那龍住在山裏的什麽地方?它平日裏都做些什麽?為何那日它看我們的眼神,似乎有話要說?”
    石頭不知道如何回答,隻覺得父親越來越陌生。
    一個月後,陳老杠做了一個震驚全村的決定:他要搬進深山獨居。
    “你瘋了嗎?”石頭的母親哭著喊道,“深山裏野獸出沒,你一個人怎麽活?”
    陳老杠卻鐵了心:“我這一輩子,見了真龍,值了。但我這心裏頭,總覺著有什麽事沒做完,非得再去尋它不可。”
    村裏人都勸他,說他是被山鬼迷了心竅,但陳老杠誰的話也不聽。幾天後,他背著簡單的行囊,真的進了山,在距離見龍處不遠的一個山洞裏安了家。
    石頭每隔十天半月就給父親送些鹽巴、糧食和火藥。每次去,陳老杠都會興奮地告訴他,自己又發現了龍的蹤跡——一片不尋常的鱗片、一處有特殊氣味的洞穴、一些被巨大身軀壓彎的樹枝。
    “爹,回家吧,娘整天哭,眼睛都快瞎了。”一次,石頭哀求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老杠卻搖頭:“你不懂,我有種感覺,它就快要見我了。上次大霧天,我分明聽見它在呼喚我。”
    石頭仔細看父親,發現他瘦了很多,但眼睛卻異常明亮,像是著了魔。
    光緒二十五年春,一連下了三天大雨。雨停後,石頭照例上山給父親送補給,卻發現父親不在洞裏。他等了一天一夜,也不見父親回來,急忙回村叫人搜山。
    三天後,他們在一條山澗邊找到了陳老杠的屍體。令人奇怪的是,他全身無傷,臉上卻帶著一種詭異的笑容,手裏緊緊攥著一片巴掌大的、閃著青光的鱗片。
    村裏人都說陳老杠是撞了邪,被龍王爺收了性命。隻有石頭注意到,父親屍體周圍,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熟悉的香氣——正是兩年前他聞過的那種龍香。
    二十年過去了,陳石頭成了陳家莊有名的光棍。自從父親死後,他變得沉默寡言,很少與人交往,隻是偶爾上山打些小獵物維持生計。村裏人都在背後議論,說陳家的男人都被青龍山的龍迷了心竅,勸自家姑娘別往火坑裏跳。
    石頭三十五歲那年,村裏來了個姓張的風水先生,聽說青龍山的傳說後,特意找到石頭。
    “聽說你見過真龍?”張先生開門見山。
    石頭本能地搖頭否認。
    張先生不以為意,繼續說:“真龍現身,必有異象。光緒二十三年,這一帶百日無雨,莊稼都快旱死了,是不是真龍現身那日後,就下了一場透雨?”
    石頭心中一驚,確實如此。那年大旱,直到他和父親見龍那日,才下了一場及時雨,解了旱情。
    張先生壓低聲音:“真龍乃是祥瑞,得其鱗片可保風調雨順。聽說你父親臨終前得了一片龍鱗...”
    石頭猛地站起:“你聽誰胡說的?”
    “別急,”張先生笑笑,“我不僅知道這個,還知道你父親不是第一個為龍而死的人。這青龍山,每隔幾十年,就有人聲稱見龍,而後神秘死亡。你想知道真相嗎?”
    那天晚上,石頭輾轉難眠。父親的死是他心中一直無法解開的結。第二天,他主動找到張先生。
    “我想知道我爹到底是怎麽死的。”
    張先生點點頭:“要解此謎,唯有再見真龍。三日後有大雨,正是時機。”
    三日後,果然天降大雨,濃霧鎖山。張先生和石頭沿著當年陳老杠父子走過的路上山。和上次一樣,快到山頂時,那種奇異的香氣再次出現,比記憶中的更加濃鬱。
    濃霧中,那巨大的身影若隱若現。這一次,龍離他們更近,石頭能清晰地看到它身上青黑色的鱗片和那雙深邃的眼睛。
    突然,張先生從懷中掏出一個奇怪的銅鈴,猛地搖響。鈴聲刺耳,霧中的龍似乎十分痛苦,發出一聲低沉的咆哮。
    “你幹什麽?”石頭大驚。
    “這是驅龍鈴!它若真是祥瑞,自然不會怕這鈴聲。”張先生眼中閃過一絲貪婪,“我要取它眉間鱗,那是無價之寶!”
    說著,他又要搖鈴。石頭猛地撲上去,奪過銅鈴:“住手!”
    就在這時,霧中的龍突然張口,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咆哮。石頭隻覺得一股強大的氣流撲麵而來,整個人被掀翻在地。等他爬起來,霧中的龍已經消失,張先生也不見了蹤影。
    石頭在附近尋找了半天,最後在一處懸崖邊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張先生。
    “鱗片...你父親...不是龍殺的...”張先生斷斷續續地說,“是...是人...”
    “什麽人?為什麽?”石頭急切地問。
    但張先生隻是張了張嘴,就斷氣了。石頭在他緊握的手裏,發現了一枚小巧的玉佩,上麵刻著一個奇怪的符號。
    張先生的死震驚了陳家莊。縣衙派來仵作驗屍,結論是失足墜崖。但村裏流傳開謠言,說陳石頭為了龍鱗殺了張先生。石頭有口難辯,索性閉門不出,整日研究那枚玉佩。
    一年後,一個過路的商人認出那玉佩的符號屬於百裏外柳家莊的一個大家族——柳家。石頭想起父親生前曾提過,柳家祖上出過宮廷術士,專門研究奇珍異獸。
    幾天後,石頭收拾行裝,以賣皮貨為名前往柳家莊。
    柳家莊比陳家莊大得多,柳家的宅院更是氣派,高牆深院,朱門銅環。石頭在柳家附近擺攤數日,慢慢從街坊那裏打聽到一些消息:柳家如今的家主柳三元,是個癡迷於收集奇珍異寶的怪人,尤其對龍感興趣,家裏收藏了大量關於龍的古籍和器物。
    更讓石頭震驚的是,他從一個老仆人口中得知,柳三元的祖父柳世榮,正是在光緒二十五年春天——陳老杠死亡的那段時間——突然暴富的。
    “那老爺爺進了一趟青龍山,回來就得了重病,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但奇怪的是,他臨終前留下了一筆巨額財富和一本筆記,指名要傳給子孫。”老仆人神秘地說。
    石頭心中疑雲密布,他決定冒險一探柳家宅院。
    一個月黑風高夜,石頭翻牆潛入柳家。憑借獵人的敏捷,他躲過護院家丁,摸進了柳家的書房。在翻找許久後,他終於在一個暗格裏發現了一本泛黃的筆記——柳世榮的日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日記中的記載讓石頭毛骨悚然。
    光緒二十五年三月初七:今日與陳老杠同上青龍山,果然見龍。按祖傳秘法,以迷香製之,取眉間鱗三片。陳老杠阻我,不得已推其墜崖。然龍醒,吾亦受創,恐不久於人世。嗚呼,龍鱗雖得,性命難保,報應乎?
    石頭渾身發抖,原來父親是被柳世榮所害!而那龍鱗,竟是被柳家奪去!
    正當他準備繼續翻閱時,門外傳來腳步聲。石頭急忙藏身簾後,屏息凝神。
    進來的是柳三元和一個白發老者。柳三元愁眉不展:“三片龍鱗已用其二,僅剩一片。若再無新鱗,我命休矣!”
    白發老者歎息:“家主,強取龍鱗折壽啊。祖上取鱗,雖得富貴,卻都短命。唯有得龍自願贈鱗,方可解此詛咒。”
    “自願?龍怎會自願贈鱗於人?”柳三元苦笑。
    “古籍有載,龍贈鱗於有大恩者。或許可設法助龍,得其感恩...”
    石頭心中一震,悄悄從簾縫中觀察,隻見柳三元手中拿著一個玉盒,盒中一片青黑色的鱗片熠熠生輝——正是父親臨終前緊握的那種鱗片!
    石頭帶著柳世榮的日記連夜逃回陳家莊。他思前想後,決定不再隱瞞,將真相告訴了村裏幾位長者。
    “難怪柳家這些年如此興旺,原來是得了龍鱗!”老村長抽著旱煙,眉頭緊鎖,“可我們平民百姓,怎麽鬥得過柳家這樣的大家族?”
    “我不要鬥柳家,”石頭說,“我隻想告訴真龍,害它的人已經死了,取它鱗片的是柳家,不是我爹。”
    幾位長者麵麵相覷。最後老村長點點頭:“是該還你爹一個清白。這樣吧,下次大雨天,我們幾個老家夥陪你一起上山,為你爹作證。”
    半個月後,雨季來臨。石頭和五位村中長者冒雨上山。和以往一樣,到達山頂後,濃霧彌漫,異香撲鼻。
    但這一次,龍沒有立刻現身。
    石頭鼓起勇氣,對著濃霧深處大聲喊道:“真龍在上!我是陳老杠的兒子陳石頭!今日特來告知,當年取你鱗片的柳世榮已死多年!我父親陳老杠是為阻止他而被害的!望真龍明鑒!”
    他的聲音在山穀間回蕩,久久沒有回應。
    就在眾人失望之際,霧中突然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吾已知曉。”
    所有人都驚呆了——龍竟然會說人話!
    濃霧緩緩分開,那巨大的身影出現在眾人麵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清晰。石頭看到,龍的眉際確實有三處鱗片缺失的痕跡。
    “柳世榮取吾鱗片,其族必遭天譴。”龍的聲音如同遠山的回響,深沉而威嚴,“汝父為護吾而亡,吾心感念。今汝等前來,可是有所求?”
    石頭撲通跪下:“不求別的,隻求還我父親清白!”
    龍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柔和的光:“汝父魂魄,早已安息。倒是汝,多年來為父仇所困,未能安生。今既明真相,當放下執念。”
    一位長者壯著膽子問:“真龍陛下,為何平日不見您現身?”
    龍微微擺動身軀:“天地有序,人龍有別。若常相見,必生禍端。昔年柳世榮,若非聽信‘得龍鱗可得天下’之妄言,亦不會心生貪念。”
    又一位長者問:“那為何大雨大霧天,您會出來透氣?”
    龍發出一聲似笑非笑的聲音:“非為透氣。每逢大雨大霧,乃吾巡視山川、調節雨水之時。人跡罕至處,方可行走。”
    石頭忽然想起一事:“請問,為何蛟龍腥臭,真龍卻香?”
    龍眼中閃過一絲笑意:“蛟者,未化之龍,居沼澤淤泥,故身帶腥臭。真龍居清泉雲霧,飲甘露,食靈芝,故身有異香。然此皆表象,辨龍之正邪,當觀其行,非聞其味。”
    說完,龍緩緩抬頭望向遠方:“雨將停,吾該走了。陳石頭,念你誠心,贈你一物。”
    一片閃著青光的鱗片從龍身上脫落,緩緩飄到石頭麵前。
    “此鱗可保一方風調雨順,然切記——不可私用,否則必遭其禍。”
    石頭雙手接過龍鱗,隻覺得入手溫潤,異香撲鼻。等他再抬頭時,龍已消失在濃霧中,隻有那香氣還在空氣中彌漫。
    石頭將龍鱗供奉在村中的山神廟裏,果然,陳家莊此後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而百裏外的柳家,卻在一場大火中敗落,柳三元不知所終。
    消息傳開後,不少人慕名而來,想一睹龍鱗風采。石頭總是守在廟前,不許任何人靠近。
    “龍鱗是保一方平安的,不是給人看的。”他如是說。
    也有人問他,為何不借龍鱗謀個一官半職?
    石頭笑笑:“真龍說得對,貪念是禍端。我父親用生命教會我這個道理。”
    後來,石頭娶了一個善良的農家女,生了兩個兒子。他常對兒子們說:“真龍也好,普通人也罷,行事但求問心無愧。天地間,自有公道。”
    每年雨季,他還是會獨自上山,但不再是為了見龍。他說,在那樣的天氣裏,能感覺到父親的存在。
    有人好奇,問他後來還見過龍嗎?
    石頭總是笑而不答。
    隻有一次,他喝醉了,對摯友透露:“其實那之後還見過一次。它說,等我壽終正寢那天,它會來接我,讓我和父親在它的世界裏團聚。”
    光緒六十年,陳石頭無疾而終。臨終前,他囑咐兒子將那片龍鱗隨他下葬:“真龍的世界,不需要這片鱗了。帶它回去,物歸原主。”
    出殯那天,青龍山罕見地籠罩在濃霧之中,一陣異香隨風飄來,彌漫整個陳家莊。老人們都說,那是真龍來接石頭了。
    而“蛟龍全身腥臭,真龍聞起來比較香”的說法,就這樣一代代傳了下來。每逢大雨大霧天,總會有些好奇的年輕人往深山老林裏鑽,希望能遇見真龍。
    但他們大多失望而歸。村裏的老人就會笑著說:“真龍哪是那麽容易見的?得有機緣,更得有純淨的心。心誠則靈,心貪則空。”
    至於那片隨石頭下葬的龍鱗,有人說它早已化作青煙回歸真龍身上,也有人說它仍在墓中守護著陳家莊的風調雨順。
    真相如何,無人知曉。隻有每逢大雨時節,從青龍山深處飄來的那一縷若有若無的異香,似乎在訴說著那個關於真龍與人類的、跨越兩代人的故事。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