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碧落傳法?造化興

字數:16700   加入書籤

A+A-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
    大雍京城,恰似一片沸騰的紅海。天界使者的降臨與鎮異司修士的巡狩,為這座古老都城注入蓬勃生機,驅散了盤桓已久的妖魔陰霾,更點燃了百姓心中前所未有的虔誠與狂熱。對仙神的崇奉在這一年攀至頂峰,各大道觀寺廟香火鼎盛,嫋嫋青煙直貫九霄,供奉的香火願力較往年激增數倍,連遠居天庭的諸仙亦感知到這份澎湃的信仰之力,天帝禦案前的奏報亦添了幾分欣然之色。
    人間帝王龍心大悅,禦筆親批,撥出內帑,務令京城百姓共度一個最喧騰、最盛大的元宵佳節!長街兩側早已綴滿各式花燈,流光溢彩。巍峨的鼇山燈盤踞於朱雀大街中央,龍騰虎躍,仙鶴繞雲,光焰流轉,引得萬眾駐足驚歎。沿街店鋪簷下懸垂成串的魚躍燈、兔臥燈、荷綻燈,更有巧匠精製的走馬燈,燈影翩躚,演繹著古老神話。整條街衢亮如白晝,赤輝漫湧,空氣中氤氳著鬆脂清香、糖炒栗子的焦甜與煮元宵的暖糯氣息。
    人流如織,摩肩接踵。新婚的小夫妻十指緊扣,妻子羞怯地依偎在丈夫臂彎,丈夫則小心地護著她,避開擁擠的人潮;定下親事的男女在丫頭小廝的簇擁下,借著賞燈的機會偷偷交換含羞帶怯的目光;更有大膽的少男少女,悄悄溜出家門,在人潮的掩護下,指尖偶爾不經意相觸,便如觸電般迅速分開,臉頰飛起紅霞,眼中流轉著甜蜜的悸動。這便是最真實、最鮮活的人間煙火。
    在這片喧鬧的海洋中,碧落與孟青雲並肩而行。碧落依舊一襲素雅仙衣,風雪不侵,與周遭熱烈的紅形成鮮明對比,清冷的氣質讓她在人群中宛如鶴立雞群。孟青雲則換上了一身嶄新的錦緞棉袍,臉上褪去了幾分往日的蒼白陰鬱,煥發出少年的奕奕神采。他手中提著一盞剛贏來的精巧蓮花燈,燈影搖曳,映亮了他眼中新奇的光彩。
    “仙子您看,那燈謎攤子好熱鬧!”孟青雲的聲音帶著一絲壓抑的興奮。修習《養神蘊靈訣》已有些時日,他的神魂穩固了許多,五感也日益敏銳。遠處小販的吆喝清晰可聞,空氣中混雜的種種氣味皆可分辨,他更能隱約感知到人群中流淌的、或強或弱的生命氣息,以及交織著喜悅、期待、愛慕與緊張的情緒波動——那是一片獨屬於凡人的溫暖洪流。這奇妙的感知,仿佛為他推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令人沉醉。
    碧落微微頷首,目光掠過那些懸掛的彩紙燈謎。她無需思索,隨口點破幾道極難的謎題,引得攤主連連作揖,將幾盞製作精美的走馬燈和宮燈贈予他們。孟青雲看得瞠目結舌,對碧落的欽佩更深一層。他費力猜中一個簡單的字謎,贏得一盞憨態可掬的小兔燈,也如孩童般雀躍。
    人流中,維持秩序的城衛軍身著亮銀甲胄,疏導著興奮的人群,呼喝聲匯入百姓的笑語。而在更隱蔽處,孟青雲能感知到幾股熟悉而內斂的靈氣波動,如同無形的網,悄然覆蓋著喧鬧的街區——那是鎮異司的修士,隱在暗處,警惕著任何可能發生的靈異騷亂與作祟的妖物。這份守護帶來的安心感,讓節日的氛圍愈加純粹明淨。
    正當孟青雲沉浸在新奇熱鬧與修行帶來的感知喜悅中時,一個略顯輕浮的熟悉聲音刺破喧囂,猛地紮入他耳中:
    “喲!這不是咱們孟大少爺嗎?嘖嘖嘖,幾個月不見,攀上高枝兒啦?”
    “就是就是!瞧瞧,連花樓賭坊都不屑跟哥幾個玩兒了,原來是找到了更好的‘樂子’?”
    “嘖嘖,這位…美人?孟兄,豔福不淺啊!難怪看不上那些庸脂俗粉了!”
    幾個衣著華貴卻舉止輕浮的公子哥兒,正是孟青雲從前廝混的狐朋狗友,此刻正擠眉弄眼地堵在路旁,目光在碧落攝人心魄的容顏和孟青雲身上來回逡巡,話語中的戲謔與惡意赤裸裸地傾瀉而出。他們顯然灌了不少黃湯,聲音格外刺耳,引得周遭行人紛紛駐足觀望。
    孟青雲臉上的血色“轟”地一下直衝頭頂,仿佛被當眾剝光了衣裳!陶謙的怨念與屬於孟青雲的羞恥感同時炸裂,讓他恨不能立刻找個地縫一頭鑽進去!
    “‘休得胡說!’”他下意識攥緊拳頭,身體繃緊,視線死死釘在地麵,隻想立刻掙脫這窘境。
    “‘幾位公子,’”碧落的聲音如冰泉泠泠,不高,卻奇異地切開了周圍的喧囂,清晰地刺入那幾個紈絝耳中,“‘言語當慎。汙言穢語,徒增口業,損人亦不利己。’” 她目光淡淡掃過,那眼神無波無瀾,卻似萬載寒冰,瞬間凍僵了幾人臉上輕浮的笑意。一股無形的寒意迫得他們酒意驟散,囂張氣焰如霜雪遇驕陽,頃刻消融,隻餘訕訕的沉默,幾人灰溜溜擠入人群遁走了。
    孟青雲鬆了口氣,臉上熱意未消,窘迫得抬不起頭:“仙…仙子,對不住…讓您見笑了…他們從前…”
    “‘過往雲煙,何須介懷?’”碧落截斷他的話,語氣依舊平淡,“‘你已非昨日之你。心之所向,足下之路,方為根本。’” 她的話語似一股清冽山泉,滌蕩著孟青雲心中翻騰的羞恥。是啊,他再不是那個渾渾噩噩的孟青雲了!一股沛然莫禦的堅定自心底湧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繼續前行,途經一個賣糖人的小攤。攤主手藝精湛,吹出的糖人惟妙惟肖。一對年輕男女正駐足攤前,女孩指著一個糖人,輕聲對男孩道:“我想要那個…” 男孩立刻掏出銀錢買下,遞給她時,兩人相視一笑,眼中漾著初春般的甜意。
    碧落的目光在那對年輕男女身上停留了一瞬,清冷的眼底似有微瀾泛起,轉瞬即逝。她隨即轉向旁邊一個售賣精巧燈籠的攤位。這攤位明顯比別家考究許多,懸掛的燈籠用料上乘,做工精湛,其中一盞琉璃蓮花燈尤為引人注目——燈體冰魄般瑩澈,花瓣層疊舒展,薄如蟬翼的琉璃上,以金粉勾勒出繁複的雲紋與月下仙鶴的圖案,燈芯處嵌著一小塊溫潤的螢石,散發出柔和而靈動的清輝,在滿街暖融的紅光中顯得格外清雅脫俗,靈氣流轉。
    孟青雲循著碧落的目光望去,心下立時了然。他如今身家頗豐,父母知他歸家過年,又拜了名師,特意多塞了幾倍銀錢,叮囑他“莫要委屈了自己,該花就花”。他闊步上前,指著那盞琉璃蓮花燈,對攤主爽快問道:“店家,這盞蓮花燈,多少銀子?”
    攤主瞥見孟青雲衣著華貴,氣度不凡,身邊伴著一位清冷小姐,立刻堆起滿臉的褶子,笑容諂媚:“公子好眼力!這盞‘月下清蓮’燈可是小店的鎮店之寶!用的是西域進貢的上等琉璃,請京城頂尖匠人耗費數月精製而成,燈芯嵌著稀世‘月華石’,入夜自生清輝,經久不滅!上頭的仙鶴雲紋,更有白雲觀高人加持,能寧心靜氣!隻此一盞,非…非百兩紋銀不賣!”他報出高價,既是試探,也為彰顯此燈非凡。
    百兩紋銀!足夠尋常百姓數年嚼用。四周圍觀者中識貨的,聞言暗暗倒抽一口涼氣,都道這公子怕是要挨宰了。
    孟青雲卻眼皮都未抬。離家時母親塞來的銀票遠不止此數。他徑直從懷中抽出一張嶄新銀票遞去:“仔細包好。”動作幹脆利落,帶著富貴子弟慣有的漫不經心。
    攤主接過銀票,驗看無誤,臉上的笑容幾乎滿溢而出,迭聲道:“公子爽快!小姐好福氣!小老兒這就給您仔細包好!保管妥帖周全!”他急急招呼夥計取來特製錦盒與柔軟絲絨,小心翼翼將那盞價值不菲的琉璃蓮花燈取下,動作輕柔如捧稀世珍寶,層層仔細包裹。
    孟青雲付銀票時,心中並無波瀾。孟家富貴於他,早已尋常。然而,當夥計將那光華流轉的蓮花燈仔細包裹妥當,再雙手捧至他麵前時,他的心卻不由自主快跳幾拍。他深吸一口氣,鄭重接過那沉甸甸的錦盒,旋即轉身,雙手捧著,遞到碧落麵前。
    他的動作帶著近乎虔誠的恭敬,以及一絲難以察覺的緊張與期待。躍動的燈火映亮他年輕的臉龐,眼神明亮而專注:
    “仙……仙子,方才見您凝視此燈,目光似有流連。此燈清雅,光華內蘊,雖不及仙家寶物萬一,但在凡塵俗物中,也算別致……願……願能博仙子一顧。”他喉結微動,未用“送”字,隻以更委婉的“博一顧”小心藏起心意,將所有期盼裹進得體的言辭。
    碧落目光掠過眼前精心包裹的錦盒,複又抬眸望向孟青雲。少年眼中那份純粹的、近乎笨拙的真誠,與他方才取銀票時的矜貴姿態形成微妙反差。這盞燈的價值,她自然了然。凡俗金銀於她本無意義,但這燈盞本身凝聚的匠心與那一縷微弱靈氣,連同孟青雲此刻手捧錦盒時那份鄭重其事的心意,卻讓她古井無波的心湖,悄然泛起一絲微瀾。
    周圍人聲鼎沸,燈火灼灼如晝,喧囂鼎沸的人間煙火卻似隔著一層毛玻璃,驟然遙遠模糊。她素來古井無波的心湖深處,那絲因年輕眷侶的甜蜜、因孟青雲方才的窘迫與此刻的笨拙真誠而泛起的微瀾,似乎被這盞價值不菲卻又純粹如赤子的燈火,輕輕撥動了一下。
    她伸出瑩白勝玉的手,並未去接那錦盒,指尖徑直挑開了盒蓋。溫潤清雅的琉璃光華瞬間流瀉而出,月華石的光芒柔和而靈動,燈罩上金粉勾勒的仙鶴仿佛下一刻便要掙脫束縛,振翅融入這上元夜的璀璨星河。冰涼的琉璃燈壁貼上她的指尖,一絲微不可察的冥府靈力悄然滲入燈芯,那月華石的光芒霎時更顯溫潤內斂,與琉璃本身的清冷輝光完美交融,氤氳開一片深邃靈韻。
    良久,她清冷的聲音響起,比掠過簷角的夜風更輕:
    “此燈……尚可入眼。”
    她接過那盞燈,徑直提在手中。琉璃蓮花燈在她素白衣袖旁輕輕搖曳,流光溢彩,清輝浮動,映亮她清冷的眉眼,仿佛為那周身不染塵埃的仙氣,添上了一抹來自人間的、溫暖而璀璨的光華。她提著燈,向前走去,融入了那片紅彤彤的、喧囂鮮活的人間燈火之中。
    孟青雲凝望著她的背影,凝望著那盞在她手中恍若重獲新生的蓮花燈,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與暖意湧上心頭,大步流星跟了上去。
    早春寒意尚未褪盡,白雲觀內卻已漾開一股較往年更蓬勃的生機。靈氣複蘇之勢愈發明朗,草木抽芽不僅早於尋常,更顯葳蕤;就連觀中那些原本資質平庸、僅能健體強身的雜役弟子,也偶能察覺絲絲縷縷的“氣感”於經脈間遊走。然則,這湧動的生機之下,正蟄伏著修行界前所未有的焦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偏廳內,氣氛沉凝。白雲道長端坐上首,下首坐著幾位應邀前來的大派掌舵之人:須發皆白、麵色紅潤的青陽觀觀主;寶相莊嚴、手持念珠的大相國寺住持明覺禪師;另有一位氣質淩厲、背負長劍的神劍門門主。鎮異司的數位核心長老,亦列席在側。
    “諸位道友,”白雲道長聲音沉緩,打破了沉默,“靈氣日漸充盈,是淩華仙君之恩,也是天道所賜,亦是我輩修士之機緣。然,隨之而來的精怪異變、乃至微末魔氣擾動,亦不容小覷。鎮異司成立,本為護佑蒼生,但我等皆麵臨一樁棘手之事。” 他環視眾人,目光凝重,“我觀中,乃至京城內外,乃至各州府,已有不少身具靈根、可感靈氣之人湧現!此乃大雍之幸,修行界之幸!然……”
    青陽觀觀主拂塵微揚,長歎一聲,道袍無風自動:“然則,我輩各家傳承功法,或源於上古殘篇,佶屈聱牙,非天資卓絕者難窺門徑;或為本門核心秘傳,非親傳弟子曆經重重考驗不得其真。且功法立意高遠,對初踏道途、僅求引氣入體強健筋骨、略通術法護身的凡俗弟子而言,直如幼童掄百斤巨刃,非但無益,反易傷及道基根本!”
    明覺禪師雙手合十,低誦佛號:“阿彌陀佛。佛門亦懷此憂。我寺《金剛鍛體訣》雖可淬煉體魄,然欲引動佛元流轉,需慧根佛緣缺一不可。尋常信眾縱懷靈根,若無明師點化,極易墮入歧途,或遭心魔反噬,或空耗數十寒暑。”
    神劍門門主冷哼一聲,手指敲擊著劍鞘:“我神劍門以劍入道,基礎便是打熬筋骨、錘煉意誌,引劍氣淬體。這法子,十個人練,九個半得廢掉!剩下半個,也是半死不活!哪來那麽多筋骨絕佳的苗子?靈氣複蘇是好事,可總不能指望人人都是絕世天才吧?”
    鎮異司一位負責新晉修士培訓的長老愁眉緊鎖,沉聲補充道:“道長,諸位前輩,實不相瞞,我鎮異司如今招募的預備成員,十有八九皆困於這第一步!缺乏適宜的基礎功法指引,縱有靈根,亦無法有效引氣、存氣、運息,連最基礎的驅邪符籙都難以催動半分!長此以往,鎮異司形同虛設,如何應對未來將至的滔天危機?”
    眾人紛紛附和,核心症結昭然若揭:凡間正苦於匱乏一套普適、安全、高效、能廣布天下的修行入門奠基之法! 現有傳承,或門檻高不可攀,或凶險莫測,或深藏秘而不宣。
    白雲道長目光轉向靜坐於側、始終緘默的碧落。她一襲素衣勝雪,似與殿內凝重氣息格格不入,卻又如定海神針般淵渟嶽峙。
    “碧落仙子,”白雲道長肅然起身,向碧落深深稽首,言辭懇摯,“您乃上界真仙,見聞廣博,道法通玄。此為人間修行界千年未有之困局,更係蒼生安危之根本。貧道與眾道友殫精竭慮,仍束手無策,伏望仙子慈悲,示下迷津!若得賜一二契合凡俗初學者的奠基法門……縱隻言片語,亦堪為塵世明燈,功德無量!”
    殿內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於碧落身上,滿含希冀與敬畏。
    碧落緩緩抬起眼眸,清冷如霜的眸光掠過眾人焦灼的麵容。她並未即刻回應,而是陷入更深的思量。仙界的功法?《萬化歸神引》、《養神蘊靈訣》這類基礎仙法、神魂修煉法固然精妙,但其運轉需引動更高層次的仙靈之氣。人間靈氣稀薄,根本難以維繼其核心循環,強行修煉必致靈氣暴走,經脈盡毀。貿然傳授,無異於飲鴆止渴。
    她腦海中飛掠過這段時間在人間觀察所得:
    凡間武者雖粗陋,其內力運行路線卻足以印證人體經脈可承載的流轉。
    各派展示的殘缺基礎吐納術雖效率低下,卻印證了引氣的可能。
    鎮異司修士實戰中摸索的零碎靈氣運用技巧不成體係,卻極具實用價值。
    孟青雲修煉《養神蘊靈訣》時,她護持其魂、觀察其體魄與凡間靈氣交互的細微過程——這提供了最直接的適應樣本。
    甚至……元宵夜那盞琉璃蓮花燈中,凡間匠人以凡物引動微弱靈氣的手法,其間竟暗含以形導氣的樸素至理。
    仙法……不合此界。碧落終於開口,嗓音清冽似冰泉墜玉,強行為之,反成禍端。
    眾人聞言,臉上希冀之色頓時黯淡。
    “然,”碧落話鋒一轉,眸光深邃,“道法自然,萬變不離其宗。引氣、淬體、凝神,此為根基。凡間靈氣雖稀薄,人身小天地,亦有共通之理。”
    她起身行至殿中書案前。案頭宣紙筆墨早已備妥。她並未即刻落筆,隻以纖指淩空虛劃。指尖過處,微光流轉的淡色軌跡憑空浮現——非是文字,而是動態的人體經絡、靈氣運轉的抽象圖式,與繁複玄奧的能量符紋。
    仙道根基,在引天地偉力入體,鑄無上道基。其勢磅礴,其途險峻。
    凡俗根基,當固本培元,循序漸進,化凡胎為奇骨。
    碧落聲調不高,卻字字貫耳,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必強求感應浩瀚天地。當以內息為引,佐以特定吐納樁法,於靜定中捕捉周身最易感知的溫和‘生氣。引氣當如涓流潤物,重在而非。應借鑒武者導引術,融匯青陽觀《抱元守一》殘篇靜心法門。
    她指尖光芒流轉,勾勒出幾個簡樸的樁法姿態,呼吸隨之起伏,氣息流轉的路徑纖毫畢現,最終匯入丹田下三寸初具雛形的“氣海”。動作看似樸實無華,卻蘊含著大道至簡的深邃韻律。
    “靈氣初入,不可急於衝擊經脈。當以氣養身,循特定經脈路線,溫和衝刷皮、肉、筋、骨,祛除後天雜質,強健體魄根基。此乃水磨工夫,忌急功近利。神劍門打熬筋骨之法過於酷烈,取其堅韌不拔之‘意’,棄其暴力摧殘之‘形’。融合佛門《金剛鍛體訣》中溫和的‘觀想淬煉’之法。”
    光軌描繪出幾條主要的、不易受損的經脈路徑,靈氣如暖流般緩行其間,重點溫養髒腑與四肢百骸。旁有標注:循序漸進,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以舒適溫熱為度。
    “神為氣帥。凡人心念駁雜,易受外魔侵擾。需有穩固心神、澄澈意念之法。此非高深神魂之術,實則隻需最基礎的‘守一’、‘內觀’、‘靜慮’。可借鑒冥府接引亡魂時安撫其魂的‘安魂咒’簡化版,融匯各家靜坐冥想之精義。”
    碧落指尖的光芒流轉,勾勒出一個盤坐的小人,眉心一點清光,意念如絲,內觀己身,摒棄諸般雜念。旁附幾句極其簡樸、卻蘊含安撫之力的口訣音節。
    “引氣有成,淬體小成,凝神穩固,方可嚐試引動靈氣施展最基礎術法。非為爭鬥,重在掌握、溝通與引導。譬如:引一絲木氣催發種子,引一絲金氣附著指尖增器物鋒銳,引一絲土氣感知地脈微顫。”光軌流轉間,演示著如何將丹田溫養的一縷微弱靈氣,借由特定手印與意念引導,附著於指尖或器物,催生最基礎的“超凡”之效。強調控製力與安全,其威能被刻意限製在極低範圍。
    碧落一邊闡述理念,一邊以指代筆,在虛空中構建這套功法的框架模型。她並非另辟蹊徑,而是在浩瀚道海中,為凡間修士精準篩選、打磨、拚接出最堅實、最普適的“基石”。
    殿內眾人看得如癡如醉。白雲道長眼中精光乍現,激動得胡須微顫;青陽觀主喃喃道:“妙啊!化繁為簡,直指根本!”;明覺禪師不住頷首:“善哉!此乃普度眾生之基業!”;神劍門門主緊盯著那淬體路線,眼中再無輕視,唯餘凝重與歎服。鎮異司長老們更是呼吸急促,仿佛已見鎮異司未來之希望。
    其後兩月,碧落筆走龍蛇,行雲流水,文字簡潔明晰,輔以清晰的人體經絡圖、呼吸節奏表、樁法示意圖、靜坐引導圖以及基礎術法手印分解圖。將仙界對“道”的深邃領悟,與凡間零碎散落的實踐經驗,精妙地拆解又重組,優化再升華。將虛空中的構想,一絲不苟地轉化為凡間修士可理解、可修煉的文字與圖像。
    碧落拈起案上毛筆,落筆如有神助,書寫的已非仙界雲篆神文,而是最標準的凡間楷書!
    《道基初引錄》!
    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落在扉頁。
    “此錄,分《引氣》、《淬體》、《凝神》、《初衍》四篇。”碧落擱筆,聲音依舊清冷,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循序漸進,根基穩固者,一年可小成,三年可望築基門檻。資質中下者,勤修不輟,亦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掌握些許自保驅邪之術。切記: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急功近利,反噬己身。 此乃凡塵道途之始,非登天捷徑。”
    白雲道長雙手顫抖地捧起那墨跡未幹的新冊,感知其中蘊含的、足以扭轉時代格局的磅礴道蘊,激動得涕淚縱橫:“仙子……此乃澤被蒼生、功在千秋之舉!貧道代大雍修行界,代天下蒼生,叩謝仙子大恩!” 他以額觸地,行了大禮。殿內眾人,無論身份高低,皆心悅誠服,齊整跪拜!
    碧落雲袖輕拂,微微側身,並未受全禮。
    她望向窗外,三月的陽光正暖暖地灑在抽芽的柳枝上。“三月了……”她輕聲道。這本耗盡她無數心血、熔鑄仙凡智慧的《道基初引錄》,終於在人世春回之際誕生。它如同一顆蘊含生機的種子,被種在了靈氣複蘇的靈壤之中。
    從此刻起,凡間修行,終見一條清晰、安全、可複製的通途。無數渾噩度日卻身負靈根的凡人,窺見了踏入道途的曙光。散修、小派、乃至鎮異司,終於擁有了培養人才的圭臬與堅實根基。一個真正屬於凡人的“修仙大世”,隨著這部看似基礎、實則意義深遠的功法問世,不可逆轉地拉開了帷幕。此界由凡俗邁向修仙之域的最初蛻變,由此奠定了第一塊,亦是萬世之基。
    煌煌金輝自九天垂落,並非有形之光,卻比三月暖陽更純粹、更浩瀚。它無聲無息地籠罩碧落周身,絲絲縷縷,如春雨潤物,悄然滲入。那自冥界帶來的、仿佛附骨之疽的陰寒之氣,在這沛然的溫暖下,如同冰雪遇驕陽,迅速消融退散。一種久違的、源自生命本身的暖意,自四肢百骸深處升騰而起,驅散了骨髓裏沉積的冷寂。這暖流溫潤如玉,滋養著她的本源,每一寸肌膚,每一縷神魂,都在發出舒暢的輕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此界天地意誌對她開創凡人通途、奠定萬世道基的無上認可。道韻流轉,功德加身,這一刻,碧落宛如暖玉生煙,周身再無半分陰翳,唯有天地饋贈的造化生機,映襯著她清絕的容顏,昭示著她行此開天辟地之功所應得的尊榮。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隨著《道基初引錄》在白雲觀、青陽觀、神劍門、大相國寺以及鎮異司內部率先鋪開,一股前所未有的“修仙熱”如同春風般席卷了京城修行圈。這本由碧落仙子親創、被奉為“道基圭臬”的功法,以其普適性、安全性和清晰的進階路徑,點燃了無數擁有靈根之人的希望。
    白雲觀後山一處突出、靈氣相對濃鬱的青石平台上,一個身著錦緞練功服、麵容尚帶稚氣卻眼神異常專注的少年,正盤膝而坐。正是剛滿十三歲的扶樂郡王周玄策。
    作為白雲道長的關門弟子,更是內定的下一任鎮異司司正人選,周玄策身上匯聚了太多的期望。而他此刻展現的天賦,更是讓所有知情者驚歎不已。
    僅僅三天!
    拿到《道基初引錄》才三天,他便在白雲道長的親自護持下,完全按照功法所述,調整呼吸,內觀導引,竟已清晰地感受到了身周遊弋的、如同春日暖陽般溫和的“生氣”!這種清晰而穩定的感應速度,遠超白雲道長最樂觀的估計。此刻,他正小心翼翼地引導著那絲絲縷縷的綠色光點,按照功法圖示的簡易路線,在幾條最粗壯的經脈中緩慢流淌,最終匯入丹田下三寸,形成一個極其微弱卻真實存在的“氣旋”雛形。
    白雲道長站在不遠處,捋著胡須,眼中是毫不掩飾的讚賞與欣慰。他感知到周玄策體內那微弱卻異常精純、穩定的木靈氣流,心中暗歎:“此子心性澄明,悟性絕佳,靈根之純粹,實乃罕見!假以時日,成就不可限量。天佑大雍啊!”
    周圍的師兄們,看向小師弟的目光充滿了驚歎與一絲羨慕。他們中不少人跟隨道長修行更久,有了一定的吐納基礎,此刻修煉《道基初引錄》也是事半功倍。但像周玄策這般妖孽的入門速度,實在是聞所未聞。
    白雲觀內,修煉《道基初引錄》的氛圍空前濃厚。
    演武場上,數十名弟子整齊劃一地練習著《引氣篇》中配套的基礎樁法——“抱元樁”和“引氣式”。動作雖簡單,但配合特定的呼吸節奏,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專注和一絲新奇的喜悅。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微弱的、集體引動靈氣而產生的清新氣息。
    靜室之內,幾位年長的師兄已然完成了《引氣篇》的初步循環,丹田氣感穩固。此刻他們正專注於《淬體篇》。或盤坐冥想,引動那微弱的氣流如暖流般溫和衝刷四肢百骸;或配合簡單的肢體拉伸動作,引導靈氣滲透筋肉皮膜。他們能清晰地感覺到身體的細微變化:精力更加充沛,五感更加敏銳,一些陳年暗傷帶來的隱痛也在緩慢減輕。這種切實的進步,讓他們動力十足。
    鎮異司設在觀內的訓練營地更是熱火朝天。新招募的預備成員們,在教官的嚴格指導下,一絲不苟地演練著功法。他們知道,這是他們踏入非凡世界、獲得力量守護家園的起點,無人敢懈怠。
    孟青雲盤坐在自己靜室的蒲團上,麵前攤開的正是嶄新的《道基初引錄》。
    得益於碧落提前傳授的《養神蘊靈訣》,他的神魂早已被梳理得遠比普通初學者穩固凝練。凝實的神魂之力,賦予了他對自身狀態、對外界靈氣無與倫比的敏銳感知力和控製力。此刻,他修煉《引氣篇》,簡直如同高屋建瓴。
    他輕易便能捕捉到比旁人更濃鬱、更精純的靈氣流,並以遠超功法的效率納入體內,丹田氣旋的凝聚速度和穩定性,僅次於周玄策那種妖孽天賦,遠超其他師兄。
    在強大神魂的精準控製下,他引導靈氣淬煉體魄的過程異常高效且安全。他能清晰地“內視”到靈氣衝刷經脈、溫養髒腑的每一個細微過程,甚至能主動避開一些細小的、可能因過往暗傷或先天不足而存在的隱患節點。這使得他的淬體效果事半功倍,進展神速。
    基礎術法初衍篇則是對他最大的補全!碧落之前隻傳了養魂之法,並未涉及具體的靈氣運用技巧。《初衍篇》中記載的幾個最基礎的小法術——如“凝露訣”、“驅塵印”、“明目術”——對他來說,幾乎是信手拈來。強大的神魂讓他對靈氣的操控精細入微,輕易便能完成那些簡單的手印和意念引導。
    孟青雲沉浸在修煉中。他能感覺到,在《道基初引錄》的框架下,《養神蘊靈訣》帶來的強大神魂優勢被完美地發揮出來,並與凡間的靈氣、體魄修煉體係無縫銜接。這種力量穩步提升、前路清晰可見的感覺,讓他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和希望。
    與觀內各處熱火朝天的修煉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藥圃旁那個沉默勞作的澄心。
    他正認真地給一片新移栽的靈藥幼苗鬆土、澆水。動作一絲不苟,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濃鬱的藥香混合著泥土的氣息彌漫開來。觀內因眾人修煉而引動的靈氣波動,如同無形的潮汐,緩緩拂過這片區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澄心似乎對此毫無所覺。
    那些精純的靈氣流經他身邊時,仿佛遇到了一個絕對的真空地帶,沒有引起他體內任何一絲一毫的共鳴或反應。他對周遭的修煉熱潮、對空氣中濃鬱了數倍的靈氣、甚至對那些因修煉而容光煥發的師兄弟們,都表現出一種近乎真空的隔絕感。
    一個剛完成引氣、興奮不已的年輕雜役弟子跑過來,激動地對澄心喊道:“澄心師兄!我…我感受到了!我真的引到氣了!按照仙子給的功法,太神奇了!你不試試嗎?道長說你有靈根的!”
    澄心抬起頭,臉上是慣有的平和笑容,他擦了擦額角的汗,憨厚地搖搖頭:“不了不了,我弄好這些藥苗就好。修煉……太麻煩。” 他的目光很快又落回到幼苗上,仿佛世間再也沒有比照料好它更重要的事情。他的“道”,就在這泥土的芬芳、草木的生長、柴火的劈啪聲和灶房的煙火氣裏。修行於他,不是通天大道,而是避之唯恐不及的“麻煩”。這種極致的“靜止”與“隔絕”,在靈氣湧動的道觀中,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卻又如此……堅不可摧。
    春風拂過白雲觀,帶來了蓬勃的生機,也清晰地映照出不同道途上的身影:天選之子光芒初綻,基石之上穩步前行,厚積薄發補全自身,以及……那在喧囂道韻中,始終如磐石般寂靜的煙火凡心。
    大雍京城,南門。曆經兩個多月的車馬顛簸,楊慎終於抵達了這座大雍王朝的心髒。車輪碾過青石板路,駛入城西清貴坊的楊家宅邸。這是一座鬧中取靜、不算豪奢卻處處透著清雅韻致的院落,乃楊家在京產業,自有可靠管家仆役打理。梳洗風塵,換上幹淨儒衫,楊慎立於庭中那株含苞待放的海棠樹下,深吸了一口浸潤帝都繁華的空氣。旅途疲憊稍減,心頭湧起的,是踏入更大舞台的興奮與隱隱的壓力。
    他未作停歇,稍加整頓,便帶著母親精心備下的書信與土儀,前往城東仁和坊的外祖母家拜望。
    外祖母年事雖高,精神卻極矍鑠,見到最疼愛的外孫,自是歡喜不盡,拉著他手絮絮問詢良久。舅父蘇文軒,時任戶部侍郎,是位氣質儒雅、目光沉穩的中年官員。他在書房接待了楊慎。
    “慎兒一路辛苦。”蘇文軒含笑示意楊慎落座,親自為他斟了杯茶,“你母親來信,我已閱過。府試奪魁,揚我蘇氏書香門第之風,舅父甚慰。”
    楊慎恭敬行禮:“舅舅過譽,慎兒不敢當。母親亦掛念舅舅與外婆,囑咐我定要常來問安。”他奉上禮物和母親的問安信。
    蘇文軒雙手接過信箋,又凝神端詳楊慎片刻,眼中流露出讚許:你母親信中說你誌在春闈,欲留京備考。此乃正途。京城名師薈萃,文風鼎盛,確非天水可比。隻是——他話音忽轉,放下手中青瓷茶盞,神色添了幾分凝重與探詢,慎兒,你久離京都,可知如今京城,乃至天下,風氣已大不同前?
    楊慎正襟危坐,脊背如鬆:舅舅是指……修行之事?
    正是!蘇文軒頷首,指尖輕叩桌麵,自天界仙使降臨,鎮異司成立,碧落仙子傳下《道基初引錄》,這修仙問道之風,早已不是昔日的方外閑事!如今廟堂江湖,無人不談修行。陛下雖未明詔鼓勵,然對鎮異司及白雲觀等道門,倚重日深。縱是公侯子弟、世家公子,亦多有拜入道門或輾轉托請入鎮異司預備營者。此乃洪流大勢,避無可避。
    他看著楊慎年輕而充滿書卷氣的臉龐,語重心長:“你誌在科舉,求取功名,經世濟民,此心可嘉。然,值此劇變之世,舅舅以為,你或可做兩手準備。”
    楊慎目光灼灼:“請舅舅明示。”
    “其一,”蘇文軒伸出一指,“安心備考。舅舅可為你引薦入‘明德書院’或‘崇文館’。此二處乃京城頂尖學府,名師雲集,藏書浩瀚,所授不僅經義,更重實務策論。在此潛心攻讀一年,憑你才學,明年春闈,大有可為。此乃穩妥之道,亦是正途。”
    “其二,”他伸出第二指,聲音壓低,意味深長道,“便是……涉足修行。”
    楊慎心中一動。
    蘇文軒續道:“《道基初引錄》雖廣為流傳,然有名師指點與無師自通,差別判若雲泥。舅舅在朝中,與白雲觀、鎮異司亦有幾分薄麵。若你有意,我可設法,或引薦你拜入白雲觀門下做個記名弟子,或……運作你進入鎮異司預備營,邊學邊練。不為爭強鬥狠,隻為強健體魄,清明神智,延年益壽。更緊要的,”他目光炯然,“此乃洞察當世格局之捷徑!未來你若為官,與修士周旋、同鎮異司往來,乃至處置封魔禁地等要務,若無修行根底,何以應對?這修行一道,已漸成安身立命、經世濟民之‘新學問’矣!”
    書房內一時寂然。窗外傳來數聲清脆的鳥鳴。
    楊慎沒有立刻回答。舅舅的話語,像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蕩起千層漣漪。明德書院、崇文館……那是他心馳神往的學術殿堂。而修行……踏入那片玄妙之境?碧落清冷的身影瞬間掠過他的腦海,她那洞穿世情的明澈眼眸,以及那些振聾發聵的詰問。靠近那個世界,是否……也能離她更近一分?哪怕隻多一次論道的機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這念頭剛一閃現,便被他強行壓下。他對碧落的情愫,是純粹的仰望與精神的指引,絕無半分功利摻雜其中。選擇修行與否,應根植於本心的誌向與對未來的判斷。
    “舅舅所言高屋建瓴,令慎兒如茅塞頓開。”楊慎起身,對著舅舅深深一揖,語氣誠懇而凝重,“此事關乎慎兒未來路途,幹係終身。懇請舅舅容慎兒……細細思量幾日,再行答複。”
    蘇文軒看著外甥沉穩的態度,眼中浮起讚許:“好!不急。此事關乎你一生,確需慎重。在京城多走走,多看看,切身感受這‘新世道’,再做定奪不遲。”
    告別舅舅,楊慎並未立刻回府。他換上一身更為樸素的常服,隻帶一個機靈的書童,信步匯入京城熙攘的人流。
    京城的變化,遠比舅舅言語描述的更為直觀與震撼:
    原本售賣經史子集的書肆,最顯眼處赫然陳列著各種精簡版的《道基初引錄》,既有官刻精裝版,亦有民間翻印的簡本,旁側還配套堆疊著《經絡圖詳解》、《基礎吐納十日通》等解讀手冊,顧客盈門。更有“仙家符籙入門”、“靈草辨識圖譜”之類的“衍生讀物”夾雜其間。
    幾家藥鋪門前高懸“專供修士淬體藥浴”、“引氣輔助靈香”的招幌。鐵匠鋪叮當作響的招牌旁,新添了“承接法器粗胚鍛造”的朱漆小字。連茶館裏,說書先生醒木下的故事,也悄然換作了“某某修士勇鬥山精”、“碧落仙子傳法錄”之類。
    他親眼看到幾名身著鎮異司預備營製服的年輕人,在一位年長修士帶領下,於街角一處毫不起眼的角落布下簡易的預警符陣。那修士口中傳授著靈氣流動的感知之道,引得路人紛紛側目、駐足圍觀,眼中交織著敬畏與好奇。恰逢一隊城衛軍巡邏經過,領隊的小旗官腰間除製式佩刀外,竟還懸著一枚刻有符文的木牌,其上隱隱流轉著微弱的靈力波動。
    他特意繞道至白雲觀附近。隻見觀外廣場上人頭攢動如潮,繚繞的香火遠勝往昔盛況。除了虔誠的香客,更有許多明顯為“朝聖”或追尋“仙緣”而來的年輕人,興奮地指點著觀門,臉上寫滿向往。
    他也留意到,與修行相關的物件價格暴漲,而普通百姓的生計,似乎並未因靈氣複蘇立時轉好,米糧布帛的價碼依舊緊緊牽動著市井小民的神經。茶攤旁,幾個愁眉不展的老翁對弈議論:“這世道……會點法術的,怕是要騎到咱們頭上了吧?”“聽聞城西李員外家的小子,進了鎮異司預備營,尾巴都翹到天上去了!”
    楊慎靜默地走著,看著,聽著。書童忍不住小聲咕噥:“少爺,這京城……跟咱們天水可真大不一樣!連賣包子的都在吆喝啥‘靈氣包子’呢!”
    楊慎沒有回答,目光卻越發深邃。舅舅的話語在他心頭反複激蕩。明德書院彌漫的清雅書香,鎮異司預備營籠罩的神秘與力量感……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在他眼前徐徐鋪展。
    他佇立在喧囂的街口,遠眺雄踞的皇城與靈動的白雲觀飛簷。心中那份“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書生抱負,在觸及這活生生、充滿激蕩與隱憂的新世道後,變得愈發具體,也愈發沉重。
    “修行……新學問……”他低語著,眼中光芒明滅不定,思緒翻湧掙紮。這遠非一個簡單的選擇,而是對他畢生信念與道路的重新叩問。他需要時間,需要更深入地體察這個因仙凡交匯而麵目一新的京城,才能做出那關乎未來的、慎重的抉擇。而內心深處,那盞名為“碧落”的燈火,依舊無言地、執著地燃燒著,以它恒定的脈動,指引著他沉思的方向。
    喜歡一念起萬劫生請大家收藏:()一念起萬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